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133章 郎中走夜路,美妇叫他去诊病,他撒泡尿逃过一劫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洛阳府虽小,但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孕育出了很多名人贤士,如洛神,后羿,嫦娥,商汤,老子,华佗等,数不胜数。

洛阳府西部有一个洛宁县,县里有一个姓李的郎中,李郎中六十多岁,他医术高明,几十年如一日,悬壶济世,救治过无数病人。

李郎中不但医术高明,心地还特别善良,穷人家诊病从来不收诊疗费,富贵之家来诊病价格也很公道,因此李郎中的医馆很是红火。

洛宁城里有大大小小十来家医馆,城里的人口就那么多,来李家医馆诊病的人多了,其他家医馆自然就会很冷清,因此李郎中也遭受到不少人的嫉恨和陷害,可他一次次化险为夷,并不忘初心,一直坚持行善。

李郎中年轻时到处云游,拜访各地的名医,三十岁才安定下来,他一边诊病,一边夜以继日地撰写出一本医学秘籍《本草全集》,这本书完成的时候,李郎中已经四十岁了。

他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医药事业,因此一直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直到四十五岁的时候,才与县令家的千金徐媛媛结为了夫妻。

这徐媛媛生的花容月貌,温婉贤淑,她十八岁嫁给李郎中,第二年就为李郎中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李郎中为儿子取名李广仁,希望儿子是一个心胸宽广,博大仁爱之人。李广仁从小耳濡目染,在行医治病上有较高的天赋,十来岁就能给人把脉诊病,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郎中。

李广仁人如其名,与他父亲一样善良,走到哪里都把仁爱之心带到哪里,当地的百姓提起来都对他是赞不绝口,可李广仁知道自己与父亲还相差甚远,他决心传承父亲的医德医术,白天给人诊病,夜晚挑灯研读医书。

李广仁长相英俊,又为人善良,这样优秀的小伙子哪个姑娘不眼馋?如今他到了适婚年纪,前来提亲的人家不计其数,但李广仁都婉言拒绝了,他要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医术上,不想过早成亲。

李郎中对儿子的决定也很是赞成,说男子汉就应该心怀大志,不能为儿女私情牵绊。李广仁得到父亲的支持,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李广仁每日都是三更睡觉,五更起床,一日五更,李广仁正在整理前一天的看诊记录,突然就有一个中年人急匆匆地跑进了医馆里。

来人说他姓吴,是吴家村人,他的老父亲病重,要请李广仁前去医治,李广仁见来人满头大汗,看来病情紧急,背起药箱子就跟着那人去了。

来到病人家里,他看到一个面容消瘦的老汉躺在床上,床头的被褥上还有斑斑血迹,李广仁心头一紧,就开始给吴老汉把脉。

把过脉之后就把吴老汉的儿子叫出门外,问了他一些情况,原来吴老汉的身体早就出现了异样,因为家里太穷买不起药,吴老汉又是个正直之人,不愿去找李郎中,就这样忍着,直到昨夜他咳出很多鲜血,儿子才瞒着他去了李家医馆。

李广仁听了吴老汉儿子的话,说道:“如今你老父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只能为他开些缓解的药,让他少受些罪……”

他写了一个药方递给吴老汉儿子,又给他几两银子,让他去镇上的药房买药,做好这一切后,李广仁就离开了吴家。

刚走出吴家大门,就有一群村民围了上来,这些村民都是吴家村人,身体有病没有钱诊治,今日有人看见李广仁来到了吴家,大家都在大门外等着他出来,好让他给把把脉。

一个老太太说道:“李郎中去我家吧,请你给大伙诊治一下!”

李广仁就来到了老太家里,开始为大家把脉诊病,然后又给每人开了药方子,周围村子里的人听说李广仁来了,那些生病的人也都赶了过来,要李广仁为他们诊病,一直到太阳落山,李广仁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就背着药箱子回家去了。

李家医馆在洛宁城郊,距离吴家村有十几里路,途中还要走一段山路,这里山高林密,走夜路确实有些瘆人,但李广仁一身正气,从来就没有惧怕过。

他背着药箱子,大步流星地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李郎中,等等……李郎中……”

这荒山野岭的,又是晚上,怎么会有人叫他呢?李广仁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现了幻觉,就没有回头,继续往前走,可走了几步,觉得不放心,回头一看身后果然有人。

