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独治大明 >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树千获的耕藉礼

独治大明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树千获的耕藉礼

作者:余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7:41:21 来源:书海阁

弘治六年三月的耕藉礼,显得空前的盛大。

一支浩浩荡荡的皇家队伍从午门广场出发,经由正阳门离开北京城,径直朝位于官道西侧的山川坛而去。

即便是短短的路途,亦安排重兵警戒,而无数的百姓和学子已经参拜道路的两旁,恭迎天子弘治经过。

朱佑樘身着龙袍,头戴金冠出行,乘坐金辂缓缓进入山川坛大门,从金辂下来,眼前便是太岁殿。

这座山川坛反倒像是一座皇家园林,除了太岁殿,还有神厨库、耕藉所、观耕台、具服殿、庆成宫、神仓及祭器库、神坛等。

“臣恭请圣安!”农业部尚书刘忠已经率领一众相关官员在此恭敬多时,显得规规矩矩地见礼道。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深知耕藉礼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心。

现在皇帝能够亲自前来参加耕藉礼,这既是天下百姓之福,亦是对他们农业部的器重。

朱佑樘对今天这一场耕藉礼显得十分重视,对跪迎的官员颌首后,便即刻着令开始耕藉礼的仪式。

耕藉礼既是一种礼仪,亦是时下大明农业的宣传平台之一,可供由《明》刊将此次礼仪的细节公布天下。

春光明媚,那块一亩三分的田地选用东北的黑土,在有关人员精心照料下,如今的土质显得十分肥沃。

朱佑樘按着流程换上不同的服饰,最后则是站到耕地上,亲手扶着犁头,驱赶前面听话的老黄牛在土地上划下一道道整齐的沟壑。

在软土翻起来的时候,空气弥漫着一股泥土的味道,而这亦是属于时代的味道。

台下观礼的百官突然纷纷交头接耳,因为他们看到宝种被太监和官员带了出去,导致他们亦是十分的激动。

为了这三样看似平平无奇的宝种,朝廷不仅花费重金打造了三艘明远宝船,更是派遣官员和船员横渡东海到达神秘的大陆寻找宝种。

足足历时两年,在折损过半的船员后,刘璋这才带回了宝种,而今让大家对宝种亦是充满着期待。

“一树一获,谷也;一树十获,木也;一树百获,人也;一树千获,宝种也!”

“你就别夸大其辞了,听闻宝种亩产千斤,并没有你听说的一树千获那般夸张!”

“你不是农民出身,不晓得亩产五百斤和亩产千斤的区别,多一倍的收成何止是多养一倍人!”

……

正在观礼的百官虽然没有经过验证,但从刘璋那里得到宝种的亩产数据后,心里亦是已经充满着乐观了。

以前他们或许会对没有经过证实的东西产生质疑,但这是太祖托梦于陛下,何况刘璋亦是已经证实。

东海彼岸存在新大陆,而新大陆真有陛下所描绘的宝种,如今宝种被刘璋历时两年带了回去,这种种的事情已经足够打消他们那点不成熟的怀疑。

正是如此,他们都纷纷相信刘璋关于宝种亩产千斤的说法,亦对生长于东海新大陆的宝种充满着期待。

身穿一品官服的刘璋站在前排官员中,只是脸上并没有喜悦之情。

自从他驾驶宝船回到天津港后,便得到朝廷方面的隆重的欢迎,特别回到京城得到如同刘忠当年那般的天子率领百官亲迎。

这是何等的荣耀,足以让他光宗耀祖了。

此次他圆满完成任务归来,朝廷不仅将他提升为农业部左侍郎,而且还被授予新土伯的爵位,而今在大明负责将带回来的宝种进行培育和推广种植。

因被皇帝加授虚衔太子太师,而今他亦是从一品的官员,所以位置还要排在农业部尚书刘忠前面,成为货真价实的朝廷高官。

“新土伯,你因何闷闷不乐呢?”工部尚书贾俊注意到这个昔日的下属表情严肃,亦是好奇地询问道。

其实刘璋此次从海外归来,他明显能够感受到刘璋似乎有些不一样,时常表现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只是对方的身份终究今非昔比,而海外的两年经历可能亦会改变一个人,所以他一直不好直接点破。

不过今天看到刘璋在这个大喜之日,仍旧还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最终还是忍不住直接问了出来。

刘璋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挤出一点笑容道:“贾尚书,您怕是误会了,下官心里欢喜得紧,只是并不擅于表露在脸上!”

