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755章 办报纸

大明小公爷 第755章 办报纸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前两天羊了个羊,断更,不好意思

“计我都出了两年多了,老豆你天天研究我,都没看出来了?”李云睿听了李景隆的话,笑了笑,说道。

“两年?”李景隆有些疑惑的看了看李云睿,突然间脑海中一道光闪过,说道,“你是说捐资助学?”

两年前,李云睿开始大手笔捐资助学,他所捐助的学校中,不仅仅教授四书五经,棋琴书画也教,数学、物理、化学、乃至农业知识也教,当然是以“兴趣班”的方式开办,每个学生必须选三样兴趣班,考试不合格者,就会被踢出学校。

李云睿给出的理由是他不想培养一群傻读书,读傻书的书呆子,多了解点其他方面的知识,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他要为大明工学院培养后继人才。

人家出钱了,给自己培养点人才,这并不算过分,反正又不是主课,所以赵羾就没有阻止。

从最基础的蒙学开始切入,反对力度最小。

塔读@

在中国古代,蒙学馆很多,很多人在开蒙之后,就会走上务农、经商、习武、做工的工作岗位,只有少一部分人能继续学儒,因为开蒙之后有个童生考试,会刷下去很多人。

说个数据,清朝总共延续了两百六十年,总共录取童生不过两百多万,平均一年一万名而已,要知道清朝的人口,鼎盛时期是4亿,就按照一亿人口算,也是万分之一的录取率比例。

如果考中童生之后,你可以进县学,然后秀才、举人、进士一路冲刺,走向官场。

李云睿多精明,研究透了这套机制后,立即找出了漏洞。他的打算很简单,是三年开蒙教育之后,考上县学的就去县学,继续走仕途,剩下那些人就进入专业教育。

啥专业?多了去了!

蔬菜种植、循环农业、暖棚种植、规模化养猪和养鸡鸭鹅、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画师……

反正童生考不上了,学门技术养活一家老小,也不寒碜!

等这些人学有所成,择其善者而用之,让他们进入大明工学院,这样大明工学院的势力就会日益庞大!

到时候,谁知道大明工学院的人会不会对现有的人才选拔机制提出质疑呢?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听完李云睿的打算,李景隆和梅殷才恍然大悟。

“所以今年你准备有大动作了?”李景隆想了想,问道。

“今年我准备拿出三千万贯,开建专业教育学校……”李云睿笑了笑,说道,“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先铺垫铺垫,先做好另一件事……”

“什么事?”梅殷听了有些好奇。

“办报纸!”李云睿嘴角露出一丝邪魅的笑容,说道,“我准备办一份《大明日报》,每天发一期,报纸上的内容是刊登朝廷的一些政策及分析,评论全国各地的重大事件,除此之外,还可以写一点趣事、放点广告之类……”

“报纸?这有什么用?”梅殷听了之后,说道,“这和邸报似乎有些雷同啊!”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huanyuanapp 】

“和邸报有类似的地方,但区别很大!”李云睿笑了笑说道,“儒家的优势是因为有士林,以士林引导舆论风向,对那些无知的平民百姓进行欺骗!要想从根本上削弱儒家,必须掌握舆论主导权。有了报纸,我们就能达成这一目标。儒家用来修身养性,或许还可以,但用来治国平天下,差了十万八千里!说句不中听的,朝中衮衮诸公,恐怕此时连明年大明能收多少税都不知道呢!”

儒家的根基是士大夫,在古代,读书曰士,从政曰大夫,后来读书群体渐渐增加,士大夫就成了居官和有职位的人,又或者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人的代称。

成为士大夫的人,不可能仅凭他们单打独斗,跟皇权做斗争,于是他们就开始笼络那些没有走入士大夫的读书人,时不时开个文会、举办个诗会,又或者交流一下八股,美名其曰提携后进,其实就是为了利用这些人去引导社会舆论。

李云睿是穿越人士,他自然清楚舆论的重要性,但他并没有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把这个大杀器拿出来,就是在等时机。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李景隆和梅殷两人都是儒家出来的,但以他们两人身居高位多年的经验来讲,儒家那套忠义礼智信的说辞,也就只能修修身而已,真的用来治国,只能表示呵呵了。

虽然两人不忿李云睿这么贬低儒家,但也不得不承认,李云睿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岳父大人,有没有兴趣担任一下《大明日报》的主编一职?”李云睿看了看梅殷,笑着说道。

梅殷从被李云睿“救回来”之后,就一直在家里“养伤”,李云睿交给梅家的产业,大部分由梅顺昌几人打理,梅殷现在整天过得浑浑噩噩,但梅殷也是一名有抱负的人,不可能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完余生。因此李云睿打算给自己老丈人找个工作。

梅殷听了李云睿的话后,顿时眼中一亮,《大明日报》这可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由梅殷来干,青史留名那是肯定的。

“迂回动摇礼制,又给儒家培养对手,再掌控舆论,三招下来,恐怕用不了十年,儒家就完了……”李景隆听完的话,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这两年来,我专心研究心学,没想到会有这么个结果。”

“不,老豆,你错了!儒家永远完不了,儒家是华夏大一统的理论基础,对维护国家稳定作用很大,另外还对个人修身也有很好的用途,能够提高人的道德水准与人格养成!”李云睿并不想打到孔家店,他需要的是互补。

儒家能在中国延续两千年,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李云睿还没狂妄到一言否定儒家思想的地步,就是后世的五四运动全盘否定了儒家,新中国建立后,也做出了调整。

任何事情,不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所谓中庸就是这个意思。

梅瑾瑜倒是没有想到,自己即将举办的一场婚礼,竟然会成为李云睿撬动封建礼教的支点。

不过,对此梅瑾瑜根本不介意,她在乎的就是一场世纪婚礼。

很快,梅殷准备办《大明日报》的消息传遍了南京城,还准备招收上百个精通策论的文人。

明朝建立时,朱元璋对乡试、会试的文字程式做出了规范,定下科举考试共考三场,第一场考《四书》疑问,《四书》义、《五经》本经义各一道;第二场试礼乐论一道,并作诏、诰、表、笺这些公文;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一道。等中式十日后,考生还需复试五事,分别为骑、射、书、算、律,最后的殿试考时务策论一道,便是整个科举的考试内容。

八股文成型是在成化年间,离现在还有五六十年。

李云睿看不上本经义和诏、诰、表、笺,唯独策论一道,李云睿很看重,为啥?

科举的最后一轮,就是考时务策论,有关国家政事的简单题目,这些题目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诸多内容都会涵盖其中。

可以这么说,策论写好的人,除了应变能力强,更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开动脑筋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宏观思维和治国安邦的才能。

有些东西,老祖宗已经帮忙筛选出近路来,李云睿觉得自己就不用费心吧啦地去另辟蹊径了。

看在月薪六两的份上,很多都报名参加应聘考试。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