一个年轻女子,手里拿着一个火折子,喘着粗气跑了上来,“李郎中,我母亲病重……我正想去城里请您,没想到在这里看见了您,请您去给我母亲诊治诊治……”

李广仁一听,二话没说就跟着女子去了,走了一段山路,又穿过一片密林,就来到了女子的家门前,这是两间破旧的茅草屋,看起来也是贫苦人家。

一个中年妇人躺在床上,她面容苍白,黑眼圈很重,看到李广仁就挤出一丝笑容,说自己最近经常做噩梦,根本不敢闭眼睡觉,让李广仁为她诊治一下。李广仁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出妇人是阴血两虚所致,就为她开了方子,说道:“这几服药吃完,三天后我再过来。”他说完就告辞离开。

妇人赶紧对年轻女子说道:“雪娘,赶紧去送送李郎中!”

雪娘就把李广仁送到门外,说道:“麻烦李郎中了……”

李广仁说道:“姑娘不必客气,赶紧回去吧!”

雪娘却说道:“这里岔路太多,李郎中第一次来,我怕您迷路,我把你送到山路上。”

从雪娘的家到山路上还有一片密林,李广仁就不让她送,说一个女子走夜路不安全,可雪娘说道:“这路我都走了十几年了,没事的。”

李广仁见她执意要送,也就不再说什么,一男一女走夜路难免有些尴尬,为了打破尴尬,李广仁就说出了心中的疑问,“你们母女怎么住在这荒郊野外呢?”

原来,雪娘父亲早亡,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没有男子撑腰,村里的恶霸就欺负她们母女,为了远离那些人,母亲苏氏就带她来到这里,盖了两间茅草屋,也算安了家,她们又开了几亩荒地,靠种地为生。

李广仁听了觉得这雪娘很是可怜,临分别的时候就说道:“姑娘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去找我,我一定会帮助你的!”

雪娘说道:“我早就听说李郎中父子都是大善人,您那么忙,我哪里好意思麻烦您呢……李郎中路上小心。”

李广仁说道:“姑娘赶紧回去吧!我走了。”他刚走了两步,雪娘就叫住了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他跟前,说道:“我知道李郎中白天很忙,三天后,你就晚上来吧!”

李广仁确实很忙,父亲在医馆坐诊,他每天就要出诊,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拥出来很多病人,一去就是一天,很多时候都是天黑才返回家中。

说道:“好吧,你母亲的病没什么大事,三天后的晚上我再来复诊,好好调理一下。”

李广仁回到家里鸡已经叫了,他睡了一个时辰就赶紧起床,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三天后的傍晚,一段崎岖的山路上,一个年轻男子正匆匆赶路,这个男子就是李广仁。

就在这时,雪娘就迎面走了过来,说道:“李郎中,我怕你找不到路,已经在这里等你很久了!”

李广仁就跟着雪娘穿过密林,来到了母女二人的茅草屋前,妇人见李广仁进屋,赶紧微笑着打招呼,说道:“李郎中辛苦了,大晚上的还让你跑一趟!”

她又对雪娘说道:“赶紧给李郎中倒杯茶来,让李郎中润润嗓子。”

李广仁说着不用,可雪娘已经端来了一碗茶水,说道:“李郎中请喝茶!你坐下歇歇再为我母亲诊病!”

李广仁接过茶放在一边,说道:“我不渴,还是为夫人诊病吧!”说着就走到床前。

雪娘却端起茶又递过来,说道:“这是我亲手为李郎中泡的茶,请李郎中务必尝尝小女的手艺!”

李广仁见她这样,出于礼貌就接过了茶碗,放在嘴边轻轻地抿了一口。李广仁感觉这茶寡淡无味,而且还有一种怪怪的味道,像是土腥味,又像是血腥味。

当他再次瞟向碗里的茶时,胃里顿时是翻江倒海,马上就要吐出来了,他强压着胃里的不适,对母女二人说道:“对不起,我今日来时喝水太多,先出去方便一下……”

三天之前,雪娘把李广仁带到家里,这母女就准备谋害他,可他身上的阳气太重,她们怕失手,就放他走了。

为了万无一失,她们就到鬼巫那里买了摄魂茶,准备先用摄魂茶迷惑李广仁,然后再下手,谁知李广仁却识破了二人的诡计。

他对着墙根就撒了一泡尿,面前的茅草屋就变成了一座荒坟,坟地周围杂草丛生,李广仁就要逃跑,苏氏就挡在了他的面前,面目狰狞的说道:“我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你跑不掉的!”

