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460章 都统统给老子滚!

大明小公爷 第460章 都统统给老子滚!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苏杭地区的各种物资沿着京杭运河,源源不断地涌入元大都,运河之上的繁华再度显现。可惜的是元朝统治者自作孽,将汉族百姓压迫的太厉害,导致了红巾军起义,敲响了元朝的丧钟。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天下粮赋不需要运到北方,而十三塞王及其边军的粮饷,朱元璋开创性的采用了“边中海支”法,盐商们为了换盐引,都在边关种地,直接交给边军,换取盐引,因此无须大规模的运输漕粮,漕运又一次陷入沉寂。

无论是隋运河还是元运河,河面之上只有少量的运粮、运盐漕船。

明朝大规模的漕运是在永乐十八年后,北京的皇宫建好,朱棣下令迁都北京,带了几十万人马过去,后来直到宣德年间,每年还要迁一部分富户填充北京,直到有百万人口为止。

为了应对这一百万张吃饭的嘴,朱棣在永乐四年下令,重新疏浚通济渠和永济渠,打通了江南赋税运输到北京的通路,每年有四百万石粮食及其他物资直接运输到京城。

后来,因为宝钞贬值,朝廷财政面临崩溃,明孝宗年间,户部尚书叶淇提议取消边中海支法,改为商人以银代米,直接付钱给朝廷购买盐引。

这个政策一出来,立马受到江淮地区商人的欢迎,他们原本拿不到盐引,因为他们运粮北上成本很高。现在好了,拿钱就能买到盐引,于是纷纷出钱买盐引,一时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增。

朝廷一看用钱买盐引这么赚钱,立马把这个政策给固定了下来。

然而,得之桑榆,失之东隅!

朝廷拿到了现钱,边军的粮饷就成了问题,于是全国各地的粮赋,就通过京杭大运河和隋运河,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北京周边通州仓、蔚州卫仓(清朝的常平仓)、临清仓等粮仓,以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

明朝边军有两百多万人,加上马匹、驴骡,一年耗费何止千万石粮食,于是就产生百万漕工,依赖运河吃饭。

但运河运输能力很小,耗费糜多,加上官员上下其手,运一石粮食到北京,中间可能损耗三五斗之多。每当有人提出重开海运之时,便会有人劝谏皇帝,“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废漕改海,断然不许……”

此时的大明,漕运还没大兴,连苗头都没有。再过两年,皇帝就会下令疏浚通济渠,为兴建北京城做前期准备,大规模漕运才会开始。

李云睿决定先拿太原城到南京城运煤,做个漕运的样板出来,目的有二。

一来拉动太原城的经济,太原城有二十多万人,总共五万余户,李云睿一下子就雇佣了六千人,相当于六千户人家有了收入。除此之外,太原三卫有一万六千多人,这些人是拿粮饷的。

月俸二两多吗?真心不多,但有了这二两银子,百姓们就能下个馆子,喝点小酒,吃点肉,买身衣服。有了这么一大批有收入的人,会带动很多商业的发展。

在经济学中,有个货币乘数效应,简单举个例子,一个人花一两银子买衣服,成衣商就要八钱银子买布,布商要买棉线,棉线商要买棉花,一轮轮下来,就能产生几两银子的效应,通常来说,货币乘数在四到五之间,产业链越长,这个货币乘数越大。

李云睿招这么多人,一年支付的薪水也不过在十五万两银子,但加上货币乘数,就能产生七八十万两银子的效果。

相当于整个太原城的百姓,每个人都有赚三、四两银子的机会。

当然,李云睿相信,这些钱大多数都会被有钱人、官员挣去,但就算有一半能流入下层百姓,这就是一个突破。

改革开放几十年,得到的最宝贵经验不是技术,不是思想,而是学到了让百姓富起来。

贪官是能贪,贪一亿、十亿又如何?只要老百姓一个人能赚一千,领导人嘴上就会笑开了花,每人一千,十四亿人就是一万四千亿!

这个道理,大明没有人懂,但李云睿懂。

当年邓爷爷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深圳成为了特区,深圳也创造了各种奇迹,一座边陲小镇,仅仅用四十年的时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李云睿也想画一个圈,但大明要啥没啥,想搞大规模出口,根本不现实。他思来想去,才想出了能源型城市这一点子,毕竟后世的沙特就是这么干的。

只要太原城的经济能够活泛起来,百姓生活能够富裕起来,李云睿就能拿太原城说事。

到时候,李云睿就可以以太原为模板,跟大明那群吊书袋子出身的人官员,将如何发展经济,推动废除免费徭役。

有些时候,没有真实的例子,你就是说一百遍、一千遍,那些官员也只会置若罔闻!

还是用事实来打脸比较好。

李云睿的第二个目的,则是想利用太原府到南京城运煤的机会,打造一支运输队伍。

后世有个着名的帮派,叫做青帮,青帮的前身是漕帮,漕帮因漕运而来。明清两代,依靠京杭运河实现南粮北调,供应京师和边防,围绕着漕粮的征收和运输,生长出一套盘根错节的潜规则,专有名词曰“漕规”。为了让大家遵守这些漕规,漕帮就应运而生。

可以这么说,漕帮就是一个改变漕运利益划分格局的执行者,本来码头就是穷苦百姓挣点安身立命钱的场所,但有了漕帮,就成了官商、官匪勾结的场所,漕帮用所谓的漕规,通过“浮收”的方式,再从农民身上刮几刀,然后在漕帮内部、官府之间分肥。

漕帮的成分比较单一,以无产的青壮年男性为主;组织非常严密,通过漕规、家法来约束帮众,用江湖义气维系着体系;还有准军事化的打手。

看看,像不像后世的某些黑涩会组织?

可以这么说,漕帮就是一个中国古典NGO的范本。

李云睿来了,肯定不会给这些人机会?自己拼了命的想往普通百姓手里撒钱,怎么可能容忍出现一个组织趁火打劫?

门都没有。

所以,李云睿想打造一支正规的运输队伍,后世德邦、顺丰都是他想学习的榜样。

从太原府到南京城,两千多里地,李云睿准备沿途建立二十到三十个休整补给点,然后在一些有浅滩的地方,自己直接雇佣纤夫,

什么潜规则、暗规则?都统统给老子滚!

虽说有人的地方,就要有规矩,但规矩不能靠拳头说话,得明明白白的告诉打工人。

如果谁敢呲牙,看看李云睿不把他的牙拔掉才怪?

什么县官不如现管?什么官商勾结?李云睿身为曹国公府世子,手里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你来管管试试?你来勾结试试?李云睿会教你如何好好做人!做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如果屡教不改,可以!大狱向你招手,发配三千里不是梦想,断头台也可能是你的归宿!

要想搞人,阴的、阳的、损的、下作的,李云睿能想出一千种方法来,搞到你服为止。

当然目标是伟大的,但道路肯定是曲折的,凡事只能一步一步来。

机会就在这里,如果瞻前顾后,止步不前,一生只会碌碌无为,只有迈出了第一步,全力以赴接受挑战,才有可能成功,后面很多东西就自然而然的会发生。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