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331章 御驾亲征

靖明 第331章 御驾亲征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这一夜,如果有人能身处大明与蒙元边境处的上空,他就能看到脚底下的群山间,点点篝火最后隐隐连成一条线。西至嘉峪关,东起山海关,大明边墙几乎全面示警。

北京城却喜气洋洋,因为皇帝的妹妹将要大婚了。

陆炳之所以先在宫里当了几个月的差,是因为朱厚熜那颜控妹妹一开始挑花了眼:先是会试出了状元,可立刻又说了要选武状元,明年还要考制科,因此她立刻成了等等党。

朱厚熜乐得她年纪大一点再成亲生子,谁料陆炳中了武进士,蒋太后顿时觉得这从小在眼前长大的孩子又可靠又有才华、身子骨还好。

朱清怡一开始不乐意,她还是更喜欢儒雅帅气的文人。但事实证明,在蒋太后召见陆炳时偷偷瞧了他几眼之后,长大成人以来只见过亲哥哥之外第一个正常年轻人的朱清怡还是心跳加速了。

有了朱清沅与余承业成亲后很快就分居两地、感情不算很好的教训,朱厚熜让陆炳先留在宫里当差,然后也自然让他与朱清怡多见了几次面。这妹妹心思难定,朱厚熜不想将来还出什么家庭矛盾需要他来操心。

陆炳既有天资,又有顶级师资团队调教。严世蕃口中“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的嘉靖朝三大奇才之一,陆炳后来能有那成就可不全靠嘉靖乳兄弟的身份。

如今陆炳公费恋爱,更勉强曾算“两小无猜”。虽然长相不是一等一帅气,但朱清怡的心总算是定下来了。

于是大婚在即。

严嵩这个礼部尚书继续忙。因为如今严世蕃与陆炳的情谊,他和陆松还可谓“世交”了。

时也命也,这一夜快天明时候,离京城最近的宣府、蓟州两地,边墙军情急报率先送抵京城。

马蹄声踏碎了京城长街上黎明前的平静。

按照如今的规矩,如有军情急报,首先报通政使司,然后报军务会议、国务殿、五军都督府、兵部、户部。

锦衣卫和内外察事厂不用报,他们一定会知道。

通政使司与各衙都有宿直之人,接到消息的他们自然大惊失色,迅速拿着腰牌奔走于仍处在宵禁中的京城大街上,去各位需要第一时间知情的重臣家中。

这一夜在通政使司宿直的,是文采飞扬但不怎么通实事、因此授职在通政使司担任正七品经历的龚用卿。

宣府、蓟州同时探知虏骑南下,这定是之前陛下羞辱北元大汗惹出的大战。

龚用卿别的不懂,只懂多少年来大明对上草原铁骑,败多胜少。而刚刚呈来的边情,显然不是寻常劫掠那么简单——战事还未起,但仅宣府、蓟州两处,报过来的虏骑规模就可能超过三万了。

龚用卿在等通政使和两个通政副使到来,此刻,司礼监应该前去惊扰陛下睡眠了吧?很快,就可能是诸位重臣深夜入宫,商谈抗敌大计。

只是他左等右等,等到天明了也没有等到内臣出宫宣召哪位重臣,更没有等到通政使和通政副使到来。

是怕惊到了京城百姓吗?反正天也快亮了,不差这两三个时辰。

但是龚用卿倒是又等到了大同那边传来的消息:阳和关、杀虎口、偏头关外都探到敌骑,粗估足有两万余骑。

龚用卿的手有点发抖:这可能还只是已经被探到的前锋。东起山海关,西到偏头关,蒙元重兵压境,那么太原、陕西、宁夏那边呢?

那边离得更远,八百里加急传回来也需要三五日。

天已经亮了,朱厚熜不曾被惊扰。只不过他一睁眼起来,张永、张佐、黄锦等人就一同候在那里了。

“陛下,军情昨夜凌晨四点多钟开始陆续到,前天夜里,蓟州、宣大墩哨军都探到鞑子大军南下。”

“哦?终于是开始了吗。”朱厚熜顿时清醒,“洗漱!更衣!”

“陛下,蓟州、宣府、大同三镇所报军情,虏骑总计足有五万余众,京城九门是不是……”低调了许久的张永开口问了。

“不必急。”朱厚熜摇了摇头,“城门照开,诸事照旧。外厂侦知各部族青壮开始调动足有四十多天了,本就清楚他们会择日南下。倒是三镇同时探到敌骑进犯,说明这次鞑子还真是同仇敌忾、约定好了时日啊。”

张永有一点担心。

草原诸部同时南下,只能说明他们这次士气高涨、志在必胜。

“召林希元、待诏先来!”

朱厚熜刚刚洗漱好,早上按点来上班的林希元和翰林院待诏就到了御书房。

“迅速加印特刊,另把这道诏旨传至各地。”

一个是通过《明报》的渠道,面向百姓;一个是通过官方的渠道,传达圣旨。

旨意是早就拟好的,此刻,这两人才知道边镇已经遇敌,国战已经开启。

但居然如此平静?

