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128章 男子夜间奔丧,遇老鼠娶亲出手相助,老鼠说替我入洞房

明朝洪武年间,山西临汾有一个珠宝商人,人称宋员外,宋员外原本是个穷小子,一次机缘巧合就做起了珠宝生意,个人努力加上运气好,几年时间就发达了,可以说是妥妥的富一代。

宋员外的妻子李氏是贫苦人家出身的女子,她吃苦耐劳,性格温柔,是宋员外的贤内助,男主外,女主内,日子过得是有声有色。

宋员外和妻子李氏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取名宋贞娘,她五官清秀,身材窈窕,虽说不上是貌美如花,但也算楚楚动人。

夫妻二人没有儿子,宋员外夫妇就商量着为女儿招个上门女婿,将来继承宋家的珠宝生意,为夫妻两个养老送终。

宋贞娘到了适婚年纪,来提亲的人家排成排,但一听说要上门,很多人都不乐意了,只要日子能过得去,谁也不愿意生活在女方的屋檐下,一辈子翻不了身。

来提亲的人当中,有一个叫张玉郎的男子,这张玉郎原本也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只可惜家道中落,父母离世,如今只剩下他一人度日,生活很是拮据,他说自己愿意做上门女婿。

张玉郎长相英俊,又懂得经商之道,宋贞娘一看就喜欢上了,宋员外夫妇对张玉郎各方面的条件都很满意,于是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很快,二人便在宋家成了亲,成亲之后,张玉郎就跟着宋员外做买卖,宋员外有了一个得力助手,他也轻松了很多。

一日,李氏上街买东西,看见包子铺的老板揪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要打,说这孩子偷吃了他的包子。

李氏也是贫苦出身,她能体会穷人家孩子的疾苦,就对那老板说道:“你不能打人,这个孩子吃你几个包子?我给你钱!”

然后她又给孩子买了一碗面,还要了一盘子卤肉,孩子看到饭菜,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饱喝足之后,李氏才问起这孩子的情况,原来孩子叫林中,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没有人管他,他就在街上流浪,靠讨饭为生。

有时候几天也讨不到一口饭,饿得实在是不行了,他就悄悄溜到包子铺,拿起一个包子就塞进了嘴里,结果被老板抓住了。

李氏听了很是心疼,说道:“好可怜的孩子呀!”

林中见李氏是个好人,就给她跪下了,说道:“大娘,您是一个好人,请你收留我吧,我什么活都可以干……”李氏见他可怜,就把他带回家去了。

林中很感恩,在宋家什么活都干,挑水,劈柴,打扫等他都包了,宋员外夫妇看着这个勤劳朴实的孩子很是喜欢,也不把他当下人看待。

李氏心疼他,就说不让他干那么多活,林中却说道:“我从小就跟着父亲砍柴,干农活,干这点活根本不累。”

眨眼四五年过去了,林中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宋家的生意也比以前扩大了好几倍,宋员外和女婿张玉郎根本忙不过来,宋员外就让林中跟着自己学做买卖。

林中头脑灵活,没多久就掌握做买卖的门道,宋员外对他很是看重,出去做客都带着他,店里的很多事情也交给林中管理。

林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生怕辜负了宋员外,宋员外对他的表现也是赞不绝口,说他是一个可塑之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玉郎见岳父对林中很是看重,心里就不是滋味,但他并不表现出来,对林中很是热情。

张玉郎与宋贞娘成亲六年,依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夫妻俩都很着急,到处的寻医问药,可一直还是没有怀上。

张玉郎有心要纳妾,可他在宋家的屋檐底下,很多事情都要听宋员外的,纳妾这事他说不出口,心情郁闷就开始冷落妻子。

宋贞娘是个聪明的女子,哪里不知道丈夫的心思,就去对父母说让张玉郎纳妾,宋员外一听立刻表示不同意,他是怕女儿将来受委屈。

李氏说道:“若他们没有孩子,又如何延续宋家香火呢?”

宋员外想了一会儿说道:“林中这孩子你觉得怎么样?”

李氏不明白丈夫的意思,说道:“林中?林中这孩子善良忠厚,又肯吃苦耐劳,可相公这话是何意?”

