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奴牙郎 > 第733章 邀谈

大唐奴牙郎 第733章 邀谈

作者:夜尽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5:03 来源:书海阁

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阴沉沉的,瞧不见一丝阳光。

大地之上,连绵不断的火把,将山林之间照的通亮一片。

成千上万的吐蕃俘虏,在唐军兵卒的押送下,成群结队的行进在山道上。

而他们行程的终点,一个又一个百米直径的深坑,宛如深渊巨口一般,静静等待着属于它的牲品。

有吐蕃人痛哭流涕,趴在地上,不想向前。

带着倒钩的铁鞭,无情的挥下,击打在俘虏的后背上,撕走一块皮肉的同时,也彻底带走了他们对于生存的希望。

被绳索捆缚住手脚的吐蕃俘虏,麻木的行向前方。

到达深坑的边缘,为首者朝下方看去,里面到处都是蠕动和挣扎的同胞。

恸哭、哀嚎、求饶、怒骂,种种不同的人声,如同来自地狱的回音,萦绕在深坑之中。

见站在坑口的俘虏,犹豫不决,一旁负责行刑的唐军虞侯,大声喊了一句。

有唐军兵卒手持木锹,先是击打俘虏的腿弯,使其跪下,接着一脚将其踹入了深坑。

一人摔入,捆缚的绳索,拉动着后一人。

一队俘虏,犹如骨牌一般,就这样挨个跌入了深坑。

伴随着唐军虞侯一声大喝:“埋!”

夹杂着雨水的泥土,纷纷落入,将一个又一个的深坑填平,彻底淹没了所有生命的痕迹。

丘陵上有观刑台,包括次相敦仁增在内的吐蕃贵族,站在高台的边缘,看着眼前这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幕。

有吐蕃贵族承受不了眼前的惨状,身体抽搐着晕了过去。

也有吐蕃贵族,受不了如此的惊吓,下身满是屎尿。

高台正中,御史中丞孔攸、安西大将郭昕和一众唐将,坐在遮棚之下,看向山林之中的行刑现场。

孔攸用手指轻轻敲着案台,吟道:“春来一年悲,不见相逢未,云散万仞间,落箫空余泪……”

耳边传来的尽是吐蕃人的哀嚎,孔攸此时居然还有闲情雅致作诗,郭昕实在忍不住,打断说道:“孔中丞,上次坑杀四千降卒,这次又有一万七……两万人就这般活埋了,朝廷那些言官,会不会拿这件事来说道?”

孔攸:“陛下当年下旨,说是言官无罪,在那之后,朝中多有清流和谏议……只不过,这群人口上说着王师道义,背地里却个个都有把柄。”

想起孔攸除了御史中丞的另一重身份,郭昕顿时就明白了。

郭昕向孔攸问道:“其余吐蕃人都是埋了,唯有那群吐蕃贵族,孔中丞却好生待着,这又是为何?”

孔攸:“将军可还记得,攸曾经说过,长安之战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退敌,而是为了策反吐蕃和盟友之间的关系,动摇吐蕃国的根本?”

郭昕:“记得。”

孔攸:“这些吐蕃贵族,便是此计的关键。”

郭昕思虑良久,也不清楚如何利用这群吐蕃贵族,才能策反吐蕃和盟友。

想不通,索性不想。

郭昕向孔攸说道:“中丞,军中怕是有些麻烦。”

孔攸:“麻烦?”

郭昕:“凤翔关一战,我军使用火枪队迎战,军士折损倒是极小,但是弹药消耗惊人。”

停了片刻,郭昕又说道:“我麾下的前军,皆是骑兵。随身携带的补给,本来就是有限。虽然沿途州县能够补给到一些火药,但火枪弹丸却只有安西和凉州才有库存。前两日的凤翔关大战,虽然不过半个时辰的战事,但我没有料到,居然会使用如此之多的弹药。”

孔攸:“当下军中还有多少火枪和弹药?”

郭昕:“火枪尚有三千,弹药均摊至每人,只有六发。”

孔攸:“后军的辎重队,还有多少日子,才能抵达泾州?”

