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160章 女子河边洗衣,无意间看见男子洗澡,男子:我是你丈夫

李秀娘从小没有了爹娘,她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爷爷奶奶把她视若珍宝,李绣娘感到很幸福,可就在她十岁那年,爷爷奶奶双双病亡,她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

理正召集村里人开会,问谁家愿意收养李绣娘,村民们看着可怜的孩子,也想帮一把,可大家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谁也没有吱声。

理正没有办法,就说谁要是抚养李绣娘,就把李家的屋子和土地给谁,他这样一说,就有很多人争着要领养李绣娘。

村子里有一个叫赵四的男子,一见有利可图,就举手说道:“我愿意领养李绣娘,谁也别跟我抢!”

众人一听也就不敢说什么,因为赵四两口子是村里的无赖,谁也不敢招惹他们,若是得罪了他们,就叫你吃不了兜住走,连理正都要让他三分。

赵四家穷得叮当响,夫妻两个已经生养了三个孩子,家里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若再收养李绣娘,那就是雪上加霜,理正也不敢直接拒绝,就委婉的劝说他放弃,把自己家的三个孩子好好养大。

赵四却说道:“我的三个孩子养得很好了,别说再多一个,就算是多两个我也能养得起,你就放心吧!”理正不想给自己惹麻烦,也只能同意了。

赵四的妻子王彩云就把李绣娘领回家去了,赵四家就一张床,一家五口挤在一张床上,如今多出一个人就没有地方睡,他们就让李绣娘睡在柴房的草堆里。

吃饭的时候,赵四家的三个孩子还能吃个红薯,李绣娘只能喝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玉米糊糊。

李绣娘吃不饱饭,每天干的活却是不少,洗衣,做饭,割草,放牛……一天到晚累的腰酸背痛,受了再大的委屈她也只能忍耐着,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敢偷偷地抹眼泪。

长期的吃不饱饭,又加上干那么多的活,李绣娘的小身板愈发的消瘦,一张小脸瘦的只有脚跟那么大,村里人见了都心疼不已。

一日中午,太阳像个大火盆炙烤着大地,李绣娘在地里割草的时候就晕倒了,幸亏被一个路过的村民看到,就把她背回家去了。

赵四一看赶紧说道:“大中午的,谁让她去割草了?这不是自找的吗?”

王彩云也说道:“真是没用,干那一点活就能晕倒,又不是千金大小姐,怎么就这么娇气呢?收养她就是收养了一个爷,气死我了!”

那个村民见两口子不心疼李绣娘也就算了,还说出这样没有人性的话,就忍不住说了两句,二人一听就不乐意了,就与那个村民吵了起来。

王彩云说道:“我们家的事情轮不到你管,哪凉快到哪歇着去!”

赵四也说道:“你好心,你好心就把她背到你家去养,我们不拦着!”

左邻右舍听到吵闹声,都跑出来看热闹,大家都对赵四两口子有意见,可二人就像是马蜂窝,谁也不敢戳,否则非把你拧得满脸是包。

李绣娘醒来之后,王彩云又把她大骂一顿,说她是故意的,就是为了让村里人觉得他们虐待她。

赵四夫妻并没有因为她晕倒而对她好一些,反而变本加厉地虐待她,晚上还让她在柴房里劈柴。李绣娘是一个孩子,又生活在人家的屋檐下,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因为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李绣娘走路就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样,她去河边洗衣的时候,又一头栽进了河里,周围几个洗衣服的妇女赶紧下去把她拉了上来。

几个妇女可怜她,又不敢找赵四他们理论,只能让李绣娘坐在一边歇着,几个人帮她把衣服洗了。

李绣娘神情恍惚地回到家里,眼前一黑又晕倒了,王彩云一看心中是又气又恼,骂她太不中用。

赵四说道:“就她这小身板能做什么,要是死在咱家就不好了,不如把她送出去!”

王彩云说道:“送出去,那她家的地和屋子是不是也要一起送出去?我可不答应,要不这俩月就白养她了。”

赵四眼珠子一转说道:“你以为我傻啊?我赵四从来不做赔钱的买卖,把她送出去,不但不会带走地和屋子,还能赚一笔钱呢!”

