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晋唐王 >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兴学校

东晋唐王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兴学校

作者:无语道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0:17 来源:书海阁

飞龙骑的事情解决了之后,李信算是放下了心头的一块石头。相对而言的话,重装步兵的打造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没有战马这个自己暂时无法生产的东西在制约着。一切与军队有关的事情,如今都划归到了兵部管辖。这其中,本来由老马所管理的兵器制造,便已经是移交给了兵部了,兵部专门有一个军备司,便是用来生产军备的。

自从上一次的陌刀大显神威之后,李信他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所以,如今正在加紧改造之中。再加上其他的大批军备来说,如今的军备司实在是太忙了!所以,不破军的成军之事,怕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好在,不破军可以先组建起来,相关的训练也可以先进行,至于所需要的装备,再来慢慢补充便行了。反正依照他的想法,短时间之内,这两支部队也不会派上用场。

“两支亲军的训练之所,步卒倒是比较好说一些,放在华山之下的那些山谷之中便可了。倒是这飞龙骑,必须得有一个广阔之地才行,又得保密,如此一来的话,倒是有些难办了!得再好好想想才行!”彭林二人离开之后,李信又想了一阵,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主意,只得先放着再说!

等到吃过了午饭之后,他忽然间想起了当初在西水里所见到的那一幕来,心中不由的牵挂起了教育之事,当即便吩咐人去将礼部尚书薛瓒与户部尚书徐夫子给请了过来。

“大将军召下官前来,可是有事吩咐?”两人到来之后,行礼道。

要说如今的六部之中,最为轻闲的恐怕就是礼部了,因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要做。就连刑部,也因为李信命令他们制定律法,所以,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的。

“这一次的事情,非常重要,事关我们华山军日后发展大计。而且,此事乃是由礼部所主管,薛尚书,这件事情,你怕是得好好的谋划一下了!”李信示意两人先坐下,说道。

“不知道大将军所指乃是何事!”听到有重要事情交给自己来做,薛瓒反而是高兴了。毕竟,每日里轻闲太过,虽然也是尚书之职,但却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受到重用。

“前一段时间我去各地走了一下,发现百姓家的孩子,无论年龄大小,皆是在家闲玩,如此甚为不好!我决定,治下各郡县,要大兴学校,让百姓们的孩子可以入学读书。这样的话,日后咱们能够用的人才,也会慢慢多起来了!”李信说道。

“原来是这事,大将军所说之事,下官亦有想法,最近一直都在考虑这件事情。只是,还没有拿出一个方案来,没有想到大将军便已经是提出来了!倒是叫下官惭愧了!”听到是这事,薛瓒不由的露出一丝愧色。

“哦,原来你已有想法,快说来听听!”听说他有想法,李信不由的高兴道。

“大兴学校,此乃教化育人之事,自从三皇五帝之始,便是国之大事。只不过,历年战乱以来,这件事情多已荒废掉了。往昔之时,汉朝立有太学,以供各地学子学习之所,后来各朝虽然常有断续,但这太学其实还是存在的。以下官设想,长安之地,本有太学所在,不如将其恢复过来,择各地年轻学子,入内学习。”薛瓒连忙说道。

“嗯,这倒是一个办法,不过,那些普通百姓的孩子怎么办呢?”听到这方法,李信不由的点了点头,不过,随后便问道。

终究,现在还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更多,那些已经读书识字的年轻人,终究还是少数而已。

“以下官之见,可在各地立学校私塾,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也能够入学读书。比如说三五乡里一所学校,或者五六乡里一所学校皆可,视其道路远近,学生多少来定!”薛瓒答道。

他的这个想法,相对来说的话,比较的现实。总的来说,还是前人办学的那种思想,靠的基本上是公办与民办并行的道路,也就是公学与私塾并举。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倒是这个因地制宜,几个乡里共享一所学样的办法。这一点,倒是深得李信的支持。

教育制度的大发展,其实是在汉代开始的,那个时候,逐渐兴起了官学与私学两种形式。所谓官学,自然就是官办的学校了,这其中,便有中央办的太学,还有地方官府自己办的官学等等。

