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165章 天机不可泄露

故事在民间 第165章 天机不可泄露

作者:4亿闷蛋的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13:01 来源:书海阁

黄山附近有一个叫周庄的村子,周大山和周小山俩兄弟就住在这个村子里,从他们记事起就没有见过爹娘,兄弟二人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俩兄弟也都长成了大小伙子,周大山十八岁,在当时,这个年纪已经可以娶妻生子了,但因为家里穷,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

周大山已经是大龄青年了,再娶不到媳妇很可能会打一辈子光棍,周小山对哥哥的婚事也很操心,每天他们起早贪黑地砍柴,为的就是多挣些钱,到时候盖几间新房,也许就能娶上媳妇了。

可靠打柴娶媳妇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一年也攒不下几个钱,一天,邻居王老太来到周家,说要为周大山娶个媳妇。

周小山一听也很高兴,赶紧给王老太端茶倒水,问是哪家姑娘,周大山却说道:“王大娘是开玩笑吧?哪会有姑娘看上我呢?”

王老太说道:“你们兄弟俩是我看着长大的,善良厚道,勤劳肯干,这么好的小伙子怎么会没有姑娘看上呢?我说的这姑娘不是别人,就是咱村的春秀,大山看咋样?”

兄弟二人一听说是春秀,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这春秀长相漂亮,但有过不光彩的过往,所以能娶下媳妇的男子都不会娶她,她也只能嫁个穷人家。

王老太见兄弟二人脸色变了,就对周大山说道:“春秀以前是做过糊涂事,可那是以前,只要以后改正了,好好过日子就行,要不是因为那个原因,春秀这样的女子嫁个大家公子也绰绰有余,怎么会轮到你呢?”

周大山说道:“王大娘说得有道理,可我就怕她改不掉。”

王老太说道:“你怎么知道她改不掉呢?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对她好,她肯定会脚踏实地与你过日子的……”

在王老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开导下,周大山觉得娶春秀也不错,至少要比打光棍强,于是就同意了。

因为二人年纪也不小了,既然双方都愿意,很快就拜堂成亲了。成亲后,周大山对春秀非常好,从来不让她下地干活,家里的家务活兄弟俩也会帮着干。

一日,周小山上山砍柴,遇到雨天路滑,就滚下了山崖,结果双腿就摔骨折了,从此就落下了残疾,周小山的腿落下残疾之后,干活就不利索了,春秀就开始嫌弃他。

周小山知道嫂子嫌弃自己,就主动提出了单过,周大山心中觉得对不住弟弟,可他又怕妻子生气,也就同意了。

眨眼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周小山已经变成了周老汉,因为腿的原因一直没有娶妻,孤孤单单一个人生活。

一日,周老汉去地里干活,看到一个年轻女子躺在地上,女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包袱,周老汉就上去试探女子的鼻息,发现女子已经没有了呼吸。

突然,袱里传出了孩子的哭声,周老汉赶紧解开女子怀里的包袱,里面居然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男婴。

周老汉心善,就把男婴抱回家去了,他又不忍心女子曝尸荒野,就连夜找买了一口棺材,把女子埋葬了。

周老汉给孩子取名天意,一个老汉养活一个婴儿确实不容易,没有奶吃,孩子饿得哇哇大哭,周老汉只能烧红薯给他吃。

孩子太小离不开人,周老汉干活的时候,就把他背在背上,村民见了都劝他把孩子送人,因为他养活自己都吃力,如今又多出一个孩子,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

周老汉说道:“我没吃的,也不能饿着孩子,我和这孩子有缘分,怎么能送人呢?”村民知道周老汉心善又固执,也就不再劝说。

眨眼十来年过去了,周天意也十二岁了,这孩子懂事又孝顺,每天都跟着父亲下地干活,上山砍柴,回家还会洗衣做饭,看着孩子,周老汉既心疼又欣慰。

周老汉活了半辈子,没有歇过一天,天长日久就积劳成疾,身体虚弱就病倒了,因为家里没有钱看病,周天意就想着去山上挖人参为父亲补补身体,可人参一般长在深山老林,悬崖峭壁之上,要想挖到并不容易。

为了父亲能快点好起来,周天意天天去山里找人参,一连几天都是毫无收获,可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天意终于找到了一株人参,可那株人参长在一个陡坡上,不太好挖,但周天意并不想放弃。

