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四百一十一章 那就通通下地狱吧!

独治大明 第四百一十一章 那就通通下地狱吧!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7:41:21 来源:书海阁

刚刚林元甫口口声声为大明稳定而阻止通州粮仓放粮给皇家米行,只是事实证明,根本不需要产生这种忧虑。

现在通州粮仓的存粮高达三千七百万石,即便林元甫再如何吹毛求疵,亦不能再阻止通州粮仓解决京城米荒。

反倒是林元甫阻止的动机值得商榷,而难题亦是由弘治皇帝抛回给这位刚刚咄咄逼人的科道言官身上。

咕……

林元甫感受到皇帝施予的压力,不由得紧张地咽了咽吐沫,这个事情的反转着实令人是始料不及。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都不是傻子,这些天襄城侯到处活动并不是秘密,自然知道林元甫是受利益驱动而跳出来,便冷漠地望向这个科道言官。

“臣听信谣言,愧对圣恩!”林元甫知道自己的拳头打到了铁板上,便端着科道言官的身份进行认错道。

虽然他刚刚的言辞激烈,但科道言官拥有风闻奏事的权利。

哪怕刚刚真的说错了话,但这是太祖赋与他们科道言官的职权,而朝廷亦需要他们这种吹毛求疵般的言官,所以从来都不会因这种过错而责罚他们科道言官。

朱佑樘知道宛如疯狗般的科道言官确实有利于统治,但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糊涂皇帝:“林科长,你真的仅是听信谣言吗?”

咦?

襄城侯李瑾正因事情的挫败而感到沮丧之时,不想皇帝竟然还在咄咄逼人,不由得困惑地望向这个令人厌恶的皇帝。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亦是打起精神,意识到事情可能并没有完结。

“陛下,臣确实是担心通州粮仓安危而出面阻止,还请明鉴!”林元甫是官场的老油条,当即装傻充愣道。

朱佑樘发现科道言官还得继续清洗,便居高临下地质问:“襄城侯跟京城的权贵囤米谋利,在皇家米行封店三日之时,竟将京城米价炒高十几倍!你作为科道言官,莫说此事一无所知!”

当朝大臣可能真的已经不食人间烟火,但科道言官仅仅是七品官员,而且还是靠着咬人博名上位,所以他们比谁都关注最新时事。

此次京城的米价波动如此之大,身为底层的官员又怎么可能真的不知道米价的惊人波动,对幕后操纵者襄城侯等人又怎么可能真的一点不知情。

他之所以站出来阻止通州粮仓调粮京城,百分之一百是受襄城侯等利益集团所驱使。

“陛下,臣平日好在家中读书,家中琐事亦交由仆人打理。不说襄城侯李瑾操纵米价,臣连京城米价变动都不知情!”林元甫早已经想好自己的退路,当即继续装傻道。

虽然不能完成襄城侯李瑾交代的事情,但只要自己装着不知情,哪怕高高在上的皇帝亦拿自己没有办法。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目睹这一切,却是知道历来都是滑官难治,而今林元甫将自己是摘得一干二净了。

朱佑樘的嘴角微微上扬,却是将手一伸。

锦衣卫指挥使王相每次早朝都选择伴驾左右,在看到朱佑樘将手伸出来的时候,当即心领神会地将早已经准备的情报折子递上。

咦?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看到王相站出来,心里当即咯噔一声。

虽然弘治不像成化帝那般开设西厂,但经过这些年对锦衣卫的反复清洗,特别将官二代和勋二代清除出锦衣卫,如今的锦衣卫已经拥有明朝初期的模样。

每个锦衣卫成员不仅身强力壮,而且极为精明。

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身份,但每个都是窥探情报的好手,甚至可以轻易潜进当朝大臣的家里收集情报。

朱佑樘决定拿林元甫杀鸡儆猴,便淡淡地道:“襄城侯之子李辅前日造访你的宅子,虽然当时确实没有携带金银前往,但当场允诺要在莆田城赠送你一座宅子。至于他所提的条件,正是行今日你阻挠之事,你当真以为此事能瞒得住朕的耳目吗?”

