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690章 人才难得

大明小公爷 第690章 人才难得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按理说,两人应该不会有矛盾,因为左都御史带领一群人,负责监督文武百官,对皇帝处理国事谏言,同时参与一些重大案件;右都御史带领一群人,负责管理地方大小事务,监察地方官员。

但身为部门老大,旁边有吴中这样的人,肯定让陈瑛很不舒服。这正应了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恩怨最多的地方就是官场,吴中就莫名其妙的躺枪了。

陈瑛无时无刻不想着把吴中踢出都察院,当然,陈瑛不可能朝吴中直接下手,只能从吴中身边的人下手。吴中是右都御史,俞士吉是右佥都御史,妥妥地是吴中的小弟。

官场上斗争,手段百出,花样繁多。打击对手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谗言诋毁、借刀杀人、挑拨离间、网罗罪证等等。

陈瑛用的这招叫做“去忠”,借打击俞士吉,让吴中的拥趸们跟他离心离德,道理很简单,跟着吴中混,出了事吴中不帮忙,那些忠于吴中的人肯定心理犯嘀咕,这样的老大值不值得跟?一旦下属离心离德,那么吴中就会被孤立,想做出成绩来,就难于登天。

就算有朱棣护着吴中,也难掩悠悠之口。

密码五六37四三陆七伍

现在有人给了钱,顺便还能打击吴中,陈瑛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至于陈瑛为什么笃定朱棣会治罪俞士吉和袁复?这就是陈瑛的牛叉之处了!

陈瑛本来就是朱棣放出来的一条狗,专门咬那些靖难期间,跟朱棣作过对的人,陈瑛会找各种把柄,罗织罪名,安插在这些人头上,让朱棣好有借口处置那些人。

俞士吉和袁复都是文官,在朱棣靖难期间,两人正好在山东任职,俞士吉是兖州府学训导,袁复是山东按察司佥事,要知道,靖难之役打得最惨烈的就是山东,朱棣在山东吃了很多次瘪,所有山东出来的官员,都在朱棣的小黑本上。

分析完所有收集的信息,李云睿长舒了一口气,心里竖了两根中指,送给了皇宫方向。

后世人都说朱棣功盖三皇、德过五帝、雄才大略、用兵机变、机智如神的千古一帝,但在李云睿看来,朱棣就是一个心眼比针鼻还小的老阴比。

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李云睿穿越而来之时,就站在了朱棣的对立面,只要朱棣一日不死,李云睿就会一日不安,李云睿就会用最阴暗的思想,去诠释朱棣所有的行为。李云睿不会关心朱棣做了什么伟大的举措,造福了多少百姓;他只关心,朱棣会用什么阴招对付曹国公府,对付他李云睿。

皇权从不可信!

放下手中的资料,李云睿开始纠结起来。

夏原吉让李云睿搭救俞士吉和袁复,一来是怕两人的事情牵扯到夏原吉自己,二来是因为俞士吉和袁复两人确有干才。

扣扣伍陆彡74彡陆7伍

洪武十三年,袁复被授为中书舍人,后改吏科给事中,然后转山东佥事。但是山东水旱频繁,山贼横行,田地荒芜,民不聊生,袁复到任后,“除强翼孺,扶绥惠保、不一其事”,经过多年努力,将山东打理的井井有条,当地百姓对袁复很是爱戴。

永乐元年,出任大理寺丞,吴浙大水,袁复亲往吴淞口探查,制定策略,带人“浚吴淞诸浦港,泄壅淤,以入于海;嘉定刘家港即古娄江径通大海,常熟白泖港径入大江,吴淞江南北两岸安定等浦港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泖二港,使直注海;松江大黄浦旁有范家滨,至南仓浦口接大黄浦口,以达泖湖之水,浚之便”。经过袁复两年多的努力,吴浙水泄,农田大利。