他小心翼翼的爬到陡坡上挖人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人参挖了出来,当他兴致勃勃的拿着人参下山坡时,脚下一滑就摔倒了,随即就从山坡上滚了下来。

周天意的左眼被树枝划伤,鲜血直冒,可他顾不上这些,就拿着人参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周老汉看到儿子一身泥土,眼睛还流着血,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鼻子酸酸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赶紧找来郎中给他止血。

周天意用人参熬了汤给父亲喝,过了两天,周老汉的病果然奇迹般地好转了,这让周天意很开心,可从此之后,他的左眼就瞎了。

十二岁的周天意还是一个孩子,他根本意识不到这只眼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村里的孩子们见他左眼不好了,都不愿意和他玩,有的孩子还嘲笑他,周天意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小脸上也没有了笑容,周老汉见儿子这样很是心疼,就安慰他说人不可貌相,做一个善良之人是最可贵的。

在周老汉的安慰下,周天意的脸上才舒展开来,每天跟着父亲干活,尽量不与村里的孩子打照面,就这样又过了四五年,周天意也十七岁了,到了适婚年纪,周老汉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成亲生子了,心中很是着急。

周老汉就去找村里的张媒婆,想让她为天意介绍个对象,张媒婆也知道周天意是个善良的孩子,时常帮助村里的老人,妇女们干活,就不忍心不管,答应为他操心。

可周家家贫,周天意一只眼睛又费了,姑娘们一听都不乐意,因此亲事一直也没有说成。

一日,周天意从地里干活回家,遇到一个姑娘坐在路上哭泣,周天意心善,就上前询问是咋回事?姑娘说自己叫朱春兰,是十里外朱家村的,因为父母不在了,哥嫂要把她嫁给一个老光棍换钱,她不愿意就跑了出来。

朱春兰走了一天的路,又累又饿,此时天已经擦黑了,她心中害怕,想到去世的父母,就忍不住在这里哭了起来。

周天意心善,就把朱春兰带回了家,周老汉听了朱春兰的遭遇也很同情她,就赶紧给她端来一碗饭,并留宿她在家里。

朱春兰对着父子俩磕头,说道:“多谢大伯和大哥的收留,春兰是遇到好人了,你们的恩情春兰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周老汉说道:“你以后有啥打算?一个姑娘家在外面流浪也不安全呀!”

“我也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那个家我是不想回去了……”朱春兰说着又忍不住伤心地哭了起来。

周老汉叹了一口气说道:“春兰姑娘,不要哭了,你要是愿意,就先住在我家里,以后再做打算!”

朱春兰一听赶紧说道:“多谢大伯了,可我留下会给您添麻烦的……”

“没事……你别想那么多了,先住下吧!”朱春兰没有地方可去,就留在了周老汉家里,村里人见周老汉家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都忍不住打听。

周老汉怕被朱春兰的哥嫂知道,就隐瞒了朱春兰的真实身份,说是自己的一个远房侄女,家中遭到变故,来暂住几天。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朱春兰的下落还是被她哥嫂知道了,就气势汹汹地来到周老汉家里要人,朱春兰见哥嫂要把她带走,就坐在地上哭着不愿意走,村民们听说了都过来看,才知道朱春兰并不是周老汉的侄女。

见朱春兰哭得可怜,众人纷纷指责她哥嫂,说他们都掉进钱眼里了,居然要把妹妹嫁给一个老光棍,二人面对指责依然是理直气壮,不依不饶,非要把朱春兰带回家不可。

村民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上来抓住二人,要把他们扔出村子,二人见他们人多势众,又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就有些发憷了。

朱家嫂子说道:“你们这是欺负人,我们来接妹妹回去,你们为何要拦着,我要到县衙告你们去!”

有人说道:“你们为了钱,强迫姑娘嫁给一个老光棍,你们去告也告不赢的,尽管去吧!”

朱家哥哥一听,眼珠子转了一圈,说道:“既然你们要留下春兰,那你们就拿出五两银子,从此之后她就与我们没关系了!要不我们非要带走她不可!”

