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代强人皇帝的生命尽头!

张北。

蒙汉示范区布政使衙门为朱元璋准备的下榻别院。

简单洗漱后。

朱元璋抵达书房。

蓝玉忙起身:“陛下……”

朱元璋压了压手,制止蓝玉,在书案后落座,看着蓝玉,“说说,刚才咱问你的那个问题吧,现在这里没有旁人,你想到什么,都可以说,说错了,咱都恕你无罪,可要是保留不说,让咱发现,伱蓝玉就辞去军职,回家当愚公吧,咱也会下一道旨意,永不启用你。”

‘陛下啊!’

蓝玉无奈苦笑,略作沉吟,其实关于陛下问的这个问题,早在陛下抵达前。

不,早在陛下对京营进行大范围调整的消息传来时,他就已经思考,陛下此举的用意了。

倒不用深思熟虑。

只是,在陛下说这番话之前。

有些话,他不敢说。

毕竟,现在的他,早已不是洪武初年那个口无遮拦的蓝玉了。

蓝玉抬头,诚恳郑重看着朱元璋,“臣以为,陛下此举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陛下担心将来燕王并不会遵照,陛下的旨意,执意回朝,而燕王一旦这样做,极大可能会陷入险境。”

二十万京营新军中。

至少超过十万兵力控制在倾向保守派,或者说,对朱老四有怨气的将领手中。

一旦朱老四在陛下驾崩后,不尊陛下留给他的那道密旨,执意回朝治丧。

保守派,以及仇视者。

极有可能铤而走险。

太子甚至都有可能在保守派的围绕下,铤而走险!

所以,尽可能削弱京营中,保守派掌控的兵力,就是陛下,为燕王安全,所能做的最大努力。

只是,到底有多大效果,他也不清楚。

恐怕,就是陛下也无法预料。

毕竟,此番调整之后,京营保守派控制的兵马,并没有被一扫而空。

其次,金陵城内,还有一支精锐。

陛下调整京营,也不能触及这支精锐。

太子的东宫卫率!

当然,陛下不能触及这支军队。

并不是说,这支军队现在脱离了陛下的指挥。

而是,太子卫率作为护卫太子的亲军。

陛下如果连这支兵马都调整,会造成很大,很恶劣的影响。

首先,天下人都会质疑,陛下是不是想要废立太子。

在陛下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

皇权交接即将临近的特殊时期。

陛下不可能动摇太子的威望。

“其次,当初武勋的利益,被燕王损害很大,这些年,我朝的军制改变,一直都是以燕华为目标,几乎是亦步亦趋效仿照搬燕华。”

“在这一点上,武勋们很清楚,太子或许对民政全套照搬燕华进行革新,有所犹豫,但对军制上,太子的态度是支持的。”

燕华那一套军制。

对于武将的束缚力度太大了。

燕华中枢,并列设置海军部、陆军部、军事后勤部、军事纪律部、以及军机部。

军机部和朝廷的兵部有些类似。

军机部的部长也入阁。

但军机部并不直接参与军事。

权力较之兵部要小很多。

更倾向于,军事政治方面。

主要责任是负责军事各部与内阁的联络,军事各部在内阁一个名义的代言人。

负责,军事中,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

比如,对外宣传燕华军队等等。

涉及军事的五部,向燕王和内阁负责。

是否发起战争,任免军中将领,则由燕王及军事五部商议决定。

一旦做出决定。

燕华军中,无论是谁都要无条件服从。

……

总而言之。

燕华这套军制,牢牢的控制着燕华兵权。

绝无可能出现,类似大明这种,中枢需要忌惮强势领兵将领。

将领控制兵权造反?

这种情况,在燕华发生的可能微乎其微。

“这些年,我们虽然在装备上,训练上,努力向燕华看齐,可对领兵将领的强有力控制,却并未实现,这也是,陆仲亨统帅的第五镇将领,能伙同起来,炮击土桥村的缘故。”

“陛下此举,是为太子将来全面效仿燕华,进行军制改变,奠定基础,只有陛下,大规模对军队进行调动,进行混编,才不会出现乱子,太子不具备这种威慑。”

至少,太子的威望,无法以如此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完成。

“最后,陛下希望借助此举,提振军中支持革新的力量,为太孙将来革新,做铺垫。”

朱元璋满意点头,“既然你猜到了咱的全部用意,那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蓝玉点头。