皇帝竟是先安排了这件事,随后才站起身来:“起驾,去国策殿!”

不像往日一样困顿的龚用卿带着满腔疑惑交了班,准备回家补觉——能补得着吗?京城里,五城兵马司都不算紧张,城门更是洞开。行人往来如常,甚至仍旧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永淳公主的大婚和那武进士驸马爷的事。

他们根本不知道边镇已经在打仗了!大仗!

龚用卿之前特地经过了一下五府六部之间的那条大街,在那里倒是看到了一些紧张之意,却也比不上之前叩阙廷杖后那么紧张。

他借故去户部找朋友问点事,也只看到杨慎在那里召集了不少人训话,却没看到户部尚书和左侍郎。

有些诡异。

回到家之后,就左右睡不着。

这么大的事啊,现在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很快,蓟州、宣大这些边镇上的百姓,就将畏惧大兵过境而南逃。这样大的阵仗,根本瞒不住。

在他看来,眼前的情况只是陛下和重臣们在商议方略,先瞒一下,唯恐京城大乱。

熟料中午刚过,管家就紧张地跑了过来:“老爷,刚送来的《明报》特刊,鞑子打来了!”

龚用卿一跳起来:“外面如何了?”

“大家都有些怕,但陛下谕旨,让大伙儿不用怕。”管家赶紧补充,“九门没关。但有南面进城的人说,看到三大营开拔往北了。”

龚用卿听在耳中,眼睛只盯着这特刊。

印得很粗糙,好久没见到再次印得这么粗糙的《明报》了,只有一页。

上面就一篇文章:《守土支边,人人有责:国战当前,皇帝陛下告天下臣民书》。

京城国子监内,有人正大声念着这篇文章。

“嘉靖六年九月二十一夜,北虏陈兵大明诸边,来势汹汹。国战当前,朕以为不必讳言,当有一番肺腑之言告诸臣民!”

“先是蒙元治下,我汉民如猪狗!太祖驱逐蒙元,复我华夏衣冠,北伐凡一十三,而有大明之威远播四海。太宗五度亲征,迁都北京,自此天子亲守国门。大明立国一百六十年,北虏为患,屡屡寇边。犯我大明疆土,掠我大明百姓,杀我大明将卒。”

“然土木一变,英宗受俘,名曰北狩,实为国耻!”

念到这里,听到的监生无不骇然。

这是第一次,当朝天子如此明确又公开地对天下臣民宣扬:英宗就是俘虏!土木堡之变,陛下也深以为耻。

怪不得有景帝称宗入庙……那真的不全是因为景帝也是藩王继位。

京城有茶肆,其中也有士子停顿了片刻,才继续念道:

“自此之后,北虏视我大明如牛羊庄稼,几近岁岁来犯,掠我大明百姓,劫我边镇财货。去岁朔州大捷,鞑虏犹自矜傲。遣使入京,名为约盟,却以兵马相挟,要朕尊虏酋为兄长,视我大明如仓库,贪婪索币!如今朕言辞喝绝,便兴兵数万,凌迫大明。”

“大明之粮,是百姓一锄一锄,辛劳耕作出来的。大明之铁,是百姓一镐一镐,艰辛开凿出来的。大明丝绸布匹,是织工一梭一线,日夜织造出来的。百姓缴上粮赋,是要供着将卒守边剿贼卫你们安居乐业,是要供着百官佐朕治理地方保境安民,不是要供着草原上的贪婪豺狼,让它们始终用看美酒佳肴的眼神一直盯着我大明的!”

“朕若从了北虏要挟,岂非以百姓膏脂赂敌?即能有朔州大捷,边镇将卒可胜战,文武百官岂可畏战屈从?岁岁如此,我大明便真成了北虏粮仓!百姓辛劳岁缴赋税,君臣若不能守土安民,则何能安居其位?这是大明百姓甘愿供养朝廷应该要求的,也是大明君臣高居其位应该做到的!”

龚用卿也看到了这里,眼神不禁呆了呆。

自古以来,百姓交赋税便是天经地义的。但这天经地义,只因天子、宗室、权贵、官绅,他们本就是人上人。

但是今天,皇帝说了百姓为什么要缴粮赋,那就是要求君臣都满足他们这个安居乐业的小小要求……

要不然,凭什么是你?

道理其实不难想通,民不聊生之时,也往往就是遍地反贼之时。只不过以往,每次都会冠一个天子失德的名头,说一个天命有变的理由。

下一句,杨慎也在看。

“……物理之道的尽头,便是天道!人理之道的尽头,也是天道!朕为天子,便是大明全体臣民这个整体人理所要求的各司其职、安居乐业的利益天理之子!如今,朕不能只让那么多百姓缴了赋税,却畏难畏战、仅仅用于换来朕与文武百官、边镇将卒的一时安逸!”

……他对天子有了新的解释,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他认为在大明,这天下百姓就是天。

从天下臣民的君父,成了天下百姓这个整体的儿子?

辈分有点乱,杨慎有点懵,但他大受震撼。

“朕推行新法,督行实事,定赋改役,筹治水患,解禁开关,无不是为了大明富强,百姓饱暖。如今大明有再造盛世之机,北虏大举来犯,实为断我大明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若有失,家何存焉?”