王彩云一听就来了兴趣,赶紧问赵四怎么送的?送到哪里去?

赵四就把嘴凑在王彩云耳朵上嘀咕了一阵子,王彩云一拍大腿说道:“还是相公聪明,我咋就没有想到呢?”

赵四说道:“这事要秘密进行,不能让村里人知道,等事情办成了,他们知道也晚了。”

一日二更,赵四对李绣娘说道:“我家这条件也不好,养活不起你,我给你找了个好人家,人家愿意收养你,今日我就把你送过去!走吧。”

李绣娘知道赵四两口子不是好人,趁着天黑要把她送走,肯定是要做见不得人的事情,李绣娘心中十分恐惧,就不愿意去,说道:“天黑路不好走,还是明天再去吧!”

王彩云一听骂道:“叫你去你就去,啰嗦什么?”说着一脚就踹了过来,李绣娘一下子就被踹倒在地。赵四不由分说地拉起她就走,李绣娘一个十岁的孩子,又是如此的瘦弱,只能任由摆布,大概走了三四个时辰,赵四就在一家门前停住了。

开门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这妇人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姓张,称作张氏,张氏一看是赵四就赶紧把二人迎进屋里,坐下之后,张氏就开始打量着李绣娘,这时,从里屋又走出两个年轻的女子,也盯着李绣娘看。

李绣娘觉得自己就像一只猴子被人围着看,感到非常的尴尬,她低着头不敢看任何人,就等着这些人发落。

张氏看了一会儿就把赵四拉到了一边,二人不知在说些什么,说了好一会儿,才达成了共识,她从里屋拿出一包东西交给了赵四。

赵四把东西揣进兜里,临走的时候就对李绣娘说道:“以后你就是这个家的人了,在这好好听话,我走了!”

李绣娘没有抬头,依然低着头不说话,赵四走后,张氏就把李绣娘领到一个房间里,问道:“你叫李绣娘是么?以后我就是你娘。”她又指着房间门口的两个年轻女子说道:“她们是你两位嫂嫂!”

李绣娘抬起头怯生生地看了几人一眼,然后又低下了头,张氏拉起她的小胳膊说道:“看这孩子瘦的,真是心疼人!”

她对那两个年轻女子说道:“去灶房做一碗面,压一个荷包蛋来,给你妹妹吃!”

过了一会儿,面就端了进来,张氏让李绣娘坐在桌子边上吃面,她肚子饿得咕咕叫,可就是不敢吃。

张氏说道:“孩子,不要怕,赶紧趁热吃吧,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谁要是欺负你,你就给娘说,娘替你做主。”

李绣娘听着张氏的话,感觉有一股异样的东西在心中流淌,就忍不住大哭了起来,张氏赶紧给她擦泪,说道:“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以后日子就不苦了。”

李绣娘觉得张氏是一个好人,心中的恐惧就没有了,她端起碗一口气就把面吃完了。

次日,李绣娘就见到一个与她同龄的男孩子,张氏指着绣娘对那孩子说道:“三娃,这是绣娘,以后她陪你玩!”

张氏说道:“绣娘,这是周三娃,你要陪着他一起玩,别让外面的孩子欺负他,知道吗?谁是要是欺负你们,你就回来给娘说,娘不依他去!”

以前在赵四家的时候,李绣娘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干很多活,如今到了周家,能吃饱穿暖了,而且干的活也不多,偶尔跟着两个嫂子去洗衣服,主要的任务就是陪周三娃玩耍,对李绣娘来说也算是掉进了福窝里了。

一日,周三娃拉着李绣娘出去玩,外面的孩子一看到二人,就嬉皮笑脸地围住了他们,“三呆子,这个女子是谁?”

周三娃说道:“她是绣娘,你们谁也不能欺负她!”