周老汉说道:“好,这五两银子我拿!”话一出口,可他到哪里拿出五两银子呢?于是只能向村民们借,众人都把家中的碎银子拿了出来,也没有凑够五两,最后把周老汉家一只下蛋的老母鸡也抵上了。

就这样,朱春兰就留在了周老汉家里,而周老汉父子却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朱春兰在周老汉家里很勤快,每天帮助做饭洗衣,有时还跟着周天意会下地干活,二人嫣然一对小夫妻,好心的邻居就对周老汉说道:“如今你家天意没有娶妻,朱姑娘也没有嫁人,我看二人挺般配的,不如让他们二人结为夫妻,也了却你的一块心病了!”

周老汉说道:“天意这孩子眼睛不好,人家姑娘不知道介不介意,若她愿意,那当然好,若不愿意,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这怎么行呢?”

朱春兰正好听见了邻居与周老汉的对话,她心中怦怦狂跳,小脸也有些泛红,虽然嫌弃周天意的眼睛,不过也被的善良所打动了,再说了,父子俩救了她,她也应该知恩图报。

……

周天意正在弯着腰除草,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滚,朱春兰拧开水壶说道:“天意哥哥,你喝口水吧!”

周天意接过水壶,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朱春兰从衣服兜里掏出手绢,给周天意擦去额头的汗珠,周天意被她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住了,耳根有些发红。

说道:“我自己来!”说着就去拿朱春兰手里的手绢,朱春兰没有给他,害羞地说道:“我给你擦……”周天意看着她红红的小脸,一时间心跳加速,不知道如何是好。过了好一会儿,朱春兰才低声说道:“天意哥哥,若你不嫌弃,我愿意一辈子给你擦汗!”

“这……这怎么行……”周天意没有想到,朱春兰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一时间语无伦次。

朱春兰抬眸看着他,眼睛里满是柔情,“怎么不行了?你难道不稀罕我吗?”

“不……不是的……我家里贫困,我的眼睛不好使了,恐怕委屈你……”

“天意哥哥,你和大伯都是好人,能与你们一起生活是我的福气,怎么会委屈我呢?”

其实,周天意何尝不喜欢这个温柔美丽的姑娘,只是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如今听朱春兰这样说,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

二人郎情妾意就把亲事定下了,为了不让朱春兰受委屈,周老汉父子商量了一下,等地里的秋庄稼收了,卖些钱风风光光地把亲事办了。

可就在收完庄稼之后,周天意觉得朱春兰好像变了,变得郁郁寡欢,一天到头也不说几句话,周天意以为她是哪里不舒服,就问她是不是病了?朱春兰总是欲言又止。

一日,村里有人悄悄地告诉周老汉,说看见朱春兰与村里王财主家的儿子王大有钻进小树林了。

周老汉一听简直不敢相信,来人要带着他去看,周老汉却没有去,只是默默地注意着朱春兰的一举一动,觉得朱春兰确实变了很多,好像有心事。

他们父子留下朱春兰,并没有想着要她报答,若她真的不愿意与周天意成亲,他们也不会勉强,可朱春兰就是不说,他也不好问。

周天赐当然也听到了村里的风言风语,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喜欢朱春兰,但他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就说道:“春兰,咱俩还没有成亲,你若是有喜欢的人了,就说出来,我不会勉强你的!”

朱春兰听他这么说,就捂住脸哭了起来,说道:“天意哥哥,对不起,我对不住你……”

原来,朱春兰和王大有好上了,她想嫁给多金又帅气的王大有,可又觉得对不住周天意,因此一直没有敢说。

周天意得知实情心如刀割,可他还是平静地说道:“春兰,你永远都是我妹妹,这里就是你的娘家,你喜欢王大有,我和父亲就把你风风光光的嫁出去!”

周老汉找来木匠,给朱春兰做了几样家具做嫁妆,就像打发闺女一样把她嫁了出去,村里人都纷纷指责朱春兰,说她忘恩负义,可周老汉却说道:“春兰没有错,她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

朱春兰的移情别恋对周天意打击很大,他想到自己的眼睛,心想这辈子都不可能娶到妻子了,自卑感就油然而生,整日埋头的干活,回到家就躲在屋里不出门,也很少说话。

知子莫若父,周老汉见儿子伤心难过,心里很是不是滋味,总是偷偷抹眼泪,为了给儿子换个环境,周老汉就去找到一个远房亲戚,为周天意在城里谋得了一份差事,在一个布庄做学徒。

周天意听从父亲的安排,就去了城里的布庄,他在那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可没过几天,还是被老板辞退了,原因是他的眼睛不好。

情场失意,如今又遭遇这样的事,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周天意变得一蹶不振,他甚至开始恨自己,就不该来到这个世上,周老汉看他这样很是心疼。

一日,父子二人正在家里劈柴,突然就走进来一个男子,那男子手里拿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神算子刘半仙”

男子说道:“打扰二位了,在下路过此地,感觉口渴,想讨碗水喝?”

