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689章 未见君复命

大明小公爷 第689章 未见君复命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连续五天的时间,大明工学院的专人负责介绍,看得这一千多举人老爷们热血沸腾。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曾经在他们眼中的奇技淫巧,居然能成为改变大明的力量:塑料薄膜可以用来建大棚,一年四季可以种菜;蒸汽机吊车居然能吊起重达数万斤的石头;水泥修建成的堤坝,居然不怕水……qqxδnew

一切的一切,都在刷新着这些举人老爷的三观,从一开始进门时趾高气扬,慢慢的变成十万个为什么,态度转变之大,让大明工学院的学生有些都不适应了!

李云睿听着自己手下的汇报,心里暗喜,能让这群举人低下高昂的头颅,花多少钱李云睿都觉得值得。李云睿相信,这群人中的九成,会参加下一次的会试,没办法,这是一个“顽疾”,看看后世的“考公”热,就能略窥一二。

到时候,这群人带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带着崭新的理念,踏上工作岗位,会有很多百姓会从其中受益。

举人在学习,李云睿在发愁。

前两天,户部尚书夏原吉暗搓搓地找上了李云睿,请李云睿帮忙救两个人:右都御史俞士吉和大理寺少卿袁复。

去年夏天,浙西地区发生水灾,夏原吉和右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寺少卿袁复三人,带了三十万石粮食前往灾区赈济百姓,夏原吉救完灾后就回来了,俞士吉和袁复两人留在了浙西,监督当地农症。

彼时,身处水灾最严重的湖州,尚欠赋粮六十万石,因为遭了大灾,粮食颗粒无收,肯定收不上来了,于是俞士吉和袁复两人就写奏折给朱棣,请求朱棣减免湖州的粮赋。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前面我们说过,江南八府(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应天)每年要征收米、麦六百余万石,这是定量,免了这一个地方的赋税,其他地方就要加税,总额不能变,因为朝廷开支都是有数的,如果突然少了六十万石,会有连锁反应。

于是有人就跟俞士吉和袁复两人提议,将湖州免税赋的额度下调到二十万石,这样的话,其他七个府可以少交点,但这就苦了湖州的百姓。

对于这种无理的要求,俞士吉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对着前来劝说他的官员说,“欺君病民,吾不为也!”

然后,俞士吉和袁复两人就据实上奏,朱棣大笔一挥,免了湖州的税赋,结果其他几个州府倒了大霉。老百姓倒点霉倒也是也无关紧要,但同时倒霉的还有很多粮商!

粮商挣钱都是高卖低买:湖州百姓如果还要交粮赋的话,他们手里没有粮,就要从粮商高价买粮,没有钱只能卖地卖房,粮商们立马会化身成为高利贷,这样就能赚两次钱;其他州府如果粮食多,粮商收粮时,价格就会低……

结果,被俞士吉和袁复这样一搞,粮商也就能挣点辛苦钱,暴利就别想了。这让粮商们很受伤,钱家也是其中之一。

李云睿还没出面打击钱家时,江南的粮商们就通过各种渠道,打击报复俞士吉和袁复,但当时两人还在浙西督农政,官职比地方官都高,没人敢拿捏这两人。

前些日子,两人出差回到了南京城。

刚到京城没两天,就被左都御史陈瑛带着一群小弟弹劾了,“本院右佥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寺少卿袁复苏州治水还,未见君复命,先趋私家,赍所重载布列盈庭,且闻士吉等所至,贪受货赂,具有实迹。大臣黩货慢君,不可容恕!”

大意就是俞士吉这俩货,去苏州等地治水,回来之后没有朝觐朱棣复命,先跑回了家,带回来的财物摆满了院子;并且陈瑛听说俞士吉走到哪里,就要索贿,带回来的财物就是明证。身为大臣贪财还怠慢君主,是不可容恕的……

扣扣伍陆彡74彡陆7伍

朱棣就下旨,让锦衣卫把两人抓紧了昭狱中。

因为这两人是夏原吉带出去的,虽然夏原吉中途回京了,但他和两人有千丝万缕的勾连,如果俞士吉两人出了事,那夏原吉也要倒霉。

夏原吉思来想去,就找到了李云睿。没办法,李云睿影响力太大了,居然让朱棣把传承千年的徭役都给废除了,就凭这一点,南京城中的官员,都会高看李云睿三分,甚至还有人说李云睿的影响力,高过了朱高炽……

当夏原吉提出请他搭救俞士吉和袁复时,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表示自己想考虑一下。

李云睿不是莽夫,听完夏原吉的讲述后,李云睿就发现这个故事里面,有不对劲的地方。

首先,俞士吉和袁复两人,他们好歹也是朝廷四品的官员,规矩还是懂得。如果他们真的索贿、受贿,肯定会暗戳戳的运回老家,或者换成银两,以便随身携带,也好藏匿。除非他们是脑子秀逗了,在外地索了贿,回到京城后,还敢“布列盈庭”!

其次,就是陈瑛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弹劾俞士吉和袁复两人?要知道,陈瑛和俞士吉都是都察院的人,陈瑛还是俞士吉的上司,上司亲自出面弹劾下属,这有些说不过去!除非两人有宿怨,又或者有外人搞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最后一点,也是李云睿最怀疑的地方,朱棣更不可能是傻子,陈瑛一弹劾,朱棣就相信了陈瑛的话,下旨将两人送进昭狱。

未见君复命、慢君这些鬼话,都是强词夺理而已!试想一下,两人风尘仆仆从外地一回来,连进家门洗漱一下都不用,就跑到午门外递牌子求见朱棣,要是满脸是灰,是不是也是“怠慢君王”?

这里面肯定有事!至于什么事,李云睿还不清楚,因此李云睿给了夏原吉一个比较含糊其辞的答复,他要考虑考虑。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夏原吉走后,李云睿派人调查了俞士吉和袁复的背景和两人这次出差的详情,以及陈瑛弹劾两人的动机。

很快消息源源不断地送到李云睿面前,李云睿开始仔细分析起来。

陈瑛弹劾两人的动机有二:一是因为收了粮商送的钱;二是因为陈瑛和俞士吉的直接上司吴中不对付,想借机打击一下吴中在都察院的威信。

明朝初建时,沿用元朝旧制,设御史台监督百官,之后改为都察院。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使、左右佥都御史及十三道监察御史,都御史与六部尚书并称为“七卿”,地位非常崇高。

陈瑛是左都御史,吴中是右都御史,按照以左为尊的传统,都察院中,陈瑛应该是老大,吴中是老二。但实际上,都察院中,陈瑛被吴中压了一头,因为吴中有从龙之功。

朱棣起兵靖难时,干得头一件大事就是去大宁府问宁王借兵,朱棣设计绑架了宁王后,身为大宁都司经历(官职)的吴中,立马率众投降朱棣,成为朱棣的第二批合作伙伴,第一批是朱能、张玉这些人。朱棣看吴中面如冠玉、白洁丰伟、应答明畅,非常欣赏,于是赐袭衣,命吴中守卫屯田。

当年李景隆攻打北京城时,吴中曾率众抗击,之后,吴中又帮助大军转运粮饷,参与守城,积累了很多功劳,朱棣登基后升吴中为大理寺丞,之后又升都察院右都御史。

吴中是朱棣的嫡系,而陈瑛不过是靠着揣摩朱棣的心思,帮朱棣咬人,才获得朱棣的重用。两人一相比较,陈瑛是先天不足,哪怕吴中是右都御史,陈瑛也不敢捋其锋芒。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