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317章 屠夫心善救老太,老太拿出一物,屠夫升官又娶娇妻

洛阳府有一个叫武大奎的男子,他从小父母双亡,以杀猪卖肉为生,人们都叫他武屠夫,因为职业的原因,如今二十五岁了还没有娶妻,不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也是逍遥自在。

武屠夫长的五大三粗,再加上是杀猪卖肉的,人们感觉他有些凶相,事实上,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左邻右舍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去帮忙,在路上遇到老人过河,孩子迷路等他也会出手相助,是一个十足的好人,不过因为做好事,他招来不少麻烦。

常言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天半夜,武大奎睡得正香,突然听到有人敲门,那敲门声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他赶紧起来开门,一看是一个须发花白的老汉,门一打开,那老汉就一头栽倒进了屋子。

老汉瘦骨嶙峋,面如土色,好像是生了大病一样,武大奎赶紧把他扶到椅子上坐下,又煮了一碗热粥喂他吃下,老汉吃了粥后才算有一丝力气。

老汉说他姓白,家中有三个儿子,个个都不孝顺,如今他得了重病,就连夜把他赶了出来,他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饿得实在受不了,看见这里有人家就来敲门,想寻一口吃的。

武大奎听了白老汉的讲述,心中很同情老汉,就把他留下了,又请来郎中给他治病,谁知郎中看了直摇头,说道:“他时日不多了,赶紧准备后事吧!”

周围邻居听说他家里有一个病入膏肓的陌生老汉,大家都劝他赶紧把老汉送走,其实邻居也是为他好,担心这老汉死在他家里,人家的子女要来闹就麻烦了。

武大奎想,这老汉的儿子不孝,如今把他赶出了家门,太可怜了,他怎么忍心把他送走呢?他就不听邻居们的劝告,坚持把老汉留在了家中,精心地伺候着。

一个月之后,老汉真的病亡了,武大奎就买了棺材,寿衣,准备给老汉发丧,谁知那老汉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找来,在武大奎的家里打闹,把他家里的东西都摔在地上,还说要去报官,说武大奎害死了他们的父亲。

武大奎嫉恶如仇,看见这群不孝子就骂道:“你们把病重的老父亲赶出家门,如今老人走了,你们还有脸来闹,要告官便去告。”

其实那几人目的就是讹钱,说道:“有事好商量,只要你拿出一百两银子,我们就不去报官了。”武大奎没做亏心事,当然不怕他们告官,所以就没有给他们银子,那几人见他软硬不吃,就真的跑到县衙里告了官。

知县一听人命关天,就把武大奎押到了县衙审问,武大奎就把真相说了,知县不信会有如此善良之人,就要给武大奎用刑,谁知街坊邻居不忍心好人受冤,就一起来到大堂上给武大奎喊冤,恳求知县大人明察。

知县一看这么多人都来喊冤,看来这武大奎真的是一个大好人,于是就重新审理,最后把武大奎放了,把那几个不孝子各打五十大板,打的他们哭爹喊娘,只得答应回去厚葬父亲。

这件事情之后,邻居们都劝说武大奎以后不要再同情心泛滥了,因为这个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善良,这次逃过一劫,保不准以后就能平安,可武大奎对邻居的劝说不以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继续做好事。

一年正月,大雪已经下了三天三夜,到处都堆了厚厚的积雪,傍晚时分,武大奎在城里卖完猪肉,匆匆忙忙地往家赶,走到半路,突然就看见雪地里躺着一个人。

这么冷的天,躲在家里都发抖,何况躺在雪地里呢?肯定会被冻死的,武大奎顾不得多想,赶紧上前查看,发现是一个年轻男子,这男子浑身已经被冻僵,还好没有死,还有一丝微弱的呼吸。

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武大奎本来就是一个心善之人,他不会见死不救的,就赶紧蹲下身子,背起男子就往家里跑。

回到家里之后,武大奎找来干燥的棉衣给男子换上,又用被子把他包好,最后在屋里生了一堆火,男子被温暖包裹着,很快就醒了过来。

原来,这个男子名叫张天宝,是一个书生,他如今进京赶考,因为衣衫单薄,又没有吃东西,又冷又饿就晕在路边了,幸亏有武大奎出手相救,要不然他非被冻死不可,张天宝对武屠夫很是感激,非要和他结拜,武大奎推脱不过,只得同意。

二人当即就焚香下跪,先拜天地,再相互对拜,张天宝说道:“今生今世与大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如有违背诺言,我不得好死!”

