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134章 丑书生进京赶考,却被强盗劫持,强盗:娶我女儿放你走

徽州府向东走五十里有一个付家村,付家村有一个付财主,这个付财主为人小气吝啬,还经常欺压村里的佃户,村民们对他是又恨又怕,可也无可奈何。

付财主与妻子李氏成亲多年无子,看遍了方圆百里所有的名医,花掉的银子不计其数,李氏的肚子就是不见动静。

付财主五代单传,为了传宗接代,夫妻二人一直在求子的路上奔波,如今都快五十岁的人了,依然没有放弃。

有人也许不解,这付财主为何不娶个小妾呢?其实不是他不想娶,而是不敢娶,因为李氏会些拳脚功夫,因此付财主惧怕李氏,不敢纳妾。

李氏从亲戚那里得知,齐云山有一个土地庙,那里香火旺盛,很是灵验,夫妻二人就坐着马车去了齐云山。

走到路上的时候,就看见一个老汉,老汉一手拿着手杖,一手拿着个旗子,旗子上写着神算子刘半仙,一看就知道是个眼睛看不见的算命先生。

马夫看见老汉迎头走过来,就要躲开,他躲老汉也躲,就躲到一块去了,马夫赶紧勒紧缰绳,呵住了马。

马车突然停下,付财主有些气急败坏,掀开帘子朝前面看,就看见一个瞎先生,怒道:“你真是瞎了眼,赶紧让开!”

那老汉并没有让开,而是说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付财主一听这老汉是话里有话,心中就有些奇怪,对着那老汉问道:“你说我命里有没有子嗣?”

老汉说道:“你命中有子,只可惜呀……”老汉说着就绕到马车一边,准备离开。

老汉把话说了一半,就成功地吊起了付财主的胃口,他赶紧跳下马车,拦在老汉面前,“你这老汉,为何把话说一半留一半?只可惜什么?快说!”

老汉用手里的手杖敲敲地面,慢吞吞地说道:“我说了怕你不信呀,还是不说得好!”

老汉越是这样,付财主越是想知道,就放缓语气说道:“你只管说,若说准了,我定有重谢!”

“你这一生注定有个儿子,只可惜你做了很多有损阴德的事情,你妻子才迟迟未孕!只有你把损掉的阴德补回来,自然就有儿子了!”

还没等付财主开口,李氏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对着付财主破口大骂,说他做的缺德事太多了,害得她至今也没有怀上。

付财主赶紧安抚妻子,说以后坚决改正,李氏问老汉,“这阴德如何补救?”

老汉说道:“你回去修一座桥就可以补回来!”

付财主一听说道:“修桥那可是要花不少钱的,你是想害我破财吗?”

就在这时,有一个中年人跑了过来,一下子就给老汉跪下了,说道:“先生可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呀,我们夫妻听了先生的教诲,我妻子果然就怀孕了……”

原来这个中年人也是成亲多年无子,老汉对他说回去好好孝敬老母亲,不出三个月妻子就会怀孕,他们听了老汉的话,果然不到三个月,他妻子就有孕了。

付财主夫妻听了也很是惊讶,李氏就拧着付财主的耳朵说道:“你就知道认钱,没有儿子留着钱有何用?就听这位先生的,回家修桥去!”

李氏让马夫掉头,就回家去了。回到家之后,付财主买了石料,找来工匠,开始在河上架桥。

付家村被一条小河环绕,小河上原本有一座木桥,可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走在上面极其危险,村里有孩子从桥上经过,就掉进了河里,幸亏被人看见救了上来,才没有造成悲剧。

村长也多次找到付财主,说要在河上架一座新桥,让付财主兑一半钱,村民们兑一半钱,抠门的付财主一个籽都不愿意出,这桥也就没有修成。

如今村民们见付财主独自修桥,就开始议论,说这太阳要从西边升起了,这抠门的付财主怎么舍得出钱修桥呢?难道这脑子是被驴踢了不成?

有人就说:“这付财主是为了收过桥钱,他才没有那么好心为村里修桥呢!”

