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1章 朝归倭附(卌二)内阁觐见

大明元辅 第281章 朝归倭附(卌二)内阁觐见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29:16 来源:23小说

朱翊钧才和刘平商量完南洋皇庄的一些事,外头传报说内阁诸阁老觐见。可能是八万顷良田的好消息带来了好心情,朱翊钧面带微笑地在西暖阁接见了众辅臣。

阁老们此来不为别事,正是为了刚才在内阁吵得沸反盈天的两件事:是否现在撤军;是否接受朝鲜内附。

这两个问题其实都能再细化一下。比如是否现在撤军,假如回答是撤军,那还好办,但如果回答是不撤,那就要再问一问:大军留在朝鲜是打算做什么?是要继续进攻倭国本土,还是要从此驻防朝鲜?

倘若是要继续进攻倭国本土,那么就得问原先的后勤运输线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调整?现有的兵力远征倭国是否够用,若不够又该从何处调拨?大军征战日久是否需要轮替,何时轮替,以何处之兵来轮替?战胜的奖赏是现在就“结”,还是等打完倭国本土再“结”?

倘若不是要进攻倭国本土,而是要留在朝鲜,那么就要问一问,协防朝鲜需要多少兵力?亦或者说将来在朝鲜再搞出一个班军制度,从全国各地征调人马轮番戍朝?

又比如说朝鲜内附的问题。倘若不同意的朝鲜内附,那也就罢了,大概有两种选择。其一是彻底放手,也就是大军撤回国内,朝鲜一切照旧;二是留驻部分军力,这就可以参考上述安排。

倘若同意朝鲜内附,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一些,其中至少包括如下几条:

其一,朝鲜的行政体系该如何搭建。这里包括是否在朝鲜建立布政使司,是否设立都司或者行都司,是否需要设置单独的总督、巡抚——说起来,巡抚似乎应该单独设置,但总督是否要由蓟辽总督兼任?

其二,朝鲜王李昖应该如何安排。朝鲜国王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是按照大明的礼仪制度,他在大明国内的地位并不是类比亲王,而是类比郡王。亲王、郡王的嫡庶子孙都有“视一品”或“视二品”,但他们本人都是超品,且成年必须之国。

李昖当然是成年人,那就意味着必须给他找个地方之国,换句话说得先给他找块郡王级别的封地。

朝鲜三千里江山,换来大明最多一府之地,这买卖对于大明来说当然很划算,何况大明的王爷们现在并没有真正的封地管理权,相当于大明只需要给李昖找一块相应的食邑。那么,这封地究竟安排在哪,内阁需要作建议,皇帝则需要圣裁。

其三,朝鲜臣子在内附之后怎么办。朝鲜两班,武将也还罢了,那文官与大明看似选拔规矩相当,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大明要考个进士那是真的难,因为就算你爹是阁老,由于进士考卷会公布天下,所以也很难作弊——某种程度上来说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是监督者。除非你事先得到了考题,那倒有机会提前准备好文章。

然而按照规定,会试考官是皇帝临时任命的,这些考官们在接受任命之后,立刻就要进入礼部指定的地方与世隔绝,然后商议出题目报呈皇帝。

接下来,凡是涉及决定题目和印发考卷者,理论上除了皇帝本人之外,所有人都要与世隔绝,直到开考……总而言之,有一大堆相应的规定让人难以舞弊。

而且在这一基础上,朝廷对仍然可能出现的科举弊桉也都极其重视,像原历史上张居正那样,能给儿子安排三甲名额的情况几乎可以说绝无仅有——毕竟人家自己也说了嘛,“吾非相,乃摄也。”

然而朝鲜两班中的文官就不同了,虽然看似也都出自科举,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他们轻松考取。这些事前文有述,就不再赘言。

这样的文官,在大明朝廷的文官们看来自然是不足取的,但是考虑到朝鲜刚刚内附,为了稳定考虑,这些人一时肯定还得先用着。那么,如何任用,任用到什么时候,就都需要仔细商议了。

其四,朝鲜上层虽然大多都通汉文,可是下层百姓却不然,这一点肯定是需要改变的,但如何取改却是个难题,同样需要议论出个章程来才行。

总而言之,林林总总许多事,每一件都是需要好好商议的。毕竟大明并没有统治殖民地的传统,朝鲜一旦内附,那也肯定是按照本土来对待,各种规章制度的施行都不得不慎。

得亏了朱翊钧现在这会儿心情不错,耐着性子听王家屏领衔内阁把这些问题一条条说给他听。

听完之后,朱翊钧先做了第一个圣断:“经此一役,可见朝鲜民心军心涣散之极,面对倭寇侵袭毫无还手之力。以朕所见,漫说倭寇仍有去而复返之可能,即便倭寇不来,一旦其国内有不轨之徒阴谋叛逆,恐怕朝鲜王也只能束手无策。

有鉴于此,若朝鲜真心归附,我天朝当以父母之庇子女、天地之养万物为念,破例准其所请,以免尊我名教之国生灵涂炭。”

王家屏虽然今天和那批官员闹了个不欢而散,而那些人大半反对朝鲜内附,但他身为元辅却不能全凭一时好恶来做事。因此,王家屏提醒道:“皇上,兹事体大,是否准众臣工群议商讨,然后再做定夺?”

朱翊钧摆了摆手:“王先生若认为有此必要,那就让他们商讨吧,总之内阁要知道朕主意已定,一切相关事宜都该按照准许朝鲜内附来做。”

看来朱翊钧现在的确已经是个成熟的皇帝了,知道议论权该放就放,不放反而容易多事——比如司礼监一天收数百上前篇疏文,全都是大骂皇帝陛下剥夺了他们议政之权,乃是独夫民贼……

这类玩意朱翊钧看着就烦,但骂是骂不过这些文官的,那干脆就让他们议论好了,反正不管他们怎么议论,最后总还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