宋员外说道:“不如认他做义子,以后咱宋家不就有后了吗?”

李氏没想到丈夫会有这种想法,说道:“若认了林中做义子,女儿女婿会怎么想,我怕影响家庭和睦啊!”

“要是影响,也是那张玉郎太贪,我宋家家业这么大,即便认了林中做儿子,女儿女婿也是有份的。”

夫妻两个考虑再三,就决定认林中做义子,并在家里摆了宴席庆祝,宋员外给林中改名宋天恩,从此之后就成了宋家的公子。

张玉郎对宋员外夫妇认义子的事很是不满,喝醉之后就在妻子面前抱怨,说岳父母根本没有把他当一家人看待,他一直就是个外人。

宋贞娘就把丈夫的话说给了父母,宋员外听了说道:“我认义子与他没有关系,他仍然是我的女婿呀!”

自从认了义子,宋员外对女婿一如从前那样,并没有什么改变,林中也没有把自己当成宋家公子,依然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可这一切在张玉郎眼里都变了味。一日傍晚,宋员外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里,李氏一看吓了一跳,因为丈夫从来都没有喝成这样过,她赶紧把他扶到床上休息。

李氏问他在哪里喝了酒,为何要喝成这样子?宋员外已经烂醉如泥,根本不可能回答她的话。

李氏怕丈夫夜里出事,就不敢睡觉,而是坐在床边守着他,这时,丫鬟青莲就进了卧房,说道:“夫人,你去休息吧,我在这里看着老爷!”

“好吧,一定要看好老爷,不要打瞌睡!老爷要吐的时候就让他侧着身子,不要呛住了!”

青莲说道:“夫人放心吧,我会伺候好老爷的!”

李氏就去另一间房里休息了,青莲就坐在床边看着宋员外,半夜的时候,青莲打瞌睡就趴在床边睡着了。

青莲刚睡着,就有一个黑影破门而入,他在房间里翻箱倒柜寻找,这时,青莲也醒了过来,帮他一起寻找,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他们要找的东西,黑影就离开了。

一个月之后,宋员外把张玉郎叫到房里说道:“你与贞娘成亲这么多年了,贞娘也没有为你生下一儿半女,做为父亲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我已经与你岳母商量好了,为你纳一房妾,好为你张家延续香火。”

张玉郎一听心里很欢喜,但嘴上却说只爱贞娘一个人,并不想纳妾,宋员外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也不希望你成为一个不孝之人。”

宋员外沉默片刻又说道:“青莲这女子虽说是个丫鬟,但她长相不错,人也机灵,重要的是知根知底,你看如何?”

张玉郎一听赶紧给宋员外跪下了,说道:“多谢岳父大人厚爱,一切听从您老的安排!”

宋员外就为张玉郎和青莲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成亲仪式,成亲之后,张玉郎就毫无顾忌地天天陪着青莲,这让宋贞娘很是伤心。

一个月之后,青莲就怀孕了,张玉郎很是开心,对她也是更加疼爱,李氏和宋贞娘对青莲也很照顾,把上好的燕窝给她吃。

一天夜里,宋员外竟然把张玉郎绑了起来,李氏母女看到大吃一惊,就问宋员外是怎么回事。

宋员外说道:“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原来,宋员外早就发现张玉郎与青莲的关系,宋员外觉得这个女婿靠不住,就认了林中做义子。

宋员外认林中做义子后,张玉郎心中很是不满,宋员外就在一次谈话中透漏了自己发家的秘诀,说他年轻时得到一本生意秘籍,按照秘籍上的方法做买卖只赚不赔,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张玉郎就把宋员外的话记在了心里,就想得到那本秘籍,那天晚上张玉郎让相好青莲去照顾喝醉的宋员外,半夜的时候,就来到宋员外房里寻找秘籍,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

其实宋员外并没有喝醉,而是装的,为的就是试探张玉郎,宋员外当时并没有揭穿张玉郎,而且还把青莲许配给了他,希望他以后能安分守己。

张玉郎以为他做的一切是神不知鬼不觉,所以胆子就越来越大,就想着独吞宋家财产,没想到他所做的一切宋员外都尽收眼底。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张玉郎就带着一群人撬开了宋家珠宝行的大门,他们拿着麻袋子,准备把珠宝都带走的时候,宋员外就带着县衙里的人出现了,一群人都被抓了起来。宋员外顾忌面子,就把张玉郎带回了家里。