雪娘伸出手就朝李广仁扑过来,她一边冷笑一声说道:“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我要让你为我们一家人陪葬……”

李广仁怒道:“我与你们无冤无仇,你们为何要害我?”

“哼,无冤无仇?你父亲害死了我们九族,这是不共戴天的仇恨……”雪娘的手长出了长长的指甲,眼看就要刺进李广仁的脖子里。

就在这紧要关头,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道闪电,就有一个相貌丑陋,满面胡须,身材魁梧的男子挡在了李广仁面前,而苏氏和雪娘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男子怒道:“大胆的苏氏,王雪娘,你们不去地狱赎罪,居然跑出来害人?当年的事情,是你们王家自作自受……”

原来,洛宁城有一个王大奎,王大奎家世代行医,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据说他的爷爷还进宫给皇帝看过病,这光辉的历史让他家的医馆生意兴隆,

其实这个王大奎只是个半吊子郎中,只是他爷爷名声在外,很多人长途跋涉来到王家医馆治病,他仗着自家名气,给人诊病收费奇高,因此王家也积累了万贯家财。王大奎只能治疗像头痛脑热这些小病,一般的疑难杂症他根本治不了,可人家的名气大,上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很多人原本能治好的病也给耽误了。

王大奎治不好的病,大家也不愿意去找其他郎中,因为在人们的认知中,王大奎看不好的病其他人就更不行。

李郎中那时候跟着城里的一个老郎中学习医术,他目睹了很多人因为找王大奎而耽误病情不治身亡的事实,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就出去云游,吸取百家之长,学成之后回来造福乡民。

李郎中云游回来之后,就在洛宁城开了一家医馆,一开始,并没有人找他看病,李郎中就把诊台搬到大街上为人免费诊病,可依然没有人来,直到有一天,一个病入膏肓的老者来到他面前,说自己没钱治病,恳求李郎中为他诊病。

李郎中赶紧把老者扶坐在椅子上,然后给他把脉,把完脉就为他开了几服药,并给了老者银子让他去买药。

几日之后,老者又来了,他走到跟前就要给李郎中跪下,说他的病已经完全好了,他这是来感谢李郎中的。

围观的众人听了都议论纷纷,慢慢地就有人来找李郎中治病了,很多重病都被他治好了,就这样,不出一个月,李郎中就成了洛宁城的名人,大家都说他是活菩萨,是神医。

因为李郎中的医术好,而且收费公道,还免费为穷人诊病,一时间,李氏医馆人满为患,而一向门庭若市的王家医馆却是冷冷清清,一天也没有几个上门的,巨大的落差让王大奎对李郎中产生了怨恨。

一日,有几个大汉抬来一个病人,要李郎中诊病,李郎中看到病人就说这人已经不行了,让他们抬回家去,这几个大汉一听就对李郎中的医馆一通乱砸,一个大汉骂道:“什么狗屁神医?连这点小病都治不了,还有脸称神医?”

另一个大汉怒道:“我限你三日之内滚出洛宁城!否则后果自负!”几个大汉把医馆弄得横七竖八,就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这几个大汉是洛宁城的恶霸,他们就是抬着一个将死之人来找茬的,若李郎中不离开,他们不会善罢甘休,可他又放不下这里的百姓,心中就十分纠结。

正在他不知是走是留的时候,就有一个小乞丐跑进了医馆里,说道:“李郎中,徐县令家的女儿病重,很多郎中都束手无策,吃了王大奎的药也不见好,你去徐县令家里给小姐治病,若治好了,那些恶霸就不敢再来找你的麻烦!”

李郎中听了小乞丐的话,决定去试一试,于是就背着药箱子来到了徐县令的府上,其实徐县令早就想请李郎中了,只是他妇人王氏不同意。

这王氏不是别人,正是王大奎的妹妹,王氏不是徐县令的发妻,而是填房,徐媛媛也不是她的亲生女儿。王氏说道:“我哥哥得到爷爷的真传,连他都医不好的病,你认为一个江湖游医能行吗?简直是笑话!”

此时李郎中却主动上门要给徐媛媛诊病,徐县令也就没有推辞,王氏却说道:“小姐都成这个样子了,你们还不让她安生,都安的什么心?”

徐县令说道:“既然来了,就让他试试吧,一切听天由命!”

