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 > 第二零九章 你在说什么大话

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 第二零九章 你在说什么大话

作者:红楼第一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29:53 来源:书海阁

第209章 你在说什么大话

神迹的长杆子被贾蓉挪到了京都外城菜场边上。

顾明站在桌子上大喊:“你们千万不要捐钱捐物,没有神明赐福的,这些都是谣言,千万不要信。”

他越是这样喊话,百姓越是不相信。

他们都知道了,这些都是富贵人家的把戏。

目的是为了独吞神明的赐福。

一位大哥说:“我们不是要神明赐福,我们是来帮一帮那些受苦受难的兄弟。”

“对,我们是要帮一帮同胞们。

虽然他们对我们有一些坏事,但我们也不是小气的人,该帮的还是要帮,不是所有人都是坏人。”

“这位大哥说得对极了,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要捐一千两银子。”

“不捐,不捐,不接受捐赠,我们已经够钱了。”顾明连忙阻拦。

实际上,粮食价钱高涨,各家各户送来的钱根本不够赈灾。

但贾蓉说只有这样压制,才能让百姓升起逆反心理,才会让百姓抢着捐钱。

“不能捐啊!”

那位大哥可不管这些,一下子闯上高台,将一叠银票塞到顾明怀里。

“我是走镖的,我知道出门靠朋友,能帮的我都帮。”

顾明塞回去,“真的不能要。”

“你就拿着。”

顾明啥都不敢拿,推了回去。

贾蓉见下面气氛闹的差不多了,他让老根带人下去。

老根挤入人群,大声喊道:“大家静一静,皇上下令说但凡捐赠一千两的,赐予‘良善之人’勋章。

捐赠最多的,还能受到皇上接见。”

这一炸弹放下,群民兴奋,踊跃捐赠。

顾明笑着大喊:“不要啊,不要捐钱了!”

首辅大人问门客:“外面赈灾的情况怎么样了?”

门客说道:“必然是寸步难行,他们都得了您的指令,谁还敢帮贾蓉?

我们都给粮食商贩下了死命令,给贾蓉粮食就是和大人您过不去。

别说他们的身家性命了,就是他们家族的性命也受到威胁。”

门客继续说:“现在的粮食价格高涨,他就算是用钱去买粮食也买不了多少,他撑不过半个月,就到皇上跟前去哭。”

首辅大人很满意。

他至今还记得当日贾蓉在皇上跟前与他作对的模样。

那一句句,都让他恼怒不已。

闫高山说:“明日是今年的第一个大朝会。会有好戏看。”

正月初十

开年的第一个大朝会,但凡七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

队伍从乾清宫龙椅下,一直排到宫殿外几百米处。

往年大朝会都是说一些恭贺的话,皇上说几句,内阁大人说两句就算完成了。

今年很不一样。

夏公公刚说:“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立刻见刑部大人站出来说道:“臣有事启奏。”

“臣一直调查太平仓蔡光的案子,发现蔡光将所获得的银钱,贿赂恩师,也就是国子监祭酒黄铭。”

黄铭心惊,心想该来的还是来了。

黄铭站出来喊道:“皇上明鉴,老臣一家已经在林如海、贾政的见证下,将所有钱财捐赠给灾民。”

林如海出列说道:“臣能证明,黄祭酒家并非有这笔大银子。”

刑部侍郎冷哼,从怀里拿出一本账本,说道:“皇上,这是蔡光贿赂黄铭的账本。

奇怪的是账本里所存在的三斤黄金佛像,并没有出现在黄铭家。

而是出现在张阁老家的佛堂。”

朝堂上一下子响起了议论,说各种话的都有。

御史大夫出列,质问太师:“张太师,你和黄铭素来交好,黄铭得到的钱财,是不是都你那去了?”

张鼎:“血口喷人,皇上容禀,佛像的事并非如此。”

“张大人,你还想狡辩,你第五个儿子昨日可是带着一大箱银子归家。”

御史台大人高声大喊,盖住张鼎的争辩,喊道:“皇上,臣状告贾蓉,中饱私囊,将赈灾的银子往家里抬。”

站在宫殿外围的贾蓉愣了一下,“这么快就烧到我身上了。”

既然你提到我,那我就出去秀一下。

该让你们知道我是个有用的人了。

朝会上非皇上点名,四品以下的官员都不许出列说话。

但贾蓉是例外,他是钦差大臣,有资格说话。

贾蓉出列,从最末尾,走到前排,走到阁老的位置。

“启禀皇上,赈灾事务已经完成一半。”

御史大夫不相信:“你接手赈灾才多少日,这么快就完成一半,你这是虚报功劳。”

“皇上贾蓉品德有亏,不宜接任赈灾一事。”

“你到皇上跟前说谎,该当何罪?御史台监察司,要记上你一笔。”

贾蓉举起三根手指,“神明在上,我贾蓉若有说谎天打雷劈,不得好死,全族死光光。”

“好毒的誓言。”

“嘶,这厮也太偏激了。”

贾政:你怎么连我也诅咒进去了?