因此,去年湖州、苏州等地水灾,朱棣才让袁复出马。

至于俞士吉,不仅仅文思超群、举止清雅,更是一位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国为民的好官,尤其在断刑狱方面,更是一把好手。

可以这么说,袁复和俞士吉都是实干型人才,比朝廷中大多数官吏,强上十倍都不止。

人才难得,李云睿有些心动……

但两人跟朱棣有嫌隙,尤其是袁复,当年铁铉在济南跟朱棣硬刚时,袁复就是铁铉的手下,可以说是反抗朱棣的先锋任务,铁铉被朱棣用铁锅炖成了大鹅,袁复的下场估计不会很好;至于俞士吉,虽说朱棣造反时,他在山东,但只是个府学训导,相当于初中的副校长,没啥实权,搞不好这次只是受了池鱼之灾……

李云睿猜得很对,俞士吉确实是被袁复给株连了。在历史上,俞士吉和袁复下狱之后,袁复莫名其妙地死在了昭狱中,而俞士吉则被放了出来贬为事官,跑到了苏州、松江治理水患,后来复职,又转为襄阳府知府、山东左参政,直到刑部侍郎致仕。

纠结,李云睿很纠结:救人,可能让朱棣心里不舒服;不救人吧,难得夏原吉这老东西开一次口,如果这次自己帮了夏原吉,以后需要夏原吉帮忙时,老东西就不能推脱。

思来想去,李云睿还是决定冒险一试。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当然,李云睿不会明晃晃的挑战朱棣的底线,他准备用一种比较迂回的策略。

李云睿写了一封奏折给朱高炽,说自己找到了一种可以解决江南水患的长期方法,想请朱高炽推荐三、五个治水的高手,共同研究并实践一下。奏折里面,李云睿明确提出,治水的高手一定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不能是嘴炮,就差明晃晃地点袁复和俞士吉两人的名……

其实,李云睿对治水也不是很懂,但他知道一点,水泥能在治水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古代治水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几类:一是在湖泊、河道等关键节点疏浚泥沙及杂物,提高水流速度;二是沿着河岸建堤防护岸,不让水流溢出;三是修建分叉水道,塞支强干,理顺水流。

到了后世,建拦河大坝,用人工调节流量,以削减洪峰成了一个主要手段,而拦河筑坝,则需要水泥……

搞基建,能拉动不少内需,朱棣大笔一挥,凭空创造了五十亿,李云睿正愁没地方花呢!

至于这事能不能帮到袁复和俞士吉两人,只能看天意了,李云睿一点把握都没有,毕竟李云睿不可能硬刚朱棣!

折子进了东宫,朱高炽看了之后,也不敢擅专,毕竟他还在观政阶段,如果越俎代庖,朱棣会怀疑朱高炽是不是有篡位之心。在这点上,朱高炽很有分寸。

拿着李云睿的奏折,朱高炽去了朱棣处理政事的武英殿,跟朱棣做了汇报。

朱棣听完之后,低头沉思起来。

讨论群伍陆彡74彡陆7伍

江南地区是大明粮仓的重要基地,但江南地区的水患也是让历朝历代朝廷感到头疼。整个太湖流域的地势总体呈浅碟形,这里不但是百川汇聚,农田也多在低洼之处,有人曾断言“浙西之天,低于天下;苏松之天,又低于浙西”,“而列泽中汇,太湖为最”。

这种地形,河湖之水不易排泄,一旦下大雨,就极易形成水灾。

而江南地区又有一个特殊气候——梅雨,每当梅雨季节到来,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个月,整日大雨连绵,就会导致江河溢满,继而引发洪灾,淹没农田,导致粮食绝收。另外,沿海地区还经常遭受台风袭扰,一场大雨下来,也能让江河溢满,百姓颗粒无收。

如果李云睿真能解决江南水患,朱棣当然求之不得,但朱棣觉得事有蹊跷,但又没想出哪里不对?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