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晋唐王 > 第五百九十二章 开发国力

东晋唐王 第五百九十二章 开发国力

作者:无语道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0:17 来源:书海阁

大唐所占据之地,并不算是天下最肥沃的地方。虽然关中与河东等地,都算是上等,但与中原及江南等地比起来的话,还是差不少了。主要就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开发之后,这些地方的潜力基本上都已经是被挖掘出来了。要不然,就是许多的地方都浪费严重,已经是彻底荒漠化了。

因此,想要利用这有限的土地,发展得更加的强大的话。那么,就必须从科技上面不断的改良与创新才行。关乎着百姓们衣食住行的东西,自然是得想办法尽量满足了。

只要百姓们衣食足、荣辱安,那其他的一切都自然不是问题了。百姓们对于朝廷也会更加的拥护,更加的支持。同样的,可以供养的军力自然也就更多。

以如今的形势来看,小打小闹的战事已经是动摇不了大唐了。日后一旦大唐动手之时,必然就是动辄数万人的大战。这样的战争一旦开始,必然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耗。

以目前的这种耕作方式,还有作物来说,它们的产量太低。所以,古时候才会有积三年之耕,方有一年之粮的说法。其意是指为了准备打一年仗的粮食,就必须让整个国家都连续丰收三年才行。

如果解决了产量问题的话,自然就不必这样了。如今的战争,除了人员兵力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勤跟不上。毕竟,粮食与物资这个东西,都是有一定季节性的,并不会因为你想要就立刻出现。

既然没有办法变换产出季节与次数,那自然就只有从产量上面来着手了。

“启禀殿下,这些年来陆陆续续从外方带回来了各种种子,经过试验之后,其中有一部分是效果不错。但是还有很多的东西,在咱们这边根本就无法成活,即便是成活了,也没有开花结果!但就整体而言的话,效果还算是不错!”工部尚书老马连忙起身答道。

“都有些什么东西效果比较好?”李信闻言,不由的皱了下眉头,问道。

“主要是水果以及一些杂粮上面!最好的还在于棉花这种东西,在秦陇一带种植尤多!如今军中甲器,早就用上了这种东西了!”

棉花利用得比较早,而且这个东西的难度其实不算大,只要肯花费精力去钻研的话。如今的冬天,唐军士兵的盔甲里面便是内衬了棉花的,可以极大的提高保暖性。

而做到这一点,便可以让唐军即便是在冬季之时,也能够如往常一样开战了。

这对于唐军而言,可是一个特殊的优势,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李信不但下令将境内的棉花给列为了管制物。就连从西域而来的也都不得出境销售,尤其是往燕国去。

至于说水果的话,这个东西倒是不禁止出售的,只要水果的产量上来了之后,不但是能够改善境内百姓们的生活。同时还能够外销到燕晋两国,甚至于塞北大漠之中去。

这种时新之物,对于那些有钱的人来说可是吸引力很大的。

还有一个独特之处,便在于说此时天下大多数势力都不允许用粮食酿酒,但如果用水果来酿的话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如今工部正在实验之中,等到日后由户部的商队带到燕国等地去卖,绝对是一条发财的路子。

至于说杂粮之类么,这东西可以用来填饱肚子,乃是李信最重视的。他想要在关中一带实行作物轮种,从而是使得地力不被浪费掉。如此一来,也可以增大产量。

“继续做下去吧!但凡是境内引种成功的作物,尽快推行到合适的地方去。另外,严防这些技术流落到其他地方,被他国所用!”科学技术可是要好好保护的,否则的话,这就没有优势了。所以,李信特别嘱咐道。

“是,臣一定注意此事!”

“还有,如今关中河东等地都已经是恢复得差不多了,接下去要做的,无非就是修补一下那些缺失的地方,将水利桥梁等等修建一下。因此,咱们要想让国力再得到壮大,必然得从其他地方下手才行!”李信想了一下之后,对众人说道。

大唐境内,关中与河东二地乃是最繁华富庶之地。因为这里不仅仅土地肥沃,而且还有着盐湖在,地势平坦又利于耕种,开发的历史又早。

相比之下的话,其他的许多地方就要差得远了,越是偏远之地越是如此。像是朔方与金城西都、定襄上谷一带等等。这些地方因为地处边境,而且条件不是特别的好,所以才会无法发展起来。