回答道:“臣已经摸清楚,北调几支军队的基本情况,首先,调来的几镇兵马,打散后,和北境军进行混编,北境军驻守蒙汉示范区这些年,臣按照燕华军的治军模式,不但在军中普及识字,同时,还经常派将士们,出军营给百姓帮忙,臣可以很自信的说,北境军的每一个士卒,都是个顶个的好兵,绝不是兵痞,他们也亲眼见证,并参与了示范区的建设,一旦混编后,他们会口口相传,把他们的经历,告诉京营老兵,改变京营老兵风貌。”“其次,臣会为那些调来的保守将领,配置大量支持革新的北境军将领……”

“最终,实现新北境军对革新的全面支持。”

他可以肯定。

京营内。

主持混编整编的徐辉祖、丘福、朱能等人,肯定也得到了陛下的授意,在进行类似的行动。

一旦这次混编完成。

军中支持革新的力量将会大增!

要知道,朝廷有两大军团。

一个是他统帅的北境军,总兵力十五万!

一个就是京营。

总兵力二十万!

三十五万兵力。

即便加上福建直辖行省内,两万驻防军,总计也不过三十七万。

似乎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

可一旦这两大军团真正实现,对革新的支持态度为主流的目的后。

两大军团,就可以敌朝廷剩下的所有兵马!

因为这两大军团在组建之初,就抽调了军中最优秀的将士,装备了,大明百万雄狮中。

最为优良的装备!

在其他军队,还绝大多数在使用火绳枪,以及老旧的木制炮车时。

这两大军团,已经全部列装燧发枪,以及铁制炮车的钢炮。

不但射程远。

威力大。

连续炮击能力更强!

当然,要把藩王军剔除在外。

藩王军队,某种程度,其实比两大军团更加精良。

藩王军这些年的训练,都是外聘燕华的教官团帮忙训练的。

每一次燕华军事变革。

以秦王为首的藩王们,在请示陛下,得到准许后,都会外聘燕华教官团回中原,帮忙训练。

藩王军,才是真正传承了燕华军的精髓。

其实,陛下也一直在等太子,主动开口请示,请求外聘燕华教官团。

可种种不能说的原因。

这么多年。

太子始终没有提出来。

“咱们兄弟,君臣,一直从元末那个活不下去,人吃人的世道走来。”朱元璋突然开口,欣慰看着蓝玉,“你和沐英是那个时代走来众人中,年纪最小的佼佼者,其实,咱从一开始,对你们就寄予了很大很高的厚望。”

蓝玉闻言,不由想到,洪武初年的所作所为,羞愧难当,“陛下……”

他现在,回想洪武初年那个蓝玉。

都会忍不住抽自己几个耳光。

立国后,陛下对大伙儿是严厉。

可站在一个帝王,一国之君父的角度上。

陛下若是纵容他们。

那就是对天下百姓犯罪。

朱元璋摆手制止蓝玉,“洪武初年,你的表现的确让咱很失望,所幸,后来你经历了一些挫折,幡然醒悟,变了。”

“你的每一点变化,咱都看在眼中,咱都认真观察了,若非如此,咱也不会,把北境军十五万精锐交到你手中。”

……

“此番军中大规模调整,咱没有把你调回朝中,你心里不要多想。”

“不调你回去,是咱认为,十五万北境军,交给谁,都不如交给你蓝玉,更让人放心。”

“其次,别看你是标儿的妻舅,可这些年,你充当革新急先锋,也与标儿的想法不符,未来,标儿继承皇位,雄英为储君,他们父子思想有分歧,必然发生争执,你在朝中,咱知道,依着你的性格,一定会维护雄英。”

“就像上次,你抢先站在雄英面前,为雄英挡下砸来的茶杯。”

“所以,可以预见,一旦你回朝,你和标儿之间的冲突,在标儿登基后,一定会加大,在有心人的挑拨离间中,这种分歧会更大,与其如此,不如留在北境军中,你掌握十五万北境军精锐,就是雄英最大的依仗!”

“而你,却能远离中枢,远离矛盾的源泉。”

“太子肯定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将来他登基后,依旧会信任你,但也不会调你回京,在朝堂上,担任更重要的职位,他会继续让你在北境,统帅北境军。”

……

蓝玉听闻朱元璋的所有安排后。

起身。

噗通跪倒。

额头触地,哽咽道:“臣蓝玉,谢陛下为臣考虑的如此周全!”

洪武初年,他做了那么多错事。

如今,陛下走到生命的尽头,却还替他蓝玉做了周祥考虑。

这不是施恩。

对他,陛下没必要施恩笼络。

毕竟,即便不施恩。

难道他就不支持自己的亲外甥雄英了?

