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417章 大明天子盯上了朝鲜

靖明 第417章 大明天子盯上了朝鲜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朝鲜的李留在了北京,仍是暂居于会同馆。

要了解新设边市的事情,得找礼交部外贸司。如今的外贸司总司,是担任过交趾宣交使的田汝成。

这外贸司,如今已是大明礼交部最“富裕”的一个部门。因为边市和市舶司当中,大明企业和民间公司、商行出去再回来,礼交部不管。然而外邦得到了大明礼交部外交司堪合后主动来大明的商队、船队,则要外贸司出面。

那些不想冒险离开大明疆土的大明商人,则自然像过去巴结着织造局一样,巴结外贸司派驻各边市、各市舶司的主事。

田汝成就坐着外贸司总司这个位置。领外贸司事的右侍郎外,田汝成就是外贸司日常事务的第一人。

但他现在并不敢放肆。

当初在交趾收了莫登庸不少好处,他上的奏疏其实不合陛下与朝中重臣对交趾的方略。

在那里呆了许久之后被王学益接任,回到大明的他升到了正四品的位置。

出仕刚刚八年多已经是正四品,在不少人眼中已经很不错了。

这其中不乏他愿意远赴交趾的原因。

但是,这明显不是更好的路径。

不历州县不拟台阁,他宁愿仍旧只是从四品,到哪个府先做一下府令。

州县只是概指,意思是至少要有普通的府、省辖州或府辖州、县一级几个主要官员、最好是主政官员的任职履历。

现在已经是正四品,如果再要外放,那就必须要去争一府之尊的知府位置。

且不说好不好争,就算能做,同样还是正四品,要继续在这个品级呆上数年时间。

田汝成是嘉靖五年的进士,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机会多多的时代,他还是有大志向的,毕竟现在才刚刚三十一岁。

于是知道了李是“奉旨”先留在天朝,了解边市和外贸事后,田汝成对这件事很敏感。

去过交趾一趟,有得有失,田汝成早已明白礼交部底下的外交司和外贸司,其实都是为了大明经略外藩而服务的。

陛下绝对不会做与这个目的无关的事。

这一回,他先做了许多准备。因为他已经明白,陛下哪怕有用意,也需要先了解清楚李这个人的能力、性格。

因此他每天都会花时间与李见上一面,而且大多是在放值之后。白天,是辽东分司的郎中向李讲解政策。晚上,田汝成还特地关怀。

只半个月时间,两人已经可以一起在青楼酒肆把酒言欢了。

“鸣治兄与我乃是同科。”田汝成感慨地说道,“都是当时一起去藩国赴任宣交使的,他如今还在你们国度。一眨眼,数年未见了。”

他说的就是龚用卿。

看一看,相比起来,龚用卿仍是正五品,田汝成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更不能计较的,则是另一人。

“靖边侯知道吗?”田汝成眼神复杂,“嘉靖五年那一科,如今以靖边侯为最。爵衔不论,官品正儿。先督三边,再督河套。海安君呐,你夸赞我,那是令我惭愧不已了。”

李一直记着金祺那一跪,记得他的请求:想方设法留在大明。

这本来也是李的意愿,他非常恐惧于回到朝鲜之后的王储之争。

“田总司在交趾立功,那也是一等一的人物。天朝上国英杰辈出,不才叹为观止。”李一脸诚恳,“我与田总司相见恨晚,实不愿不久之后就要拜别归国,更不知将来何时能再见面了。”

田汝成心头一动,嘴里却开着玩笑:“殿下在朝鲜乃是王子之尊,竟能因不舍区区而不愿归国?莫要说笑了。”

李一声长叹:“田总司既和龚钦使是故交,岂会不知鄙国大事?实不相瞒,我虽为王子,却有杀身大祸啊。父王年龄渐长,王储之争已成水火之势。我那兄长已……”

说着说着,李抹了抹泪。

田汝成这段时间以来还是第一次见他表露这样的情绪,说出这样敏感的事情。

如果李不是根本只为惜身、不顾朝鲜利益的王子,那便是他明知不该自曝朝鲜忧患、仍然要点出来他想留在大明应对王储之争。

田汝成忽然抓住了一些线索,那就是李的身份。

本是庶次子,但庶长子已被赐死。王世子则是唯一嫡子,又非如今的朝鲜王后所出。

若是朝鲜王世子没了,那就是李为众王子之长了。同为庶子,自是居长者继承王位。

而如果大明要支持李,那么更是能用国王册封这件事做文章,一如田汝成在交趾时莫登庸想做的事情一样。

“殿下言重了。”田汝成嘴上安慰着他,“陛下既然欣赏你,又以边贸重事盼殿下归国之后能让朝鲜与大明多通有无,殿下有这重任为倚仗,又何须担忧这些?我虽与殿下一见如故,半因殿下性情,另外一半,也盼殿下归国之后把两国贸易主持好啊。我如今,可是在外贸司任职呐。”

田汝成像是开玩笑一般,继续试探李的态度。

李却坚决地摇了摇头:“我到天朝国都这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倾慕大明文教。皇帝陛下天恩浩荡,允鄙国可选士子入国子监进学。我有心留在大明求学,不知田总司可否代为奏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田汝成愣了愣:“那边贸之事,朝鲜何人主持?”

“鄙国正使金祺,田总司也见过。蒙皇帝陛下圣恩,准于九连城专开朝鲜边市,金修撰携功归国,大约另有任用。这边贸事,我所了解的,可修书回奏父王,父王自然会安排好主持之人,岂会误了田总司差使?”

