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天子 > 第七十三章 矿业

明天子 第七十三章 矿业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6:21:52 来源:书海阁

第七十三章 矿业

杨士奇心态也有一线改变。他微微一顿,主动挑起了话题。

杨士奇年龄大,精力衰退,当年的雄心壮志也慢慢消磨,更多的时候,是在想维持朝廷平衡与稳定。

此刻见朱祁镇还是很有分寸的,有意多说一点,说道:“陛下想要河北以煤代柴薪,就不应该仅仅看在京城附近,也应该看到各地也是有煤矿的。”

朱祁镇一听,如梦初醒。一瞬间觉得自己傻了。

他下意思习惯了,后世大规模煤业生产,自然想发展一个大矿,门头沟在他掌控范围之内,朱祁镇自然优先选择了。

但是实际上,这种办法未必能行得通。

他所设想的用驰道运输即便能大规模减轻成本,但是还是要成本的。

只要是要成本,一个煤矿能覆盖的面积就不会太大。不可能达到他想要的让大半个北方,都以煤换柴薪。

说起来,还是杨士奇眼光毒辣。

朱祁镇说道:“多谢先生指教。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杨士奇说道:“陛下如果准备多派内官,各地开采煤矿,老臣是断断不会允许的。”

朱祁镇有些奇怪说道:“先生的意思是?”

杨士奇说道:“北方山林在北宋时期大半皆裸。臣也是知道,陛下用意也是好的,但是大规模采矿,却是不行的。内臣是什么样子,陛下也是知道的,即便门头沟距离京师不过数十里之外,曹吉祥当初还是挨了一顿板子。太皇太后在陛下登基之后,尽撤各地矿监,就是与天下百姓休息。今日陛下欲复为之,老臣定然不肯受命。”

朱祁镇听出了杨士奇话中有话,说道:“先生之意,而今却是根结难解?”

在中国古代权力划分之中,山泽矿产之利是归少府,而少府就是皇帝的小金库。

这一点明朝也不例外。

所以天下矿产名义都是属于皇帝的。

所以要开矿,皇帝派人去开矿。就是应有之意了。而且开采出来的东西,也都是归为皇帝私人财产。

皇帝开矿并非全部都用太监,在明初,太祖皇帝准备兵器,派工部,五军都督府也开过铁矿,但是后来时间越长,似乎派出各地的矿监大多都是太监了。

这也是后世万历皇帝矿税能闹出好大风波的原因。

杨士奇说道:“倒也不是,只是看陛下舍得不舍得了。”

朱祁镇立即明白,说道:“先生的意思是,将这一件事情交给工部去办?”

杨士奇说道:“陛下所言差矣,工部而今两尚书,已经人手不够了,即便陛下交给他们工部也未必有人手,到各地开矿,以臣之见莫过开矿禁。”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此事恐怕有违祖制。”

太祖皇帝对开矿这一件事情,很是消极。总觉得农业才是根本,至于开采各种金银矿藏,大伤民力,弊政重重。

其实太祖皇帝看法也不能说错。

毕竟放在后世还有小煤矿,拿人当奴隶用,死了埋到下面,放在这个时代,这种做法根本就是普遍现象。

太祖皇帝正是明白这一点,才对矿业打压。

杨士奇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太祖扫平天下时,天下凋零,百业不兴,自当休养生息。但是而今子孙繁衍,多有无业之民滋生,流民不少。”

“陛下虽然以工代赈之法,安抚流民百余万。但是救急不救穷,当使之有安身立命之法。开荒屯田,固然是一策,而开矿禁,驰山川之禁。也是其一。”

“况且,陛下也应该知道,朝廷封禁矿场,难道民间就真没有盗采之人吗?正统三年以来,多有犯禁之徒,治民如治水,堵不如疏。”

“况且,去岁大灾,而今陛下又欲穷治河北诸水,国库空虚。臣身为内阁首辅,总要为朝廷解难。”

朱祁镇而今对钱敏感之极,而且,如果说天下之间,有谁最不把祖制放在眼里,那就是他朱祁镇了。

他口中说祖制的时候,其他他已经心动了,只是想看看杨士奇是一个什么样的说辞。而今有联系到钱,更是干脆利落说道:“以先生之意,当如何?”

杨士奇说道:“臣以为有些矿当禁,有些矿当弛禁。”

“金银铜乃是国之重宝,不当弛禁,而太祖在洪武年间,就已经放任民间冶铁。故铁矿自然是不可禁,但是采矿动则千人,聚啸山林之中,朝廷不知其端倪,一旦有变,则乱事并作,故而臣以为当设法严治之。”

“凡是开矿必须在各地方登记造册,发给牌照。每岁所产,来龙去脉,必须奏明,以防有谋逆之徒,并按照产量征收铁课,以太祖旧制,十五取一。由各县代征之。”

“如有奏事不明,虚言诓骗,自然要严加处置,勒令停业。”

“至于其他各矿如铁矿一并处置之。只是各征税多少,还需要斟酌。只是臣想各地铁料运输不便,请折银。”

朱祁镇听了。他听出不少意思。

恐怕这一件事情,即便朱祁镇今天不谈到这个话题,杨士奇恐怕也会找一个时间来说了。古代解决财政问题两大杀手锏,就是盐与铁。

盐不用说了,每年数百万两,还以开中法支撑九边粮食。其中不是没有弊端,但是里面涉及的各种势力,连杨士奇都有一点头疼。

而且不管怎么说还能维持,不是大加整顿的时候。

但是铁却不一样了。

大明皇权不下乡,可以说对各地矿业,是完全失去监管能力的。

太祖皇帝似乎很喜欢用定额,将所有赋税都定额下来,大明一年铁课定额是一千八百四十七万斤铁。这些铁其中有各地铁课,也有官府铁作所产的。

铁价一直略有浮动,但是而今也不过是两分银子上下。算起来也铁料也值三百多万两银子。

征收铁多,朝廷未必能将这些铁全部换成银子。

也是即便朝廷用铁比较多,但是也老有结余。洪武年间就有了。

这也是太祖皇帝听命自便的原因,朝廷仓库之中铁料都没有地方放了。这也是为什么户部钱不多,但是朱祁镇也想要工部配合的原因。

工部没有钱,但是有材料啊。

杨士奇虽然话里面没有说,但是言下之意,却是要加税了。

不过朱祁镇对杨士奇还是不太了解。

杨士奇虽然又为朝廷解决财政上问题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并不大,只是顺手而为。毕竟皇帝这么爱折腾,他作为老臣,总要给朝廷积攒一下家底。

他真正要做的其实,还是防范于未然。

从宣德十年,太皇太后罢天下矿场,在采矿行业之中,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国退民进,官府封掉矿场。被百姓开采了。

这种爆发增长,让明代正统年间,民间采矿彻底超过的了官府采矿。形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数以千百计的壮丁在山中,被矿主管辖,一个弄不好,就是一个大乱子。

虽然而今天下还算太平,但是并非说民间就没有百姓起义了。

宣德十年武兴就派往江西镇压民乱,这还是闹大的报上来的,没有报上来的有多少。

而今朱祁镇又有大办煤业的意思,矿业兴旺的同时,就更需要监管了。

杨士奇才想出了牌照制度。想对大明各地的大矿主进行管控。当然也仅仅是大矿主,毕竟很多人在自己家地头挖掉东西,朝廷那有那个精力管啊。

至于各地大矿主会不会反对?杨士奇根本没有想过,因为这个没有他们说法的份。

喜欢明天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天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