孩子们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喊道:“三呆子……三呆子领着一个呆子……哈哈哈……”

周三娃一听就捡起一根棍子追那群孩子,哭着说道:“绣娘不是呆子……”

李绣娘知道周三娃脑子不好使,也就是几岁孩子的智商,当看到他维护自己的时候,还是很感动,她在这个家里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温暖。

人心都是肉长的,张氏和周三娃对李绣娘好,李绣娘也对周三娃好,还经常帮助张氏干活,张氏对李绣娘是赞不绝口,说她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这就引起了两个嫂嫂的嫉妒,总在背地里给李绣娘穿小鞋。

李绣娘只是一个孩子,哪里是她们的对手?她也不敢告诉张氏,因为她知道张氏并不能保护她一辈子,若与她们结下了仇怨,以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原本瘦的一阵风就能刮走的李绣娘,来到周家一年时间就胖了不少,小脸光滑红晕,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桃花,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

周三娃似乎也懂事了很多,没有以前那么呆了,这让张氏很是开心,说这都是李绣娘的功劳。

次年三月初三,大家都出去踏青,周三娃就吵着让李绣娘带他去,李绣娘就带着他出去了,在一处荒坡上,很多孩子都在那里抽毛尖,李绣娘和周三娃也一起抽。

在一片茅草丛里,李绣娘的脚下就踩到了一个软乎乎的东西,她拨开毛草一看,就看到一个圆圆的,有碗口那么的东西,颜色是雪白雪白的,她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觉得好奇就拿回家去了。

张氏看到李绣娘拿回家的东西,赶紧就藏了起来,要她们不要告诉别人,李绣娘说一定不会告诉任何人。张氏觉得这东西好像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准备拿到城里的药行里让人家看看。

晚上的时候,周三娃突然大叫肚子痛,痛得在床上直打滚,张氏一看吓坏了,赶紧叫大儿媳去请郎中,郎中来了一看也是束手无策,就问他吃了什么?

周三娃捂住肚子只顾大叫,哪里还记得吃了什么,张氏看着小儿子痛苦的样子,自己这个做母亲的却一点办法没有,心疼的就想撞墙。李绣娘来到周家一年多,天天带着周三娃玩耍,天天护着他,哄他开心,早已把他当成了亲人,看到他这个样子,她是又害怕又心痛,站在一边抹眼泪。

两个嫂嫂假装着急,心里却乐开了花,要是周三娃有个三长两短的,李绣娘也脱不了关系。

周大嫂走到李绣娘身边怒道:“三娃天天与你在一起,你到底给他吃了什么?快说?”

周二嫂一看也上去质问道:“我看你不想在周家呆,你是不是故意给三娃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想害死他?”

张氏一听两个儿媳的话,也觉得周三娃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就问李绣娘知不知道,李绣娘被三个人质问,心中很是委屈,说道:“除了吃饭,什么都没有吃呀!我真的不知道。”

这两个嫂嫂平时就嫉妒张氏对李绣娘好,趁着这个机会就想好好出出心中的恶气,周二嫂就一巴掌打在李绣娘的脸上,骂道:“要是三娃有个三长两短,你也不要活了!”

张氏此时心乱如麻,看到媳妇们这样,就怒道:“够了,都什么时候了,还有闲心窝里斗!”

两个大儿媳一听也就不吱声了,只是恶狠狠地看着李绣娘,要是眼神能杀人,李绣娘不知道要被杀多少回了。

就在这时,几人突然发现躺在床上的周三娃不叫了,而是安静地躺着,张氏一看吓得脸色煞白,赶紧去试探他的鼻息,结果发现还有呼吸,提着的心就下去了一半。

她坐在床边拉着三娃的手说道:“我的好儿子,你一定要醒过来呀,你要是不好,娘也没法活了!”

周三娃在床上躺了三天三夜,张氏和李绣娘就陪在床边,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二人正在打瞌睡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叫她们,她们一个激灵就醒了过来,看到周三娃居然醒来了,正坐在床上看着二人。

张氏一看儿子醒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抱住他就嚎啕大哭起来,两个嫂嫂在外面听到哭声,以为周三娃不行了,就假哭着跑进了屋里,看到的却与她们想的不一样,就傻眼了。

周三娃说道:“娘,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你不要哭了!”