而私学,则是由那些博学通识的学者、名士自己办的。这一类的学校,其实更像是那种小而精的贵族学校。相对而言的话,这类学校不但是学生挑老师,更多的时候,还是老师挑学生。

私学之中,一般教的都是专精的东西,比如说某一本经典。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些名士可能精通某一本经典,所以,在这方面乃是当之无愧的大家,自然可以开设精庐授学了。

这类的私塾,基本上和太学是一个等级的。如果从教材来划分的话,也大致是上划分成两部分,像是太学和精庐这一类,教的都是儒家经典,其目的是入朝做官,为皇帝服务的。而像是地方官学以及一些私塾,则主要是负责识字、算术、写字,以及教化地方百姓,负责移风易俗之类的启蒙教育。相对而言的话,太学及精庐的等级自然是更高了,一般的百姓接触不到。

但这样的教育体系,无疑是得要有财力来支撑的,也就是说,一般天下太平之时才能够办得起来。如果像如今这天下的话,吃饭都是一个难题,谁还有心思去办学呢!

“你说得不错!各郡县之中,视其乡里大小,让各乡里孩童就近入学,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不过,按照我的设想,在各县城之内,应该设立县学,凡塾中学生考试达标者可以入学读书。而后,再在郡治设立郡学,择县学之中优者入内学习,而郡学之中优秀者,则入太学之内。如此一来,便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经过培养之后的人才,基本上可以直接提拔任用了。”李信想了一下之后,补充道。

他的这个想法,体系就要全面得多了,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乃是借鉴了后世的教育体系。对于这个时候的人而言,就显得太繁琐了一些。

所以,薛瓒与徐夫子听到之后,都不由的一时间哑然。因为他们也没有想到,李信居然有这样大的野心,想要设立这种自下而上的教育体系,而且,几乎每一个层级都覆盖到了。

“大将军,若是按照如此设立的话,只怕咱们的财力是吃不消啊!”徐夫子苦着脸,闷闷不乐的说道。

“教育之事,百年大计,不可不慎重。这关乎到咱们日后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关乎到整个天下以后的兴衰。所以,无论如何,再怎么样艰难也要办起来!”对于他的担心,李信非常理解,但却坚定的说道。

“大将军,以咱们如今的地盘,倒是不用办太多的学校。只是,这样四个层级划分下来,孩子们岂不是小小年纪就得入学读书吗?”薛瓒盘算了一下之后,问道。

“暂时的话,便定为七岁吧!凡是华山军治下,七岁之孩童,无论男女皆要入学启蒙!乡学之中读四年,县学之中读三年,如此一来的话,基本上能够进入郡学的人便要少一大半了。郡学又三年,而后太学三年!”李信想了一下,这才说道。

“这个,七岁年龄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无论男女皆要入学,这恐怕不妥吧!”薛瓒听了之后,不由的皱眉道。

这个时代的男尊女卑思想,虽然没有经过程朱理学之后那么变~态,但还是很普遍的。尤其是东汉之时开始,三从四德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成为主流!

再加上经过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一些观点被误解,如此一来,男尊女卑思想算是根深蒂固了。

虽然如今这个时代,由于天下大乱,礼教纲常已经是没有多少人在乎,但李信对于这种百姓心中的思想,还真的没有把握去打破。一个搞不好的话,那就是在自寻死路了。

所以,他只强调了一下乡学之中,男女都要入学,但在乡学之后却没有提及了。

“不,让男女稚子皆入学,为的乃是弘扬教化,导人向善而已。毕竟,女子也是人,如果不经过教导的话,怎么知道事非善恶呢!所以,乡学是必须要读的,至于读书之后,个人有多高的成就,那就是个人的问题了!”李信借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算是给女性接受教育开了一个口子。

教化天下,这可是儒家的理念啊!在这个高大上的理由之下,谁站出来反对,便意味着反对儒家理念。再者,仅仅只是四年的乡学而已,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尤其是以李信现在的地位和威望而言,要推动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困难。先开一道口子,算是留下了一线希望,等到日后再来慢慢改善好了。

喜欢东晋唐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东晋唐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