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166章 女子心善留宿和尚,和尚却说此屋不易久住,赶紧跟我走

北宋年间,原阳县住着一个叫吴二顺的男子,吴二顺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因为头脑聪明,靠二两银子起家,做起了小买卖,没过几年,买卖就越来越大,在城里开了几个布庄,生意红红火火,日进斗金。

吴二顺从穷小子跻身于富人行列,可谓是扬眉吐气,城里的王财主见他是个人才,就把女儿王彩云许配给了他,吴二顺爱情钱财双丰收,一时间风光无限。

原本是一个爹娘生的,是吃同样的饭长大,吴二顺如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有娇妻相伴,而他的哥哥吴大顺和弟弟吴三顺却是粗茶淡饭过活,夜里也没有个暖被窝的人,心中就很是落寞。

再说吴二顺富裕之后,也没有忘记兄弟,就主动上门说让他们去铺子里帮忙,工钱肯定要比其他人多,兄弟二人一听也没有推辞,就满怀希望的去了。

常言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兄弟二人原本以为,吴二顺会给他们安排个管理层的工作,每天喝喝茶,训斥一下工人就可以挣到大把的银子,谁知吴二顺却让他们做伙计,吴大顺和吴三顺心里就很气恼。

他们找到吴二顺说道:“算什么亲兄弟,让外人做掌柜的,管事的,轻轻松松就能挣到银子,却让我们来做伙计,下苦力,早知道这样就不来了,还不如去别人那里干!”

吴二顺说道:“你们两个什么都不懂,先从基层做起锻炼一下,以后有的是机会!”

二人觉得吴二顺就是瞧不上他们,就一甩袖子气哼哼地走了,吴二顺见二人不识好歹,也很生气,就没有再去找他们,兄弟三人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吴二顺成亲后一年,王彩云就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吴轩林,吴轩林从小聪慧伶俐,吴二顺如今不差钱,他希望儿子长大之后能走上仕途,光耀门楣。

吴轩林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这孩子也是读书的料,十一二岁就已经能诗能文,能写会算,这让吴二顺开心不已,对儿子的期望很高。

就在一家人的日子如日中天的时候,吴家遭受了灭顶之灾,一群盗匪半夜进入家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诺大的吴家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同时被烧的还有他家的布庄。

原阳县里的百姓都议论纷纷,说吴二顺在几年之间就腰缠万贯,肯定是有人嫉妒他,勾结土匪来抢劫的。

城里发生了如此恶劣的惨案,知县也难逃其咎,为了保住乌纱帽,知县就派出精干力量,通过明察暗访,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可他们已经死于非命。

原来,吴大顺和吴三顺嫉恨吴二顺,就勾结土匪杀人灭口,抢走吴二顺家的财物,然后五五分成,谁知土匪为了独吞财产,就把这二人也杀了,那些土匪为了摆脱官府的追杀,也作鸟兽散,不知去向。

出事当天,王氏带着儿子回了娘家才躲过一劫,吴家突遭变故,王彩云悲痛不已,他们孤儿寡母身无分文,连生活都成了问题。

王氏的娘家也是大户人家,本来想带着儿子投靠娘家,可王员外年事已高,家中的大权都交给了儿子儿媳,投靠娘家也不是长久之计,时间长了必定会有矛盾,王氏走投无路,只能回到吴二顺的老家,带着儿子耕种家中的几亩薄田。

吴家所在的村子叫清水屯,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关系和睦,众人听说吴二顺家遭此劫难都很同情他们,大伙一起把她家的老屋修缮一新,还拿出平时不舍得吃的鸡蛋,米面接济母子二人。

王氏母子落魄到此,却受到村民们的真心相待,母子二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一辈子不会忘记大家的恩情。

王氏原本是大家小姐,做饭洗衣都不会做,更别说是干农活了,但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接受现实,打扮成村妇模样,下田干活。

还不到一个时辰,她娇嫩的手上就起了很多大水泡,白皙的脸蛋也被太阳炙烤得红红的,还蜕了一层皮。

王氏的隔壁邻居是一对父女,男子叫李宝山,二三十岁,几年前妻子离世,留下几岁的女儿李莲花与他相依为命。

李家的房屋与王氏家相邻,田地也是地头挨着地头,李宝山是个善良忠厚的汉子,见王氏干活吃力,就主动向前帮忙,王氏想要拒绝,可自己实在是不会干,只能接受李宝山的帮助。

李莲花见吴轩林没有伙伴,一个人郁郁寡欢,就找他一起玩耍,王氏为了感激李家父女俩个,有啥好吃的也会送去一些,俩家人的关系处的很好。

李宝山和王氏都是单身,就有好心人想要撮合二人,王氏知道李宝山是个好人,可她毕竟是大小姐出身,不甘心下嫁给李宝山,想想自己带着儿子生活不易,也就勉强同意了。

李宝山也知道自己配不上王氏,王氏答应和他在一起也是无奈之举,他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帮助这母子二人,也同意了娶王氏为妻。

