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任命你为钦差大臣
“神迹照大地,如果想要做志愿者的,到神迹底下去报名。”
报童们走街窜巷,将这消息散播出去。
张定远等人找到贾蓉,“子谦,你要我们做什么?”
“将你们家的护卫、家丁都贡献出来,明日起,你们这些纨绔子弟带着护卫保护募捐来的粮食和棉衣。”
“好。”
王家子弟、史家子弟一同出现,“子谦,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说。”
神迹一直亮着,到了晚上也不见熄灭。
神迹出现的这个晚上,内城的狗大户没谁能睡得着。
一个个站在自家高处,看向宫门的方向。
“真的有神明?”
“这神迹要亮到什么时候?”
“他娘的亮嘞,大半夜的比白天还要亮。”
齐国公府·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吩咐门客,“去打探贾蓉的喜好,贾蓉怕要成为皇上身边的大红人了。”
“宁国府有个姑娘还没订亲,老爷要不要帮大爷订亲?”门客提议道。
“多大的姑娘?”
“十二三岁,过几年就及笄了。”
陈文瑞当即回去找夫人,商议着宁国府的姑娘。
陈夫人不乐意,“我儿子可是嫡长子,怎么能娶庶女?”
陈文瑞:“你只知道她是庶女,可你想想她身后的贾蓉,这门亲事很有好处……”
……
神迹亮了一个夜晚,不要灯油,不要蜡烛。
足足亮了一个夜晚!
喜欢懒床的人不再懒床,天一亮就爬起来,到宫门口去看几眼再回家吃早饭。
“亮着呢!”
“亮了一个晚上。”
“太神奇了,你说是不是神明对我们抱有大希望?”
内城、外城的茶楼、酒馆、路边摊、菜市场等地方,谈话的内容都是神迹。
侍卫队长对皇上说:“神迹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老鼠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中飞出来。”
皇上听了心情大好,一扫往日的愁容。
神迹的出现,让皇上忘记了雪灾,让普罗大众忘记了抢劫的伤痛。
原本十五之前不能到皇后以外的妃子那里去的。
皇上破天荒到了元妃宫殿去。
元妃兴奋不已,连忙补妆迎接皇上。
元妃先是撒娇,再是哄人,拉着皇上往床上去。
一番**后,元妃撑在皇上身侧,笑道:“终于看到皇上的笑颜了!”
“我那没用的侄儿,终于做对一件事。”
“哈哈哈,小滑头,哪是没用,好用得很。
贾蓉解决朕的心头大事!”
元春摸着皇上的鬓角,说道:“那些人惯会夸大了说,本是一件小事,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就是大事。
臣妾真想变成鸟儿,帮皇上到外头去看看,将最真实的情况说给皇上听,不然皇上担忧。”
“爱妃有心了。”
“哼,妾身要成为皇上最忠诚的人,将一举一动都告诉皇上,不让皇上睁眼瞎,胡乱猜想。”
皇上捏着元妃的嫩手不说话,心中泛起了波澜。
那些阁老们都说灾情小,不是大事。
结果,一统计人数,死亡人数高达三万多人。
受灾的地方一天比一天多。
那些老家伙也太混账了,将朕当小孩看待。
一旦发现事态不对就往太上皇那处去告状。
如果不是太上皇保着,他早就罢免了太平仓一干官员,上下大小官员一个都不放过。
皇上在元妃这得到了一些启发,离开元妃宫殿就召见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
柳芳是带刀侍卫,敢于拼搏,为了振兴家族什么都敢做。
“末将,拜见皇上。”
皇上撑着下巴,沉思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你替朕去办件事,附耳过来。”
“是”
“……”
“末将明白,皇上放心。”
柳芳转身出去。
……
应天府的府丞大人,走进首辅家,在闫高山跟前躬身。
他说道:“剩余的粮食、棉衣都收起来了。”
“属下还派人到沿途去告诉灾民,说京都出现了神迹,神明降下神迹要拯救万民。”
“相信不用多久,那些离开的灾民还会回来。”
闫高山扯着嘴角冷笑,“给点颜色就想开染坊,不知死活。”
“确实不知死活,居然敢和老爷作对。大爷放心,属下一定会让他刮下一身皮。”
府丞大人心想:什么都没有,我看你贾蓉怎么救人。
“在市井里散播了谣言,说贾蓉要各家认捐几百两,要逼大家捐钱去救灾民。”
闫高山很满意,“做得不错,下次一起喝酒。”
“谢大爷。”
……
史鼎和史湘云出现在宁国府。
史鼎见着贾蓉先是恭喜,“子谦是步步高升啊!”