奉天门广场,此刻的气温骤然下降了几度。

“臣……臣知罪,恳求陛下念臣初犯,从轻发落!”林元甫没想到竟然被锦衣卫查悉,当即放弃狡辩并恳求道。

原本他确实想要做一个清官,但奈何襄城侯此次给得有点多,而且这个事情并不易被人抓小辫子。

只是谁能想到,通州粮仓的存粮竟然达到三千七百万石,而自己看似合情合理的冲击压根没有产生效果。

反倒是皇帝的耳目竟然已经盯上自己,竟然连莆田宅子的事情都已经知晓,现在不如索性坦白从宽。

咕……

在场的文武百官顿时如芒在背,亦是意识到锦衣卫露出了獠牙,今后想要捞好处恐怕要小心不上了。

朱佑樘深知是打不绝的老虎和苍蝇,自然不会留情地下达命令道:“来人,将人押下去,交由都察院审查!”

王越得知皇帝此人交给自己,亦是冷漠地望了一眼这个罪该万死的贪官污吏。

林元甫发现皇帝真是动了真格,亦发现王越冷漠的目光,顿时吓得尿意袭来,而后裤裆便是一片湿热。两个锦衣卫当即上前,不由分说地将林元甫拖着离开。

在场的官员看到林元甫遭到如此打击,顿时惊若寒蝉。

即便拥有风闻奏事之权的科道言官亦不能充当某些人的枪,否则同样会得到报应,而林元甫便是一个活生生的好例子。

正当大家都以为事情已经结束,谁知朱佑樘突然开口道:“襄城侯!”

此话一出,大家当即打起十二分精神,而后齐刷刷地望向站在前面的襄城侯李瑾。

襄城侯李瑾是武勋子弟出身,年轻时更是因军功而进封襄城侯,反倒养出了一种心高气傲的派头。

若不是面临弘治朝的京营改制,他至今都是十二京营的统帅之一。

襄城侯李瑾一直都轻视朱佑樘,虽然知晓麻烦缠身,但仍旧十分淡定地站出来道:“陛下,臣在!”

“你祖上李濬随太宗平定天下有功,先是随军大败李景隆军,而后率部断桥为太宗争得破敌良机,所立战功得太宗授襄城伯世券。三代襄城伯李濬过世,你非嫡非长,却为第四代襄城伯,实乃朝廷恩典。虽讨平都掌蛮因功进侯,然都掌蛮至今仍盘踞叙州,亦是先帝给你的恩典。汝深得朝廷恩惠,本该扬先祖之忠义,然你囤米是要造反吗?”朱佑樘先是翻出旧账,而后冷冷地质问道。

此话一出,在场的文武百官都倒吸一口凉气,意识到皇帝对襄城侯是要动真格了。

“臣虽囤积一点米粮,但实则是为谋利!然臣世代忠于天家,从未有谋反之念,还请陛下明鉴!”李瑾的眉头微蹙,却是十分淡定地朗声道。

“你囤积米粮谋利是实,但你如今可不只要米利,而且还想要将朕除之而后快!”朱佑樘眯着眼睛打量这个最狂妄的侯爷,却是冷冷地数落道。

原本他并不想跟武勋集团的关系闹得太僵,特别这些都是开国功臣的后代,事情确实不宜做得太绝。

只是李瑾跟兴王的关系太过亲近,而且这位侯爷确实太过于狂妄,一些言行早已经严重踩线,更是说了犯上的言词。

襄城侯李瑾微微一愣,但马上否认道:“陛下,你虽贵为天子,但亦不能如此冤枉于臣,臣对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鉴,我襄城侯府当不起陛下如此诬蔑!”

在场的官员面面相觑,亦是觉得朱佑樘的用词失当。

首辅刘吉犹豫了一下,最终选择代表百官站出来道:“陛下,此言有损襄城侯的清誉,还请陛下谨言!”

襄城侯李瑾看到堂堂的首辅站出来力挺自己,当即不屑地望向这个忘乎所以的皇帝,这个王朝不是你一个人便能够治理得了的。

“你们都认为朕乱说不成?”朱佑樘感受到下面文武百官的异样,却是淡淡地询问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默默地交换一下眼色,却是进行回应道:“臣等不敢有此念!”