张玉郎趴在宋员外的脚下痛哭流涕,恳求他看在贞娘的面子上饶他一次,贞娘心地善良,尽管张玉郎对她不怎么样,但她依然爱着自己的丈夫,也跪在父亲面前为他求情。

李氏心疼女儿,也替女婿求情,宋天恩也跪下替张玉郎求情,恳求宋员外再给他一次机会,宋员外说道:“我已给过他机会了,可他却变本加厉,还想把宋家珠宝抢劫一空,简直畜生不如!”

这时,青莲挺着大肚子,也跌跌撞撞的来到前厅,痛哭流涕的恳求宋员外原谅张玉郎,“老爷,别的不说,您就可怜可怜这个还没有出世的孩子吧,我不想让他一出生就没有了父亲……”

宋员外的父亲在他很小时就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过日子,他知道没有父亲的孩子日子是多么的苦,经常受到小伙伴们的欺凌和嘲讽。

那段童年记忆成了他一辈子也抹不去的伤痛,宋员外就动了恻隐之心,饶了张玉郎,并给了他一笔钱让他离开宋家。

宋员外夫妇心痛女儿,就给她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她与张玉郎合离,一个就是跟着他走,宋贞娘说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既然嫁给了玉郎,一辈子就是他的人,请父母原谅女儿的不孝……”

李氏抱住女儿痛哭,说道:“有什么难处就回家来找爹娘……”张玉郎赶紧表态,说一定会好好对待贞娘的,弥补他犯下的错误。

张玉郎就带着一妻一妾离开了宋家,去到一个叫清水镇的地方安了家,租赁了一间铺面做买卖。

宋员外夫妇知道张玉郎的人品不好,很担心女儿的处境,没事的时候就会去镇里看望宋贞娘。宋贞娘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就说丈夫对自己很好,事实上并不像她说的那样。宋贞娘在张家就是个老妈子,每天从早到晚地忙碌着,伺候一家人的吃穿住行。

她一个大小姐如今沦落到这种地步,她也想过要离开,回到父母身边,但她又怕别人笑话,就一忍再忍,从来不对父母说自己的委屈。

大年初三傍晚,宋家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张玉郎却突然来到宋家,并带来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他说宋贞娘突然离世了,李氏一听就晕死过去,宋天恩赶紧掐她的人中,李氏才缓缓睁开眼睛。

醒来的李氏是痛哭流涕,宋员外也是伤心欲绝,就对宋天恩说道:“你今晚上就去清水镇,我和你娘明日再去!”

宋天恩就带着祭品,自己赶着马车就去了镇里,走到一片斜坡的时候,宋天恩突然就听到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他朝四周看了看,并没有看到人,他心里就有些发毛,继续赶着马车前行。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喊道:“公子,请等一下!”

宋天恩听见声音从身后传来,就停住马车朝后面看去,就看到一个身穿红衣的男子朝他走过来。

宋天恩以为他想搭车,就说道:“我去清河镇奔丧,若是顺路我就捎你一程!”

那红衣男子却说道:“公子,我今夜娶亲,因为夜路不好走,怕耽误了吉时,我想请公子帮帮忙,把娶亲队伍送到我家里。”

宋天恩看着男子有些疑惑,那红衣男子又说道:“今日大年初三,是鼠类的娶亲日……”

宋天恩听了红衣男子的话是大吃一惊,原来他并非人类,而是这方圆百里的鼠太子,今天是鼠太子迎娶太子妃的日子。

宋天恩心善,就答应了鼠太子的恳求,把马车掉头就跟着去了,走到一片草地的时候,就看见一群老鼠,身上都带着大红花,还抬着一顶小花轿。

红衣男子一声令下,所有的老鼠都爬到了马车上,宋天恩就赶着马车,在鼠太子的指引下把它们送到了一座宫殿前面。那群老鼠跳下马车,一个个都变成了人的模样。

宋天恩看着众人也并不害怕,他赶着马车正要离开,鼠太子就叫住了他,说道:“多谢你帮了我的大忙,还请恩人进殿歇歇脚,吃些酒菜再赶路。”

宋天恩说道:“不了,我还有急事呢!”

