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477章 还需要一个人来立牌坊

大明小公爷 第477章 还需要一个人来立牌坊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谢彦身居前军都督府佥事,正二品朝廷大员,他的神道碑不是一般人能写的,要么请名噪一时的大儒、要么请至亲好有里最有名望的人、要么是位高权重之人。

李景隆乃是超品的国公,位高权重,给谢彦写神道碑,倒也能说得过去。但这种事情,不是关系亲近到一定程度,就算出再多钱,李景隆也不会拉下脸来,出这个手。

“洪武三十四年(建文三年),建文帝命梅驸马带大军倾巢而出,进驻淮安,以防北军南下。彼时京城兵力全被抽调一空,如果遇到攻击,根本无法守住。定国公徐增寿将这个消息送给了皇帝,结果谋事不密,被建文帝所杀……”李景隆抬头望着李云睿,说道。

李云睿听了这话,点了点头,这样就全部对上了:建文帝自己作死,让梅殷带了五十万军队建立江淮防线,南京成为空城。徐增寿把消息透露给朱棣,结果被建文帝召入宫中,直接砍死了。朱棣接到消息后,带领骑兵直接从北平杀向南京,放弃攻打淮安,绕道扬州,从扬州渡江,然后在李景隆和谷王朱橞的帮助下,拿下了南京城。

“皇帝带领大军放弃攻城略地,一路南下,等到攻克扬州城时,南京城中一片慌乱,建文帝听从方孝孺、黄子澄等人的建议,遣庆成郡主到北军大营,乞割地求和,准备与皇帝划江而治,被皇帝言辞拒绝!”李景隆说道这里,叹了一口气。

割地求和?划江而治?

我去,还有这种事?李云睿有些惊了,堂堂一国之君,居然这样,还派一个女人去谈判,也是没谁了。

建文帝不丢天下,天理难容。

“求和失败的消息传到南京城后,城中百姓人心浮动,城内的勋贵与宗室也是一片慌乱。谷王朱橞因建文帝收其三卫,心怀不满……”李景隆继续说道。

谷王朱橞洪武二十四年获封如意王,洪武二十八年就藩宣府,宣府古名上谷郡,后来就改成谷王,乃是十三塞王之一,手握三卫兵马,战时可调动宣府附近的边军,权势赫赫。

朱棣起兵靖难后,建文帝下诏,命谷王朱橞带三千兵马,赶赴京师护卫金川门。要说朱橞,当时的心态其实很复杂建文帝刚上台就干掉了自己五个兄弟,削藩之心昭然若揭。

朱橞有心不想去南京城吧,当时耿炳文带着几十万大军,就在北平城附近,离宣府也不过三百里地,如果朱橞抗旨不遵,搞不好耿炳文会分出一部分兵力,先把宣府给灭了。

宣府可不比北平城,北平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而宣府当时还没建好:谷王洪武二十八年就藩,开始兴建王府、扩展宣化城,一直到永乐七年才完成。

朱橞最后没办法,只能带了三千兵丁南下勤王,走之前,令守城官兵将宣化城的宣德、承安、高远三门封堵,以图固守。

朱橞这意思就很明显了,朱允炆和朱棣两不相帮:如果他真想出手帮朱允炆,只要朱棣出去跟人打仗时,朱橞命自己手下三卫抄朱棣后路即可,宣府到北平城三百里,突袭一下肯定没问题,朱棣就会首尾不能相顾,阵脚大乱。

朱橞就在南京城守了三年的金川门,与朱允炆相安无事。偏偏问题出在了建文四年四月,朱允炆下旨让朱橞交出宣府三卫,调归朝廷指挥。

其实朱允炆当时也没办法了,梅殷把南京城的守军全部带走了,朱棣率领大军,五个月的时间,从北平城打到了扬州城。朱允炆下旨时,正好是朱棣连破何福、平安大军,除了梅殷大军,朝廷已无兵可用。

朱允炆的想法很简单,朱橞的三卫兵马在宣府,让这群人去攻打北京城,那么朱棣必然回军救援北平城。朱允炆也是被逼急了,他也不想想,耿炳文和李景隆两人带领几十万大军,都没有把北平城拿下来,区区宣府三卫人马,两万余人能干什么?

朱允炆的这种做法,在朱橞眼里无疑就是削藩削权,自己大老远的带兵来帮皇帝守门,功劳没捞着,反而赔了个底儿掉,这事谁能忍?

但当时朱橞有心无力反对朱允炆的圣旨,他人都在南京城了,如果拒绝,当时就会被抓起来送进大狱,连自己带的三千兵丁,都会被朱允炆接手……

所以,朱橞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但终究是意难平。

听李景隆说到这里时,李云睿也开始佩服朱允炆清奇的脑回路,这都火上房了,朱允炆居然自己还往上泼油……

“谷王便私下找谢驸马商议,谢驸马本来就是我淮西武勋中人,当听了谷王的打算后,便来找为父商议……”李景隆从桌上站了起来,在房中踱起步来,继续说道,“当时为父乃是败军之将,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太常寺卿黄子澄纷纷上疏,认为为父失律丧师,请求诛杀为父,以谢天下……”

说道这段,李云睿来了兴趣,他脑海里可是有些记忆的,当时李景隆可谓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曹国公府门口,都不知道被那些读书人扔了多少鸡蛋、青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时李景隆出任主帅,就是黄子澄推荐的;李景隆一失败,黄子澄为了推脱责任,立马翻脸,大骂李景隆是国贼,颇有点“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叫人家牛二嫂”的意思。

“所以您二话没说,就同意了?”李云睿开口问道。

“这事并非为父一人能做主,乃是淮西武勋共同的决定……”李景隆撇了撇嘴说道,“谢驸马将谷王的打算告诉我之后,便开始居中联络。淮西武勋早就对建文帝不满,于是便推举为父与谷王共同打开金川门,迎皇帝入南京城!”

“这其中就没其他内幕?为什么是您出面,而不是其他勋贵出面……”李云睿很是八卦的问道。

“内幕?什么内幕?”李景隆皱了皱眉,说道,“大明开国六公二十八侯十一伯,国公之位只剩下为父和魏国公徐辉祖,魏国公当时在淮北与北军鏖战,我不出面,谁出面?”

彼时,献城的最佳人选其实是徐辉祖,徐辉祖既是国公又是皇帝的大舅子,如果他能代表淮西勋贵献城,淮西勋贵的获益就会更大,但徐辉祖不在南京城。

于是淮西武勋集团向朱允炆上书,京师不可无良将,应召回徐辉祖。同时,淮西武勋集团还策动御史弹劾徐辉祖,说徐辉祖是朱棣的大舅子,和徐增寿一样有二心。

各种不同的声音,让朱允炆心烦意乱,最后下旨召徐辉祖回京,可惜的是下圣旨的人刚出南京城,朱棣的大军就到了南京城下。驸马谢达当机立断,让李景隆出面和谷王朱橞献了金川门。

其实当淮西武勋集团选徐辉祖时,李景隆已经做好了全家上刑场的准备,毕竟他带兵跟朱棣打过仗,还好几次杀死朱棣,两人有深仇大恨。而且,淮西武勋还需要一个人来立牌坊——有人屈膝投降事贼,就要有人仗义死节报君恩,这样才能凸显淮西武勋集团的忠诚。

这就好比后世的文官集团,推出了于谦和海瑞,作为忠君爱国、清正廉洁的典范,然后其他人该贪的贪,该通敌卖国的继续通敌卖国。

有些时候,政治是一种表演艺术,它只让人们看到他们想看的东西。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