虽然他们这般表态,但亦是觉得朱佑樘的话确实不妥。虽然襄城侯确实囤米谋利,但恐怕不敢有轼君之念,即便皇帝亦不可随意给侯爷扣下这么大的帽子。

襄城侯敏锐地察觉到文武百官的心是向着自己,当即便自信满满地道:“陛下,您说臣有轼君之念,不知何人为证?”

“宣!”朱佑樘看着自信满满的襄城侯,便直接满足他作死的请求,显得十分冷漠地吐出一个字。

啊?

这话一出,在场的文武百官突然意识到事情可能不是皇帝无的放矢,发现事情正朝着不受控的方向所演变。

如果仅仅是一个囤米案,虽然李瑾要背负罪名,但终究是大明王朝的侯爷。即便是要被削爵,但必定能保住性命。

只是如果牵扯到轼君,哪怕是贵为大明王侯,那亦要该法办便法办,甚至还会累及全家人的性命。

时至九月底,天气转凉。

虽然朝阳已经升起,只是沐浴着朝阳的文武百官压根没有感到一丝暖意,而是发现四周的空气变得更加冰凉。

兵部郎中徐鸿紧了紧衣领,发现这个朝堂像极了战场。

随着命令的下达,午门那边很快有了动静,有一人跟随小黄门缓步而来。

是谁呢?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的胃口都被勾了起来,正抱手在胸伸长脖子张望,看着那个越来越近的身影。

“不……不可能!”

李瑾看清楚来人的时候,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这人是谁啊?”

“你不觉得有点面善吗?”

“呵呵……当真有点意思!”

……

由于事情跟绝大多数的官员没有关系,当看清楚那个被领过来的小老头,很多人的脸上浮起幸灾乐祸的笑容。

出现在这里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李瑾的哥哥李琏。

在勋贵之家,其实同样不乏明争暗斗。

在很多年以前,因嫡子李珍战死,所以合法的继承人落到庶出的李琏身上。

只是李琏的母亲并不受宠,反倒李瑾更得长辈疼爱,最终在襄城伯府的一番动作下,竟然由李瑾继承了襄城伯之位。若是这种事情落到皇家,就像皇位传给朱佑杬,而朱佑樘这个第一顺位继承人被晾到了一边,却是充斥着严重的不公。

李琏来到御道前,显得规规矩矩地进行跪礼道:“臣李琏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由于一直处于底层的关系,现在来到天子面前,心里反倒十分紧张,亦对这位深受京城百姓爱戴的天子感到好奇。

“李琏,你弟弟李瑾可是有不忠之言?”朱佑樘看到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李琏,显得直截了当地询问道。

不知李琏是出于那份忠心,还是为了当年那一口恶气,却是义无反顾地指证道:“李瑾虽是臣的至亲兄弟,然陛下乃臣之君父。因囤米之事诸多不顺,臣弟在府中出言对陛下多有不敬,亦是已有犯上之念,臣愿指天为证!”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听到这话,不由得深深叹息一声。

按说,李琏跟李瑾是兄弟,本不应该同室操戈,但事情亦不能全怪李琏。若李瑾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那么就不敢什么话都乱说了。

偏偏地,现在囤米的事情还没有解决,襄城侯竟然胆敢对皇帝出言不逊,更是有置皇帝于死地的念头。

虽然很多人其实都有这种念头,毕竟皇帝侵害他们太多的利益,但谁都不敢说出嘴来,更不会将话柄交给其他人。

结果呢?

李琏亲自站出来指证,可以说这个事情已经盖棺定论,而李瑾要承担的罪名可不是囤米,而是意图轼君。

李瑾终于意识到自己闯了弥天大祸,却是想要补救地道:“李琏,你……你因何至此,我这些年对你可不薄!”

