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331章 男子赶集,见老牛跪地流泪有蹊跷,重金买下救了一家人

李大柱是一个普通的农夫,妻子王氏温柔贤惠,夫妻二人育有一儿一女,看似温馨的家庭其实日子过得很艰辛,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他家是村子里最穷的,别人家吃白馍,喝白面糊糊,他家一年四季都是窝窝头,两个孩子看到别人家孩子吃白馍就很眼馋,可他们很懂事,从来没有向父母要过白馍吃。

李大柱家为何这么穷?是因为夫妻两个好吃懒做吗?当然不是,这还要从李大柱的原生家庭说起。

李大柱兄弟二人,他是老大,弟弟还没有成亲,父母为了给小儿子挣些家产,所以结婚两个月的时候父母就给他分家了。

在农村,兄弟分家是很正常的,但李大柱分家却很不正常,因为他为人忠厚,看重兄弟情义,他想自己已经结婚了,弟弟还没有成亲,为了让弟弟早日成亲,他主动提出把家里的房子,所有的物件都给了弟弟。

按理说,他们夫妻两个应该分得二亩土地的,而李大柱只要了一亩,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弟弟李二柱早日成亲,弟弟能过一家人父母也就放心了,也算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还是他作为兄长对弟弟的爱护。

王氏也是一个贤惠之人,尽管丈夫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弟弟,她也没有说什么,因为她懂得百善孝为先,长兄如父的道理,作为家中的长子就应该为父母分担忧愁,为弟弟操心。

李大柱夫妇除了分得一亩土地外,其他什么都没有,可以说是净身出户,分家之后,夫妻二人就自己做土坯,割茅草,在村子后面的山脚下搭了两间茅草屋,也算是有个家了。

他们只分得了一亩土地,又是家中最贫瘠的一亩地,要靠这亩地填饱肚子是不可能的,所以夫妻二人起早贪黑,又在后山上开出了两亩荒地,即便这样,也是吃不饱饭,很多时候还要靠野菜充饥。

夫妻二人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后来王氏怀孕,生了孩子之后,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为了让孩子吃饱,他们每顿饭只吃半饱。

因为他家的土地贫瘠,种小麦根本就不长,他们只能种一些适应性强的农作物,比如红薯,高粱等,因此他们家每天都吃黑的。

对于庄户人家来说,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可这样的要求李大柱家要想实现真的是很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原因就是家里土地少,而且都是贫瘠之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中没有牲畜,犁地播种全靠人力,毕竟人力有限,所以人家的庄稼都按照农时种到了地里,而他们夫妻两个还在拿着锄头挖地,总是错过农时,错过了农时庄稼就收成不好,最终结果就是没有饭吃。

再说李大柱的弟弟李二柱分得了家里的房子,家具,鸡鸭鹅,猪和一头老牛,还有肥沃的土地,再加上父母为他操持着家,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

过了四五年时间,李家老两口和李二柱就把原来的老房子拆了,盖起了三间外包青的大瓦房,成了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好人家,因此说媒的也排成了长队。

最终,李二柱选中了邻村一个叫彩云的姑娘,这个彩云能说会道,死蛤蟆都能说出尿来,是农村人公认的精明女子。

定亲不到两个月,李二柱就和彩云成亲了,成亲后一年,彩云就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一对龙凤胎,这让李二柱很是开心,对彩云就更加疼爱,从来不让她去地里干活,只在家带孩子,家里家外的大小事都由李老汉夫妇和李二柱三个人干。

李老汉夫妇年轻时出力大,如今都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下地干活已经是力不从心,在收完秋庄稼后就双双病倒了。

两个老人身体不好了,李二柱就和妻子彩云商量,说道:“如今父母老了,干不动地里的活,就让他们在家里做饭,带孩子,地里活咱俩干,你看怎么样?”

彩云以前在家里当闺女的时候就很懒惰,与李二柱成亲这几年,也一直被呵护着,从来没有干过活,如今李二柱却让她下地干活,她当然接受不了。

说道:“干不动也得干,不干活要他们做什么?白白浪费粮食呢?”

李二柱知道彩云强势,听她这么说,也就不敢反驳,说道:“让他们在家里歇几日,身体养好了再下地。”

彩云说道:“行,让他们在家里歇两天也可以,让你爹把家里的柴火劈劈,让你妈把屋子打扫一遍,再把衣服洗洗,一日三餐她负责。”李二柱没办法只得同意。

李老头两口子在家里待着,说是歇着,也不比下地轻松,还要看儿媳妇的脸色,因此在家里待了一天就背起锄头下地干活去了。

后来,彩云见李老汉夫妇越来越老,干活越来越吃力,就对李二柱说道:“你爹娘又不是只生你一个,咱们都管这么多年了,也该让他大儿子管了,你今天就把他们送过去。”

李二柱知道自己分家时占了大便宜,而且父母为自己干了那么多年活,如今干不动了就要把他们送走,作为儿子他实在是说不出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就劝妻子说道:“父母能干的时候在咱家,如今年纪大了送到哥哥家,恐怕外人会笑话的,还是让他们留下吧?”

