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 第122章 大明宰相的位置,老夫很看好你!

刘伯温面对满朝文武的逼视,显得不慌不忙。

整理一下衣衫,缓步走出,迎着朱元璋漠然的目光,怡然不惧的说道:

“皇上,自古以来。修建道路,都属于繁重的徭役,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

“不仅如此,修建官道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

“臣听闻皇上要铺设的高速公路,比普通的官道还要宽上两三倍。”

“那这个花费的时间,以及人口就会成倍的增长。”

“最迟也要花费四五年的时间,那么臣想问皇上,这些时间内,大明的土地怎么办?”

“如果皇上要在全国都修建高速,那么对于人力的要求,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今大明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励精图治的时候,皇上如果贸然兴起繁重的徭役,臣只怕不是苍生之福。”

刘伯温的意思很简单,想要修路,就得需要人。

但是中原大地,刚刚经历战乱没两年,百姓凋零,人口凋敝。

从扬州府就可以看到,现在其他中原大地的场景。

不能拿上沪县那种繁花似锦的城市相比,现在的大明还是百孔千疮。

虽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但是不可揠苗助长,急功近利,要不然只怕会遭遇祸乱。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坚毅的面容,心中也知道刘伯温说的有道理。

但是高速公路他是必须要建的,不只是为了那么一点银子。

如果全国都修建了高速公路,那么对于大明朝廷掌控地方将会有天大的好处。

如今大明方定,四面八方都有可能会爆发战乱,毕竟蒙古在华夏盘踞了数百年,北方中原之地,汉人更是失去了三百年之久。

这些人对大明还不够熟悉,也不够忠诚。

如果能够把高路公路通往全国各处,那么无论任何一处爆发战乱,朱元璋都可以从应天出兵,半个月内就能赶到战乱之地。

就能赶在暴乱没有彻底发酵起来,就将其扑灭。

不仅如此,除了平定叛乱,还有赈灾。

从应天出发的救援物资,就能快速抵达受灾地区,也不会导致百姓因为救援不及,饿殍遍地。

不过这些都是朱元璋的理想,现实却是残酷,正如刘伯温所言。

修路就需要人,而大明现在就缺人,别说整个大明修建高速公路,就连江南地区修建高速公路都是十分困难。

朱元璋目光从刘伯温身上移开,缓缓看向李善长。

作为刘伯温的老对手,李善长这个时候,就要发挥他的作用了。

李善长看到朱元璋的目光,顿时领悟朱元璋的意思,出列说道:

“上位,臣以为刘大人说的并不正确。”

“修建高速公路,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岂能因为缺乏人力,就要废弃掉。”

“百姓的确需要休养,但是不能因此就要耽误国家大事的进行。”

“臣觉得咱们完全可以先在一部分地区进行,看看效果。”

“如果高速公路的作用十分巨大,那咱们再接再厉,推行到全国地区。”

“这样损耗的人力物力,都将达到最低。”

“大明百姓再少,总不能连修建一府之地高速公路的人力,都凑不齐吧。”

“至于刘大人担心的农事问题,更是大惊小怪。在农事期间,咱们完全可以让百姓先回去种地。”

“这样既不会耽误农时,也不会影响高速公路的修建,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善长这话完全是取巧了。

所有人都知道刘伯温说的是正理,天下凋敝,还要筹钱抽人来修建高速公路实在不是良策。

但是朱元璋现在执意要做,李善长没有办法,只能用这个办法。

毕竟如果只是在一个府进行试点,不用全国范围的修建高速公路,那么大明的百姓受到影响的就会很少。

如果再不耽误农时的话,绝对可以把这个影响降到最低。

李善长此话一出,迎来了很多的附和。

毕竟修建高速公路,收取过路费,这还是大明朝开国以来头一遭。

即便他们猜测参和高速公路绝对能够大赚一笔,但是结果没出来之前,这种事谁说得准?

不如按照李善长所说,先拿一府之地来做实验,若是真的收益可观,那后续再继续投入银子。

朱元璋沉思了片刻,脸上绽放出笑容,说道:

“好,不愧是咱的宰相,做事情就是有章法。”

“此事就先按你说的办。”

“咱这次要打通应天府和松江府的道路,在两府之间修一条高速公路。”

“这件事就交给胡惟庸去办,希望你不要让咱失望。”

胡惟庸没想到这件事情,竟然最终落在了自己的头上,顿时大喜过望。

“臣绝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刘伯温本来还想再劝,但是见到胡惟庸这副模样,顿时长叹一声,无奈的摇了摇头。

底下的群臣也是一脸懵逼,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打通松江府的道路?

要知道应天府周围环绕的府县当中,松江府绝对是最穷的那一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为什么皇上独独选中了松江府?

满朝文武能明白朱元璋心思的,估计也就只有李善长胡惟庸以及刘伯温三人了。

接下来,朱元璋又和文武大臣商讨了一下,其他的朝政,随后就宣布退朝。

....

下朝之后,胡惟庸就跟在李善长身后,朝着中书省走去。

“恩师,如今皇上将这种差事交到我的手中,我真是又惊又恐啊。”

胡惟庸刚刚坐下,就朝李善长诉苦,脸上还装作一副惊恐的神色。

李善长却是十分淡定,伸手就要从桌子上拿起茶杯,打算先喝口茶再说。

胡惟庸见状赶忙起身,给李善长倒茶,口中还在不断说道:

“皇上不知道又在哪见到这个高速公路,非要搞这么一出,实在是让人费解。”

李善长轻抿一口茶,随后说道;

“只能是那个地方。”

“而且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老夫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徐达了。”

李善长没有点明,但是却什么都已经说了。

胡惟庸想到前几个月京中的传闻,再加上现在朱元璋执意要打通应天府和松江府的道路,难道...

胡惟庸猛然一惊,朝李善长问道:

“恩师的意思是说,皇上打算在上沪县...开海?”

胡惟庸的声音压得很低,即便周围没有任何人,但是胡惟庸也怕被别人所听到。

李善长笑而不语,没有就这个问题上多说,只是说道:

“不要管那些,你只需要把你分内之事做好。”

“这件事如果做好了,皇上对你只会更加器重。”

“老夫今年已经五十有八了,再过两年,就是花甲子的年纪。”

“到了那时,老夫就会向皇上请辞,而大明宰相的位置,老夫很看好你。”

李善长说完之后,就嘴角含笑的看着胡惟庸,好似真的要将自己的位置,传给胡惟庸一般。

但是胡惟庸听到这话,却是赶忙又站了起来,朝李善长躬身道:

“恩师身体如此康健,怎么能向皇上请辞呢?如果您走了,这大明的朝堂该怎么办?”

“学生还太年轻,需要恩师时时在旁提点。”

“学生离不开恩师,朝堂离不开恩师,大明的百姓也离不开恩师,请恩师千万不要再说此话。”

胡惟庸此刻站立不安,一副如果李善长辞职,大明就要天塌一般,坚决挽留李善长。

李善长却叹息一声,说道:

“不是老夫想请辞,而是上位已经容不下老夫了。”

“算了,此事不说也罢,你还是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果这件事办的漂亮,日后老夫向上位推荐你来坐这个位置,那也更有底气。”

胡惟庸见李善长不愿多说,也只能点头说道:

“此事恩师放心,学生必定竭尽全力。”

“只是朝士绅收取银子一事,学生又该如何做呢?”

喜欢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