周氏捧着儿子的脸仔细端详着,说道:“我的好儿子,你可是醒来了,吓死娘了!”

周三娃说道:“娘,我没事了,就是肚子很饿,我想吃东西!”

张氏赶紧吩咐两个儿媳妇去给周三娃做平时他最爱吃的饭菜,两个大儿媳心中虽不乐意,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去做。

周三娃告诉张氏,自己是吃了李绣娘捡回来的那个东西才肚子痛的,自己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居然因祸得福了,头上的毛病也好了。

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周三娃醒过来之后居然不傻了,恢复了正常的智商,张氏高兴坏了,李绣娘也是又惊又喜,周大娃和周二娃他们心里却像堵了一块石头一样难受。

张氏说道:“好,看来那个东西真的是一种神奇的药材,这可多亏了绣娘!绣娘就是咱们老周家的福星……”

李绣娘在一边站着,以为张氏要骂她,没想到她却这样说,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其实周三娃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几年前头部受伤才变成呆子的,如今又好了起来,张氏就把他送到学堂继续读书。

周三娃去学堂读书了,李绣娘就不用天天陪他玩了,就在家里跟着大嫂二嫂做家务,有时还下地干活,在张氏面前,两个嫂嫂对她很是照顾,一旦离开张氏的视线,二人就挤兑她,让她干又脏又累的活。

面对她们的不友好态度,李绣娘并不说什么,她们见她逆来顺受的样子就更加的变本加厉,周三娃看到两个嫂嫂欺负李绣娘,就和两个嫂嫂吵了起来。

周氏一听就很生气,把两个大儿媳骂了一顿,还说以后谁要是再欺负绣娘,她就不饶她,两个大儿媳嘴上说得好,心里对李绣娘就更加怨恨了。

有张氏撑腰,李绣娘在周家也没有受多大委屈,眨眼六七年过去了,周三娃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大小伙子,李绣娘也出落的亭亭玉立,温婉可人,二人郎情妾意,情意绵绵。

张氏就为二人选定了良辰吉日,准备为他们办亲事,可天有不测风云,周三娃居然在成婚前一个月出事了。

那天,周三娃去参加一个同窗的生日宴会,就在也没有回来,张氏就去寻找,可办生日宴的人说他回家了,张氏一听当时就晕倒了。

周家上下找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找到,周三娃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张氏说道:“没有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三娃一定还活着!”

李绣娘也是悲痛不已,听张氏这么说,她也安慰自己,说周三娃没有死,一定会回来的。

周大娃和周二娃也没有放弃寻找弟弟,终于在一个月后带回来一个消息,但是个令人绝望的消息,他们在一个河滩上发现了周三娃的尸体,已经辨认不清面目,但根据衣着,身高,体态来看就是周三娃。张氏心中仅存的一点希望彻底被熄灭了,李绣娘的心也是碎了一肚子,婆媳二人抱头痛哭。

周大娃和周二娃怕母亲看到周三娃的尸首受不了,就拉了棺材去了河滩,把周三娃入殓后拉回了家,张氏和李绣娘扑到棺材上哭的死去活来,几度晕厥过去。

埋葬了周三娃之后,张氏就大病了一场,一年多才缓过劲来,都是李绣娘床前床后地伺候着,为她端吃端喝,两个大儿子和儿媳妇却是对她不闻不问,张氏是彻底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

这天一大早,李绣娘去河边洗衣,她正洗着,突然听到不远处有声音,就抬头看去,这一看把她吓了一大跳,原来河里有一个男子正在洗澡,那个男子的头和肩膀露在水面上,背对着她。

李绣娘又羞又恼,觉得这男子是故意要羞辱自己,可她一个大姑娘又能怎么样,只能赶紧收拾衣服离开,换个地方去洗。

那男子没有看她似乎就知道了她的想法,说道:“姑娘这是什么意思,你已经看见我洗澡了,这辈子我就是你丈夫,不嫁给我你的眼睛难保,会瞎的,到时候你可别后悔!”