付财主听了大家的议论也不解释,每天都去桥上监工,催促工匠快点修,说汛期就要来了,赶在汛期之前把桥修好,好方便村民们出入。

工匠们加班加点,日夜开工,几个月后,石桥终于竣工,竣工这天,付财主在桥头放鞭炮庆祝,众人纷纷都来围观。

付财主看着众人,清清嗓子大声说道:“以后大家出入都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下大雨了!”

有人就问道:“付财主,过桥收费不?”这人问出了所有人的心里话,大家都安静下来,等着付财主回答。

付财主扫视众人,说道:“大家随便过,一文钱都不要!”众人一听就欢呼起来,很多人都跑到了桥上。

如今桥修好了,付财主和妻子也加紧了造娃计划,夫妻二人心中都充满了期待,幻想着马上就会有一个大胖小子。

可忙活了半年,李氏的肚子依然是空空如也,付财主就觉得自己上了刘半仙的当了,于是就四处打听他的下落,要找他算账,终于在一个集市上找到了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付财主看见他就心疼,心疼自己那白花花的银子,他恼羞成怒,上去撤掉他摊位上的旗子,怒道:“你这骗子,你说桥修好我就可以有子嗣,可桥修好半年了,我妻子为何还没有怀上?”

刘半仙却不慌不忙地说道:“你妻子没有怀上是你的原因,与我何干?”

付财主一听就更生气了,上去就要揍人,刘半仙却说道:“我早就算出你会来的,我在这里等你很久了!”

付财主的拳头举在半空没有落下,怒道:“不知死活的东西,你骗了我还敢在这里等我?”

“我等你是为了告诉你,你妻子之所以没有怀孕,是你做得还不够!再做一件事情,你定会得到个大儿子!”

付财主想到花的银子心就滴血,那么多钱他可不想白花了,于是就说道:“你还有什么花招,尽管使出来!”

刘半仙说道:“今年天气大旱,很多人家都颗粒无收,只要你免了佃户的租子,子嗣自然就会来了!”

“老东西,你说的可是真的?要是再骗我,我非宰了你不可!”付财主说完就气哼哼地回家去了。

他把刘半仙的话对妻子李氏说了,李氏说道:“修桥那么多钱都花了,你还在乎这一点租子吗?今年佃户的租子就全免了!”

尽管付财主就像是挖了心的一样难受,也不敢反驳妻子,决定再试一次,就派人通知所有的佃户免了今年的租子,佃户们听了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家想想这付财主的变化,心中也是很感动,就纷纷上门道谢。如今租子也免了,付财主就满心期待着妻子怀孕,可又过了两个月,依然没有动静。

付财主越想越觉得不对,这刘半仙就是变着法的让他破财,他恼羞成怒,就带着一众家丁去寻找刘半仙,结果找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找到,这下他是彻底明白了,刘半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付财主经过一座大山时,突然就听到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从路边的草丛中传来,那哭声很是洪亮,付财主心头一软,就命令家丁去看看,家丁拨开草丛吓了一跳。

草丛中居然躺着个男婴,可这男婴的脸上有一块红红的胎记,几乎盖住了半边脸,看起来让人不寒而栗。

付财主走近一看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看着男婴如此丑陋就没有去管,带着家丁就继续赶路,可那孩子的哭声就像是一根刺,狠狠的刺进付财主的心里,他就鬼使神差的拐了回去,把草丛中的孩子抱回家去了。

李氏看到丈夫抱回来一个婴儿,脸上还有一个红红的胎记,就一把夺过来想要扔掉,可她无意间触及到孩子的眼神,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她把男婴紧紧的抱在怀里,说道:“刘半仙说的没错,现在咱们不就得了一个大儿子了吗?”

付财主听妻子这么说,就说道:“这……可这孩子太丑……”

李氏说道:“天降大才必有异相,丑怎么了?说不定这孩子就是个大才呢!”

