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晋唐王 > 第四百二十一章 田地之争

东晋唐王 第四百二十一章 田地之争

作者:无语道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0:17 来源:书海阁

准确一点来说的话,那个原告现在并不是关中人,而是从外地过来的。但他家在二十多年之前,却是地地道道的扶风郿县之人。想当初关中大乱,各方势力打来打去,许多的关中百姓们为了逃难,只得拖家带口的向其他地方迁移。由于当时的江左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定的,自然便成为了许多关中百姓们的首选。

尤其是离得最近的汉中荆州等地,许多的关中百姓都南下到了这些地方,渐渐的便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如果说事情就这样的话,那也没有什么。毕竟,人都不回来了,关中又接连换了好几任的主人,物是人非之下大家各过各的好了。

但问题就在于说,这几年来,华山军崛起于关中,而且势力越来越大。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关中之地已经是安定了几年时间了。由于过去的基础雄厚,再加上华山军官府政策得力,所以,关中自然是越来越好了。

这几年来,出入关中等地的商旅是越来越多,基本上只要是在关中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发现关中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口口相传之下,关中如今在外的名声自然是不差的。

在许多的人,尤其是一些比较混乱的地方的百姓们听来,传言之中的关中那简直就是再美好不过的地方了。

当然,这其中其实也有职方司的功劳在。毕竟,当初李信他们制定政策之时,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利用各种办法,大力的吸引流民入关,从而是充实治下人口。

国人素有故土难离的本性,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谁愿意背井离乡去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呢。

许多本来是关中迁移出去的老百姓们,这个时候突然间听说自己老家的日子过好了。再也不用担心生命安全,再也不用担心流离失所,那颗归乡之心便动了。

事实上,这几年来,由于天下战火不断,离关中比较近的汉中、荆州等地聚集了大量的关中百姓。而自从华山军开始吸引流民之后,便陆续有这些百姓开始回乡了。

不过,一开始之时并不是很多,真正开始多起来乃是当初灭了苻秦,并了秦州之后。自此之后,回迁的百姓几乎是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关中会恢复得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

关中的人口之中,有一大半都是回迁的百姓,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乃是从其他地方逃难进入关中的。比如说是从上党太原等地,还有洛阳以中原广大地区的百姓等等。

再加上一直留在关中没有离开过的本地人,这就构成了如今华山军治下的百姓成分。

华山军的分地政策开展得很早,从当初还在郑县之时便已经是执行了。这种政策之下,使得百姓们都有自己的田地耕种,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乃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的。

再加上税收并不是特别高,政治比较清明的情况之下,自然是有着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在关中安家了。如此一来,到了如今的话,终于开始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人多地少。

要解决这个问题,相对而言都比较的简单。一个是加大开垦的力度,另外的一个则是将部分的百姓给分散到关中附近的地方,比如说安定、北地、新平、天水等等。

但现在这个案子中的问题却不在这两个办法之内,因为原告本来是迁移到了汉中的。听说关中安定之后,便回来看了一下,发现这边的确比汉中更好之后,便打算搬回到原址居住了。

这都没有什么,关键就在于说,当他去到自己祖上留下的那些田地上看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田地已经是归别人所有了,就是被他告上县衙的那个老农。至于说他的证据,便是手中有一份几十年前的田契在。

其实他告的乃是老农一家人,因为他家祖传的几十亩地如今都成了这老农家的一部分田地了。而且,对方已经是在那些田地之上耕作了一两年的时间。

那老农哪里想到自己老老实实的耕田过日子,生活正在越来越好的时候,居然天降横祸惹上官司了呢。但他也不怕,哪怕对方手中有着田契在呢,官府的人传他的时候,他便立刻赶过来了。

老农之所以不惧对方,是因为他手中也有田契啊!而且,这田契乃是当初华山军重新分田地的时候给他的。在他看来,对方手中的田契那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现在是华山军的天下,自己手中这份才有用。

