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49章 忧国忧民李景隆

大明小公爷 第49章 忧国忧民李景隆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这位宋贤弟,太过意气用事,曹国公贵为朝臣之首,他这样出言讽刺,就算这次中了进士,仕途怕也是堪忧!”一位年近四旬的举人,手捋胡须,摇了摇头。

“兄台所言差异,宋兄风骨铮铮,乃我辈楷模,曹国公即便是朝臣之首,也不能肆意妄为,更何况他本来就是卖主求荣、苟求富贵之人,有何颜面在诗会上品评我等士子的文章?”有人在一旁反驳道。

对于宋文成,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更多的人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想看看李景隆如何丢脸,毕竟一个高高在上的国公,朝臣之首,在众人面前丢脸,是一件让人感觉很爽的事情。

解缙与胡广二人,此时比较尴尬,毕竟他们在文会中,处于评判者的角色。好在,宋文成比较机灵,没有指名让他们点评。

略带尬色,解缙看向了李景隆。

李景隆虽然打仗不行,但自小也是家学渊源,被名师教导过,经史子集读了不少,这么浅显易懂、直白的诗句,他自然懂得背后的含义。这是在打脸,赤果果地打自己脸,揭自己的伤疤。

李景隆从来不认为白沟河之战是自己的失败,。因为当时战场的情势,燕军已经濒临绝境,马上就要被全歼了,活捉燕王朱棣就在眼前。突然间天降大风,把自己的大纛刮断,造成军心不稳,让朱棣有了可乘之机,此乃天亡我,非战之罪。

至于打开金川门,谷王已经暗中投降了朱棣,准备打开金川门,说句实话,没有李景隆,金川门也会开,李景隆为了家族繁荣考虑,不得不做出选择,做出对曹国公府最有利的选择。

眼前这个宋文成,诵的这首诗,就是在暗讽自己没有骨气,犹如秦桧一般,李景隆有些生气。

但气归气,李景隆还是面色如常,因为李云睿提醒过他,文人的尿性就是愿意贬人抬己,靠着踩别人上位。李景隆要想混文人圈,鉴于他不光彩的经历,肯定会成为别人的靶子,被人踩来踩去。

李云睿说了,这个时候一定要装孙子,装做满不在意,不要对人家表现出敌意,等展现才华时,才能出其不意,这叫什么一时爽,打脸啪啪响。

深吸了一口气,李景隆微微笑道,“这位士子的诗,好在气节,若论文采,尚需努力!”

众人一听,愣了!李景隆居然说得很中肯,宋文成的诗文采确实不咋地,唯一可取之处,也就是对秦桧这样的祸国奸臣的憎恶,可以衬托诗人高尚的气节。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首诗是借秦桧的事情讽刺李景隆,是个人就能听得出来!李景隆却不以为意,莫不是他不懂其中含义?再转念一想,李景隆一个武勋而已,还是草包将军,他能有什么文采?他有什么资格评判谁的文章好?还“江西三才子”呢?

于是,有人就出声说道,“文会,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参加和评判的……”

说话的声音有点大,文会的气氛顿时异常诡异。

李景隆当然也听到了,他看到现场鸦雀无声,心想,反击的机会来了。

轻轻咳了两声,李景隆正了正脸色,说道,“且不说我是左柱国、文臣之首,有为朝廷发掘人才之责。这位士子说我没资格评价,不如我做一首,请这位士子评价一下如何?”

对方只是一个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而李景隆贵为国公,身份差距如此之大,被人攻击了,李景隆还不恼怒,就凭这唾面自干的淡定,在场的所有人高看了他三分。

李景隆转身对着奔腾而来的长江水,恰巧水面之上有一艘小船,上面有两个老者在喝酒。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李景隆开口说道。

解缙、胡广都是才子,一听这大气磅礴的气势,被镇住了,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大草包有诗才?难道是深藏不露?

士子们也心道,这曹国公肚子里有点料啊。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景隆脸不红,心不跳。

此时在周边围观的士子,都侧耳细细倾听,听李景隆“做词”。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背完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李景隆看了看眼前的这群士子。

听完李景隆的词后,包括解缙在内,现场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什么叫深藏不露?什么叫大智若愚?眼前的李景隆,活脱脱的上演了一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戏码。

抬头四十五度望向天空,李景隆一副悲苦之象,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世人都说我与谷王开金川门,是首鼠两端、不忠不孝。但当时那种情况下,陛下靖难大军压境,将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有数十万百姓,若战火一起,多少百姓会家破人亡、多少人会流离失所?”

“你们当中有河北、山东、直隶的士子,想必应该有体会?打仗带给百姓的是什么?是妻离子散,是亲人阴阳相隔!”“说句难听的话,我可以选择率兵抵抗陛下的大军,看着那些士兵流血牺牲,看着百姓尸横遍野,用你们的话说,我这是尽忠。我也可以用这个理由,去搪塞那些失去丈夫、儿子、父亲的士兵家属,失去亲人的无辜百姓。我会活得很好,即便抵抗失败了,我也能活下去,因为我是开国功臣之后,享有子孙免死的特权。”

“但是,我想问你们一句,你们所谓的忠,是忠于什么?是忠于某一个人?还是忠于大明的万里江山、亿万百姓?”

“我父亲追随太祖,为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我父亲完成了前半句,立纲陈纪,或许我做不到;但救济斯民,我做到了!这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但南京城无数的百姓和守城的兵丁,他们活了下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李景隆又想起了昨天李云睿教他的一句台词。

好一段慷慨陈词,让很多士子深受感动,没想到曹国公竟然是为了百姓,才忍辱负重。很多家乡饱受战火的士子,听了之后,更加深有感触。

战争是要死人的,他不分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大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尤其河北、山东两地,历经四年战火,不能说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说民不聊生绝不为过。

【作者题外话】:萌新作者,求收藏、推荐、银票以及评论。感谢各位大佬支持!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