李绣娘一听就再也忍不住了,说道:“你这人太不讲理了,是我先在这里洗衣服的,你为啥还要在这里洗澡,明明就是你的错!却又说出这无礼的话……太无耻了……”她说着就端起衣服走了。

如今周三娃死了,两个嫂嫂容不下李绣娘,张氏心疼她,就准备把她当做闺女一样嫁出去,她还没有来得及去找媒婆,就有媒婆上门提亲了。

媒婆说对方是城里的徐家,徐家是做买卖的,日子很是富足,张氏不明白,这徐家家境富裕,怎么会看上李绣娘的,这里面会不会有诈?

媒婆说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就在几天前,徐家公子与绣娘姑娘有一面之缘,公子就对绣娘姑娘念念不忘了!”

张氏听到媒婆的话,就看向绣娘,说道:“绣娘每天在家里做饭洗衣,什么时候与徐家公子有一面之缘的?”

李绣娘也很纳闷,一下子想不起来,突然,她就想到一个人,难道是他?说道:“娘,我确实不曾见过徐家公子,要是说前几天,我倒是见过一个人,可没有看到脸,那人也太无耻了,我不愿意嫁给他!”

张氏听李绣娘这么说,觉得里面有文章,赶紧问道:“那人欺负你了?”

李绣娘就把自己洗衣服看到一个男子在水里的事说了,那人还恬不知耻地说,让她嫁给他,还诅咒不嫁他就会眼瞎。

张氏一听也很气恼,说道:“不管他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公子,也不能这样无礼,简直是太放肆了!”

媒婆见二人这样,赶紧说道:“这徐公子生的英俊潇洒,又知书达理,家中又富裕,你们要是不愿意,以后就遇不到这么好的人家了!”

张氏见媒婆这样说,就说道:“什么知书达理?要是知书达理也做不出这种事情来!他就是个花花公子,将来绣娘会受欺负的。”

“徐家这样的人家,什么样的姑娘娶不到,人家能看上绣娘,是她的福分,你们既然不愿意我就去回话。”

媒婆说的是实话,张氏就赶紧叫住一只脚刚跨出门外的媒婆,说道:“容我考虑考虑!”

媒婆走后,张氏就对李绣娘说道:“我是把你当闺女看待的,娘不希望你一辈子受苦,媒婆说得不无道理,那徐家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经过张氏的一番分析和劝说,李绣娘就答应嫁到徐家去,两个嫂嫂一听李绣娘要嫁人都很高兴,眼中钉终于就要被拔除掉了,可她们听说要嫁到大户人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周大嫂就说道:“大户人家的公子怎么会看上她?这里面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就是,不会是去做小吧?”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张氏听到就说:“你们不会说点好的,就怕人家过得舒坦是不是?”

吉日到来,城里的徐家就来了八抬大轿,风风光光地把李绣娘娶走了,看着远去的娶亲队伍,张氏的心里也是空唠唠的。

洞房夜,新郎掀起李绣娘头上的红盖头,她羞答答地坐在那里,不敢抬头看,新郎说道:“娘子,我都等你八年了,终于要与你圆房了。”

李绣娘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还有这奇怪的话,就忍不住抬起头来,这一看把她吓得直接站了起来。

“你?……你是谁……”她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好像是在做梦一样。

新郎说道:“娘子,我是你的相公周三娃呀!你不认识我了?”

“你不是……周三娃死了,我亲眼看着他下葬的……”李绣娘说着就流下了眼泪。

“你有没有看到他的尸首?难道世上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你忘了,七年前,我是吃了你从外面捡回来的东西才恢复了智力,还有……”

李绣娘只看到了装周三娃的棺材,确实没有看到尸首,她泪眼朦胧地看着面前的人,无论是长相还是身材,都与周三娃一模一样,而且他还能说出二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难道真的是周三娃?“相公,你……真的是你吗?”李绣娘望着眼前的男人,已是泪如雨下。

周三娃把她揽在怀里,说道:“是我,我没有死,有你在我怎么会死呢?我放心不下你呀……”