洞房夜,李宝山把自己的被褥放在地上,说道:“我只是个大老粗,而你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我配不上你,咱俩还是分开睡吧!”王氏听着李宝山的话很是感动,说道:“宝山大哥,你真是一个大好人,我们母子是不会忘记你的恩情的,等轩林长大了好好孝敬你。”从此,二人就做起了有名无实的夫妻。

王氏虽然沦落成了一个村妇,但她并不甘心一辈子过这样的日子,她知道,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靠儿子了,尽管生活很艰难,王氏还是把吴轩林送到了学堂继续读书。

自从李宝山与王氏成亲之后,李宝山从来不让王氏下地干活,所有的农活都是他一个人干,王氏只在家里做些简单的家务,在夫妻二人的操持下,他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两个孩子虽然不是亲兄妹,但盛似亲兄妹。

表面上看,李宝山和王氏就是一对恩爱夫妻,可夜里却是各睡各的,从不超越雷池半步,王氏心中很是愧疚,只能把报答李宝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眨眼十来年过去了,吴轩林和李莲花都长大了,一家人的日子也是吃着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可李宝山因为常年累月的劳累患了重病,没多久离开了人世。

李莲花几岁丧母,如今父亲也离她而去,从此这个世上就剩下她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了,李莲花扑在父亲的身上嚎啕大哭,几度晕厥过去。

王氏把李莲花搂在怀里说道:“不要怕孩子,你不是还有王姨和你宝山哥吗?我们会好好对你的,不让你受委屈……”

吴轩林也说道:“莲花妹妹,你不要难过了,要不然李伯父也不会安心的,以后有哥哥保护你,保护你一辈子!”

其实吴轩林早就爱上了貌美如花的李莲花,李莲花对吴轩林也暗生情愫,只是二人谁都没有表明而已。

李宝山离世之后,李莲花倍感孤单,整日的郁郁寡欢,吴轩林为了安慰她,就对她表明了心意,还对王氏说要娶李莲花为妻。

王氏虽然很感激李宝山为她付出的一切,她也很喜欢李莲花,但她却不愿意让儿子娶李莲花为妻,说道:“莲花是你妹妹,我一直把她当成亲生女儿一样看待,你们怎么能结合呢?会被村里人耻笑的!”

吴轩林说道:“我与莲花没有血缘关系,你与李伯父也不是真正的夫妻,怎么就不可以呢?李伯父现在离开了,莲花无依无靠,我娶她为妻也算对得起死去的李伯父,他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王氏听了儿子的话也很羞愧,他不知道儿子是怎么知道她的秘密的,但现在已经不重要了,说道:“知恩图报是应该的,但不一定要以身相许,等你功成名就之后,为莲花找个好人家嫁了,也算对得起你李伯父了!”

吴轩林却说道:“我怕莲花受委屈,只有我一辈子守护着她才能安心,娘,你就同意吧!”

王氏心中有愧,在儿子的再三恳求下,她就同意了二人的亲事,几个月之后就成亲了。

成亲之后,吴轩林对李莲花疼爱有加,李莲花有了依靠,心里就踏实多了,就等着吴轩林一举成名过上好日子。

次年春天,吴轩林就进京赶考去了,这一去就是几个月,算着考试已经结束了,可依然不见吴轩林归家,王氏和李莲花都非常的着急,可也无济于事。

一日,突然有一个年轻人来到王氏家里,这个年轻人是吴轩林的同窗好友,叫刘文博,他带来了一个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王氏一下子就晕了过去,李莲花也是痛哭失声。

原来,考试结束之后,二人就坐船回家,他和吴轩林坐的客船行驶到湖中央的时候,湖面上突然刮起了大风,吴轩林不小心就落水了,因为急高浪高,吴轩林就被冲走了,尸骨无存。

没有见到吴轩林的尸体,李莲花不相信这是真的,就问他吴轩林在哪个地方落水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刘文博就说了个地址,但劝她不要去,说路途遥远,她一个姑娘家实在是不安全。

王氏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如今儿子突然离世,王氏受不住打击就病倒了,李莲失去了丈夫,心里也如刀绞一般难受,可她要替丈夫尽孝,只能硬撑着不让自己倒下。

在李莲花的悉心照顾下,王氏身体就恢复了健康,心情也好了很多,而李莲花的心里一直很难受,只是在王氏面前不敢表现出来,独自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哭泣。