这……

刑部尚书刘忠等人听到李瑾间接招认,不由得轻轻地摇了摇头,发现这位侯爷说话真的不知轻重。

“襄城侯,你还有什么话说?”朱佑樘望向明显气急败坏的襄城侯李瑾,亦是冷冷地质问道。

或许有着二十一世纪记忆的缘故,他对这种背后不忠的话倒没有过于意外,但亦是知晓要进行杜绝。

在昨日张玉娇的血案后,让他意识到想要好好地发展这个国家,不仅要制定好的发展方略,而且还要清除这些拖后腿的人。

今日可以是李瑾扬言要除掉自己,他日亦可以是某一位大臣如此,最终这帮人真正抱团会十分危险。

正是如此,襄城侯李瑾不管有没有谋反的念头,他都要被大卸八块。

李瑾知道抵赖已经没有用处,却是为自己开脱地道:“陛下,臣……臣只是说些置气之言,并没有轼君之念,还请陛下明察!”

现在恐怕已经晚了!

工部尚书贾俊等人不由得暗叹一声,这位襄城侯着实是狂妄过头了,竟然连这种话都敢在家里说了。

“朕虽非明君,但亦不是你们不忠的理由!传朕旨意,即日起,襄城侯削爵为民!来人,将李瑾押下去,交由刑部法办!”朱佑樘并不打算留情,而是冷冷地命令道。

其实李瑾不见得要造反,但跟兴王亲近是事实,对自己口无遮拦亦是事实。

原本他可以从轻发落,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仁君的人设,何况现在他要借李瑾的人头来警示这帮越来越放肆的勋贵。

李瑾看到两个锦衣卫上前,终于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顿时眼前一黑,整个人竟然直接昏了过去。

“带走!”

王相并不理会李瑾是真晕还是假晕,当即大手一挥地道。

对这种不忠的武勋,哪怕是贵为侯爷,亦是不值得同情。只是在看着李瑾被带着离开的时候,却是眼神复杂地望了一眼自己父亲。

瑞安伯王源缩了肥胖的脑袋,此刻只希望这场风波即刻过去,自己今后老老实实在瑞安伯府做一个逍遥且听话的伯爵。

在场的勋贵亦是感到了一阵害怕,且不说跟皇帝作对都没有好下场,哪怕他们自家亦不可能是铁桶一块,没准某天自己的兄弟叔伯便会跳出来捅刀子。

户部右侍郎吴裕出列,显得郑重地表态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允奏!”朱佑樘看到是自己人,显得十分淡定地道。

吴裕亦是早有准备,当即掏出奏疏道:“陛下,京城有奸人囤米谋利,若非通州仓粮食充盈,这些歹人并趁机高价售米!今事已明,臣恳请即刻彻查相关人员,对主要责任人员问罪!”

从古至今,只要是一个掌权的朝廷,都不会容忍商贾囤积居奇。现在事情已经查明是襄城侯李瑾为首的权贵集团所为,自然可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治罪。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朱佑樘并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将问题抛给在场的文武百官道。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知晓圣意,亦知晓襄城侯李瑾等人已经不足为惧,便是心有灵犀般地表态道:“臣等附议!”

随着此话一出,瑞安伯王源等人心里顿时一阵发慌,而今只希望这场暴风雨来得小一点,乞求自己能够成功度过这场劫难。

事情并没有完结,刑部尚书刘忠乘胜追击道:“大明开国之初,铸造铜钱、行宝钞,禁止民间以金银货物交易。太宗时期,以钞法不通,下令禁金银交易,犯者准奸恶论,有能首捕者,以所交易金银充赏,其两相交易而一人自首者免坐,赏与首捕同。今请陛下重申太祖、太宗时期的禁金银令,虽不易禁绝,然可禁止商户超过五千两的金银交易。”

在场的文武百官倒吸一口凉气,朝廷终于是要开始禁止金银交易了。虽然没有彻底禁止,但将五千两视为上限,无形中会大大削弱白银的影响力。

“此事交给最高会议商讨,退朝!”朱佑樘并不急于拍板,而是放上日程道。

现在的最高会议由内阁和六部高官一起组成,即集结了帝国最强精英,亦有利于贯彻实施,所以一些存在争议的事情通常都交由最高会议商讨。

就在早朝结束不久,一个身穿三品官服的青年男子被召到了养心殿,而张玉娇的案子最终还是交给御用调查官——顺天府尹宋澄。本章完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独治大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