彩云一听就恼了,骂道:“没用的东西,亏你说的出口,他们有两个儿子,为何要你一人养老送终?这也太没有道理了。”

李二柱无奈,为了不让妻子生气,也想把父母送走,但是又开不了口,所以一直也就没有送。

彩云见李二柱不送公婆走,天天指桑骂槐,每天只让老两口喝稀粥,不让吃干粮,老两口饿得只能去山上挖野菜充饥。

一日,老两口相互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来到后山上挖野菜,就被李大柱的媳妇王氏看到了,她想,李二柱家里条件好,怎么两个老人出来挖野菜呢?

就走上前去说道:“爹,娘,你们怎么在这里挖野菜?”

老两口一看到大儿媳就两眼泪,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说:“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出来挖些野菜活动活动。”

晚上,王氏就把自己今天看见公婆挖野菜的事给丈夫李大柱说了,李大柱一听也觉得奇怪,二柱家里地多,又肥沃,每年都有余粮,父母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让他们去挖野菜呢?

李大柱一夜没睡,次日一早,就去了李二柱家里,他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刚走近家门,就听到彩云在骂李二柱,说要给公婆分家。

其实,李大柱看自己父母的年纪大了,早想接到家中赡养,可又想到家中贫困,不能给父母好生活,所以也一直没有去接,如今听到彩云要和老两口分家,就知道父母在弟弟家过得并不好。

他上前说道:“这个家不用分了,我把父母接走。”

彩云一听喜出望外,但又怕李大柱反悔,就说道:“好啊,我们都孝敬了这么多年了,也该你这个做儿子尽孝了,不过我还有一句话要说。

你要是接走了,你就给他们养老送终,我么活不养死不葬。”

李大柱知道彩云的为人,父母如今不能下地干活,跟着他们也是受罪,就说道:“父母的吃穿用度,养老送终我一个人管。”

彩云说道:“你空口无凭,要立个字据,说着拿出纸笔,写了李老汉夫妇从此与他们无关,一切由李大柱负责,写好走后就说让李大柱按手印,李大柱咬破指头按下了手印。

李大柱把父母接到了家里,虽然生活条件没有李二柱家里优越,但夫妻二人很孝顺他们,把家里最好的留给老人吃。

两个孩子对爷爷奶奶也很好,每天都会为他们铺床,给他们洗脚,两个老人特别感动,也很内疚。

当初分家的时候,李大柱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李二柱,他们作为父母也没有阻止,如今李大柱的日子才过这么差。

李老汉说道:“分家的时候,我就应该让你分些东西,如今说什么也晚了。”

李大柱说道:“好汉不吃分家饭,爹,你就放心吧,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李大柱家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如今又增加了两张嘴,日子就更加艰难了,夫妻二人想着再开几亩荒地,可能开荒的地方都被村里人开完了。

没有办法,李大柱就给村里的大户人家去做工挣钱,就这样干了几年,李大柱手里就攒下了二两银子。

夫妻两个商量,准备买一头耕牛,有了耕牛,庄稼就可以及时种到地里,产量也会提高,而且也没有那么累了。

一天,李大柱揣着二两银子去集,他来到牛行,(所谓的牛行就是专门买卖牛的地方)他想买一头牛,牛对于一个农夫的重要性不亚于土地。他攒这点钱实在是不容易,因此一定要买个称心如意的牛,至少回去就能下地干活。

他挑来选去,终于相中了一个黑色的公牛,这牛的体格看起来很健壮,干活肯定没问题,于是就问那牛经济要多少钱,牛经济见他在这里已经转了好久了,是真正想买牛,就说道:“你要是诚心要,拿二两银子就成。”

李大柱一听心中欢喜,他兜里正好有二两银子,他正想说要买下这头牛的时候,就看见一个男子拉着一头母牛走了过来。

那男子走到牛经济身边低声说道:“这牛我卖了几家了,人家买回家后发现它不吃草,都送了回来,你看都瘦成这样了,肚子里还有牛犊,也干不了活,你帮我卖了吧!”