“您说笑了,都是苦力活,哪有步步高升。”
史鼎和贾蓉一同入内,史鼎抱怨雪大。
“我已经派出两艘蒸汽船前往南方,你只要撑一个月,定有一船粮食运回来给你。撑住两个月,缺粮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贾蓉不抱希望,说道:“就怕各地的官卡不让船过。”
“那你准备怎么做?你是钦差大臣,你如果做得不好,将会被群臣攻击,就怕在京都待不下去。”
史鼎为贾蓉担忧。
“自有法子,请你帮个忙。”
“你说”史鼎听了连连点头,“没问题,好说,成。”
史鼎得了任务立刻离开,留下史湘云在宁国府。
史湘云将这里当自己的另一个家,乐得很惜春挤在一块。
正月初六,几个穿铠甲的男子出现在菜市场。
“掌柜的来两斤梅子干。”
士兵互相交谈,“你听说了吗?二老爷说这次是在神明跟前捐钱,求福报的,各家都抢着捐钱捐粮捐物体。”
“我也听说了,贾大人说不要普通百姓捐物,不然我也捐上几百两。”
“对啊,这可是求赐福的时候,说不定我今年捐了,明年就能升官。”
“可恶,有好东西他们都藏起来,不给我们分一份。”
“军爷,您要的梅子干。”掌柜的听了全过程。
等军爷们走了,掌柜的立刻回去和娘子说外头的事。
这个娘子也是嘴碎的,听了夫婿的话,马上就出门去唠嗑。
一传十,十传百,内城的人都知道贾蓉没带人来募捐的原因了。
掌柜娘子气愤地说:“你说他们坏不坏?好处就自己拿着,坏事就给我们。”
“真不是人。”
掌柜娘子越想越不对,“不行,我得要去神迹下盯着,一旦开始募捐,我怎么都要抢上去捐上一笔,给我家求来福气。”
“我和你一起去。”
“我也去。”
“卖报,卖报,所有捐赠一千两的人家,将会获得皇上亲赐的‘良善人家’荣誉牌。”
“应天府登记在册……”
报童拿着报纸在街头走过。
京都啥都不多,就是有钱人多。
虽然京都生活不容易,但赚钱还是容易一些。
只要头脑灵活,都能赚到一些钱财。
“小孩过来,你说的‘良善人家’是怎么一回事?”
报童:“报纸上有,两文钱一份,要吗?”
“来一份。”
“小孩,给我来一份。”
报童拿了钱,继续卖报,“卖报,卖报,皇上亲赐牌匾,应天府登记在册,以后选官有帮助。”
报童这般喊话,附近的男人都过来买报纸。
……
外头雪灾的事情,太上皇一直被瞒着,皇上也不敢到他边上去说什么,只是说都在控制之内。
难得太阳出来了,一直待在室内的人,有了出门走走的**。
太上皇想去看看长寿宫,期盼早日住进去。
还没到长寿宫,刚到长寿宫外的小花园。
有一队工人扛着材料从外侧的小道走过。没有发现太上皇。
几个工人干活不小心掉了一包原料粉。
小队长的责骂工人,“你做什么的?这点事都做不好,是不是找打?”
“对不起。”
“下次不敢了。”
小队长:“耽搁了进度,唯你们是问。”
“我们先走,你们留下来继续清理。”
留下的两个工人连忙将洒落的原料装入袋子里。
其中一个说:“这么好的颜料,撒了大半,可惜了。”
另一个说道:“有什么好可惜的,这都是次等货。”
“次等货?这不是最好的吗?”
“最好的上等货都用在皇上那头去了。”
“啊!最好的不是该给太上皇吗?怎么能将上等货用到皇上宫前去?”
一人嘲讽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上皇都退位了。
你还想要闫侍郎继续服侍?