付财主夫妇就收养了这个男婴,他们觉得这就是刘半仙嘴里说的那个大儿子,付财主给孩子取名付家贵,把他当成亲生儿子养。

付家贵这孩子虽然长得丑,但他聪明伶俐,一开口说话就把付财主夫妇哄得喜笑颜开,付家贵三岁的时候,付财主就为他请来一个姓刘的先生,专门教他读书习字。

刘先生学识渊博,不仅把科考规则研究得透彻,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医学知识等,只是他时运不济,一直没有考中,就做了一名教书先生。

刘先生第一眼看到付家贵就认定这孩子不一般,对他是赞不绝口,他果然没有看错,付家贵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刘先生说道:“公子是老朽教过最聪明的学生,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付员外夫妇听了刘先生的话,心里是美滋滋的,对儿子愈发的疼爱,一向抠门的付财主总是把最好的都给儿子,生怕他受一点委屈。

一日,付财主带着儿子去赶会,就给他买了好多吃的玩的,走着走着,付家贵就停了下来,朝一个地方看去,付财主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不远处的墙根处有一个破衣烂衫的老汉,老汉手里还拿着一把羽毛扇子,眯着眼睛靠在墙上晒太阳,他旁边的地上放着一只破了一个口子的大黑碗,一看就是个讨饭的。

付财主正想要拉儿子离开,谁知付家贵却一溜烟地跑到老汉跟前,把一只糖葫芦递到老乞丐面前,说道:“爷爷,给你吃!”

老乞丐听到声音,就缓缓地睁开眼睛,看看面前的孩子,动动干裂的嘴唇说道:“孩子,我不吃,你自己吃吧!”

付财主赶紧过来拉起付家贵的手就要走,说道:“走,你看这老乞丐脏兮兮的,不要招惹他!”

付家贵却挣脱了付财主,说道:“爹爹,这个老爷爷好可怜呀!我想给他买一碗面吃?”

付财主虽然抠门,但他疼爱儿子,说道:“给他一个铜板就是了,你还要回家读书呢!”说着就掏出一个铜板给了乞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付家贵把自己手里的糖葫芦也塞进了老乞丐的手里,就被付财主拉走了。

付家贵心地善良,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遇到可怜的贫苦人,他都会帮助,付财主心疼钱财,就叫他不要多管闲事。

李氏却说道:“儿子这是积德行善,将来会有好报的!”付财主见妻子支持儿子,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由着他。

教书先生也说公子是个仁爱之人,这样的人必成大器,付财主听了心里才稍稍好受一点。

付家贵没有辜负父母和先生的期望,十二岁就考中秀才,也是当地年纪最小的秀才,轰动一时,人们都说这付财主抠门,儿子却这么争气。

李氏对付财主说道:“咱们的儿子这么有出息,以后咱们要多行善事,儿子一定会功成名就的,到时候你我脸上也有光彩!”

付财主回想着过往,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他修了石桥,又免了佃户的租子,果然得到了好报,捡回来一个这么聪明的大儿子,儿子从小就宅心仁厚,小小年纪就考中秀才,看来做善事真的会有善报。

从此之后,付财主一改抠门的作风,每月初一都会在村头舍粥,过路的人都可以过来喝粥,管饱为止。

平时出门遇到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他也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些佃户家里遇到困难,他就减免地租,一时间,付财主就成了名人,都说付财主之所以变得不抠门了,都是被他儿子感化的。

付家贵十三岁中举,十六岁的时候要到京城参加殿试,因为路途遥远,付家贵这人还特别善良,容易相信别人,付员外夫妇就不放心,于是就找到村里一个叫付春的少年陪同。

付春家里贫困,但这孩子脑子灵活,遇事机敏,而且能说会道,年龄又与付家贵相仿,于是付员外就出钱请他陪同付家贵一起进京赶考。

付春也向往外面的世界,如今遇到这样的好事他当然乐意,就一口答应了下来,他父亲说道:“路上好好照顾家贵公子,若家贵公子考取了功名,你也能跟在他身边做事,咱家就指望你了!”

付春说道:“爹爹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公子的!”

付财主为付家贵打点行囊,就送二人上路了,付家贵骑着马,付春挑着行李跟在后面,付家贵就要与付春轮流骑马,付春却说道:“我从小跟着父亲上山砍柴,下河摸鱼,身体棒得很,走点路算不了什么。”

付家贵骑在马上,而付春却要走路,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走了一段路后,非要让付春上马,付春说道:“您是公子,我是伺候您的,您让我上马不是折煞我吗?”