贾蓉:“我敢发誓,诸位大人敢发誓吗?”“御史大人,你敢发誓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御史大人信奉神明,不敢真的发誓,就怕誓言应验在家族身上。

见没人说话,贾蓉把资料拿出来高高抬起,示意要奉给皇上。

材料被送到皇上的案桌前,皇上摊开资料阅读。

御史大人说道:“皇上,不可轻信。”

“贾蓉,我问你,没有粮食,你是如何赈灾的?”刑部户部尚书问。

贾蓉答:“那是神明送给我的,一夜之间就出现了。”

刑部尚书气急了,“你胡说,分明是你用‘阴兵借粮’的借口夺了他们的粮食。”

被抢粮食的人家里有自家外甥商队,整整三个仓库的粮食,卖出去至少能赚几万两银子。

结果一夜之间被贾蓉给搬空了。

贾蓉一口咬定,“那是神明赠送的,是神明在帮皇上。”

“皇上,贾蓉虽然为官,可他的行为与强盗无异。

他将京都所有粮商的粮食都抢了。”

消息不灵通的大臣们惊讶地看向贾蓉。

张鼎:“好大胆的小子。”

林如海:“哈哈,子谦果真不按常规办事。”

贾政:“怎么能这样?胡闹。”

御史大人:“很多人看到贾蓉将赈灾募捐来的银子往自己家里抬,还分了一些给张家的第五子。

皇上,贾蓉和张阁老一家狼狈为奸,谋害国朝,置百姓的安危不顾。

请皇上处置贾蓉。”

御史大人跪下。

三四十大人一同跪下,“请皇上处置贾蓉。”

“请皇上处置贾蓉。”

贾蓉咬牙,闫家父子掌控朝堂果真不假。

瞧瞧这些跪下去的官员,都是四品以上。

四品以下的小官见上峰跪下了,自己跟着跪下。

贾蓉看看,发现王启元、陈俊杰没有跪,工部一半官员没有跪,一半不想跪但又不敢和闫家作对还是跪下了。

御史大人:“人证物证都有,贾蓉你还不跪下认罪。”

贾蓉对皇上说道:“我府里女眷众多,每日我都会让女眷做缝补棉衣,处理药材,做馒头。

晚上带回去的是空箱子,第二天早上带出去的都是各种处理好的衣物、药材和食物。

请皇上明察。”

皇上不关心这些,他只关心百姓。

“你说说你是如何赈灾的?”皇上异常冷静。

站立的闫高山看到皇上这模样,似乎不打算处置贾蓉。

看来得要在难民中散播谣言,让难民再次暴动,借此除掉贾蓉。

贾蓉说道:“赈灾很简单,就一个词——全民参与。”

全体官员:简单?你在说什么大话。

贾蓉,你也骄傲过头了吧。

“我从皇上这讨要了‘良善之家’的字,衍生出‘良善之人’‘良善之子’的称号。

我分别做成了牌匾、门牌、勋章、绶带、奖状等荣誉之物。

捐钱越多,获得的荣誉越多,受到的嘉奖越多。”

宫门外,一大早就有百姓,抢着捐款。

张定远敲锣打鼓,带着人上门送牌匾,“庐陵槐县人士,白桂捐赠一万两银子赈灾,被皇上授予良善之家牌匾。”

那头鞭炮噼里啪啦响起,刘仁亲自带人上前去挂牌匾。

商人白桂憋着一口气,等牌匾挂好后。

他神气扬扬,挺起胸膛,这可是皇上赐予他的荣誉。

一旁的人好不羡慕,纷纷涌上前去恭贺。

白桂:“大人,我还要捐一千两银子,我想要‘良善之人’勋章。”

张定远:“那你到办事处去,老子很忙,还要去下一家。”

贾蓉让这些地位高而又不能办事的纨绔子弟们,专门敲锣打鼓去送牌匾。

这一份工作既光鲜又符合他们的气质。

干活的人轻松自在,领到牌匾的人也,心满意足。

一举两得。

贾蓉将上面这件事说出去,朝中大人都觉得好。

这法子确实不错。

没想到一个牌匾都有这么多人去抢。

一万两银子啊!

京都富贵人家多吗?

