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776章 三道政令

大明小公爷 第776章 三道政令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回南京城的旅途就比较顺畅了,二月中出的南京城,现在都四月初了。

要不是北京城的建设工程要开始了,李云睿还想再浪几天。

三月中,远在四川采办木材的工部尚书宋礼上书朱棣,说“有大木数株,不藉人力,一夕出天谷,达于江,盖山川之灵”,朱棣看到奏折后,下旨赐该山名为“神木山”,遣礼部郎中王羽前往神木山祭拜,并建祠立碑。

木材按照长短和围长分成六等,一尺以上者为六等,二尺以上者为五等,四尺以上者为头等,五尺以上的就是巨木了,称为“神木”。

神木山,就是后世的五指山,不是海南的五指山,而是四川宜宾的五指山。

这座山大都是原始森林,因丰沛的降雨使山中盛产巨大的小叶桢楠桢楠木。建设北京宫殿,需要大量的楠木,尤其是巨木,于是宋礼与当地官府,雇佣大量百姓进山伐木。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百姓采伐的神木有数百株,其他等级楠木无数,但山高路陡且远,神木体型巨大,百姓难以将其运出山来。正当众人发愁时,一天晚上五指山上突发大水,巨木随洪水沿河而下,“夜闻吼声如雷,石划自开,木由中出,无所龌龊,夜越险岩,肤寸不损,所经之年,一草不偃。”

神木出山之后,百姓便在树上凿孔,然后用绳子将木头串起来,以蒸汽拖船为动力,趁着春暖花开河水暴涨的丰水期,将木头拖到了长江之上。

有了蒸汽拖船的帮助,数百株神木被拖着沿江而下,到了南京城,工部派人将神木捞了上来,然后派人去洛阳城找李云睿,让他速速回京商讨北京宫殿建设事宜。

李云睿也是有些郁闷,原本他以为这事还可以拖一下,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为了弄建设北京宫殿的各种木料,朝廷足足用了三年时间。

小木头还可以靠人力,这种神木直径五尺,长十多米,重量达数吨,人力肯定搬不出来,只能靠水路,但水路有丰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为了保证神木完好无损,沿途必须做好保护,因为一旦外表损坏,只能当废品处理。

因此,即便是丰水期,也不是想运就能运的,必须规划好路线,事先查看是不是有湍流或者暗礁。

这样一来,一年能用来运输的时间也就一两个月。

现在有了蒸汽船,动力十足,一艘两千料的大船,拖十根神木绰绰有余,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神木损伤,墨家派出的技术人员,在神木外用稻草和羊皮革囊做了双层防护。

原本三年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一个月就完成了。

也不能说完成了,只能说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从南京到北京,因为南京到北京的水路还在疏浚过程中。

被召唤回京的李云睿,到达南京城的第一时间,就跟刚刚回京的宋礼见了面。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达成协议,用四到五年时间,完成北京宫殿建设,工部出图纸,并派人监督施工进程,但不得干预李云睿旗下商号的施工。

但有一点,双方争执不下,李云睿希望在北京宫殿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但宋礼却拿着图纸,提出要求,必须采用榫卯结构。

其实,李云睿也想建造一个传世之作,把一些传统的工艺延续下去,但采用传统工艺,就意味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这不符合李云睿及投资人的利益。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一切。

双方彼此互不相让,挣得面红耳赤,李云睿差点捞起桌上的茶杯给宋礼开了瓢。

最后,双发实在无法妥协,只能将各自的方案上报给朱棣,请朱棣做最终决定。

“李大哥,你干嘛总是这副表情,搞得好像你亏了几千万似的……”来宾楼上,张忠看着一脸郁郁的李云睿,说道。

“别说了,特娘的老子算是倒血霉了,都怪宋礼那老贼,让老子亏了何止几千万,要不是看丫的年纪大了,昨天我就用茶壶给他开了瓢……”李云睿叹了一口气,郁闷的说道。

“行了吧,整个大明朝的人都知道,李大哥你做生意,什么时候亏过?只不过少赚点而已……”张忠撇了撇嘴说道。

“话虽如此,但能多赚为什么要少赚……”李云睿看了看张忠,一脸不爽的说道,“这种话在外面千万别瞎说!”

营建北京城,可以说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哪怕李云睿一直对外宣称,这笔买卖只能保本,但熟悉李云睿的人都知道,他只是为了跟朝廷谈判营造一种氛围而已。

首发-:-塔读小说@

张忠赶紧点点头。

“对了,你父亲什么时候回南京城?”李云睿开口问道。

二月份,朱棣下旨收归安南为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二月底,曾啓、周述、周孟简带着招收的六千名士子,经由水路去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为了确保权力平稳过渡,张辅带领大军继续坐镇安南。

曾啓、周述、周孟简到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后,下达三道政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第一道政令是交趾十七府、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县的官员全部留任。这道政令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原先安南旧势力的反抗。

第二道政令是交趾十七府、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县中,所有年满六岁到十二岁的孩童,必须入学堂学习,每个州府县配置三十名教师。学习内容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诰》、《大明律》及四书五经,凡是逃避入学者,一经发现,父母各杖三十;拒不悔改者,杖五十,徙三百里。

第三道政令则是每个州府县设置政务所,政务所中设置农业、工业、水利、财政、司法、教育、建设、治安、税务等事务官,事务官由教师兼任,这些事务官负责处理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下达的各种具体事务。政务所的管理由所有事务官共同选举出五人,实行集体决策模式。

三板斧下来,搞得安南官员、百姓不明所以!

第一条他们还能理解,任用旧官员,这是新占之地的常规操作,一来旧官员熟悉当地情况,能够及时处理地方事务;二来能够显示朝廷将新占之地的百姓,视为自己人,能够稳定民心。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这第二条就让原先安南的达官贵族和地主老财们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了。

自古以来,在安南这个地方,读书认字都是权贵、地主才有的权力,普通百姓是绝对不允许读书的,因为百姓读了书,就明事理了,就不好糊弄了。现在大明派来的官员要求人人读书,这不是刨权贵、地主的祖坟吗?

如果只是面上要求也就算了,权贵和地主们还可以想法设法使点绊子。但朝廷颁布的政令却是强制上学,不上学家长要挨板子、发配,这就有些不讲理了……

这第三条,让那些留任的官员们感到不爽了,所谓的政务所,这不就是相当于用来夺官员手里权力的机构吗?既然留任了他们,为何还要设置政务所?

面对这些人的不解,曾啓、周述、周孟简将所有留任官员召集到升龙府,给他们耐心的进行“讲解”。

曾啓告诉安南官员,普及基础教育已经成了大明的基本国策,大明十三布政司自今年起,已经全面推行免费教育了,交趾作为新占之地,不能例外。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这话曾啓倒没说假话骗他们,大明真的开始全面推行免费教育了。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