牛经济看看那头瘦骨嶙峋的老黄牛说道:“这头牛都这么老了,又不肯吃草,农活也干不了,难卖!你去找那些杀牛的贩子,他们也许会要。”

那个男子叹了一口气说道:“看来只能这样了,可这么瘦,人家会不会要呢!”说着就拉着牛要走。

那头老黄牛好像听懂了二人的话,知道自己就要被人宰杀,它前腿一弯,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并流下了眼泪,那人看着老牛跪地不起,就拿起鞭子抽它。

李大柱心善,想到这头老牛太可怜了,它肚子里还有牛犊,要是卖到了黑牛贩子手里,那可是一尸两命啊,想到这里,就忘了自己来卖牛的初衷。对着那个男子说道:“这牛多少钱,我要了。”

牛经济和那个卖牛的男子都是一愣,想不到会有人买这样的牛,那男子想急于出手,说道:“我也是实在人,你就拿一两银子吧!”李大柱想都没想,当即掏出一两银子给了那个男子,他就把那头拉回家去了。

王氏见丈夫买了牛回来就很高兴,心想,以后种地就不做难了,但她看到这头老牛时却呆住了,这头牛这么老了,看着也有十来岁了,而且瘦的皮包骨头,根本干不了活。

王氏知道丈夫做事都是有道理的,就问丈夫为何不买一头健壮的公牛,为何买一头老母牛,又这么瘦,李大柱就把这头牛的遭遇给妻子说了。

王氏一听心中也不好受,说道:“动物虽然不能说话,可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它如今肚子里有牛犊,所以跪下求人,真是太可怜了,你这样做是对的,救了两条命。”

说来也怪,这头老黄牛来到李大柱家之后,经过精心喂养,身上也慢慢地有些肉了,看起来也有力气了,几个月之后,生下了一个公牛犊,这个小牛犊生下来也是十分的健壮,而且长相好。

小牛犊长到五个月的时候,就被人看上,以二两银子的价钱买走了,老黄牛也养得膘肥体壮,干农活是一把好手。

这头老黄牛在李大柱家里很是争气,每年都会产下一个公牛犊,每个牛犊都非常的健壮,也都卖了好价钱,李大柱夫妇靠卖牛犊攒了不少银子,也在山脚下盖了几间大瓦房,日子是越过越好。

李老汉夫妇在大儿子家里心情舒畅,身体也是越来越好了,一家人出去干活的时候,两位老人就会在家里洗洗衣服,做做饭,李大柱夫妻怕二老累着,不让他们干活,可二人闲不住。

随着年纪的增大,李老汉夫妇的身体也大不如前,李老汉在一次感染风寒后就卧床不起,他知道自己将要离开人世,就把李大柱叫到身边,从衣服里掏出一个布包。

说道:“这是你爷爷留给我的,我现在给你。”说完就咽气了,李大柱夫妇见父亲去世,不免大哭一场,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厚葬了父亲。

办完丧事之后,李大柱才打开那个布包,看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牌子,他知道这是李家一代代传下来的,如今父亲给了他,他也要传下去。

李老汉去世的时候,李二柱一家都没有参加,办完丧事后,李二柱夫妇来到李大柱家里,跪在李老太床前哭道:“都怪我娶了一个不贤的妻子……”

李老太知道李二柱不当家,尽管觉得他不来参加父亲的葬礼是大不孝,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也就不忍心责怪,只能劝慰。

彩云也跪下说道:“娘,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孝敬你老人家的,今天我和二柱就是来接你的。”

李大柱夫妇和李老太都非常奇怪,不知道这两口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过他们要是真的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也是好事。

李老太说道:“你们有这份心就够了,我就不去了。”李大柱和王氏也说,让老太太住在他们家,他们会好好照顾的,让李二柱夫妇放心。

李二柱见李老太太不愿意去家里,就没有勉强,说以后会经常来看李老太太的。

从此之后,李二柱夫妇果真经常来看老太太,有时拿几个鸡蛋,有时拿一盒点心,李老太见二儿子夫妇变了,心中很是欣慰。

李大柱夫妇见李二柱夫妇孝敬母亲,也很开心,就这样,两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好,时常相互走动。

李老太见李二柱夫妇是真心悔改了,当他们再次要接她去家里住的时候,李老太就答应了,来到了二儿子家里居住

过春节时,李大柱本想把母亲接回自己家里过年,可李二柱夫妇不同意,说老母亲一定要在他家过年,弥补他们之前的不孝,并邀请李大柱一家一起去年夜饭,李大柱想着陪母亲过年,就答应了。

大年三十晚上,李二柱就派儿子去叫李大柱一家去吃饭,李大柱一家正在牛棚里烤火,见侄子来叫,就让他先回去,说他们一会就去。

李大柱起身就要带着一家人过去,那头老黄牛却突然站起身,挡住了他的去路,李大柱喝斥老牛让开,可那老牛就是堵住门不让他们出屋子。

李大柱想把牛拉开,可那牛伸出头就要顶他,吓得一家人不敢上前,李大柱拿起鞭子就要抽老牛,希望让开。

正在这时,李老太慌慌张张地跑来了,那牛一看李老太来了,就让开门让她进屋。

李大柱一家看着李老太,不知道是咋回事,就赶紧扶住她坐下,李老太对李大柱说:“小心你弟弟。”