李莲花对王氏说道:“娘,你在家里好好照顾自己,我要把相公找回来……”

王氏一听抱住李莲花哭道:“孩子,轩林已经走了,如今我只剩下你一个亲人了,到处都不太平,你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娘可怎么活啊!娘不希望你去冒险,娘也离不开你呀……”

在王氏的劝说下,李莲花只能打消去找丈夫的念头,在家干活养家,伺候王氏。

王氏说道:“莲花,如今轩林已经不在了,你还年轻,娘希望你再往前走一步,找个疼爱你的人好好过日子!这样娘在百年之后也就放心了。”

李莲花却说道:“好女不嫁二夫,我既然嫁给了相公就要从一而终,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娘就不要再劝我了,我要为丈夫守节,一辈子伺候娘!”王氏说道:“娘早晚都是要离开你的,我走了之后,你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我怎么能放心呢?娘还是希望你忘记过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无论王氏怎么劝说,李莲花就是铁了心为吴轩林守一辈子,可王氏心疼她,就私下里为她物色对象,村里人得知王氏要为李莲花找对象,都对王氏竖起了大拇指,说她是一个开明的婆婆。

王氏说道:“莲花虽然是我的儿媳妇,但我一直把她当闺女看待,做娘的怎么忍心让闺女一辈子守寡呢?她还年轻,应该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把青春都浪费在我这个老婆子身上,我也于心不忍啊!”

众人见王氏说得情真意切,都感动不易,有人就给李莲花牵线搭桥,介绍对象,可李莲花都婉言拒绝了,王氏见她这样,也就不再劝说。

如今婆媳二人过日子,地里的活全部落在了李莲花身上,她起早贪黑地干活,王氏见她辛苦,就在家里做饭洗衣,李莲花回到家就可以吃到现成的饭菜了。

一日,王氏说要回娘家看看,次日再回来,临走的时候就给李莲花做好了午饭,还有两个饼子,说要她晚上吃。

傍晚的时候,李莲花从地里回来,她又累又饿,想到婆婆做好的饼子,就拿出来准备吃,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敲门,李莲花就去开门,看到一个老和尚。

老和尚说道:“贫道是下山来化缘的,想在此借宿一晚,不知道女施主可否方便?”

李莲花想到家中只有自己一人,老和尚借宿实在是不方便,就想拒绝,可又觉得不妥,想到老和尚是出家之人,就让他进来了。

李莲花拿起桌子上的两个饼说道:“师傅饿了吧,您先吃个饼子,我去给你准备斋饭!”说着就去了灶房。

很快,李莲花就把饭菜端上了桌子,她看到桌子上的两个饼还在,老和尚并没有吃。

说道:“师傅,请用膳吧!”

老和尚也不客气,就吃了一碗饭,吃过饭,李莲花铺好床铺让他休息,自己也回房睡觉去了。

她刚要睡着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李莲花就一下子惊醒了过来,家里喂了一条大黄狗,院里有个风吹草动,大黄狗就会狂叫不止,怎么没有听到狗叫呢?

李莲花觉得是自己的耳朵出现了幻觉,并没有人敲门,于是就接着睡觉,可刚一闭眼,就又听见轻轻的敲门声。

“女施主……”

李莲花赶紧穿衣下床,支起耳朵细听,就听见是老和尚的声音,这老和尚半夜敲她的门,到底是何居心?李莲花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

她走到门口,警惕地问道:“师傅有事吗?”

老和尚说道:“你家的狗被桌上的饼子毒死了!”

李莲花一听不相信,那是婆婆给她做的饼子,怎么会有毒呢?这和尚存心不良?想骗她出去。

说道:“那是我婆婆给我做的饼子,怎么会有毒呢?”

老和尚说道:“你婆婆要害你!此屋不宜久住,赶紧跟我走!”

李莲花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就打开房门,走到院子里,果然看见自家的大黄口吐白沫躺在地上,身边还有半个没吃完的饼子。

李莲花吃惊地看着老和尚说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和尚把剩下的饼子捡起来装在兜里,又拎起黄狗的尸体说道:“赶紧跟我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李莲花顾不得多想,就连夜跟着老和尚走了。

次日,王氏回到家里,见李莲花和家里的黄狗都不见了,就去邻居家里询问,问他们有没有看见李莲花,邻居们都说白天见她在地里干活。

王氏说道:“我一晚上不在家,她怎么就不见了呢?可怜的孩子呀,这一段到处都不太平,要是被强盗掠走了,我可怎么活呀……”

