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298章 女子心善帮乞丐,乞丐一路尾随回家,最终成就美好姻缘

刘杏是刘家村的女子,从小与父亲刘结实相依为命,刘结实是一个樵夫,主要以砍柴为生。父女二人的日子虽不富裕,但也温馨幸福。

平时刘结实打柴卖柴,刘杏在家里洗衣做饭,并做些女红刺绣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样可以帮助父亲减轻一些负担。

刘杏儿不但勤劳善良,样貌也是没得说,从小长的就乖巧可人,人见人爱,如今刘杏儿也十八岁了,按照当地的习俗,也到了适婚年龄。

来给刘杏儿提亲的人很多,可一听说要倒插门就犹豫了,日子能过得去的家庭,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儿子留在身边,不愿意让儿子去女方家里。

就这样,刘杏儿的婚事一直悬着,刘结实见别人家女儿都配了好姻缘,就很着急。

刘杏儿理解父亲的心思,就劝慰他说道:“爹爹不用担心,如今我的姻缘还不透,等姻缘透了自然就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

刘结实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女儿,就说道:“你可以考虑是男方家里过日子。”

刘杏儿说道:“那怎么行?我不放心父亲一人在家,如果没人愿意上门,我就做老姑娘照顾爹爹一辈子。”

刘结实听了女儿的话,虽然不赞同,但心中很是欣慰。

新年的时候,刘杏儿去姨娘家走亲戚,姨娘就问起了她的婚事,刘杏儿就说自己要招个上门女婿,可一直没有合适的。

姨娘一听面露喜色,说道:“我邻居家有三个儿子,因为家里穷,愿意让一个儿子出去,我与你说说?”

刘杏儿毕竟是个大姑娘,有点不好意思,红着脸说道:“那就麻烦姨娘了。”

当日,姨娘就安排二人见了面,那男子叫安家贵,今年二十岁,二人一看都很满意,过完年就定亲了。

因为刘结实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急需一个人撑起这个家,于是定亲后俩月二人就成亲了。

成亲后,安家贵就接替了岳父的营生,每日上山砍柴,刘杏在家里洗衣做饭,做女工,有时候也会去山里采草药换钱,小日子过得也算可以。

正当一切充满希望的时候,刘结实却病倒了,治疗了几个月也没有治好,临终前,他对安家贵说道:“我把杏儿交给你了,你要好好待她!”

安家贵说道:“岳父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对杏儿的!”刘结实听了,就放心地闭上了眼睛,刘杏儿扑在父亲的床前放声痛哭。

刘杏儿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姑娘,她想,夫妻二人只靠打柴过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要想让日子越过越好,还要想其他办法。

于是就给丈夫商量,说自己可以去大户人家做工,夫妻二人辛苦两年,攒些钱以后做个小生意,才是长久之计。

毕竟是年轻夫妻,安家贵有些舍不得与妻子分开,可刘杏儿说暂时分离就是为了长久相聚,安家贵想想觉得有道理,就同意妻子去城里做工。

刘杏儿模样漂亮,心灵手巧,来到人市上,很快就被县城姓李员外家请去了,让她去做厨娘,工钱开得也不低。

刘杏儿干起活来任劳任怨,从不偷懒,而且干净麻利,饭菜做得又好,很快就受到了李夫人的认可,发工钱时总是多给她一些,可刘杏儿是一个正直的人,说什么都不要。

李夫人见她这样正直,就会给她买衣服鞋袜,其实找一个像她这样的厨娘不容易,李夫人是想把她长期留在家里。

眨眼间和丈夫分开一个多月了,刘杏儿就很思念丈夫,担心他在家里吃不好,睡不好,月底预支了一点工钱,刘杏儿就去集市上,看丈夫有没有过来卖柴,她的运气还不错,就看见安家贵刚卖完柴准备走。

她就叫住了他,刘杏儿觉得丈夫辛苦,就请到到面馆里吃了一碗面,又买些点心让他带回去,临走时,千叮嘱万嘱咐,要他一定要好好吃饭睡觉,如果砍柴累了就歇一歇。

安家贵说道:“我知道了,你也不要太累了,如果太辛苦,就不要干了,跟我回家去。”