付家贵见付春执意不骑马,就说把行李放在马上,二人一起骑马,付春怕马受不了,就是不上,付家贵见他执意不上马,只能走一段歇一会儿。

走到一座大山脚下的时候,付家贵就说停下来歇歇脚,二人刚刚坐下就听见树林子里传来女子嘤嘤的哭泣声,付家贵起身就要去林子里看看,付春却拉住他说道:“公子,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付家贵却说道:“听着女子哭得悲切,一定是遇到难事了,咱们能帮就帮一把。”说着就甩开付春的手进了林子。

一个年轻女子正在把一根草绳子往树枝上挂,付家贵就大步上前,询问女子这是干什么?

女子见有人进来,就蹲在地上捂住脸痛哭起来,原来女子是附近的村姑,因为家里欠了财主的钱还不起,财主就要纳她做小,她不愿意就想寻短见。

付家贵说道:“你家欠财主多少银子?”

女子说道:“我母亲生病借了五两,后来我母亲离世,又借了三两银子埋葬母亲,如今连本带利要二十两呢……”

付家贵对付春说道:“从包袱里拿出二十两银子给这姑娘!”

付春一听就说道:“公子,咱们带的银子可是有数的,要是拿出这么多给她,咱恐怕到不了京城了!”

“可也不能见死不救啊!把银子拿出来。”付家贵表情严肃的说道。

付春低声说道:“你是公子,我听你的,可……”他知道付家贵心善,自己多说无益,就从包袱里拿出二十两银子。

付家贵对那女子说道:“拿着银子,回家把欠债还了,好好过日子!”

女子跪下对付家贵是千恩万谢,就拿着银子回家去了,付家贵看着女子离开的背影,心中就舒了一口气。

付春却说道:“公子,这一路上的穷苦人多了,你要是遇到一个帮一个,咱们就不要进京了……”

付家贵说道:“人命大于天!”付春只能无奈的摇摇头,二人就继续赶路。

这一路上,他们确实遇到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付家贵不听付春的劝阻,包袱里的银子都被他接济别人了。

付春说道:“这才走了一半路程,银子就所剩无几了,我看咱们要讨饭去京城了。”

付家贵却很乐观,一点都不发愁,说道:“你放心吧,天无绝人之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傍晚的时候,他们走到一座大山脚下,就想着找个地方过夜,这时就有两个穿着黑衣男子走了过来。

说道:“请问二位是去哪里?”

付春觉得奇怪,怀疑二人不是好人,正要搪塞过去,付家贵却已经自报家门,说他们是进京赶考的书生。

那两个男子拱手说道:“我们已经在这里恭候多时了,我们家主人有请!”

二人对视一眼,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付春拱手对着二人说道:“多谢你家主人的好意,可我们与你家主人相识吗?”

二人说道:“去了你们就知道了,请吧!”

付春低声对付家贵说道:“公子,这里面肯定有诈……”

他又对二人说道:“我们还要赶路呢,就不叨扰你们家主人了!”付春说完就拉着马要走,二人一看这架势,也是失去了耐心。

说道:“你们也太不识好歹了,知道我家主人是谁吗?”说着就强行把二人带到了一座寨子里,就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大汉迎了出来。

他看见黑衣人扭着二人的胳膊,就训斥道:“我让你们去请两位过来,你们怎能这样无礼?赶紧放开!”

黑衣人说道:“大王,他们要走,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大汉说道:“抱歉,让二位受惊了,赶紧屋里请,老朽略备薄酒款待二位!”

付家贵和付春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不敢轻易进屋,大汉似乎看出了二人的顾虑,就说道:“二位不要误会,老汉有事相求。

他们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早已饿得前心贴后背,付春听大汉这么说,心想先填饱肚子再说,就示意付家贵进屋吃饭。

饭桌上,大汉就说出了自己请他们来的原因,原来,这大汉姓周,也是贫苦出身,因为受不了财主的压迫,就带着妻女和一帮穷苦兄弟来到山上安营扎寨,做了山大王,他们打富济贫,被当地百姓称为绿林好汉。

周大王有一个独生女儿叫周美芝。周美芝年方二八,就在前几天,突然就病倒了,不吃不喝,只是昏睡不醒,周大王请来当地最有名的郎中给她诊治,吃了药不但不见好,而且越来越严重了。

就在今日早上,一个老乞丐来到寨里讨饭,说有人能治好周小姐的病,周大王问他那人是谁,老乞丐就说是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周大王听了也是半信半疑,他也是病急乱投医,就派人在山下等着,结果还真的等到了。

付家贵听了他的话,说道:“小生只是一介书生!”他又指着付春说道:“他是我的仆人付春,我们都不会诊病啊,那个老乞丐说的也许是另有其人!”