“故此,国战当前,朕已传旨天下官吏:有借战事擅自加派催缴害民者,斩无赦!有趁边患为匪为盗作奸犯科者,斩无赦!边镇将士正宜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百官不可推诿重任贻误军需。”“大明臣民无需担忧战事!边镇之外,百姓一应如常。照料好庄稼,守好自家门户,不乱了道路,便是为国尽责。”

“大明文武百官、边镇将卒也需知晓,此战若胜,大明将省下不知多少粮饷,边镇将士将来更能少牺牲许多!北虏畏威而不怀德,贪婪而不知足,此战合我大明人理,众望所归,是为大明百姓而战,为大明国运而战,为大明再临盛世而战!”

“朕也再次告天下臣民: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绝不向南,大明则必胜!”

京城的诸多角落,终究是有许多人看到了最后,再次想象到一个清晰的天子形象——尽管许多人不曾见过。

可是年轻的皇帝说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话,也如此清楚明确地向天下百姓传递着他的态度。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必胜!”

“大明万胜!”

皇帝终究还是有属于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尽管有对战事的担忧,可是年轻的天子表露出了他的决心和信心,那就是给普通老百姓喂下第一颗定心丸。

况且此刻的京城,确实一如往常,太平着。

那便还有激励。

国策殿内的会议刚刚结束,武英殿的军务会议继续召开。

费宏也还在恍惚——《明报》上的那些话,他之前也并不知晓。

皇帝仍旧在继续摘掉笼于天子头上的神秘面纱,如今,天子越来越不神圣了,倒被他说得——越来越像一个特别的工作,又或者另一种官位。

这实在是难以想象的,就连费宏也有点懵,那么在虏酋看来——大明天子分明有斥责一部分臣子畏难畏战的意思,他是在用这种方式争取民心、获得大义名分吧?

大义名分之下,就算是臣子也不能逆势而行,又或者给皇帝对他们“斩无赦”的理由。

只有费宏这些重臣知道不是这样的。

皇帝就是借这个机会,要说这些话。

他刚才说了:“这很有必要,这是动员。”

更多的军情正在不断传向京城,而这份特刊也正往边镇散去,与朝廷民政军务方面的诸多公文一起。

军务会议之后的这天傍晚,轻工园里的印刷机再次开动。

制版和印刷的工人无不震撼地看着其上的内容,眼神里既有激动,也有担忧,更多的则是感慨。

而紫禁城内,孙茗等人都是眼泪汪汪,蒋太后只是忧惧地问:“为何一定要去?”

朱厚熜只安慰着她:“母后安心便是,儿子知道分寸,绝无土木堡旧事之危。”

朱清怡也在一旁眼泪汪汪,为什么陆炳也要去?

锦衣卫衙中,王佐面前站着何全安、刘镇元、严春生、陆炳等人。

他只给了前三人一个眼神,最后就看向了陆炳:“你与陛下,寸步不能离!记住了吗?”

“指挥放心!”

这确实是镀金,等到归来,再有驸马之尊,陆炳就不再只是一个千户了。

但是,战局难料,谁也不敢说万无一失。

“特勤所、北镇抚司、特战营。”王佐再次看向前三人,“我在京城,边镇那边,就靠伱们带好散过去的兄弟,保这次陛下无忧,王师大胜了!”

内外察事厂里,张镗则已经收拾好行装,叮嘱着面前的三人:“我离京后,你们不可放松。京城动静要紧,交趾动静也要紧。北面,我亲自来!”

“厂督放心!”

杨一清与王守仁同样在收拾行装,他们一个要随朱厚熜御驾宣府,一个要去三屯营——这样,蓟州换将就不是问题了,都听王守仁调度。抚宁侯朱麒,只是一支精兵而已。

而在京城北郊临时扎的营地里,李全礼摩拳擦掌,目光急切又期待地看着西北的方向。

京营选锋一万五,是御驾护卫亲军。他和杨一清一文一武,将陪伴着皇帝出关。

京城之中,兵科总给事张经、户部右侍郎杨慎,都被编入粮饷军资后勤领导组,他们的负责人,是户部出身的国务大臣杨潭。

顾仕隆仍留在武英殿,他只是有点遗憾地看着那粗陋的边镇沙盘,望向制科再度显露才华后、升职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的郑晓。

只见他痴迷地看着参考了他《九边图志》制作出来的简陋沙盘,年轻的脸庞上满是朝气。

顾仕隆心里轻叹一声:虽然只有四十四岁,自己的身体却老了。

而那七十五的孙交依旧身子骨与精气神都很好。在那次皇帝南巡镇场子之后,他于嘉靖四年就自请致仕了。

如今,七十五岁的孙交再次受命,以国丈之尊与张永一起坐镇京城,临时参预国策,镇住京城的场子。

顾仕隆就挺不理解的:人和人的身体,怎么差这么多?

天亮时,卤簿大驾几乎是和又一份特刊一起打破京城宁静的。

天子说到做到,大明皇帝,御驾亲征!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