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晋唐王 > 第五百九十五章 贪腐弊案

东晋唐王 第五百九十五章 贪腐弊案

作者:无语道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0:17 来源:书海阁

趁着时间刚好,李信打算去关山马场等一些重要的地方视察一下。除了这些地方,便是不破军与飞龙骑两个地方的训练了。因为如今两支队伍的规模都扩大了不少,所以,再留在之前的营地训练便有些不合适了。为了这一个,李信便重新规划了两个新的营地,让两支亲军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

前几次的参战,已经基本上可以看出来之前训练的战术方法中有什么缺点了。现在,刚好是可以改正的时候,等到日后大战之时的话,也就会变得更加强大与完善。

本来这样的巡视之事,李信可能会直接忙到年底,但一件事情的出现,将他的规划给打乱了。

“此等污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法纪!”都察院一个派任到地方的巡察御史,上报了一份公文,上面说是底下有人贪污腐化的事情。这件事情令李信勃然大怒,下令严查。

本来要继续待下去的心情自然也没有了,李信连夜回到了长安皇宫之内,将周方给找了过来。毕竟,这一次的事情是他这个部门的人发现的。一同到来的,还有王猛。

“本来,我以为在咱们大唐,官员们不说是清廉如水,至少还能够做到没有大奸大恶、大贪大腐之事。至少,就现在这个时期来说,应该是没有。真想不到,粮仓之中居然出了硕鼠,以此观之,情形令人担忧!”李信看着这两位肱骨之臣,痛心道。

本来大唐如今正处于发展强大的时候,而且立国未久,往往这个时候应该是一个国家最清廉勤政之时。这是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国家中的人,无论是官员也好,还是百姓也罢,其实都是充满着朝气的。

大唐现在只占天下三分之一,甚至于不到三分之一的土地,而强盛的趋势大家都能够看得到。此时还不到马放南山,尽情享受之时,而有人却已经是开始给大唐挖掘坟墓了。

对于这样的人,李信怎么可能会放过呢?更不要说,一直以来他最憎恨的便是那些贪官污吏了。对于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够轻松放过去的,必须得要严惩才行。

“殿下,此事虽然是经巡察御史报上来的,但还是需要经过详查才行。否则的话,对于其中的详细情况如何,咱们都无法了解!再者,咱们现在已经是有了律法存在,办事之时自然是得按照律法来才行。此事一旦查实的话,最好是能够公开审理,通报天下,以此来震慑那些心志不坚之人!”对于李信生气,王猛是能够理解的,但他对于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意外。

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他最看重的,还是得按照程序来进行。

终究,律法与程序都是朝廷定下的,自己要是带头去违反的话,那可能最后就真没有人当回事了。

李信就是再怎么样对此生气不满,也不能够越过司法部门直接给那人定罪。否则的话,设立刑部等部门也就没有必要了。

“臣也赞同派人前去查清楚,否则,只凭着巡察御史一面之词便将那人下狱治罪的话,未免有些太过偏颇了!”虽然说巡察御史乃是自己手下的人,但周方也并不会因此就偏听偏信,在这一点上面,他还是分得清楚的。

李信心中怒气未平,但此时听过二位大臣的劝谏之后,也觉得自己好像是有些小题大做了。毕竟,就算是有问题,只要按照程序去办便可以了,自己完全不必在这里大发雷霆。

那样的做法,其实也解决不了问题。

“你们说得对,是本王太急躁了一些!就按景略的提议,立刻从刑部与吏部抽调几名官员赶到临汾县,尽快将此事给查清楚!”想了一下之后,李信说道。

“是,臣等遵命!”王猛与周方连忙领命而去了。

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所以,想要查清楚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因为当事人乃是平阳郡临汾县内管粮仓的小吏,而首告方是都察院御史,所以,得另外派人去查才行。

由于李信对这件事情很是重视,所以,王猛与梁平老从两部之中抽调了得力之人,很快便赶往临汾县内。将此事给查明白了之后,迅速汇报了上来。

简单来说,就是那个小吏中饱私囊,利用自己打理粮库的机会,将官仓之中的粮食给倒卖掉,从中谋取私利。

官仓与军仓还不一样,官仓乃是各地官府屯粮以备不时之需所用。比如说境内有什么天灾之类的事情,或者说粮价太高了,百姓们吃不起饭时,这个时候官仓就要打开赈灾或者是平抑粮价了。