顶级的豪门就那些,但中层的富贵人家多如牛毛。

一个良善之人的勋章,就让这些富贵人家趋之若鹜。

他们恨不能人手一个勋章。

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抬头挺胸在大街上行走,目的就是显摆胸膛上的勋章。

以前藏着掖着不愿意捐赠的人家,为了一个牌匾,捐赠银子一万两,捐赠棉衣若干,药材若干。

不得不说荣誉比银子更重要,古人都好名声!

御史大人继续质问:“那些银钱去哪了?”

“粮食不用你出钱,棉衣是各家各户捐赠,银钱去哪了?莫不是你们分赃了?”

贾蓉:“大人此话诛心,买布料、买菜、买木材做房子、买冻伤的药材要不要钱?

制作牌匾、绶带等物不要钱?”

“和你们说了吧,自从我接管赈灾以来,我从来没有碰到钱财。

入账的人是应天府的官吏,出账的人是记录的国子监的监生,负责质检的是各坊的里正以及各学院的先生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负责看守材料的是各学院的学子,他们拥有天下最高的品质,绝对不会监守自盗。

负责安全的京都节度使,负责后勤的是京都各妇人,负责处理尸体的是志愿者里的男人。”

“那你做什么?”众人质问贾蓉。

“统筹大局,协调人员纷争。”贾蓉睨视,“如果不是你们在这里浪费我时间,今日我就能安置好几万灾民。”

贾蓉打算抛出一个炸弹,让他们自己玩去。

“皇上,我整日和商人、百姓打交道,我得知去年大运河根本没有大决堤。

即便是有也被当地的官府给处理好了。

他们这些人跟你要了一百三十万两白银,却什么事都没做。

敢问户部尚书、工部尚书,这些银子都到哪去了?是不是进入你们的口袋了?”

“血口喷人。”

“一派胡言。”

“贾蓉,你转移话题,混淆视听。”

贾蓉大声喊道:“御史台大人们,你们难道就不想知道钱到哪去了?”

韩御史站出来,大声质问:“敢问闫侍郎,运河的钱去哪了?谭松到哪了?”

闫高山那一派和张太师一派争辩起来,相继出列,相继辩驳。

大火熊熊燃起,势要烧死对方。

虽然太师的人很少,但他的人都是精品啊。

一人能抵挡十人,吵架起来有理有据。

张鼎的门生更是厉害,就差往闫高山的脸上吐唾沫了。

贾蓉先听着,等休息够了就出去高喊:“我赈灾不用朝廷一分钱,你们用了一百三十万两。”

皇上够恼火,直接走人,不管这些朝臣了。

张鼎带着一众追随者到偏殿去求见皇上,闫高山也带着自己的人去找皇上。

退朝时,太师拉着贾蓉一起走。

“你小子可真会点火,一下子就点爆了火药桶。”

贾蓉淡笑,“两相对比下,有良心的都知道大运河修缮上有问题。”

太师见贾蓉办了大事,还是这般不骄不躁,是栋梁之才。

“未来可期啊!”

贾蓉拉住太岳父,“我们要集中火力办大事,先将闫高山给拉下马。”

“你去忙你的,朝堂的事不用担心。”

“好。”

安置灾民的事可不轻松,比麻团还要麻烦。

好在他在民众中的基础好,京都百姓信服他,出事了愿意给他面子。

……

有妇人走进一进的院子喊道:“淑芬呐,好消息。

外头传来消息,征集做棉衣的妇女,如果有参与到的妇女,都会颁发一张奖状,带有应天府印章的奖状,红亮亮的。

我看你家人口多,女子也多,不如就让两个丫头去帮忙。

为你家争得一个荣誉,以后出门去也能抬头做人。”

淑芬家生了四个女儿,现在正在拼第五胎,一心想要个儿子。

外头不知有多少人,因为淑芬生不出儿子,对他们一家指指点点。

如果有了这张奖状,以后她们都敢大声说话了。

知道这件事,淑芬立刻带着女儿一起去做棉衣。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这张奖状确实很了不起,是说话强硬的底气。

另一头,有男子喊话:“去帮忙埋尸体,有人去吗?”

“也可以获得一张奖状。”

在京都讨生活的普通老百姓,知道可以通过力气为家族获得荣誉,纷纷走出家门,加入到志愿队伍之中。

京都里的话题转变了,他们讨论的不再是神迹,也不再是让人讨厌的大雪天,而是灾民的安置,物资的分配,荣誉的获得。

除了第一天大朝会,贾蓉很少出现在京都。

为了不影响京都百姓的出入,贾蓉把赈灾指挥大营挪到了十里亭之外。

京都的官老爷们只能通过阳光日报去了解外面赈灾的情况。

喜欢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红楼之朕的臣子太能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