“朔方各地水草肥~美,宜牧及耕种,所欠缺者不过是百姓人力而已。虽然这些年来因为政策的鼓励,有不少的百姓迁往那边,但相对于广大的地域而言,还是差得太多了!”王猛沉吟了一下后,说道。

朔方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得益于黄河的原因。虽然地处高原之上,但其地形还是颇为平坦,重点是此时的朔方之地不像后世那样贫瘠。其中可以整为良田的耕作之地,还是有很多的。

否则的话,以后世那一带的情况,怎么可能出现一个叫米脂的地方呢。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不就是因为那里水土肥沃,特产上好的大米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尤其是河套平原一带,这里还没有充分的开发出来,但已经是有了粮仓的雏形。所以,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些地方的潜力充分开发出来而已。

“不单单是朔方,还有秦陇、雁门一带也是如此。这些地方因为战乱的原因,所以百姓流离,田地荒废不知凡几。即便是咱们有心想要恢复过来,也不是一时间能够办到的事情!”徐夫子有些为难的说道。

“地少民多是一个难题,反过来地多民少也是一样。如今的百姓们都喜欢待在关中、河东等地,根本不愿意前往那些边地。长此下去,终不为美!”梁平老叹道。

谁不喜欢待在繁华之地呢,毕竟什么都有,哪里像是那些偏僻之地那么艰苦呢。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显然,长安这样的天子之都,那便是众人眼中的高处了。

“嗯,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刑部研拟一下,看看能否将一些有罪之人集中发往边地安顿。若是愿意前往者,许以免罪赦罚,同时给定安家之资本,成为良民!”李信考虑了一下之后,最终不得不拿出一个十分不情愿,但早有前例的想法来。

想当年,秦皇汉武魄力可就大得多了,直接下令从其他地方移民数十万填边郡。尤其是遇到了灾年之时,干脆就将那些流民都给迁移到那些地方去安家落户了。

李信现在没有那么大的国力,也没有受灾的流民,所以,只能够是从那些罪犯身上想主意了。比起单纯的特赦而言,这样的做法倒是有意义得多了。

“是,臣回去之后便立刻拟定名单!”梁平老答道。

“单单以囚犯充填,恐怕也于事无补,毕竟,咱们境内的罪犯还是不多。好在,自各地还是有不少的流民想要进入大唐,咱们不如许以落籍,将那些没有新到之流民给移到这些地方去!同时,秦陇之地宜牧,咱们在其中大畜牛羊马匹,招赖西部胡人入籍为民。如此一来,既可增加百姓户口,又可以不使田地荒芜!”王猛提议道。

他的这个建议其实一直都在做,只不过他这个更加的具体一点罢了。主要就在于说他打起了西海一带的胡人,以及靠近梁州、益州等地山民的主意。

同时,因为这些年来大唐境内相对安定,百姓生活富足。所以,对周围各国的百姓们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即便是一些祖籍不在大唐境内的百姓们,也都开始赶往大唐了。

王猛所说的就是这些人,他们来是可以,想要拿到户籍的话,就得听官府的安排才行。想必,对于那些千辛万苦离开了故土的百姓来说,有着这样好的条件之下,应该会很乐意接受的。

“就照此办理吧!自今日之后,各县之中田亩无余的话,多出来的人口允许自由迁移他处安生。暂时而言,不得开垦山林为地,除了边郡之外!”对于这些提议,李信很赞同。

不过,为了长远打算的话,他提出了另外的一个想法来。只是,这个政策就有点狠了。

他主要考虑的是,如今关中河东等地的人口越来越多,每家每户在安定的状态之下,必然会繁衍人口。一个县的范围是不变的,也就意味着田地数量有限。

如果人口一直增加的话,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地方上的田地不够分配。或者说,分配到最后,每一个人手中得到的田地就越少,最终便会有人分无可分了。

一旦百姓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了生活的依凭。那样一来,必然又会导致天下纷乱,百姓们聚集滋事,揭竿而起。

因此,李信给了他们一个选择,相信这些百姓们为了活下去,为了获得土地的话,见到本地没有田地可分之时,会愿意迁移到其他地方去的。

这也相当于是另外的一种实边策略吧!

喜欢东晋唐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东晋唐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