武大奎说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次日,张天宝就告别武大奎,武大奎给他带了银子,把自己的棉衣也让张天宝穿上,张天宝感激涕零,说自己高中之后,一定要回来报答他的大恩大德,与他同富贵。

张天宝走了之后,武大奎依然过着杀猪卖肉的日子,再把张天宝的诺言忘得一干二净了,因为他做好事就是因为心地善良,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人家回报。话分两头,张天宝告别武大奎之后,就去赶考了,考试结束,揭榜一看,他果然中了头名状元,当朝宰相王柄义见状元一表人才,就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让他加入到他的阵营之中,张天宝经不起诱惑,把国恨家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与王炳义打得火热,并与王家的小姐成亲,可谓是春风得意。

一日,武大奎路过一座大桥,看见那里围了很多人,他好奇过去看,就看到一个身穿官服的年轻男子站在桥头,一脸怒容,武大奎看清男子的面目时就惊住了,这不是张天宝吗?

如今张天宝高中状元,已经在朝廷里做了官,武大奎知道自己的身份,为了不影响张天宝的前途,他是不会主动与他相认的。

张天宝之所以满面怒容,是因为有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太拦住了他的去路,那老太说道:“儿啊!为娘可是找到你了!”说着就要去拉张天宝的衣袖,谁知那张天宝却甩开她的手,怒道:“哪里来的老妖婆,满嘴的疯话,还不赶紧让开!”

他身边的两个随从就一人扯着老太的一只胳膊,把她拉到了一边,说道:“我们老爷可是当朝王宰相的乘龙快婿,你这个老太婆也太大胆了,是不是活腻歪了!”

谁知老太太听了那二人的话并不害怕,而是骂道:“你这个不孝的逆子,老娘我今天要好好地教训教训你,否则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老太太挣扎着要去打张天宝,可她被两个侍卫死死地拉着,根本近不了张天宝的身。

那老太太动弹不得,只能边哭边骂,张天宝气的脸色发青,就走上前去,一脚把老太太踹到了桥底下,然后一甩袖子,扬长而去,众人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

武大奎不知道这个老太太到底是不是张天宝的亲妈,但不管怎么说,他这样对待一个手无寸铁的老人是不对的,他气不过,想要上前与张天宝理论,但想到被张天宝踹到桥下的老太,他纵身一跃就跳进了河里。

武大奎把老太太背上岸,老太太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他赶紧把老太太背到一个卖成衣的店里,给老太太买了衣服和鞋袜换上,然后就把老太背回家去了,老太想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此对待自己,忍不住失声痛哭。

原来,这个老太是前朝宰相方忠良之妻,唤作梅氏,八年前,方宰相被奸臣王炳义所害,梅氏就带着一双儿女逃出京城,流落到一个山村里,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

为了不让奸臣王炳义发现他们,方天宝改名张天宝进京赶考,临走的时候,梅氏再三嘱咐儿子,如果他高中状元,一定要为父报仇,没想到他高中之后,把母亲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居然认贼作父,娶了奸臣之女为妻。

梅氏听说方天宝的所作所为,非常的气愤,就带着女儿绣娘来京城寻找儿子,没想到,来到京城之后,梅氏与女儿绣娘走散,她一个人就流落到街头,一边要饭一边寻找女儿绣娘,没想到就在桥头遇到了儿子方天宝。

梅氏看见儿子喜出望外,她感谢老天有眼,让她与儿子巧遇,于是就上前去和儿子相认,谁知方天宝根本不认她,还把她踢下桥去,梅氏声泪俱下的给武大奎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武大奎心地善良,嫉恶如仇,听了梅氏的诉说,肺都要气炸了,说道:“早知道他是个大逆不道之人,就让他冻死在雪地里了,真后悔我当初救了他。”

梅氏听了,问武大奎到底是怎么回事,武大奎就把当初救方天宝以及二人结拜的事与梅氏说了,梅氏听了说道:“你真是个好人啊!可恨那个不孝子太忘恩负义了!”