至于他掌握兵权会不会造反,要不要为此而笼络他?

也没必要。

雄英最大的支持者,根本不是他。

而是燕王!

有这位在。

除了那些不甘失败的保守派,可能铤而走险。

其他人绝不会,也绝不敢!

朱老四的海陆军,可不是吃干饭的。

别说,他蓝玉从未想过学杨坚。

即便他想学杨坚。

今天他造反。

朱老四听闻消息的当天,燕华就会总动员,战争机器就会运转起来。

发出战争之音。

朱元璋看着匍匐跪在地上的蓝玉,摆了摆手,“好了,你蓝玉也不是婆婆妈妈之人,这种小女儿作态就收起来,这或许是咱最后一次,和你如此促膝长谈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蓝玉听着朱元璋疲惫的声音。

一时间,心头堵得很难受。

……

翌日。

张北毛纺厂。

蒸汽机的轰鸣声中。

朱元璋、朱樉等人,在蓝玉的陪同下,行走在宽大厂房的一条蒸汽生产线旁。

看着梳理后,根根干净的纯白羊毛,在工人手中,卷入一根高速旋转的丝线中。

很快细长的丝线,就变成了一根均匀的毛线。

朱元璋倍感新奇。

练子宁笑着介绍道:“陛下,在大十字铁路协议达成后,我们示范区趁着这个机会,和燕华达成了引进协议,我们示范区出资,雇佣燕华的研究团队,帮忙研制了这条,蒸汽毛纺生产线,燕华以技术为本金,拥有百分之十的股份。”

“在过去五年,我们一共建立了十五条,这样的生产线,从清洗、梳毛、纺线,全都实现了蒸汽化。”

“现在,这个官办雇工身股制工厂,总计有工人一万名,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可产毛线两万卷,去岁,工厂实现了满产能,总计生产毛线七百万卷。”

“现在,我们已经能完全消化示范区内的羊毛,毛线已经成为咱们蒙汉示范区的一张名片。”

“毛衣更是逐渐,成为御寒的时髦衣服,这条产业链,产生的价值,每年就能为示范区带来将近五百万两白银的效益!”

……

“我们准备,继续扩大产能,现在毛线的价格还很贵,而且,阴山以北,还有很多羊毛原材料,几乎被浪费,一旦扩大产能,成本降低,不但普通百姓能穿上毛线织成的毛衣,我们还能把毛线,打造成,类似于咱们的丝绸,贩运到极西之地。”

“据说,当初燕王说过,纺织毛线这个产业,有希望,成为一个最少千万两级别的产业,甚至,三千万两,我们就以此为目标努力。”

“或许,等陛下下次来,就能看到,张北城变成一个,毛纺产业基地了!”

……

朱元璋兴致勃勃听着。

唇角的笑容就一直没有消失。

等从厂房出来后。

嘈杂的噪音减弱了不少时。

朱元璋看着一根根冒着黑烟的烟囱,许久后,看向练子宁等人:“咱希望,无论将来中枢和燕华发生什么,你们蒙汉示范区,以及福建,都能和燕华保持这种良好的关系。”

“这座毛纺厂,就是最好的证明!”

“臣等遵旨!”

……

朱元璋在蒙汉示范区停留休整、参观月余后。

动身启程。

折返北平后。

接见了燕华来中原的援建工程队。

对工程队的付出,予以褒奖,并且希望,援建工程队能再接再厉,早点实现东西横线的贯通。

随后,朱元璋南下。

途径金陵,短暂停留。

由金福线,向南参观,纵线南端。

抵达福建,花费两月,参观福建的种种建设成果。

再一次,对福建和燕华的合作,予以肯定和褒奖。

整个过程,朱元璋的谈话,也以邸报的形式,被发往大明各地官府。

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一路的发言、褒奖、肯定。

其实都是对大明、燕华合作,对革新,表露的强硬支持态度。

很多人也意识到,朱元璋如此高调,且频繁的对革新,对大明燕华合作,表态支持。

无疑也表明了,这位强人皇帝,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在为将来,尽可能奠定一些基础。

保守派虽然恨得咬牙切齿。

却也默默等待着最终消息传来的时刻。

果不其然,就在洪武三十五年末。

朱元璋返程,途径江浙时。

率先传出,马秀英病倒的消息。

紧接着,就传出,朱元璋忧心过度,也病倒。

一时间,随着朱元璋一路讲话,而本就躁动的大明,顿时暗流涌动。

消息,也以极快的速度,向燕华、向大明周边所有藩属邦国扩散。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