虽说主家很好,但伺候人的活确实不好干,辛苦是肯定的,但刘杏儿怕丈夫担心,就说自己做得活很轻,一点都不累,要他放心。

每个月发工钱后,主家都会给佣人们半天假,让他们出去转转,每次,刘杏儿就会去街上找卖柴的丈夫,一开始,夫妻二人见面都相互问候,互相关心,后来就变成一问一答了。

刘杏儿见丈夫越来越冷淡,还以为他是太累了,不愿意说话,就没有多想,嘱咐丈夫一定要好好歇歇,不要再砍柴了,并说,自己再干一年,攒些钱做个小买卖,就苦尽甘来了。

这年中秋节,李夫人就准了刘杏儿两天假,让她回家和丈夫团聚,毕竟是年轻夫妻,长期分居也不行。

临走时,李夫人就让刘杏带了两盒点心,一直烧鸡,还有一些瓜子,红枣等吃食,刘杏儿谢了李夫人,就出了门。

她走到街上,看见街边围了一群人,只听见一个男子大声说道:“这个小叫花子,今天不好好教训他,他就不长记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两声清脆的巴掌声响起,随后就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刘杏赶紧挤进人群,就看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这孩子衣衫破烂,头发凌乱,站在哪里抹眼泪。

孩子旁边站着一个一脸横肉的中年男子,刘杏儿就看不惯这种人,连个孩子都要欺负,就在那男子再次抬起手的时候,刘杏儿呵住了男子。

“住手,他只是一个孩子,你干嘛要打他?”

中年男子听到声音,就朝刘杏儿看去,说道:“吆喝,来了个吃饱撑的!他偷吃了我的馒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你说该不该打?”

刘杏儿也没有好脸色,说道:“他实在是太饿了,即便是你说的这样,你也不能打人啊!”

“呵呵,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好心,你就帮忙把钱付了!”

“多少钱?”

中年男子一看有戏,就眯起眼睛掐着指头算,说道:“被我发现的都偷吃四次了,你拿八个铜板,我没发现的就算了。”

刘杏儿从兜里掏出了八个铜板给了那个中年男子,那中年男子接过铜板,对着那个孩子说道:“小乞丐,今天算你走运。”说着就走了,众人也跟着散去了。

刘杏儿问那孩子叫什么,几岁了,为啥在这里乞讨,可那孩子就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她见孩子可怜,就从包袱里拿出了一些吃食装进孩子的褡裢里,把那只烤鸭也给了他,然后就朝县城外走去。

她家离县城有三四十里路,刘杏儿一刻不停地赶路,走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她看到大门紧闭,就喊丈夫开门。

过了好一会,安家宝才揉着惺忪的睡眼来开门,一看是妻子,脸上的表情就有些不自然,说道:“你怎么回来了?”他说着就大步朝卧房走去。

刘杏儿刚要跨进卧房的门,安家宝却折了回来,他接住她手里的包袱放在桌子上,说道:“你还没有吃饭吧?走,灶房里有饼子,我给你热一下吃。”刘杏此时是又饿又累,就跟着丈夫去了灶房。

她看到灶台上摆着一盘没吃完的猪肉,那猪肉都是瘦的,一点肥油都没有,刘杏觉得奇怪,因为安家宝最喜欢吃肥肉,瘦肉他嫌不过瘾。

毕竟快一年没有回家了,也许丈夫的饮食习惯变了呢?刘杏儿就没有往深处想,安家宝给她热好饼子,说要上厕所,就出去了。

其实他并没有去厕所,而是去了卧房,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女子捏手捏脚的从卧房里走了出来,顺着墙根溜走了。

刘杏儿正在吃饼子,就听见大门外一声女子的惊叫,她顾不上多想,就本能地跑了出去,结果看到安家宝走到了门口。

她不解地看着丈夫,问道:“刚才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听到一个女子的叫声?”