儿子认贼作父,女儿失踪,如今的梅氏是悲痛欲绝,她在武大奎家里住了一天,就要去寻找女儿绣娘,武大奎见梅氏要走,赶紧阻拦,说道:“大娘,如今方天宝不认你,他肯定还会加害与你的,你现在出去会很危险,不如留在家里,我替你去寻找方姑娘。”

武大奎救了她的命,梅氏心中很是过意不去,怎么能再麻烦他呢?就说道:“小伙子,你是一个好人,可我不能再拖累你了,还是我自己去找吧!”

武大奎见老太太这样说,知道她是过意不去,不想麻烦他,就说道:“大娘,我从小父母双亡,如果大娘不嫌弃,我愿意认您做娘,儿子替娘做事是应该的,怎么能说连累呢?”他说着就跪在了梅氏面前。

梅氏赶紧扶起他,流着泪说道:“好孩子,我怎么会嫌弃你呢,只是我要拖累你了。”

武大奎说道:“娘,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你就是我亲娘,你在家里好好养着,找妹子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梅氏认了武大奎做干儿子,二人以母子相称,武大奎每天五更杀猪,上午卖肉,下午去寻找绣娘,梅氏在家里洗衣做饭,武大奎回到家里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他终于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对梅氏也很是感激。

武大奎答应帮助梅氏寻找绣娘,可找了很多日,依然没有绣娘的下落,他就很是着急,于是连猪肉也不卖了,专心寻找绣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再说那方宝山,在桥头遇到梅氏之后,他怕被王丞相知道自己就是方中良的儿子,从而影响前程,于是就起了杀心,把母亲踹到桥下,掉进了河里。

回到家之后,方宝山担心母亲没死,如果没死,恐怕会给他带来麻烦,于是就派人到桥边打听,问周围的人这里有没有淹死一个老太,周围的人都说没有,说那老太被一个男子救走了,方宝山得知母亲得救,心中就更加不安,悄悄派人在全城搜索梅氏的下落。

一日傍晚,武大奎又经过桥头,看见一个女子在桥头哭泣,他觉得奇怪,就走上前去想问问情况,看能不能帮助她,可他还没有走到跟前,那女子便抬腿跳进了河里,武大奎赶紧下河救人,就把那女子救了上来。

那女子哭着说道:“你为什么要救我?还不如让我死了算了。”

武大奎看着年轻女子,听她这么说,就有些生气,说道:“你年纪轻轻的有什么想不开的,你想死容易,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这样做,对得起你父母吗?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女子被武大奎这样骂,就忍不住痛哭失声,说道:“我爹爹在八年前就去世了,我和母亲一起来寻找哥哥,又与母亲走散了,我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意义?”

武大奎一听觉得这个女子的话怎么和母亲的话有如此巧合之处,急忙问道:“姑娘芳名是不是叫绣娘?”

绣娘听了也是一惊,不可思议地看向他,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武大奎又问道:“你的母亲称作梅氏,你哥哥叫方宝山?”绣娘越听越惊讶,她连连点头,问道:“你看见我母亲了?”