周大王说道:“老乞丐说了,今日只有一位书生经过此地,不是您还有谁?公子就不要谦虚了,若公子治好小女的病,我定当重谢!”

付春一听心思就活动起来,他们如今已经山穷水尽,若公子真的能治好周小姐的病,这一路上的盘缠也就有了!”

还没等付家贵开口,付春就说道:“公子,你的医术不是很高明吗?您就给周小姐诊治诊治吧,也不辜负大王的盛情款待啊!”

付家贵见付春这么说,只能说道:“小生只是略知一二,并不能保证看好小姐的病。”

付春说道:“公子,您就不要谦虚了,不试您怎么知道看不好?”

周大王也说道:“那就劳烦公子给小女看看,能不能好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付家贵跟着刘先生学了一些医术,可他从来都没有实践过,也就没有把握,如今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周大王就把付家贵带到小姐闺房,丫鬟把周小姐的玉腕从纱帐中拿出来,让付家贵给她把脉,付家贵眉头凝重,说道:“小姐这是气血瘀滞,我先开一服药让小姐服下试试!”

周大王立刻就派人去抓药,药抓回来之后就赶紧煎好给周美芝服下,并让人安排付家贵主仆二人去歇息,夫妇俩则一夜陪在周美芝的身边。

次日天不亮,突然就有人敲响了主仆的房门,二人被惊醒赶紧起床,来人说道:“我家大王请二位去一趟小姐的闺房!”

付春见来人表情阴沉,心想大事不好了,就拉拉付家贵的衣角,低声说道:“公子,那周家小姐不会是……要是那样,我这小命不值钱,可公子您是大才呀……”

付家贵却很淡然,说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二人来到周美芝的闺房,看见周大王黑着一张脸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而王氏却扑在周美芝身上痛哭。

周大王看见付家贵就说道:“公子给我女儿吃的什么药,这一夜之间命都快没了!”

王氏怒目圆瞪,看着付家贵怒道:“是你害了我女儿,她现在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她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要让你抵命!”

付家贵走到床前,说道:“夫人,请允许小生再给小姐把把脉?”

王氏说道:“你根本不会治病,都怪大王,为何要信那老乞丐的鬼话,如今我女儿被你害惨了,你还要继续装……”付家贵说道:“大王,夫人,小姐的病一定会好的!”付家贵又给周美芝把了脉,说道:“小姐再吃一服药就可以痊愈!”

周大王夫妇听了根本不信,一个将死之人,怎么一服药就能痊愈,即便是华佗在世也不敢这么说啊!可事到如今,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啦!

王氏说道:“要是不好呢?”

付家贵说道:“若是不好,小生任凭员外,夫人处置!”

周美芝吃下药之后一天都没有反应,周大王夫妇的心被揪的生疼,付家贵主仆二人也是忐忑不安。

夜里,付春就对付家贵说:“公子,要是周小姐死了,咱们也完了,我死不足惜,可惜了公子的一腔抱负……趁着夜深人静,咱们赶紧逃吧!”

付家贵说道:“也好,你去看看外面有没有人?”

付春悄悄打开门往外看,却看到那两个黑衣人,黑衣人问他要干什么,付春赶紧说道:“闹肚子,我上趟茅房!”

他从外面回来就低声对付家贵说道:“公子,他们怕咱们跑了,派人在外面看着呢!”

付家贵说道:“既然这样就不要多想了,先睡个好觉再说!”话虽这样说,可二人一夜未眠。

次日一早,就有丫鬟来叫二人起床,说大王有请,二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着丫鬟来到大王面前。

周大王赶紧起身给付家贵示礼,满面笑容地说道:“付公子真是神医在世呀!小女儿的病果然痊愈了!”

二人一听提着的心就放进了肚子里,付春又不失时机地把付家贵吹捧了一番,周大王说道:“好好,今日我要大摆宴席招待二位!”