安家宝心头一紧,随后说道:“哪里有女子,我刚才绊住了一块石头,差一点没摔倒,就忍不住叫出了声。”

她明明听见是一个女声,丈夫却说是他的声音,刘杏儿有些懵,但也没有追究,夫妻二人就回房休息去了。

常言道:“小别胜新婚。”刘杏儿和安家宝这对小夫妻已经快分开一年了,按理说应该胜新婚才对,可安家宝却说,刘杏儿走了一天的路太累了,让她早点歇息,夫妻二人便各自睡下了。

次日,安家宝上山砍柴,刘杏儿就在家里收拾屋子,缝缝补补。突然那个小乞丐就走进了屋子,刘杏儿看到他吓了一跳,赶紧就给他找吃的。

小乞丐说道:“我不吃,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情,昨天晚上我看见一个女人从你家出来,你一定要小心你丈夫。”

刘杏听他这么说,有些不可思议,就问他怎么知道,那小乞丐说道:“在城里你帮了我,我看你是一个好人,就一路悄悄地跟着你来了,然后就爬到了你家门口的梨树上。

看见你丈夫把你带到了灶房,然后他鬼鬼祟祟的去了卧房,不一会儿就一个女人蹑手蹑脚的走了出来,我就摘下一颗犁子砸在了那女人的头上,她吓得大叫一声。

我看见那个女子就跑进了隔壁的院子。”

刘杏儿听小乞丐这么说,又想起昨晚上那女子的声音,丈夫极力掩盖,说是他的声音,刘杏儿这才恍然大悟。

她家隔壁住的是王寡妇,难道他们二人……王杏儿不敢往下想。

小乞丐又说道:“我刚才看见你丈夫去了后山,我就跑来告诉你,你一定要小心啊!”

刘杏儿感激地看着小乞丐,说道:“孩子,谢谢你!”说着就去厨房做饭,说让他在这里吃饭。

正在这时,安家宝就背着一捆柴回来了,一看家里有个小乞丐就问是怎么回事?

刘杏说道:“本来李夫人说让我回来住两天,可他家突然来了客人,厨房里人手不够,就让这孩子来捎信,说让我赶紧回去!”

安家宝说道:“那你吃了饭就赶紧回去吧!别耽误了人家的事!”

吃过午饭,刘杏儿就和那小乞丐一起走了,可走到半路的时候,她一回头,小乞丐居然不见了。晚上,一个女子悄悄溜进安家宝的房内,那个小乞丐就从树上下来了,他悄悄地走到窗子下面听里面的动静。

女子说道:“昨天晚上,我叫了一声,她是不是怀疑了?”

安家宝:“没有,我说是我的声音她就没有再问。”

女子:“我怕夜长梦多,还是早些下手为好。”

安家宝说道:“她这一走,恐怕要到过年才能回来,到时候把她的工钱弄到手再说,反正现在她也不在家,咱们的事她也发现不了!”

女子说道:“还是你聪明,咱们拿到钱就可以远走高飞了。”

小乞丐听了二人的对话,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夜往县城赶去,次日,他就去几家姓李的大户打听,找了一上午,才找到刘杏儿。

刘杏儿见他找来,就问他昨天的事情,小乞丐得意的笑笑,趴在刘杏儿耳朵上说了一番,刘杏儿听了大惊。

她回城就是想考虑一下怎么办,是不是离婚,成全他们二人,没想到他们却如此恶毒,又想要她的钱又想要她的命。

晚上,刘杏儿正准备睡觉,李夫人就敲门进来了。

刘杏儿都快一年没回家了,回去和丈夫应该是如胶似漆,乐不思蜀才对,可她却提前回来了,细心的李夫人就觉得不对劲,以为刘杏儿和丈夫闹了矛盾,就过来开导她。

刘杏儿如今没有一个亲人,遇到事情只能一个人扛,李夫人的关心让她很是感动,就忍不住把安家宝的事情说了。

李夫人一听大吃一惊,问她想怎么解决,刘杏心乱如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李夫人就给她出了一个主意。

这天半夜,月黑风高,有一个女子悄悄的溜进了安家宝的屋里,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啪嗒啪嗒几声响,树上的梨子狠狠的落在地上。