他们现在可是铆足劲讨好皇上。
快走,管事又要骂我们了。”
两个工人扛起颜料,飞奔离开。
太上皇此时比吃了一只苍蝇还要恶心。
想要叫御林军将这些人全都斩杀,可身边没什么可以使唤的人。
又想到现在是正月不好见血,他生生给忍了下去。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太上皇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走到半路,想到儿子已经成为皇帝,不好去过多干涉。
他转道去了御花园。
悄悄跟在后头的两个工人,躲藏下去。
“果真如大人所料,太上皇没有去乾清宫。”
“没关系,御花园外的城墙,我们过年前给粉刷好了。”
到了到御花园围墙附近,看到这外墙被粉刷一新。
太上皇心想道:“我长寿宫还没弄好,你这御花园外墙都粉刷了一遍。
简直是不将朕放在眼里。”
太上皇问内务总管,“真墙刷得不错,谁办的差事?”
内务总管一听,这个领功的好机会。
于是说道:“这个闫侍郎吩咐的,知道皇上您经常到御花园来,特意粉刷一新,让您看着舒服。”
太上皇上手摸一下,这些颜料确实是好。
“确实是舒服。”太上皇说了反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经常到御花园来,真是笑话。
朕什么时候经常逛御花园了?
太上皇改变主意,转身到乾清宫去。
早有人通报皇上,皇上得知太上皇过来,连忙出宫门迎接。
“儿臣恭迎父皇。”
太上皇皮笑肉不笑地说:“你这墙刷新了呀。”
皇上说道:“这些都是工部安排的,说是长寿宫那头用剩下边角料,正好这边也要翻新就翻新一下。”
边角料?
哪些边角料是这般好看的?
太上皇心中不悦,但他没有说。
皇上把太上皇请上龙椅,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都告诉太上皇。
太上皇不悦地说道:“雪灾这么大的事,怎么这么久都没处理好?
谁负责这事的?”
皇上:“原先是让闫明负责,现在由宁国府的贾蓉负责。”
“宁国府,贾敬的儿子?”
“不,是贾敬的孙子。”
“很不错。
严明年纪也不小了,办事确实不够年轻人妥当。
早些让他回家去养老吧,省得他误了大事。”
夏公公一惊,后背越发佝偻,后背心冒出冷汗。
太上皇这是什么意思?
敲打首辅大人,还是真想让首辅大人辞官?
皇上说道:“这是父皇留给儿臣的人,也是儿臣依仗之人……”
不用半个时辰,太上皇的这番话传到了首辅大人的耳朵里。
闫明吓得茶水都不敢喝,连忙叫来儿子商议对策。
闫高山当即写了一篇颂文,和父亲一起润色。
首辅大人带着颂文,带着元宵节的礼物进宫,求见太上皇。
太上皇避而不见。
寒冬里,闫明跪在宫门外,大声朗读颂文,大力宣扬太上皇的功绩。
太上皇还是避而不见。
这是一个信号,太上皇不喜闫明的信号。
这个微弱的信号,让外界多了一丝别样的心思。
得知父亲在宫里遭到冷遇,闫高山当即下令,“所有报社,今日起连续一个月报道太上皇的功绩。”
贾琏将这消息告知贾蓉。
贾蓉淡定,“听闫高山的,报道太上皇功绩,全篇报纸都必须是太上皇的功绩。”
贾琏当即回去吩咐编辑部的人,开始为太上皇编写文章。
竹山居士不同意,执拗的他要求阳光报社一半是太上皇功绩,一半是灾情播报。
他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他更关心灾民的死活。
报纸刊发出去的第二天,神迹熄灭了。
亮了整整三天三夜的神迹,彻底熄灭。
贾蓉又带着人上前去求神迹,神迹还是没有亮起。
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普通老百姓去求,神迹再也没有亮起。
柳芳禀告皇上说:“坊间流言说,是神明看到太上皇的功绩,觉得……”
“觉得什么?”
“觉得皇上不如太上皇,所以才收回了神迹。”
皇上横了一眼柳芳,心中生闷气。
夏公公挥手让柳芳下去。
柳伟涛说道:“这些都是谣言,皇上不要放在心上。”
“这个高山报社也太不是东西,只顾着歌颂太上皇,忽视了灾情。”
闫高山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高山报社的报纸上,今日的报纸自然以他的文最受欢迎。
见皇上没有说话的意愿,柳伟涛说道:“臣也要离开京都运送粮食,三个月后归京都,定然给皇上带回好东西。”
皇上挥手,让他下去。
喜欢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