两人之前已经是争执了许久了,但一直都没有争执出什么结果来。

本来嘛!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一个拿着前朝的田契,一个拿着现在官府的田契,自然是后者的有用了。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古代的时候,田契这个东西基本上是永久都有用的,并不会因为说你是改朝换代便失去效力了。

古人的想法都相对的比较简单,他们看重的是田契本身的约定意义,而不是说你这个田契什么时候签定的。毕竟,古代的改朝换代之后,往往都会说自己乃是继承了前朝的一切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如果连田契这种小东西都不认的话,一来会触动天下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另外的一方面则是自己继承前朝这个说法都名不正言不顺了。

就好像朝代更替后,新的朝代必然接管旧朝代的疆土一样。在朝廷许多人看来,小小的田地对于百姓而言,不就是像王朝疆土一样么!

帝王对疆土有多么重视,那百姓对于自己的田地就会有多么重视的。

这才是这个官司能够打得起来的深层原因,否则的话,直接以现在的取代过去的,事情简单明了,根本就不必再打什么官司了。

李信搞清楚了这里面的道道之后,也不由的沉思了起来。

他也很想看看,对面的这个郿县县令会如何判定此案。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可能会是一个重大的启示,毕竟,如今华山军的治下,恐怕许多的地方都有这种情况发生。

而且,随着日后回迁百姓越来越多,只怕这种案件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高的。如果不能够想一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小问题积弊日久之后,极有可能会变成掀翻华山军的洪水。

那县令显然也知道这其中的问题所在,所以,看诉状便看了许久。看过之后,还特意与旁边的县丞商量了一下,之后才开始审理此案。

“李三,你状告戚老爹一家侵占你祖传田产之事,本官心中已有定论!此案个中缘由,本官已经知晓!你且听判吧!”县令拍了下惊堂木,看着底下两人说道。

“请大人作主!”底下两人连忙磕头道。

“李三,你之田契本官已经找人验过,的确是货真价实之物。按照此田契,斜水畔那三十亩地的确为你家祖传之地。然而,依据大将军府所颁布最新法律,所有田地皆由华山军官府重新分配厘定,故当以今契为据!戚老爹得这三十亩田地,乃是是去岁元宵之后所分,依你所说,前年之时你便回关中看过,当知道华山军新分田地的消息。而你明知此事,却不事先向官府提出,故造成今日之事。因此,本官宣判这三十亩地理应归戚老爹全家所有,你手中之田契自今日起便作废!若你不服本官判定,可以再来上诉,或者前往郡治向本郡太守上诉!”郿县县令当着众人的面,缓缓说道。

李信对于这段判词听得格外的仔细,等到听完了之后,顿时是暗自点了点头。这个县令判案已经是够分明的了,既解释了如此判案的理由,又指出了对方不当之处,还给了对方解决之道。

整个过程之中,既没有动刑也没有以势压人,更没有作威作福之举。这个案子判出来,至少周围的一众百姓们都是很信服的。

“就是啊!咱们华山军分配田地又不是去年才开始的,那李三既然之前便回来过,应该早就知道此事才是。他要是先向官府拿出田契的话,这田地也不会被分给他人了!这分明就是自己的错,如今倒是怪上别人了!”李信旁边的一个百姓低声说道。

“你不知道,我听人说那李三当初回来之时,只是想祭祖而已,并没有决定安顿下来。谁想到,这两年关中越来越好,他家才忍不住想要回到祖地的。不过,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是迟了。如今的话,他再想分到田地,就得去其他地方了。毕竟,郿县周围的田地去年就已经是分光了,要不然的话,就得再新开垦才行!”周围有知道内情的,此时便悄悄说道。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的是恍然大悟,对于这李三便更不同情了。

而那李三听到这个宣判,虽然很是不服的样子,但也没有办法,因为县令所说的理由,连他也找不出反驳点来。要怪的话,只能够是怪他自己,当初的时候犹豫太久,没有立刻下定决心留下来吧!

喜欢东晋唐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东晋唐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