武大奎就把他救了梅氏,并认她做干娘的事情给绣娘说了,绣娘听了是喜极而泣,赶紧给武大奎跪下磕头,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武大奎扶起她,就带着她回家去了,母女二人相见抱头痛哭。

原来绣娘和母亲走散之后,被牙子卖到了一个大户人家做丫头,她担心母亲,就想方设法地逃了出来,逃出来后一直打听母亲的下落,可找了个把月也没有找到。

一日,她打听到一个人,那人说前几天有个老太太被人踢进河里,描述的老太太模样和自己的母亲很相似,她想母亲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于是就生无可恋,来到桥边投河自尽,去追随母亲。

绣娘来到武大奎家里,二人以兄妹相称,原来他单身一人,如今不但有了娘,又有了妹子,武大奎感觉这样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日子,他每天努力杀猪卖肉,每次从街上回来,都会给母亲和妹妹买些点心或者其他东西。

这天,武大奎看见众人围着一张皇榜,议论纷纷,他不识字,就问围观的人皇榜上写的什么,那人告诉他说皇帝要寻找丢失的国宝夜明珠,谁要是能献上此宝,就可得高官厚禄。

武大奎回到家里就把皇榜的事给母亲和妹妹说了,梅氏听了就拿出夜明珠,武大奎和绣娘都很吃惊,梅氏就把夜明珠的来历给二人说了。

八年前,王柄义篡权夺位,皇帝就把国宝夜明珠交给忠臣方忠良保存,让他有朝一日辅佐太子登基,这个夜明珠就是凭证,可方忠良知道王炳义不会放过他,就把夜明珠交给了妻子梅氏,让她带着一双儿女离开京城,好好保管这颗夜明珠,有朝一日必有大用处。

梅氏对武大奎说道:“儿啊,你拿着这颗夜明珠,把他献给皇帝。” 武大奎按照母亲的吩咐,并没有去揭皇榜,而是直接带着夜明珠去宫中求见皇帝。

方宝山并不知道,皇帝要寻找的夜明珠就在自己的母亲手里,王炳义告诉他后他才知道,于是就带人日夜寻找母亲,说道:“挖地三尺也要把她给找出来!”

就在武大奎悄悄去宫中献宝的时候,方宝山带人找到梅氏母女,他把刀子架在梅氏的脖子上威胁道:“赶紧把夜明珠交出来,否则别怪我无情!”

梅氏骂道:“你这个大逆不道的畜生,你有本事就杀了我,我是不会把夜明珠交给你的。”

绣娘被几个大汉拉住,她挣扎着要去保护母亲,可她一个柔弱的女子,怎么能挣脱了几个大汉,只能哭着哀求方宝山不要杀母亲。

方宝山看着绣娘说道:“你们要是不想死,就乖乖地交出来,要不然我手里的刀可没有长眼。”

梅氏一口吐沫吐在方宝山的脸上,骂道:“你这个不孝子,你认贼做父,就算是我死了,我也要在阎王面前告你的状。”

方宝山怒道:“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快点把东西交出来,要不然你俩一起去死。”

正在这时,武大奎带着宫中的太监,侍卫进了屋子,他们看到屋里的一幕先是一惊,随即那些侍卫就抓住了方宝山,其他人一看是皇帝身边的人,就赶紧跪下求饶。

原来,武大奎拿着夜明珠进宫,皇帝见了非常高兴,就问这夜明珠是哪里来的,武大奎就如实说了,皇帝一听就派宫中的侍卫,公公一起来接梅氏母女进宫。

方宝山被抓住之后,痛哭流涕,说自己错了,以后会好好孝敬母亲的,可梅氏的心已经被他伤透,说道:“这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梅氏母女和武大奎被接到宫中,新皇帝登基,把当朝宰相王柄义打入死牢,满门抄斩,方宝山也被牵连,一起押入死牢。

皇帝念梅氏保护夜明珠有功,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武大奎是个有情有义之人,救了梅氏母女,又把夜明珠送进宫中,他的品格受到皇帝的赏识,加官一品。

皇帝又把方绣娘赐婚给武大奎,在宫中为他们举办了盛大的婚礼,二人成婚之后,夫妻恩爱,夫唱妇随,一年后,绣娘就为武屠夫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夫妻二人一生孕育三子一女,儿子个个高官厚禄,女儿贵为娘娘,几个孩子对他们很孝顺,夫妻二人一生平安幸福,最后无疾而终。

各位看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要孝顺老人,最后也会得到好报,而那些为了个人的**出卖良心的人,最后的结局也是很悲惨的。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