李绣娘把头埋在他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说道:“你没有死,为啥不回家?为啥要在这里,你不知道,娘为了你眼睛都快哭瞎了吗……”

周三娃把李绣娘扶到床上坐下,用手帕擦去她脸上的泪水,说道:“娘子,我何尝不想回家呀……”

原来,周三娃不是自己滑下水的,而是有人要害他,把他推下水的,他本来会一些水性,就顺着水流游到了五里之外,看到岸边停着一艘客船,就爬了上去,谁知船上坐着的是进京上任的吴巡抚。

吴巡抚得知他是一个读书人,又听了他的遭遇,就很同情他,把他带到了京城,他在吴巡抚身边干了一年多,吴巡抚发现他是个人才,就向朝廷举荐他在翰林院任职,虽然官职不大,但在天子脚下,机会总是多一些。

周三娃告假从京城回来,就住在了徐家,因为徐家大公子也在朝廷任职,二人就结为了异性兄弟,他也算是徐员外的儿子。

那次,李绣娘洗衣服看到洗澡的男子就是周三娃,他之所以不回家,因为他正在调查陷害自己的人,如今已经调查清楚,就找媒婆上门提亲,把李绣娘迎娶了回来,下一步就是要把坏人绳之以法了……。

李绣娘听了周三娃的讲述,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要害周三娃的人居然是他们害的,太可怕了。

再说周家,自从周三娃死了之后,周大娃和周二娃两口子就想着如何瓜分家中的财产,如今李绣娘也走了,他们觉得是分家产的最好时机,就找来同族的人作证,让德高望重的老族长主持分家。

周大娃和周二娃要平均分配,张氏在他们两家轮流住,张氏一听就不同意,几人就争执了起来。

周大娃说道:“宅子和土地都是父亲留下的,当然要我们兄弟俩个继承,根本就没有你的份,我们看在父亲的面子上才赡养你的,你不要不知好歹!”

周二娃也说道:“老三死了,这家产就是我们的,谁也别想分走一毫一粒……”

“谁说我死了?”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男声响起,这声音大家都熟悉不过,惊讶的朝来人看去,这一看众人都吓得毛骨悚然。

周三娃走过去拉住张氏的手说道:“娘,是儿不孝,让你受苦了……”张氏摸着他温暖的大手,失声痛哭。

周三娃说道:“周大娃,周二娃,你们没有想到吧,我并没有死……”

周大娃和周二娃都是周财主的前妻所生,他们几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周财主又娶了张氏做填房,后来张氏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周三娃。

周财主知道两个大儿子的脾性,害怕他死了之后这个家没有张氏母子的立足之地,去世之前就悄悄的把家里所有的家产都过继了张氏的名下,他们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周财主死了之后,周家就由张氏当家,这也是周大娃他们不敢冒犯张氏的原因,他们怕张氏把财产都留给周三娃,于是就想法陷害他。

周三娃几岁的时候,几人就合谋害他,一棒子打在头上并没有打死,而是变成了痴呆,这样对他们的威胁也就不大了。

可后来周三娃居然好了,他们不知道的是,好了之后的周三娃也记起了他被打的事情,他只是没有说而已,因为还不是时候。

周三娃不死,周大娃和周二娃就有危机,因此他们又一次谋害他,把他推到河里,他们以为他已经死了。

为了让张氏死心,二人就假装找到了周三娃的尸体,周三娃下葬之后,二人就想着要分家,可又怕别人说闲话,再说了,家产早晚是他们的,就没有立即分家。

如今李绣娘出嫁了,他们谁也不想伺候张氏,就想着把家产分了,下一步就是要把张氏扫地出门,他们最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众人听了周三娃的话,惊得下巴都掉了一地,周大娃他们见自己的阴谋被戳穿,就想要溜走,却被前来的衙役抓住。

面对确凿的证据,几人不得不承认了两次谋害周三娃的事实,虽然周三娃没有死,但按照当时的律法,几人也被判处了死刑。

周三娃把家中的房屋和田地都卖了,带着母亲和妻子去了京城,后来他官升二品,子孙满堂,世世代代荣华富贵。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