就在这时,王氏也进了前厅,笑容可掬地向付家贵道谢,付家贵赶紧回礼。

王氏说道:“付公子,小女的病还会不会再犯?”付家贵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有些迟疑。

付春想到周大王夫妇昨日对他们的态度恶劣,就准备吓唬他们一下,赶紧说道:“小姐这病不是什么大病,我家公子都治好几十个了,只是这个病容易复发,不过复发了也不要紧,公子开一服药就又治好了!”

王氏一听就担心起来,吃过早饭,王氏就与周大王商量,说道:“若付公子走了,咱女儿犯病了怎么办?”

周大王说道:“他治好了咱女儿的病,咱也不能把人家扣下呀!”

王氏说道:“我有一个办法,把咱闺女许配给他,这样就不用担心这病了,大王意下如何?”

周大王想了一会儿说道:“好主意,我看这位付公子相貌不凡,将来必成大器,把女儿嫁给他也好!”

与此同时,付家贵和付春正在房里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在离开之前就来到前厅与周大王夫妇告别。

周大王却说道:“付公子不要着急,老朽有话要对你说!”他说完看看付春,付春就识趣地退了出去,其实他并没有走远,就站在门外。

一会儿,丫鬟就陪着周小姐来了,二人走进屋里,王氏赶紧对周美芝说道:“女儿,这就是救你命的付公子!”

周美芝就给付家贵道了个万福,说道:“多谢公子的救命之恩!”

付家贵是读书人,他根本不敢看周美芝,赶紧作揖回礼道:“举手之劳而已,不值一提!”

周美芝和丫鬟走了之后,王氏就开始打探付家贵的底细,付家贵也不隐瞒,都一一如实告知。

王氏说道:“我家闺女你也见了,不但相貌漂亮,而且知书达理,在当地也是万一挑一,既然公子也没有婚配,你又救了我女儿,我就把女儿许配给公子,让她报答你的恩情!”

付家贵一听有些为难,说道:“婚姻大事要由父母做主,我还需与父母商议才好呀!”

王氏一听就不高兴了,说道:“你这样推三阻四起来,难道我闺女配不上公子不成?”

付家贵赶紧解释,说回家禀报父母之后再来提亲,在门口站着的付春听他这样说,就一下子推门进来了,说道:“公子,你就应了吧,你先与周小姐拜堂成亲,咱们赶考之后回家告诉老爷,夫人,他们不但不会怪你,而且会很高兴的!”

这里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付家贵不敢拒绝,只能答应,周大王说道:“择日不如撞日,今日晚上你俩就入洞房,明日你就可以进京赶考!”

当日晚上,付家贵就与周美芝入了洞房,一夜缠绵自不必说,懂的人都懂!

付家贵成了周大王的乘龙快婿,次日,周大王就为他准备了几百两银子作为盘缠,又牵来一匹快马,主仆二人一人骑一匹马,就朝京城赶去。

付家贵赶到京城,考试还没有开始,他就在那里复习几日,等待考试。

考场上,付家贵有如神助,一举夺魁,揭榜之后,付家贵衣锦还乡,就把自己与周小姐成亲的前因后果告诉了父母。

虽然周美芝是强盗的女儿,但付员外夫妇并没有怪罪儿子,他们长途跋涉去到山寨,把周美芝接到了家里,又为二人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

如今付家贵高中状元,又娶个美娇妻,可谓是双喜临门,当地的名门望族都前来祝贺,付员外是春风得意,出尽了风头。

酒席正在热火朝天进行之时,就有一个老乞丐前来,老乞丐手里拿着一把羽毛扇子,如今的付员外已经不是当年的付员外了,他早已成了当地的大善人,看见老乞丐就把他请到席上。

老乞丐吃饱喝足之后说道:“我有话对你们父子说!”

付员外就把老乞丐请进厢房,老乞丐就向父子二人说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那个刘半仙就是这个老乞丐扮的,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与老乞丐有关。

父子二人听了感觉不可思议,赶紧跪谢老乞丐,老乞丐说道:“一切事情皆有因果,你们不必谢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积德向善,只有善因才能结出善果!”老乞丐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付员外夫妇谨记老乞丐的教导,一直积德行善,八十多岁才无疾而终。

付家贵被朝廷任命做了知府,他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后来一直做到一品大员,家中人丁兴旺,富贵平安。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