而军仓的话,则是专门供给大军使用,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与军队直接对接的。而且,由于这些年来大唐四处征战,所以,军仓之中几乎年年都在进粮与出粮之间忙活着。

但官仓则相反,因为这几年来境内少天灾**,而且连续几年都是丰收年。因此,官仓之中的粮食便越积越多了。即便是将其中的一部分调拨到了军仓之中,官仓之内的粮食还是很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固然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短时间之内不会有粮食短缺的危险。但同时,官仓之中每年也必须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推陈出新。

所谓推陈出新,其实就是指将粮库中的陈粮给弄出来,拿到市场上面卖掉。而后,在收获季节从百姓手中将新粮给收进来。如此一来,官仓之中的粮食,基本上能够维持着大部分都是收获在一两年之内的新粮。

毕竟,粮食留得太久的话,也会坏掉的。

正常道理是这样,但临汾县这个小吏却是看到了这个机会,他是刚好反过来了。

大家都明白陈粮与新粮是不一样的价格的,卖陈粮价钱更低,而买新粮价钱却更高。当然,官仓中的粮食是用税收的形式收上来的,理论上不用花钱去买。

如此一来,光是卖出陈粮便是有不错的赚头了。

但这个临汾县管官仓的小吏,他与奸商勾结在一起,将从百姓手中收回来的新粮倒换出来,让那些奸商拿出去卖掉。而后,再从奸商的手中换回陈粮劣谷入仓,使得官仓看起来好像总是满的。

这样一来便造成官府损失很大,毕竟,这一进一出之间都是损失。但那个小吏却是得了大好处了,因为那些奸商们为了让他合作,便将这个买卖过程之中赚到的利润分了一部分给他。

如此一来,奸商大赚特赚,小吏也吃得满嘴流油,只有官府从百姓手中收回来的税收,却是白白的损失掉了。

本来,这样的事情一个管官仓的小吏是不可能完全瞒得过县衙中那些人的。但问题是,这个小吏在当地乃是颇有名望的一个家族出身,县衙之中的那些人盘根错节之下,有不少都和他是沾亲带故。

同时,那些奸商与小吏平时也都打点过不少的人。反正官仓之中粮食满满,而且,多年也没有见到天灾出现,大家也就乐得做好人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最最重要的是,那个临汾县令颇为昏庸,平时的时候大小事都是比较的糊涂。每每只好吟风弄月,甚至还好服五石散,常常是心性混乱,无法理事。

都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样的主官在,底下的那些官员小吏们能够认真干事才怪呢。

前两个月之时,负责巡察平阳郡的巡察御史房楷墨巡察到了临汾县,他是一个年轻人,刚刚派到地方不到两年时间,正是一腔热血之时。

所以,平时很多时候都是喜欢在下面到处闲逛,私下打听各地的事情。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小吏的事情干得多了,自然是有人知道的。所以,房楷墨听到了之后,立刻便悄悄的查了一下,大致确定了事实之后,这才连忙上报了李信。

而随着吏、刑两部派人到达了临汾县严查之后,这件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了。证据确凿的情况之下,那个小吏也没有办法抵赖了。由于这个案子李信十分的看重,因此,小吏被押到了长安来审问。

案子本身非常简单,所以,审理的过程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这乃是大唐建国之后第一件贪污大案,所以,按照李信的意思,必须得是格外严惩,以起到示警后人的作用才行。

于是,这个小吏被判了斩刑,那几个奸商也都被抓了起来同死。同时,连他们的家产也都被抄没入官,连带着家里人都受到了牵连,在十年之内不得为官。

如此重的惩罚,可谓是华山军建立以来第一遭了。连带着那个临汾县令也被就地免官,永不叙用,几乎整个临汾县官府都被打掉重练了。连平阳郡太守也被李信叫到长安,而后给严厉训斥了一番。

案情结束了之后,李信下令将这件事情制成了公文,发往各级官府。同时,广告境内百姓们周知此事。如此一来,这件贪污弊案在大唐境内算是掀起了一阵风暴来。

从中枢到地方官府,所有的官员们都提着小心,生怕自己手底下也出了那样的人。

喜欢东晋唐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东晋唐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