邻居们都劝说王氏不要担心,莲花可能去走亲戚了,可等了两天也不见李莲花的身影,王氏就彻底绝望了,又坐在院子里嚎啕大哭,村里人这才意识到,李莲花真的是失踪了,大伙都帮忙去寻踪,可找了几天,也没有音讯。

再说李莲花,跟着老和尚来到一座寺庙,她就见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吴轩林的同窗好友,也就是去报丧的那个书生刘文博。

刘文博告诉李莲花说吴轩林并没有死,而且中了状元,如今在京城的翰林院任职,还娶了黄太守家的千金小姐为妻。

原来,吴轩林考中了头名状元之后,皇帝就封他为翰林院编撰,留在京城任职,黄太守见吴轩林才貌双全,就把自己的独生女黄小姐许配给了他。

吴轩林隐瞒了自己已经婚配的事实,他怕东窗事发,就找到刘文博,让他来给王氏和李莲花报丧,就说自己掉入江中淹死了,再悄悄把真实情况告诉了王氏。

王氏得知儿子的情况后,就会配合他演戏,劝说李莲花改嫁,若李莲花真的改嫁了,吴轩林就会回到家乡,说自己并没有淹死,而是被人救了,再把王氏接到京城去享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刘文博本来是不想帮吴轩林撒谎的,他觉得这样做不地道,但吴轩林说若他帮忙,下次考试他就可在岳父面前美言几句,保证他能一举成名。

刘文博鬼迷心窍同意了,于是就去报了假丧,可他总是觉得良心不安,就私下里关注着王氏和李莲花,希望可以弥补自己的错误。

他得知李莲花并没有改嫁,王氏准备要害死李莲花时,刘文博心急如焚,如果李莲花真的死了,他就是帮凶,他想直接去找李莲花告诉她真相,但又怕被吴轩林打击,于是就找到了父亲的好友智能老和尚帮忙。

智能老和尚就假装化缘来到李莲花家里,幸好李莲花还没有吃下毒饼子,智能老和尚没有立即说出饼子有毒,是因为怕隔墙有耳。

半夜他悄悄起床毒死大黄狗,是为了让李莲花相信饼子真的有毒,李莲花才会跟他走。

王氏的计划是用饼子毒死李莲花之后,派人把李莲花的尸首弄走,因为王氏回了娘家,她有不在场证明,大家都不会怀疑到她头上,近日盗匪猖獗,村民们就会认为是盗匪把李莲花抢走了。

李莲花不在了,吴轩林还可以按照原计划死而复生,回来接走王氏,母子在京城团聚,黄太守也不会知道吴轩林有过婚配。

李莲花听了刘文博的话简直不敢相信,原来婆婆和丈夫这样处心积虑地要害她,亏她一片痴情,还要为丈夫守一辈子,为婆婆养老送终,自己真是天下第一大傻瓜。

“你这样做就不怕吴轩林报复你吗?”李莲花担心的看着刘文博问道。

刘文博说道:“我管不了那么多了,做人要问心无愧,否则夜里睡不踏实!”

李莲花说道:“多谢刘公子的救命之恩,可我如今没有一个亲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让我去死。”李莲花想到死去的父亲,忍不住就哭了起来。

刘文博赶紧说道:“李姑娘,你不要难过,开封府有一个包青天包大人,我陪你一起去告状,包大人为官清廉,铁面无私,一定会为你做主的!”

次日,刘文博就带着李莲花出发了,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开封府,包大人一听大怒,就派人去姑苏王氏押到开封府。

王氏看到李莲花吓得脸色苍白,但她随即就恢复了平静,哭道:“我的好孩子,你跑到哪里去了?娘找你找的好辛苦啊……”

李莲花说道:“我没有死,让你失望了!”

包大人就命人把王氏雇佣的两个收尸人带到大堂之上,二人指证了王氏的罪行,王氏告诉他们人已经死了,让他们半夜去把李莲花的尸体带走处理掉,让她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但他们根本没有找到李莲花的尸首,二人为了拿到佣金,就说尸体已经处理掉了。

刘文博又拿出了那半块有毒的饼子,此时人证物证俱全,王氏抵赖不过就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但她一口咬定这一切都是她干的,与自己的儿子没有关系。

包大人把这事上报了黄太守,在刘文博的作证下,吴轩文不得不承认他的阴谋诡计,黄太守并没有袒护女婿,把他交给了包大人处置。包大人把吴轩林也关进了大牢,母子二人秋后问斩。

经过这件事之后,刘文博和李莲花互生爱慕之情,就结为了夫妻,又过了三年,刘文博中了榜眼,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县令。

后来,刘文博官升三品,带着妻儿来到京城做官,一家人荣华富贵,平平安安。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