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692章 一唱一和

大明小公爷 第692章 一唱一和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扣扣伍陆彡74彡陆7伍

“确实是好事!但建设水库,需要对当地水利状况非常了解人,他们熟悉各种水道,知道哪里水多,哪里容易堵塞,来选址建造。然后配合加固河防、截弯取直、退田还湖、植树造林,多方并举,来实现解决江南水患的问题……”李云睿赶紧打蛇随杆上,说道,“此事若能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惠及江南八府的万千百姓,到时候万民必将称颂陛下仁德!”

忽悠,接着忽悠!

李云睿总归要想办法把钱花出去,五十亿放在账面上就是纸,花出去才是钱,钱转起来了,无论是沉淀在固定资产中,还是散落到百姓的口袋中,都是好事!

南京城的市场已经无法扩大了,李云睿扔出去的很多生意,都受到了制约。

打个比方来说,水果罐头在南京城中很流行,但是出了南京城,很少有人能消费的起,无他,百姓穷啊。如果只卖给外地那些富户,量小,运输成本都不够!

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李云睿不得不另寻他法。

因此李云睿瞄准了江南八府,江南八府的百姓,本来就相对富裕,能吃饱肚子,如果再有闲钱,拉动一波消费,问题不大!

江南的消费起来了,就能刺激红颜会、兄弟会的一些人,积极走出南京城去。

广阔的江南地区,可是大有作为,到时候商业的种子,就会到处传播。

至于北方和岭南,慢慢来呗!

塔读-小读!

李云睿嘴里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八个字,让朱棣心动不已。

朱棣篡位上台,得位不正是他的先天缺陷,未来史书中,这一“污点”是他无法洗刷掉的,要想让后世之人忘记或者忽略这个污点,唯有建立旷古烁今的功业!

什么功业旷古烁今?

下西洋、宣威海外算一个!编撰《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永乐五年定稿后,朱棣看了之后十分满意,亲自为序,赐名《永乐大典》)也算一个!这两个功业,都没有惠及百姓……

历朝历代,皇帝建立功业,要么文治,要么武功!除此之外,能拿得出手的功业,惠及百姓的事情,还真是屈指可数。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yeguoyuedu 】

如今李云睿指出了一条路来,说朱棣不心动,那是骗人的……

李云睿看着朱棣犹豫的表情,扭头朝着朱高炽眨了眨眼。

朱高炽看到李云睿递来的信号后,抬头看向朱棣,开口说道,“父皇,云睿提得方案或可一试!历年来,朝廷每年用于治水、救灾的物资数以千万贯计,若能将这些钱用在水利建设上,避免灾害发生,无论是百姓还是朝廷,都将收益……”

朱高炽之所以愿意帮李云睿,并不是朱高炽也想搭救俞士吉和袁复两人。

作为朱高炽的两大政绩之一,应天府的三座水库已经初见成效,如果能借此机会,再主抓一批水库建设,辅以推广永乐薯,凭借两大两大政绩,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将稳如磐石,就是朱棣真起了废立太子之心,都要考虑一下百姓答不答应。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年初李云睿跟朱高炽讨论五年计划地时候,曾经跟朱高炽讨论过明年的永乐薯推广计划。

今年永乐薯能种六、七十万亩,至少能15亿斤,当地百姓肯定会拿出来卖,他们无法组织大规模、远距离的运输,只能就近贩卖,当地肯定无法消化。

到时候朱高炽出面,以三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总共耗资不过三、四十万两银子,然后转运到江南等地,延续永乐薯当工资的方法,至少能调动几百万人当劳力,修建水库和整修河道。

功劳肯定属于朱棣,但苦劳就属于朱高炽,到时候朱高炽把自己能力展示出来,一个“能”字,就会如影随形地烙在朱高炽的履历上,百官也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一句,太子多贤德,实心用事。而百姓也会为此感激朱高炽,不让他们免费服徭役,又帮他们解决了水患……

这样既能解决永乐薯的销售问题,又能推广永乐薯,还能修建水库,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现在李云睿提出了解决江南水患的方案,里面要修建水库,朱高炽肯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朱高炽和李云睿两人一唱一和的表演之后,朱棣点了点头,这是多方得利的事,成了,朱棣的威名必将为千古传颂。

思索了半晌,朱棣开口说道,“我记得前些日子,右佥都御史俞士吉和大理寺丞袁复两人刚从江南治水归来,这两人应该熟悉江南的情况。只不过都察院的御史弹劾两人在江南治水之时,有索贿之举,朕已下旨锦衣卫查证,两人目前还是戴罪之身……”

哦豁,皇帝居然自己提出来了……李云睿心里十分开心,但表面上却是很平静,假装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陛下,我是最痛恨贪官的人,如果给我这种官员,那还不如不给。治水所涉及的资金动辄百万贯起,万一他们起了歹心,上下其手,降低一下工程质量,就会引发大灾,还不如给我几个小吏或者干事的官……”

扣扣

看李云睿这样说,朱棣淡淡一笑说道,“两人的罪证还在调查之中,如果确有其事,朕定会依律处置;这样,朕先下旨让两人辅助你制定江南水患方略……”

“遵旨!”李云睿赶紧躬身施礼,说道,“但是陛下,如果两人真有索贿之举,还望早点告知我一下,我好提前准备人手,接替这两个人,毕竟计划一旦完成,想要换人就不太方便了……”

朱棣听了李云睿的话,点了点头。

三人又谈论了一会儿,朱高炽和李云睿就告辞,出了武英殿。

“殿下,刚才陛下说得两人,真索贿了吗?”李云睿跟在朱高炽身后,边走边问道,“朝廷中的官员都这么牛叉吗?敢赤果果索贿,那岂不是搞得天怒人怨?”

“本朝俸禄低,这是众人皆知地事,官员奉旨外出办事,沿途官员备一些礼品,是在所难免的事……”朱高炽知道俞士吉和袁复两人下狱的内幕,但他不能说给李云睿听,毕竟子不言父过,只能说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哦!这样啊!”李云睿假模假样地点了点头,说道,“说到底,还是朝廷太穷了,咱们得抓紧时间,想尽一切办法,让朝廷和百姓都富起来,到时候,朝廷可以适当提高官员的待遇!”

朱高炽听了李云睿的话,点了点头,没有回应。要想提高官员的待遇,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身为太子,这事不能由他挑头,这种事只能恩出于上。朱高炽在这事上,连个屁都不敢放,犯忌讳……

如果朱高炽开了这个口,让官员们知道了,到时候官员们拿着他的话,跟朱棣提涨工资的要求,无论朱棣涨不涨官员的俸禄,都捞不到好处。涨了,功劳是朱高炽的;不涨,锅得朱棣来背,因为最终决策权在朱棣手里。

身为太子,朱高炽很懂分寸,拿捏得极为到位。

首发&:塔>-读小说

朱高炽能在朱棣的怀疑下,稳坐太子之位二十余年,并非浪得虚名,着实是因为他的手腕厉害。

两人一起到了东宫,坐了下来,李云睿开始给朱高炽汇报起最近的工作来,“殿下,永平府遵化州的大型钢厂已经开始建造,估计在年底之前,应该可以竣工,到时候钢厂可年产三十亿斤,足以支应陛下重建北京的钢材……”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