屋内的二人一惊,正要出去看是怎么回事,却有一群人从大门外冲了进来,一脚踹开房门,把屋内的二人抓住。

刘杏儿走进屋里,终于看清了那个女人的真面目,果然是她家邻居王寡妇。

安家宝和王寡妇看到刘杏儿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的春秋大梦也破碎了。

原来,刘杏儿听取了李夫人的建议,直接去县衙报了官,天黑的时候,县衙里的人和刘杏儿就躲在他家的柴火垛后面。

小乞丐爬到了大门口的梨树上,悄悄观察院里的动静,他看到有女子进屋之后,就摘下了几个梨子,狠狠地朝地上摔去。

摔梨子的声音是他们提前说好的暗语,听到声音就知道时机到了,于是就冲进去抓人。

衙役们连夜把二人押回县衙,次日便开庭审理此案,二人被当场抓住,知道没法抵赖,就全招了。

其实,在刘杏儿没有去城里做工之前,二人已经开始眉来眼去,只是碍于刘杏儿在身边,安家宝是只有贼心没有贼胆。

刘杏儿说要去县城做工,安家宝就假意挽留,其实心花怒放,刘杏儿一走,就给二人提供了方便。

他们原本打算弄到刘杏儿的钱,再把她害死,变卖房屋之后远走高飞,没想到却飞到了大堂之上。二人狼狈为奸,心思歹毒,根据当时的法律,男子凌迟,女子沉塘。

村里的人知道这事之后,大家都议论纷纷,说刘杏儿做的对,为了避免触景生情,刘杏儿就把家中的房屋卖了。

回到城里之后,又去李家结了工钱,就在城里租赁了一间小店,开起了杂货铺,并收小乞丐做了养子,取名刘云峰。

一日,突然有一主一仆二人来到他的小铺子,那个主人三十多岁,仪表堂堂,仆人十几岁,他们说要找刘云峰,刘杏儿不知是怎么回事,就有些担心。

那个男子见她迟迟不愿意说刘云峰的下落,就向她说明了来意。

原来,这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叫沈三朗,九年前他两岁的儿子失踪了,这些年他到处寻找,听说哪里有年龄相仿的流浪孩子,他都要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儿子。

他们听说刘杏儿收养了一个十来岁的流浪孩子,就过来看看,刘杏儿明白二人的来意后,就赶紧给他们让座,从里屋叫出了刘云峰。

沈三郎见到刘云峰,赶紧就去看他的手臂,在看到手臂的一刹那,忍不住崩溃大哭。

原来这孩子从娘胎里出来时,左手臂上就有一块指甲盖那么大的红痣,看到孩子手臂上的红痣,他悲喜交加,就忍不住哭了。

沈三郎是山西富商,儿子是和妻子一起出去踏青时走丢的,孩子的母亲因为内疚积郁成疾,不久就离开了。

沈三郎这些年把生意交给了别人打理,他专心寻找儿子,发誓一定要找到儿子,如果找不到,他这辈子就一直寻找,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他找到了。

父子相认之后,沈三郎想给了刘杏儿一笔银子表示感谢,然后带走儿子,可那刘云峰已经和刘杏儿有了感情,说什么也不走,沈三郎就邀请刘杏儿一起回去。

孩子一听特别高兴,就趴在父亲耳朵上嘀咕了一阵子,沈三郎听了有些难为情。

刘杏儿貌美如花,而且心地善良,很符合他对妻子的标准,但二人才见面就向人家求婚就很不合适。

刘云峰见他迟迟不开口,就替父亲向母亲求婚,刘杏儿羞的满面通红,沈三郎见儿子都说了,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恳求刘杏儿嫁给他,他说会一辈子对她好的。

在刘云峰的撮合下,二人就成了婚,成婚之后,一起回到了山西老家,婚后,夫妻二人同心协力,把家庭经营的温馨幸福,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一年后,刘杏儿生下龙凤胎,三个孩子长大后都很孝顺,一家人无病无灾,平安顺遂。

各位看官:刘杏儿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姑娘,为了过上好日子,她离开家去做工,还时常挂念着丈夫,谁知她的丈夫却不能体谅妻子的辛苦,在家里做出对不起妻子的事情,不过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刘杏儿心地善良,她帮助小乞丐,也是帮助了自己。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