周老汉一看,就热情地招呼来人进屋,并让天意去灶房端了一碗水给男子,男子喝过水,道谢之后转身要走,却突然盯着周天意的脸仔细观察起来。

“这位公子生的可是吉相啊!在下走乡串户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面相之人,公子将来必定大富大贵呀!”男子一脸惊喜地说道。

周天意说道:“先生别开玩笑了,我只不过是贱命一条而已,哪里来的大富大贵?”

周老汉却说道:“劳烦先生仔细说来听听!”

先生仔细端详着周天意的脸,好一会儿才说道:“令郎将来必定是大富大贵之命,只是眼前有些不如意,不过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的,以在下看来,令郎的财运在东北方向,如去经商求财还有贵人相助,定能发达。”

周老汉听了先生的话喜出望外,但又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先生说得好,但是我家里一贫如洗,哪有钱让他去经商呀?”

先生又看看周老汉说道:“如果我没有看错,老人家前辈出过富贵之人,曾经在京城做过高官?“

周老汉听了十分惊讶,说道:“哎呀,先生真是半仙之人呀!你说得真准,别看我现在是一个贫困潦倒的农夫,可我小时候确实听父亲讲过,我的祖上有人在朝做过官,只是后来家道中落,流落于此!”

周天意本来不信先生的话,但听到先生与父亲的对话,就惊讶不已,想不到这先生这么厉害,就赶紧问道:“先生说我是大富大贵之人,可这财运什么时候能降临呢?”先生撸撸胡子说道:“天机不可泄露,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老天就行了!”

先生走后,周天意脸色的愁容一扫而光,说道:“想不到咱们周家祖上还出过能人贤士,我怎么没有听爹爹讲过呢?”

周老汉说道:“祖上是被奸臣所害抄了家,祖上来到此地隐居,怕后代再受到牵连,所以从不敢对外人说起此事。”

“既然祖上出过贤士,那就没有留下一样宝物吗?”周天意问道。

周老汉说道:“家中的钱财都被朝廷收走了,哪里有什么宝物!”

周天意一听眼里的光就暗淡了下来,周老汉看着儿子,突然一拍脑门说道:“看我这老糊涂,我都忘了,家里却是一件东西,你爷爷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说不定真的是件宝物呢!”

周老汉来到自己的卧房,翻箱倒柜的寻找,终于在箱子底上找到了一块玉佩,说道:“就是这块玉佩,它一直放在家里,我也没当回事,你拿到镇上的李氏珠宝行让掌柜的看看值多少钱,看能不能换几两银子!”

周天意接过玉佩,仔细端详着,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就高高兴兴地去了镇里。几个时辰之后,周天意就回到了家里,从怀里掏出三十两银子,说是卖玉佩的钱。

周老汉见了也很高兴,虽然只有三十两,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很多了,周天意愈发相信那个先生的话了,如今有三十两银子,不就是他做生意的本钱吗?

周老汉看着儿子脸上的笑容,也是喜得合不拢嘴,说道:“天意,这些钱虽然不多,但你可以拿着先去做些小买卖,按照先生所说,你就去东北方向,必定有所成就。”

周天意很想出去闯荡一番,但他想到父亲年纪大了,自己要是离开,他一个人怎么生活?实在是不放心啊!

说道:“爹爹,你年纪大了,儿子本该留在您身边孝敬,若我走了,您怎么办?儿子放心不下呀!”

周老汉拉住周天意的手说道:“爹爹的身体很棒,没事的,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只管大胆的去闯荡,爹爹希望你闯出过名堂来!若干不出个样子,就不要回来见我!”

