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691章 忽悠朱棣

大明小公爷 第691章 忽悠朱棣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如果李云睿真能解决江南水患,朱棣当然求之不得,但朱棣觉得事有蹊跷,但又没想出哪里不对?

读者身份证-五六37四三陆七伍

朱棣当然不可能想到李云睿要搭救俞士吉和袁复两人,他又没开启上帝视角。

跟朱高炽讨论很久,朱棣下旨让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带上一众下属去找李云睿,结果被李云睿喷了个狗血淋头。

原因无他,都水清吏司的职责主要是做河道、海塘、江防、沟渠、水利、桥梁、道路工程的经费预算,还负责督造各省修建战船、渡船及其他各类船只,并核销河防官兵俸禄;征收船、货及木头税。

说白了,这群人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凭空臆想一下,做做工程预算,并无多少实际经验。

一群人灰溜溜地跑回宫中交差后,惹得朱棣非常不快,于是李云睿被召进了宫中。

“陛下,水患形成因素有二,一是人为破坏,百姓为了生存和生活,不断开垦土地,处处与自然挣地,由于过渡开垦,造成生态失衡,水土流失,一旦遇到雨天,就会发生水灾;二是自然因素,我们生活的土地高低不平,平原、盆地、丘陵、高山各式各样,天上降雨或者高山融雪,都会造成河川泛滥、山洪爆发。”武英殿中,李云睿开始忽悠起朱棣来,说道,“除此之外,各地的水患又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北方水患之最,便是黄河改道或者决口,而发生的原因是因为陕西的黄土高原没有植被,泥沙俱下,淤塞河道;而江南地区起因则多是雨水过多,无法排涝,因此解决之法须对症下药!都水清吏司的各位大人,做做预算,没得问题,但要让他们把江南八府的地势、水文、河道讲清楚,有些难为他们了,毕竟他们没有实地看过,也没有过多的救灾经验……”

朱棣听了李云睿的“辩解”,点了点头,虽然他对李云睿所说的水土流失、生态失衡,有些不懂,但他大致能明白,李云睿所言非虚。qqxδnew

“陛下,江南地区夏季东南风居多,容易从海上带来水汽,降雨时间非常集中,而且频繁;还有江南地区多丘陵,一下雨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混入河道就会淤塞河道,造成内涝;积水过多,就会形成山洪!”李云睿继续说道,“因此,想要绝对消除江南水患,需要从多方面下手,不仅仅是修个河道、堤坝之类,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向太子殿下借调有经验的人手,就是想借他们的经验,研究出一个全面、可行的计划,希望用个十到十五年时间,解决江南水患……”

朱棣听完李云睿的话,思索了片刻,说道,“你给太子的奏折上,说是已经找到了解决水患的方法,怎么又说要借用他人的经验来研究计划……”

“陛下,方法是找到了,但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这些日子我研究了历年的江南水灾,发现了很多让我不解的问题!”李云睿赶紧回答,说道,“毗邻太湖的湖州、苏州两府,一旦雨季来临,最先被淹没的就是太湖边上的地,这很不正常。按照常理来说,这些地里的水,应该先流入地势较低的太湖,而实际情况则是太湖水倒灌。后来我问了很多人才知道,湖州府、苏州府这些太湖周边的百姓,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圩田……”

塔读“陛下,加固河防、截弯取直虽然朝廷一直在做,但我的做法和朝廷有很大的区别,我准备采用水泥、钢筋和石头建堤坝,可以保堤坝使用三、五十年;至于退田还湖,这就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尤其是引导周边水道进入太湖,以增强泄洪能力……”李云睿赶紧说道,“至于水库,这个还是由太子殿下解释比较好。”

去年,李景隆请旨建水库,朱棣把这事扔给了宋礼,结果宋礼觉得无利可图,就拒绝了!于是李景隆和就朱高炽两人合作,以永乐薯为报酬,在应天府挑了三个地方,发动百姓二十万人,以每天三斤永乐薯的代价,同时开挖水库!

有永乐薯的刺激,那些百姓干起活来跟发了疯似的,毕竟亩产两千斤的粮食,谁不喜欢?二十万人大干了三个月,每人得到了三百斤永乐薯,欢天喜地地回了家,留下了三座面积庞大的水库。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