李郎中给徐媛媛把脉之后,就为她开了六服药,说吃完之后病就会痊愈,徐县令也是半信半疑,谁知吃了第五服药后,徐媛媛的病就好了。

徐县令非常开心,就带着女儿去感谢李郎中,当他们来到李氏医馆时,却发现几个大汉正在打砸,李郎中也被绳子绑着,嘴还用东西塞着。

几个大汉见知县大人来了,就要逃跑,却被衙役们抓住了,其实是那个小乞丐去县衙报了官,知县是有备而来。

几个大汉被抓之后,就把幕后指使供了出来,此人正是徐知县的小舅子王大奎,因为李郎中的医术高,又经常为穷人免费诊病,王大奎的生意一落千丈,他就怀恨在心,找来城里的恶霸报复李郎中,想把他赶出洛宁县。

徐知县得知真相后非常生气,就要大义灭亲,王氏就跪下为哥哥求情,若徐县令不放了王大奎她就常跪不起,此时的王氏已经身怀六甲,这让徐县令很是为难。

这件事是因李郎中而起,他就向徐县令求情,说自己不追究王大奎的责任,按照当时的律法,若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当事人提出谅解,罪犯就会无罪释放。

李郎中原谅了王大奎,徐县令又考虑到王氏的身体,就没有处置王大奎,但他命王大奎三日之内把李郎中的医馆恢复如初。

李郎中心胸开阔,以德报怨,徐县令很欣赏他的人品,就把自己的女儿徐媛媛嫁给了他,王大奎的计谋不但落空了,李郎中还与徐县令成了翁婿关系,这让他更加恼怒。

嘉靖三十年,当地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到处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全县的郎中都投身于抵抗瘟疫的第一线,鉴于李郎中的医术,徐知县就让他带领众郎中抗击瘟疫。

李郎中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深入到患者家中,带着药物为患者诊治,经过他诊治的病人很快痊愈,但瘟疫蔓延太快,李郎中就想到一个防止瘟疫蔓延的办法,那就是把药物投入水井之中,人们吃了井水,有病治病,无病预防,这样病情很快就会得到控制。李郎中把配好的草药分发给众郎中,让他们去各村的井里投放,很多村子的瘟疫很快就被控制住了,这让徐县令很是高兴,可他还没有高兴一会儿,就有人来报,说有两个村子的村民全部死了。

徐县令一听大惊,赶紧派仵作验尸,仵作说这些人不是死于瘟疫,而是死于中毒。

这两个村子的水井里是李郎中亲自投放的药材,如今村民们被毒死,他就成了重要嫌疑犯被关进大牢,徐县令相信李郎中的人品,觉得这是有人陷害。

徐知县是李郎中的岳父,在这件事情上要避嫌,案子就交给了知府审理,因为案情重大,惊动了朝廷,朝廷就派人下来协助调查此案,很快就找到了真凶王大奎,李郎中无罪释放。

王大奎本来就嫉妒李郎中,多次陷害不成,李郎中的名气反而越来越大,王大奎害怕李郎中立功,就在他投放药材的两口井里投放了毒药,他这种拙劣的伎俩很快就被人识破了。

王大奎害死了几百口无辜人命,罪大恶极,千刀万剐也不能平民愤,朝廷下令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当然也有王大奎的妻子苏氏和女儿王雪娘。

王家的悲惨下场不是李郎中的错,错就错在王大奎自私自利,嫉妒心太重,害人终害己。

苏氏和雪娘却把这一切罪恶归结到李郎中身上,她们不在地狱改造,而是偷跑出来修炼术法,想要害死李郎中一家。

此时,苏氏和王雪娘受了重伤,身上的术法尽失,只能苦苦哀求钟馗饶命,钟馗说道:“你们这是错上加错,再加五十年的牢狱之灾,好好反省!”

钟馗走到李广仁身边,说道:“你们父子宅心仁厚,悬壶济世,我回去禀报阎王,为你们各自增加五十年阳寿!”李广仁还没有反应过来,钟馗和苏氏母女就消失不见了。

李广仁回到家里,把自己遇到的事情对父亲说了,李郎中说道:“害人就是害己,希望他们来世都能做个好人!”

李广仁三十岁时娶妻梅氏,生下儿子取名李子贤,长大后也跟着父亲学医,把李郎中的《本草全集》发扬光大,同时发扬的还有李家悬壶济世的高尚品德。

李郎中活到一百一十多岁善终,李广仁也活到了九十多岁,他们虽然离开了,但美名却流芳千古。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