周天意说道:“爹爹放心,儿子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等儿子发达了,让爹爹好好享福……”

次日,周天意告别周老汉,带回三十两银子来到了南京府,他在城里转了两天,看看有什么买卖可以做,但三十两银子实在是太少了,什么都做不了。

为了省钱,周天意每天只买一个饼子充饥,晚上睡在桥洞里,这天傍晚,周天意准备去桥洞里歇息,走到桥头的时候,一脚就踢住了一包东西,他捡起来打开布包袱一看,里面居然是几个大银锭子,足足有几百两。

周天意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租个店铺做买卖了,但他并不是贪财之人,不义之财他是不会要的,心想丢钱的人肯定很着急,发现之后一定会回来找的,周天意就蹲在桥头等待着失主来拿银子。

大概一个时辰之后,果然来了一个中年男子,中年男子问他有没有看见一包东西,说里面是买药材的货款,是几个大银锭子。

周天意一听跟自己拾到的正好对照得上,就把包袱给了那人,来人一看果然是自己丢失的银子,为了表示感谢,他从兜里掏出几两碎银子要给周天意。

周天意却不收,来人过意不去,就要请周天意去酒楼吃饭,周天意盛情难却,就跟着去了,从谈话中得知,此人是南京府最大的药行康德堂的王掌柜。

王掌柜听周天意的口音不像本地人,就问他是哪里人,来南京府有何贵干,周天赐说自己是黄山人,来到这里找活做。

王掌柜见他是个善良,实诚的小伙子,就说让他去药行做事,工钱不会少给他的,周天意如今做买卖本钱不够,只能先做工挣钱,于是就去了康德堂做事。

几个月时间,周天意就摸清了药行的门道,而且也挣了一些银子,他来南京府的目的是做买卖,于是就辞职不干了,租赁了一间铺子,做起了贩卖药材的生意。

周天意头脑灵活,做生意讲究信誉,几年时间就成了南京府数一数二的药材批发商,积累了不少财富。

康德堂也成了周天意的大客户,王掌柜看着周天意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成长为一个大富商,对他是赞许有加,就把自己的独生女王美凤许配给了他做妻子。

周天意爱情事业双丰收,可以说达到了人生巅峰,他想到还在家乡受苦的父亲,就带着娇妻回到了黄山的家里。

来到县城,周天意突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刘半仙,周天意就上前作揖道谢,并把他请到酒楼用餐,说要不是先生的一番话,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刘半仙看到穿着绫罗绸缎的周天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随后说道:“你父亲骗了你!”

周天意听他这样说有些懵,问道:“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父亲何时骗过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刘半仙说道:“多亏你有一个好父亲,你才有今天的成就,是他的谎言救了你……你爹太爱你了”

几年前,周天意遭到了朱春兰的背叛,后来在城里做工又被辞退,双重的打击让他变得一蹶不振,整日的郁郁寡欢,甚至不敢出门见人,周老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儿子振作起来,他想了一个办法。

周老汉找到刘半仙,又找到镇上的李掌柜,三人合伙演了一场戏,其实周老汉祖上并没有人在京城做官,他家的玉佩也不是什么宝贝,那三十两银子是周老汉从亲戚那里借来的,他虽然骗了周天意,但都是善意的谎言。

周天意相信了刘半仙的话,自卑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自信。

他相信自己是大富大贵之命,于是就拿着三十两银子去了南京府,从伙计开始做起,学到本事之后就做起了买卖,因为坚信自己会成功,他只管努力,不问前程,最后果然就成功了,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

周天意听了刘半仙的话,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心中是五味杂陈,感叹自己有一个如此明智的父亲,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善良,因为爱。

周天意告别刘半仙,就带着妻子王氏回家去了,他回到家里就给父亲跪下了,周老汉见到儿子荣归故里,高兴得老泪纵横。

周老汉带着周天意来到后山的一座孤坟前,把他的身世告诉了他,周天意这才知道,周老汉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说道:“爹,你就是儿的亲爹,永远都是!以后我要好好孝敬您老人家,来报答你的养育之恩……”

父子回家的路上,远远看到一个背着孩子在地里干活的女子,周老汉说那女子就是朱春兰,王大有打死人被斩首了,朱春兰生下一个女儿被王财主瞧不起,就给她了两间破屋子,两亩薄田,把她赶出了家门。

周天意听了朱春兰的遭遇,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之后,就拿了一包银子给父亲,让他给朱春兰送去。

朱春兰得知周天意带着妻子荣归故里,捂住脸嚎啕大哭了起来,她悔恨自己当初的选择,可事到如今一切都晚了。

周天意夫妇把周老汉接到了南京府,小夫妻对周老汉很孝顺,周老汉身体健康,活到八十多岁才无疾而终!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