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晋唐王 > 第三百九十六章 制度健全

东晋唐王 第三百九十六章 制度健全

作者:无语道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0:17 来源:书海阁

当然,事情肯定是不会如此轻易结束的。因为在这一次的事情之中,李信看到了一些当前朝廷的缺点。

除了惩罚之外,自然还需要有嘉奖了。巡察御史房楷墨便被通名嘉奖,境内的百姓们这一下子都知道这个人的存在了。对于打掉了贪官污吏,大家对他是赞不绝口。

毕竟,无论是哪一个时代来说,百姓们对于贪官污吏都是无比厌恶憎恨的。

而趁着这一次的机会,李信下令由户部与都察院分派人选悄悄赶赴各地,其目的就是为了查看官仓与军仓中的那些粮食情况如何。看看是不是有像那个小吏一样的人,是不是也有其他地方存在官仓腐化的事情。

派人出去的事情,李信事先没有让其他人知道。他只是给了这些人王命和符节,等到赶到了各自的目的地之后,再突然间亮出身份来。哪里也不去看,直接便去官仓与军仓之中打开来查看便是。

这样的话,各地的官府便都反应不过来了,也就不可能在事先准备好。否则的话,真要是有什么问题,自己这边一通知地方说要检查,恐怕有问题的都会变成没有问题了。

总体上的情况来说还不错,无论是官仓还是军仓之中,绝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尤其是军仓情况最好,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出现问题。

而各地的官仓与军仓就算是出问题,也通常都是一些储存不善,导致粮食有部分发霉损坏而已。

像是临汾县小吏那样的情况,是再没有发现过了。得到了这个结果之后,李信算是松了口气。

毕竟,这就意味着大唐并不是已经烂到骨子里,烂到根子上了。而只是在身上长了一个疮,而且还被及时的割掉了。

当然,事情所引起的警示是不能够轻视的。否则的话,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而且,粮食方面不出问题,其他的方面也说不定啊!

所以,李信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改一下。

“第一个,之后每年由都察院与户部不定时的抽调官员赴各地查看粮仓的情况。粮食方面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谁要是在这个事情上面敢掉以轻心,肆意妄为的话,本王绝不轻饶!”在大朝会上,李信当着一众大臣们宣布道。

“第二,从今日起,在各郡设立提刑司,设立提刑使一员,位在太守下,左右通判各一名,专司各郡案件审核查验之事。若是有人对县府审理不满,可上诉到提刑司再审!”

“第三,从今日起,在长安设立大理寺,有大理寺卿一员,大理寺丞左右各一人!主管审理案件之事。凡是重大案件,尤其是涉及死刑、流放、反叛、杀人等重罪,地方审理之后须上报大理寺。经过大理寺审谳之后,再送刑部核准方可执行。若是各犯罪之人不服判决,有上诉至郡府仍不服者,由大理寺审理。若是大理寺与刑部无异议的话,便是最终定案!”

这三条乃是李信完善地方司法机关的措施,毕竟,过去之时一直都没有将这个司法之权与行政之权给分开来。如此一来的话,郡守的职权太大不说,而且因为其公务太多,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审案。

算上之前将太守的军权给分割掉了之后,现在又分掉了司法之权。如此一来的话,各郡的太守基本上便只剩下了行政的权力了。

虽然在各郡之中,太守的级别仍然是最高的,比起镇将与提刑使都要高,但其实权力已经是大大不如前朝之时了。

毕竟,镇将级别比他低,但平时只是汇报一下工作而已,真正要调兵行动的话,镇将是听兵部与还未正式履职的五军都督府命令的。

而提刑使审案,更多的是受刑部与大理寺管辖,在这个方面,太守自然也伸不进手去。平时他可以了解案件的进展,太守召开会议之时,底下的官员们也都要到齐。

但一旦是涉及到某些重要的底线,太守便无权管辖到这两个部门了。

这其实就是另外的一种分权而已,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从政治的角度上来说,当然更是一种平衡的方法了。三方其实都是暗中牵制着,谁也不可能一手掌控住一个郡。

