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 第305章 治世能臣,王佐之才!

经过刘伯温的劝说,朱元璋打算成立商务部,但是在此之前,他还要向百官征求意见。

第二日,奉天殿上,朝会刚刚开始。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便直接向文武百官说道:

“大明如今国家安定,但是商业凋敝,咱打算在朝廷内新建一个部门,专司商业之事,尔等以为如何?”

闻言,刘伯温,李善长彼此相视一眼,眸中带着隐晦,皆垂着头颅,没有说话。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新奇想法,其余大臣们皆感到十分惊讶。

商人的地位有多低下,这究其根本是谁的原因?

说白了,大明自从建立以来,朱元璋可谓是对商人多番打压,看不起瞧不上不说,那在缺钱的时候更是直接将商人抄家灭族,翻脸无情利用的彻底。

要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但是朱元璋跟别的皇帝又不同,他自幼就对商人有着天然的厌恶,商人在他心中跟贪官一样可恶,对于商人朱元璋自然不会手软。

可是现在朱元璋的态度居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顿时让朝臣感到无比的困惑。

虽说朱元璋偶尔会有奇特的行为,但新建部门这种事,且还是对商人的专属部门,这个想法丢出来,直接砸的这群大臣们有些手足无措。

殿中的户部尚书吕昶更是觉得十分惊奇,率先开口问道:

“皇上是想要发展商业吗?”

不等朱元璋回答,吕昶便自顾自的说道:

“咱们大明自开朝以来,皇上就是施行重农抑商的国策,如今皇上想要大兴商业,对如今的大明来说,恐怕并非是好事。”

“现在大明百姓虽然安定,但是因为咱们大明不过刚刚建立六年的时间,而老百姓也仍然十分贫困。”

“此时发展商业,劳民伤财不说,商品的价格也会不断上涨,对百姓也是一种负担。”

“还请皇上三思而后行。”

其他大臣听后,也忍不住连连点头。

重农抑商确实是咱实行的,但那是以前,现在大明经过李进那个狗东西的折腾,已经不似从前那般了。

想到此处,朱元璋摸了摸下巴,朗声解释道:

“咱不是说要大兴商业,而是因为商业一向太过自由,无人约束,时间久了,就会容易出一些岔子。”

“成立商务部,将商业纳入大明朝廷的管理范围,如同农业一样,如此一来,便可避免商人有什么不妥行为。”

朱元璋话音刚落,一旁的礼部侍郎赵星泉便上前谏言道:

“自古以来,朝廷不与民争利。”

“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

“朝廷若是将商业强制管理,只怕很多官员会以此牟利,甚至导致百姓无以为生,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赵星泉乃是江南赵家大族,他们家中世代经营瓷器,可以说腰缠万贯。

他之所以反对朱元璋成立商务部,原因很简单,与民争利。

只是这个与民争利,不是跟百姓争利,而是跟他们这些世家大族,争夺利益。

毕竟升斗小民的死活,他赵星泉并不关心,他只是担心日后朱元璋成立商务部,真的要整合商业,那他们家的瓷器生意,就可能要变成朝廷的了。

一旦成为朝廷管理,那之后的利益牵涉,恐怕就不是赵星泉不愿看到的了,损害自身利益的事情,赵星泉又怎么可能赞同?

没想到自己的提议接二连三的被驳回,朱元璋心中一股子怒气蹭蹭上升,他目光幽幽的看向面前的这群大臣,寒声说道:

“商务部的作用只是为民做主,而并不是让这些人去做生意,也更不是借此勒索百姓。”

说到此处,朱元璋将森冷的双眸扫向了赵星泉,语气森寒,犀利询问道:

“咱看赵大人,你不同意,是怕咱去抢你们家祖传的瓷器生意吧?”

朱元璋建立锦衣卫,朝中三品以上大员情况,他大都知道。

赵星泉身为礼部侍郎,朱元璋又怎么可能不理解。

朱元璋一句问话,愣是把赵星泉吓得冷汗直流,忙不迭的辩解道:

“皇上啊,臣…臣不是那个意思,臣只是...”

朱元璋直接打断道:

“那是咱误解赵爱卿了。”

“难道赵爱卿愿意将家中生意,献给朝廷?”

听闻此言,赵星泉顿时感觉一股凉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支支吾吾的愣是不敢开口。

其余大臣们也是垂着头颅,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就怕被朱元璋注意到,毕竟这些官员,背后哪一个没有家产支持的?

就凭明朝的俸禄,他们早就饿死街头了。

见赵星泉这副勉强的模样,朱元璋脸上的笑意直接消失不见,接着就是冷哼一声,不再看他,而是朝其他人问道:

“朕的提议,诸位以为呢?”

有了赵星泉做榜样,殿内更是没有人再敢开口,最终商务部在朝堂上通过成立,朱元璋宣布由刘伯温担任商务部代理尚书,即日起开始组建商务部,管理天下商务。...

商务部成立之后,大明各个地方商人,弹冠相庆,而后越来越多的商会开始在大明各地建立。

有了朝廷的号召,那些地位极其低下的商人闻声而来,纷纷踊跃加入了朝廷商会之中。

毕竟对于商人来说,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被朝廷嫌弃的一部分群体,而如今朝廷突然凯恩,准备接纳他们了,这种情况使得大批的商人都耐不住吸引,皆纷至沓来。

有了商人的加入,越来越多的银子也被投入到了大明各处的建设之中。

而商务商会的运作,也开始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商人们抱团进行买卖,这种活跃的商业氛围,为商人大大减轻了寻找商品的成本。

成本下来之后,价格自然也会下来,毕竟朝廷明令不得提高商品价格,要不然影响正常的商品经济,朝廷就要对这些商人进行重罚。

不过不用提高价格,商人的成本也大大减少,商人们的利润不降反增。

而百姓也从中得到优惠,由于李进的提醒,朱标在奏折中强调粮价的重要性,粮贱伤农,被朱元璋明确指出,不得降低和增加粮食的价格。

农民的利益得到保证,商品的价格却是越来越低,大明百姓的积蓄,也在缓慢增加。

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朝廷。

朝廷对商人的态度,越来越开明,服从于朝廷的管理当中,也使得商人们经商不再束手束脚,他们大力合资,借着朝廷这个橄榄枝,银子越赚越多。

商人银子赚得多,那么朝廷的税收也大幅度暴涨,户部国库收入越来越多,朱元璋对此是大为惊喜。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商业税收就比往年要多出一成,虽然现在朱元璋对这些银子有些看不上,但是其中的寓意,却是无法言喻。

朱元璋愣愣的听着刘伯温的汇报,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李进的身影:

治世能臣,王佐之才!

喜欢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