鼠太子却说道:“今夜你替我入洞房,我去给你办事情!”

“这……这怎么可以?”宋天恩惊讶地看着鼠太子。

鼠太子说道:“我这样做是为了救你……”

原来,在宋天恩五岁的时候,他跟着母亲去山里砍柴,看见几个孩子捉住了一只小老鼠,他见那只小老鼠很可怜,就恳求他们把它放了,几个孩子不愿意,他就把自己摘的山果子给了那几个孩子,他们才把那只小老鼠放了,那只小老鼠就是鼠太子。

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林中成了宋天恩,那件事情他也早已经忘记了,而鼠太子却没有忘记他的救命之恩。

鼠太子娶亲的时候路过清河镇,听到了张玉郎和青莲预谋杀害宋天恩的事情,于是就让迎亲队伍停在一片草地里,他追上宋天恩,借口让他帮忙,其实是为了救他。

宋天恩听了鼠太子的话也是吓了一跳,鼠太子就变成了宋天恩的样子,又用术法把宋天恩变成了自己的样子。宋天恩替鼠太子拜堂入洞房,鼠太子则赶着马车去了清河镇。

鼠太子变成的宋天恩来到张玉郎家里,先是扑在宋贞娘的棺材上痛哭了一场,然后对宋玉郎说道:“请姐夫把棺盖打开,我要见姐姐最后一面。”

张玉郎说道:“你姐姐已经离世了,就让她安息吧!还是不要打扰她了!”

张玉郎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根棒子,朝“宋天恩”的后脑勺击打,宋天恩一个转身,抓住了张玉郎拿着棒子的手腕。

怒道:“张玉郎,你谋害了我姐姐,还想杀我?”

张玉郎见他这么说,也就露出了真面目,满眼戾气地说道:“宋家的一切原本都是我的,可这一切却被你抢走了,今天我就要杀死你,拿回属于我的东西!”

“宋天恩”对着他的脸吹了一口气,张玉郎手中的棒子就咣当一声掉在地上,他这个人也僵在那里不动了。

“宋天恩”打开棺材,又对着宋贞娘吹了一口气,宋贞娘就醒了,她从棺材里走了出来,“宋天恩”就用术法把县衙里的人引了过来。

宋贞娘看见县衙的人来了,就哭着喊冤,说张玉郎联合青莲把她勒晕装进了棺材……县衙的捕头就命手下把张玉郎,宋贞娘和青莲带走了。

再说真正的宋天恩在老鼠的宫殿里与新娘子拜堂,然后被众老鼠送入洞房,新娘子坐在床边,头上盖着红盖头,等着鼠太子临幸。

宋天恩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鼠太子突然就出现在新房里,宋天恩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来到了县衙外面,看见衙役们正押着张玉郎和青莲,宋贞娘跟在后面,宋天恩也跟着进了大堂。

知县连夜升堂审问了张玉郎和青莲,原来,张玉郎和青莲预谋害死宋天恩的事情被宋贞娘无意之间听到,二人怕她告密,就一不做二不休把她勒晕了过去,他们以为死了,就把她入殓后去宋家报丧。

他们商量着等宋家人来奔丧,就把他们全部杀死,然后霸占宋家的财产,没想到阴谋没有得逞,自己却被抓了起来。

张玉郎是主犯,被判除绞刑而死,青莲是从犯,按照律法也是要判处死刑的,但她还有一个幼小的孩子需要养活,宋天恩就恳求知县法外开恩。

知县也是个清官,就免了青莲死罪,让她回家养孩子,等孩子长大之后再收监。

宋员外夫妇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大骂这张玉郎畜生不如,幸好自己的女儿还活着,他们心里也算有了安慰。

后来,宋贞娘改嫁给了一个富商做填房,过上了了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

宋天恩也娶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为妻,夫妻恩爱,孝敬父母,宋天恩也成为临汾最大的珠宝商,他一辈子没有忘记行善,被当地人称为宋善人。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