当然,要是这三个人勾结在了一起,或者说其中某个人是太过强势,以致于压过了另外两个人的话,那就得看都察院与通政司这一明一暗两条监督战线了。

总之,经过这一次的增设之后,地方上的机构变得更加的完善。对于在场的这些大臣们来说,一听就明白地方上的权力架构日后将面临着一个不小的变化了。

不过,这对于大家来说也没有什么关系。毕竟,除非他们心中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否则的话,这样反而更好。

“另外还有一个,刑部对于那些知情不举,包庇犯罪行为的人,也必须得尽快制定出一些适合的律法出来。举恶者有赏,乱告诬陷者则罚!凡天下无论是谁,一旦发现犯罪之行,皆可至官府举报。若是官府对此不闻不问,一旦查实之后要严加惩处!”顿了一顿之后,李信继续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同于前面几事,他这个想法一出来,立刻便让底下群臣都骚~动了起来。

梁平老便出班奏道:“殿下,此事还需三思!若是人人可举报,必然会使得民间处处戒备,人心惶惶!毕竟,谁出门都得提防着身旁之人,生怕一个不小心便被人举报了。尤其是各地官府,恐怕会因此而疲于奔命,忙碌不过来,最终影响到地方政事的打理!”

“正是!梁尚书所言在理!若是人人自危,恐怕只能是道路以目,上古周朝之时,周室因此而倾覆,实乃一大警示!”王猛也站出来反对。

所谓道路以目,说的是当年周厉王的时候,因为他统治残暴,特地找了许多的巫师在大街小巷之中游荡,看看百姓们都在说些什么。

一旦听说什么人说自己的坏话,便将那人给杀掉,以致于百姓们见面之时也不敢交谈,只能够通过眼神来示意而已。

这样的统治百姓们当然是忍受不了了,于是就在三年之后爆发了起义,将周厉王给放逐了。这件事情后来被称作国人暴动,对于历朝历代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值得警示的事情。

当然了,以这个例子来形容李信是有些不恰当的。不过,王猛的大致意思还是表达出来了。

其意是指百姓们知道自己随时都可能被举报的情况之下,在民间很可能会形成一种诡异的氛围,最终影响到大唐的强大。

李信的意思当然不是要在民间搞特务统治了,他的意思,是想要让那些违法犯罪行为都无处躲藏。毕竟,在这个没有高科技的时代,民间的事情也只有依靠百姓的力量来办了。

“本王之意不是要对百姓们进行监视!在这件事情上面,刑部应该将那些违法犯罪的行为给告知百姓,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才是应该举报的。另外,便是对于举报者,应该保护他们的身份。官府的人绝对不能将这些举报者的信息给泄漏出去,一旦发现便要严惩。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对于诬告陷害者,发现这种情形便要重判!以此来看的话,应该不会让百姓们感到恐惧才是!”李信考虑了一下之下,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只是小小的调整了一下细节而已。

听到他这么说,王猛他们虽然仍觉得不妥,但也没有什么好反驳的了。毕竟,如果真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话,其实已经是算严密了。

其重点已经是转到了梁平老的刑部,关键就在于说什么罪行可以举报,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不用举报。

想到这些,梁平老只得躬身道:“臣尽快拟定一份章程,请殿下审阅!”

“嗯!还有一件事情,便是对于各地的善节仁义之士,应该由礼部查实之后~进行嘉奖,以此来弘扬正气道德。有奖有罚,如此才是正常之理,有一个坏榜样在,才能够警戒人心,而有一个好榜样在,方可使人向善。”李信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

百姓当以教化为主,单单靠着严刑峻法的话,是不可能长久的。法治的手段,只能够是治标不能治本,只能够是解决事情的手段与过程,基本上是结果导向。

只有德治为主,才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才能够从根本上来降低犯罪的行为,使得人人向善。

当然了,想要杜绝犯罪行为的话,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毕竟,但凡有人的地方,就必然会有得益纷争,就必然会有暴力的存在啊!

李信也不期望说就此一番操作之后让境内变得如同乐园一般,大家都手牵着手一团和气。

但只要是能够给百姓们提供一个比过去好得多,比过去安全得多,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安定盛世,那便可以说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功了。

喜欢东晋唐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东晋唐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