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天子 > 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

明天子 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6:21:52 来源:书海阁

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

最少在现在,地方上的社会贤良在国家大事之上,还没有说话的分。

朱祁镇沉吟片刻,觉得这与他其实关系并不是多大的,但是对朝廷有利。朱祁镇说道:“此事内阁商议之后,给朕上一个题本就行了,只是金银铜三矿,先生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杨士奇说道:“陛下,此三者关乎国家根本,不可妄动。以臣之见,以工部宝源局主领之,最好不过,只是陛下或许不愿意。”

朱祁镇当然不愿意了。

之前采矿所得之金银,是送到宫里了,划到工部之后,是归朝廷了。

朱祁镇怎么能愿意。

朱祁镇意思到问题所在,顿时有一种烦恼的感觉。

这采矿之权,留在大内。派太监到处采矿,说实话,朱祁镇不放心。太监忠心倒是忠心,但是贪起来也狠。

真是黑眼睛见不得白银子。

至于将这职权划到户部,一年好几十万两的进项,虽然太皇太后罢了大部分金银矿,但是还有不少保留着。

否则太皇太后手中那么大一笔钱,从那积攒出来的。

大内收入砍断一大截。财力有时候也是政治资源,没有钱的皇帝总是被动的。

而且虽然文臣的节操比太监高一点,但是文官之中就没有贪鄙之人了。这也说不准,不过总体上来说,文官读得圣贤书还是有一点用处的。

朱祁镇想了想,决定让一步,说道:“如果朕令部领之,工部每年为大内进献多少金花银?”

杨士奇一板一眼说道:“陛下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钱在工部就不是陛下之银了吗?陛下何以言进献?”

朱祁镇一听,顿时知道,这铁公鸡一分钱也不想给宫中。

杨士奇最近很苦恼一点,就是朱祁镇手中似乎太有钱了。少年心性,手中又有资本,自然想大刀阔斧做事。

杨士奇觉得限制朱祁镇财源,也是让朱祁镇多安分一点的好办法。

自然不肯退步了。

朱祁镇也不想谈了。随口问道:“先生何以言此三者乃是国之根本?”

杨士奇说道:“陛下当真不知道吗?有些话,也只有这里老臣才会对陛下说,到了别的地方,老臣定然不会说了,宝钞不行,民间皆用金银与铜钱。”

“这三者自然是国之重宝。”

朱祁镇顿时觉得头大。

只觉得各种问题,一古脑的砸了过来。宝钞在宣德年间,朝廷还一直想办法维持币值。而今杨士奇私下给他说实话,朱祁镇也是相信的。

宝钞已经无可救药了。

但是宝钞的缺位,极大的影响了朝廷运转,而用银两,也有很多弊端。朱祁镇忍不住说道:“先生,宝钞既然不行,可不可以铸造金银钱。”

其实金银币,在明代并不是没有,都是皇帝赏赐用的,大规模流通却是没有的。

杨士奇说道:“陛下富有春秋,事情总是要一件一件的做。河北水利方兴未艾,陛下如何能分心他处。”

“诸般事务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陛下当戒急用忍。循序渐进方才是为政之道。”

朱祁镇说道:“先生所言极是。”

之后朱祁镇的话题就转到了南海子的风景之上,似乎刚刚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

只是朱祁镇送走杨士奇之后,深夜披衣而起,抱膝坐在床上,暗暗思量,此刻的朱祁镇,不用飞纸满墙来理清思绪了。

但是眼前的飞纸没有了,但是朱祁镇心中的飞纸,却早已被贴满了。

之前麓川之战与河北大旱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朱祁镇根本没有时间想别的。只能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而今河北灾情缓解了。云南只能下撤军了。

朱祁镇的心思也就活泛起来了,暗道:“河北水利建设,决计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难不成在河北水利没有修建成功之前,我就什么也不做吗?”

“河北水利修建十年,我就坐等十年吗?”

“我一辈子有多少个十年?而瓦刺又能给我几年时间,大明开国七十年,各种弊政已经突显出来了,那一方面都要调整,不是要大改就是要小改的。”

“怎么可能循序渐进?”

一个念头从朱祁镇的心中冒了出来,暗道:“换了杨士奇?”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朱祁镇就缓缓摇头,暗道:“不成,杨士奇寄宇内之望,他在内阁一日,天下就稳如泰山,朝廷上下,没有人能代替杨士奇的地位,即便是杨溥也是如此。”

“而且太皇太后也是认杨士奇的。”

“换掉杨士奇弊大于利。”

“只是我就什么也不做,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

即便朱祁镇心中也知道杨士奇的做法,有不少也是为朱祁镇着想。但是朱祁镇心中依旧觉得他必须做些什么。

他不想与杨士奇撕破脸。但是他却可以通过与内阁其他大学士来行驶权力。

不管怎么说。大明的内阁首辅好像是宰相,但也仅仅是好像而已。总就不是宰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于是在数日之后,于谦来到京师之后,被朱祁镇召到了文华殿议事。所议之事自然是河北水利问题。

但是于谦进入文华殿之后,就发现了不对劲。

因为这一次会议少了一个人,那就是杨士奇。

于谦低声问身边的曹鼐说道:“曹学士,老师怎么没有来?”

曹鼐目不斜视,嘴唇微微一动,说道:“陛下说,老师病了。”

于谦听了心中不由疑窦从生,是老师真病了,还是陛下觉得老师病了。这个问题,一直在于谦心中环绕。

不过,这并不妨碍于谦陈述自己的治水方案。

三湖五河总计划,这一次于谦所言就不单单是大方针了。而是多了很多细节,甚至在某些地方,推翻了朱祁镇所提倡的束水攻沙之策。

于谦说道:“臣多次去看漳河十二渠遗址,并在今夏重修过,可灌溉漳河附近数万亩土地。这半年来,臣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何北水利的目的是什么?是抗旱,还是防涝。”

“在陛下面前,臣不敢妄言,这两者必有侧重,不可能做到兼备之。”

朱祁镇说道:“以卿的意思是?”

于谦说道:“自然是防旱为主,防涝为辅。”

“臣查访过当地百姓,河北百姓怕旱胜过怕涝,而且河北汛期很短,不过一两个月之间,但是旱情却很严重,每每遇春必旱,臣问过这十几年气候,春必旱,夏必涝,夏涝尚可避之,但是春旱则无处可避之。”

“故而以臣之见,河北水利,防旱在先,防涝在后,故此臣以为束水攻沙之策,在很多地方是不可行的。”

“这是漳河十二渠图,请陛下御览之。”

王振立即从于谦手中拿出来这一副图,递给了朱祁镇。

朱祁镇打开一看,虽然觉得画的很抽象,但是也能看出来,在河道之上利于水位差,修建了十二道大坝,每一个大坝都是漫水坝,在十二个水坝之处都分出一条渠,用以灌溉。

于谦说道:“西门豹治漳河之后,开十二渠,邺城即为沃土,而河北诸水皆发源于太行山中,如此为之,则可以让太行山下,皆得灌溉。”

朱祁镇说道:“好,只是如此情况如果遇见大水,该当如何?”

朱祁镇也明白,抗旱与防涝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治水方略,抗旱自然是要留下水,而防涝自然是要加大排水量。两者固然不可兼得,但是朝廷也不能因为抗旱,让洪水肆虐吧。

喜欢明天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天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