郭昕:“大约还有十日。”

孔攸思虑后说道:“凤翔关大战的军报,一旦传入吐蕃中军,吐蕃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全力一搏,拿下长安城,在京畿获得一处立足之地,再利用长安武库中的补给,来武装吐蕃军队。要么就是稳妥起见,开始收兵,准备向西撤退,重新回到高原之上。”

郭昕皱眉说道:“我军的弹药补给,几乎已经见底。在这种时候,吐蕃大军无论是强攻长安,还是打算逃回吐蕃。我军都只能由暗处转到明处,与剩余的吐蕃大军,展开殊死一搏。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在缺少后军辎重的前提下,仅凭一万骑军,想要将吐蕃军完全击溃,再除掉吐蕃大论桑赤若,恐怕都是不易。”

孔攸闻言,沉默不言。

郭昕见孔攸陷入沉思,自觉的闭上了嘴巴。

过了好一会儿,孔攸对郭昕说道:“倘若仅仅只是拖延十日,倒也有法子。”

郭昕一愣:“中丞有计?”

孔攸招了招手,示意郭昕附耳过来。

后者凑近一些。

孔攸小声说了几句。

郭昕听完,双眼睁大,摇头大声说道:“此计实在是冒险,万一有个差池……!”

孔攸笑着说道:“郭将军只管去安排,攸保管无事。”次日傍晚,吐蕃中军大营。

桑赤若坐在上座,听着帐中诸将的讨论,眉头皱成了川字。

有吐蕃将领喊道:“长安附近有多少唐军,我们一路打过来,大家心里都有数。先是泾州城被袭,接着次相敦仁增的三万大军,又在凤翔关惨败。仅凭长安附近州县的唐军,能够做到这些吗?依我来看,必定是南方的唐军火速回防,又设伏打败了我们的军队……而且,郭子仪亲自来到泾州,这个传闻,或许并不是谎言。”

又有吐蕃将领驳斥道:“郭子仪率领数十万大军,距离长安有千里之遥,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能够回防?泾州府和凤翔关的战败,我觉得或许是唐军败兵,征集了民夫作为辅兵,又利用我军的轻敌,这才击败了敦仁增大人。”

有人喝道:“那凤翔关出现的新式唐军武器,你又如何解释?一群败兵和农民,怎么能够获得如此先进的武器?必定是南方的唐国正规军回防,即便不是郭子仪亲自领兵,也是他麾下的大将作为主帅。”

桑赤若抬起手,止住众人的争吵,问道:“先不谈南方的唐军是否回防,我就问你们,接下来的长安之战,究竟是应当继续打,还是应当就此退兵?”

有吐蕃将领说道:“大论,南方唐军倘若回防,那么在凤翔关击败敦仁增大人的,很可能是他们的先锋部队,后续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唐军赶来。我认为,我军现在就应当撤退,如果走的晚了,唐军一旦集合了兵势,那么我们就算想走,也来不及了。”

有吐蕃将领又说道:“大论,昨天晚上,如果不是唐国左相突然出现,山隗军就应当已经攻占了南门……当下距离我们拿下长安,仅有一步之遥,怎可在这个时候撤兵?退一万步说,就算南方的唐军回防,只要我军拿下长安,取得城中武备,劫掠城中财货,有了火器在手,士气又是高涨,与唐军也有一战之力。”

桑赤若听到这里,用力揉了揉额头。

究竟是继续攻打长安,还是就此撤兵,他现在也是犹豫不决。

如果继续攻打长安,敦仁增的三万吐蕃军,被装备着新式武器的唐军击败,这就说明唐国的援兵正在陆续赶来,此时不走,最后就会被包围。

但是,如果就此退兵,桑赤若又不甘心。

大将殷屠,率领五百山隗军,昨晚险些就攻破了城门。

事实也证明,长安守卫薄弱,吐蕃军似乎只要再加一把力,就能彻底拿下这座天下最富饶的城市。

就在桑赤若犹豫的时候,帐外有军卒来报,说是唐军有书信,要求带给吐蕃大论。

桑赤若先是意外,接着打开书信,一边看,一边露出吃惊的神色。

一旁的吐蕃将领问道:“大论,长安守军如何说?”

桑赤若放下书信,摇头说道:“不是长安城中的守军,而是伏击敦仁增的唐军。他们中有一谋臣,名为孔攸,写信给我,要求见面相谈。”

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奴牙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