“原本我们都认为封伯的事情可以缓一缓,等宝种收获之时再行封赏亦是不迟,但陛下力排众议给你封了爵。陛下对您可谓是隆恩浩荡,你不是因为自己对吧?”工部尚书贾俊顿时来了劲,便索性开诚布公地分析道。

刘璋没有想到这个昔日的上司说话如此的直白,便即刻点头道:“下官不仅得到陛下授爵,而且还提升了官职,更是得到不少额外的赏赐,又岂有不满之理!”

只是说完这番话之时,突然意识到刚刚点头的举行不妥,这不是等于变相承认是因为其他人不开心了吗?

“看来老夫猜得没有错,你是因苏灿家人的事!去年江南案牵涉甚广,苏灿家人亦是参与其中,其叔涉嫌配合白莲教徒在运河安置火药,所以朝廷亦不可能饶恕苏灿的家人!”工部尚书贾俊想到跟刘璋一起前往美洲大陆的苏灿,亦是长叹一声地道。自从苏灿发迹后,苏灿的家人在江南拥有一定的地位。

由于苏灿的叔叔不仅加入江南商号,而且还参与行刺皇帝,所以成为江南大案的涉案人员,而苏灿家人因此受到了牵连。

因明远宝船前往美洲大陆近两年不归,大家以为刘璋跟苏灿已经叛国,亦或者早已经葬身于汪洋之中。

却是谁能想到,这才刚开年不久,便得知刘璋归来的消息。

虽然苏灿已经死在海外,但苏灿为朝廷寻宝种而付出这么大的功绩,他的家眷确实不应该被诛杀。

正是如此,朝廷的做法虽然不妥,但亦算是命运弄人。

“朝廷的做法没有错,下官并非不满之念!”刘璋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显得苦涩地表明立场地道。

工部尚书贾俊深深地望了一眼刘璋,又是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陛下正带领大明开创盛世,今不忠陛下者,乃朝臣之逆流,万民之公敌,还望你能三思!”

刘璋被这只手搭在肩膀上,顿时感受到万钧的力度,一道汗水从额头处无声地滑落下来。

恰是此时,皇帝的亲耕礼结束,接下来便轮到他们重臣参与其中。

都说皇帝不亲农事,其实这些重臣早已经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自然同样不懂得该如何去劳作。

好在,他们能够站到这个位置,无一不是聪明好学之人,自然亦会提前预习,从而知道该如何耕作。

王越倒是一个例外,当年跟胡大牛一起比试割稻谷,自然晓得该如何去犁田。

或许正是当年谪居的经历,让他明白底层百姓生活的不易,更加懂得皇帝花费巨资寻找宝种是何等英明之举。

到了播种环节,今年跟往年有所不同。

自朱佑樘在弘治元年加入棉花种子后,此次自然而然地引进三种宝种。因一亩三分地的土地有限,此次除了种植三种宝种,仅仅留下了棉花、大麦和稻谷。

现在的《明》刊乃由谢迁兼任总编,亦是将这个变动记录了下来。

因朝廷增设农业部,所以播种环节主要是由刘忠和刘璋进行操作。

刘璋这个农业部左侍郎兼管这一亩三分地,所以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种子种下去。

他的命运已经跟宝种深度地绑在一起,既因为寻回宝种而得到新土伯的爵位,亦是以农业部左侍郎的身份负责宝种的培植和推广。

只是在种植土豆的时候,他几番欲言又止,却是突然感受到一道刺骨的目光。

刘璋扭头望过去的时候,竟然看到苏灿正冷冷地盯着自己,只是待他想到细看的时候,发现人群并没有苏灿的身影。

“刘璋怎么回事?”

“他给老夫的感觉怪怪的!”