原来,李老汉的葬礼李二柱夫妇没有参加,葬礼之后,他的一个长辈亲戚告诉他,说他爹有一个传家宝,肯定是给大柱了,二人一听肺都气炸了。

为了得到那个宝贝,李二柱夫妇就假装给李老太赔罪,又三番五次地恳请李老太去他们家住,还和李大柱一家搞好关心,取得他们的信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们想,时机成熟时,就把李大柱一家骗来吃饭,在饭里下药,害死李老太和他们一家人,然后他们就可以得到那个传家贝了,没想到夫妻二人在厨房商量的时候,被李老太无意听到,就赶紧跑来告诉大儿子。

李大柱夫妇听了李老太的话,简直不敢相信,李二柱夫妇居然要置他们于死地,简直太可怕了。

李大柱本来也没有打算独吞那块金牌,只是想着要传承下去,如今听母亲这样说,就说道:“既然这样,就把金牌给二柱他们保存吧!”

李老太面露难色,正要说什么,李二柱夫妇就来到了李大柱家里,原来他们夫妻二人把饭菜准备好后,发现李老太不见了,他儿子说,看看奶奶神色慌张的去了大伯家里,李二柱夫妇就找了过来。

李二柱是个聪明人,一看到几人的神色就觉得不对劲,想到他们可能是发现了自己的阴谋,就要进牛棚,可那头黄牛一直在门口挡着不让他进。

李二柱就对李老太太说道:“娘,你出来一下,我有话对你说。”

李老太太说道:“有啥话你就说吧,我听着呢!”

李二柱看看李大柱一家,面露愧色,李老太以为李二柱是后悔了,就从牛棚走了出去,谁知刚一出去,李二柱就拿出短刀抵在李老太的脖子上,看着李大柱恶狠狠说道:“快把爹爹给你的宝贝拿出来,否则我就不客气了!”

彩云也叫嚣道:“快拿出来,要不然老太婆就别想活了!”

他们的举动吓坏了李大柱夫妇,赶紧拉开老牛,去堂屋找那块金牌,正在这时,李大柱的儿子小宝带着县衙的铺头冲进了院子,很快就制服了李二柱。

原来,李老太来给李大柱说让他小心他弟弟时,小宝就觉得肯定是叔叔要害他们,于是就悄悄溜走去县衙报信了。

官差把李二柱夫妇带到县衙,第二天升堂审理时,知县派人通知李大柱夫妇去县衙,李老太也要去,李大柱两口子劝不住她,只能用架子车把她拉去了。

大堂上,李二柱夫妇很不服气,说父母不公平,传家宝给了李大柱,而没有他们的份,他们是迫不得已才这么做的。

他们已经在饭菜里下毒了,想把他们都毒死,没想到他们的计划却被李老太知道了,并去告诉了李大柱,因此,他们只能拿老太太威胁李大柱,让他交出宝贝,没想到李小宝居然报官了。

李老太太听了李二柱夫妇的话,是老泪纵横,说出尘封已久的往事,原来,李二柱不是她和李老汉亲生的,而是从外面捡的,捡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奄奄一息了,他们赶紧请来郎中给他诊病,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夫妻二人给孩子取名李二柱,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养着,给他的爱比给自己的亲儿子李大柱都多,从小到大都被呵护着,没想到长大了居然做出这大逆不道之事。

李二柱听了李老太的讲述,除了震惊就是后悔,他怎么都想不到李老汉夫妇居然不是他的亲生父母。

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对于他这样恩将仇报,谋财害命的人,按照当时的法律是要处死刑的,但李老太和李大柱夫妇在大堂上为二人求情,希望知县在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知县也被李老太和李大柱夫妇的宽宏大量所打动,免除了二人死刑,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李二柱夫妇跪在李老太身边痛苦忏悔,他们恳求李大柱照顾他们的一双儿女。李大柱夫妇叫他们放心,两个孩子他们会管的。

李大柱夫妇为母亲养老送终,把李二柱的一双儿女养大成人,并给他们成了家。他们自己的儿子李小宝酷爱读书,考上了新科状元,女儿也嫁了好人家。李小宝把父母接到了京城居住,夫妻二人过上了好日子,活到九十多岁无疾而终。

再说李二柱夫妇出狱,跪在父母的坟地里忏悔,他们自觉无脸见人,二人一起出家了。

各位看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良心,要孝敬父母,否则就会得到报应。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