“听闻在美洲大陆遭了惊吓,迟点应该就会好!”

……

在场的文武百官注意到刘璋的反常举动,只是想到刘璋经历了两年的艰难险阻,亦是纷纷表示理解。

随着耕藉礼结束,皇帝的仪仗队便直接返回皇宫。

朱佑樘现在是这个帝国的发动机般,虽然中央和地方衙门都是各司其职,但重要的事情仍旧由他来启动。

自从皇帝入主西苑后,这里的格局亦是不断地调整。

养心殿的南边修建了内阁的独立办公点,只是现在对面又修了一个庭院,正是新成立不久的军机处。

任谁都看得出,皇帝设立军机处,既是加强国家军事的决策能力,亦是对一家独大的内阁进行分权。

军机处现在成员仅仅只有三位,分别是王越、赵承庆和张永。

王越自然没有任何的异议,若不是他是非词臣出身,而今都应该由他来担任内阁首辅。新晋的靖国公赵承庆依靠军功晋升,同样已经具备了资格,存在反对声音的是太监张永。

张永原本是皇宫的一名太监,因刚登基的朱佑樘要掌控军营,所以派出张永等十二位太监出任十二营的统领。

因其表现出色,在朱佑樘打造重骑神盾营的时候,张永直接被皇帝提拔为神盾营的第一任统领。

神盾营这些年南征北战,可谓是百战百胜,成为整个大明王朝公认战力第一的军队,大明子民亦是以神盾营自豪。

尽管张永被选为军机处成员遭到一定的非议,但弘治皇帝的威望已经足够,即便一些科道言官上疏表达不满,亦是被轻松压了下来。

其实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于文官集团,武将群体并没有提出异议,甚至平辽伯铁象山等武将十分拥护张永。

张永的作战风格十分的彪悍,领军能够已经赢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如果不是他太监出身,早就应该封侯了。

由于三个重量级的人员组建军机处,而今军机处的势力隐隐都压过了由尹直所统领的内阁。

耕藉礼结束,帝国的目光自然重新落向北方。

受到朱佑樘的召见,军机处的三人在门前经过通禀,亦是来到弥漫着檀香的养心殿中。

身穿龙袍的朱佑樘坐在案前处理两京十二省的奏疏,看到小太监领着三人觐见,这才将手中的一份奏疏轻轻放下。虽然大明王朝现在已经安定,但并不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江南的禁银令已经取得了成效,但新币在全国彻底推行同样需要时间,遇到一些小的问题仍旧要进行妥善处理。

值得欣慰的是,建设国债得到普遍乡绅和百姓的认可,而今新币跟百姓的利益其实正在悄然绑定了。

朱佑樘看到出现的三人,便开门见山地道:“北顺王太后已经回信,她表示上次突袭蓟镇是亦不剌因的个人行为,今她已经剥夺北顺国太师的身份,并答应出兵帮我们围剿亦不剌因部,你们军机处对此怎么看?”

此次亦不剌因率部突袭蓟镇,这可以视作北元撕毁和议。

朱佑樘虽然一直有吞并蒙古的想法,但这个成本投入过于高昂,亦是不想以一己之私押上国运进行豪赌。

现在大明王朝需要的是发展国力,如果耗费以亿计的银两将蒙古拿下,且不说蒙古的产值根本无法填补,而且蒙古可能还得朝廷财政进行给养。

何况两国中间还夹着自己的一位爱妃,特别自那个疯狂的晚上后,北妃的肚子似乎已经有了动静。

正是如此,现在满都海主动跟亦不剌因划清界限,甚至已经表达可以出兵支持,亦不剌因率部突袭蓟镇可解读为亦不刺因的个人行为。

“我们军机处一致以为不宜对北顺国开战,咱们大明此次清剿亦不剌因部即可!”王越三人交换眼色,由王越进行回答道。

朱佑樘知道三人都是能顾全大局的重臣,便轻轻地点头:“既然如此,那么今日便议一议,制定清剿亦不剌因的战略!”

此话一出,预示弘治六年将会进行一场战事,一场针对蒙古南下的疯狂报复。本章完

喜欢独治大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独治大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