李说完这些,再次表达态度:“天朝地大物博,这边贸之利何其重,我岂能主持?那不是更引人注目吗?田总司有所不知,我少年时也是激扬洒脱之人,如今谨慎不已,全因王储之争呐!”

田汝成想起朝臣间这些天隐隐传的东宫开府建衙之事,参策们大多面色凝重。围绕大位的任何事情,确实敏感又可怕。

“怪不得与殿下一见如故,原来殿下本来也是直率之人。”田汝成向他劝酒,“也罢。只是这入国子监进修之事,如今却是文教部在管了。殿下又是外藩王子,礼交部不能置身事外。这样,明日我先报予尚书大人,再听他老人家怎么说吧。”

“多谢田总司!”

田汝成第二天一早到了礼交部衙门,就去找刘龙。

而后便得到回报,刘龙正与御书房伴读学士李开先相谈,要他稍候。

田汝成这一候,就候了半个多时辰。

不得不说,御书房伴读学士还是令人艳羡。这李开先平日里玩心更重,但一朝被点入御书房,哪怕之前只是正六品的户部主事,刘龙也丝毫不能怠慢他。

他还矮自己一科,想必在御书房中呆上三五年后,也是一飞冲天的人物吧,真不知道陛下看中了他哪一点。

见到李开先出来,田汝成却也不敢怠慢,站了起来行礼:“李伴读。”

“见过田总司。”李开先回了一礼,而后忽然开口,“有一事,正想拜托田总司。”

田汝成颇为意外:“不敢,李伴读请讲。”

李开先笑着说道:“陛下有意在京城办一个棋圣杯,欲邀诸外藩国手过来一较高下。田总司到过交趾,又正教习朝鲜王子边贸事。不知交趾、朝鲜,有没有这等象棋、围棋国手?”

田汝成听得愣了:“棋圣杯?”

“正是。要铸一金杯铭刻荣耀,赐予魁首,名列前三者更有赏格。”李开先认真说道,“大明自然不乏高人,但陛下之意,是要让诸藩国也遣人来参赛。此后更要定期举办,所以这第一届,便最好多些外藩高人来我大明。”

“我在交趾时,倒也知道那里有不少人也喜好棋艺。”田汝成不是很理解,“然偏远小国,纵有二三人稍有心得,如何能与我大明国手争锋?”

说完他就反应了过来,立刻继续说:“既是陛下旨意,那我自然先去信交趾,也问问海安君。”

从无到有的筹备过程,李开先自然是先采取邀请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由皇帝去旨各国国主,令他们遴选高人远赴大明参赛。

于是李开先说道:“有劳了。还请田总司放在心上,陛下此举,非为宣威。前来参赛者,纵然不能名列前茅,但人人都能有陛下御书,以资勉励。”

田汝成瞪大了眼睛:来大明一趟,下下棋,就能有陛下手书相赠?

这可是大明皇帝的墨宝,带回他们那些蕞尔小国,那是足可传家的宝贝!

怀着许多疑问,见到了刘龙之后他还在晕乎:“大人,李伴读所说的事到底……”

“此事关乎国计!礼交部、文教部都配合着办便是。”刘龙担任一部之首久了,崔元也不再提醒他什么了,官威也渐渐往上涨,“伱过来是有何事禀报?”

“哦,是朝鲜国主之子李……”

田汝成转述了一下李的请求,也说了说他提到的险境和他的态度。

“大人,下官瞧着,这李确实想要就此留在大明。”田汝成试探了一下,“只是他以外藩国主之子的身份,想入国子监的话,就算陛下能恩准,还要问问朝鲜国主的意思吧?”

刘龙沉吟片刻,随后就开了口:“你回去告诉他,就说本官的意思,若不得其父首肯,倒显得我天朝也强留他在大明、插手朝鲜王储之争一般。既然是他不想回去,就要他先去信,请他父亲主动上表奏请。礼交部收到了奏请,这才能帮他办这件事。”

“……只怕他不敢。若如此,岂非显得他想久留大明,结交外援?朝鲜国主若不喜,召他归国,那他就大祸临头了。”

刘龙笑了笑:“避祸也好,心存大志也好,他想要如愿,岂能一点险都不愿冒?总之,帮他一把是没问题的,但他若不值得帮,没那个能耐,陛下何须贻人话柄?他们在朝鲜纵然争得你死我活,新主登位,陛下仍旧是看其恭顺与否,再定夺册封诰命之事,哪里用得着提前算计什么、扶持谁?”

田汝成心想其实大概就是这回事吧?刘龙的话就表明了皇帝暂留李在大明的用意。

只不过话也没错。虽然是有意看看这李能不能用,但也不能很明显地偏倚他,搞得大明对上一个朝鲜还需要故意玩什么阴谋。但若是朝鲜国主自己上表奏请,那则是他心里另有一番考量。大明皇帝准了,那便是从其所请,恩典是给朝鲜国主的。

在那之前,大明皇帝当然是不知情的了。

田汝成得到了明确的信息,自然回去转告李。

而李便开始犹豫不决了。且不说他父王的态度,朝中的世子派,会愿意他这个王世子之外身份最敏感的王子就此留在大明?

只怕会给他安上一个结交大明、意欲带领明军入朝夺位的罪名!

李思来想去,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金祺之上。

他说过,希望李想办法留在大明的,他应该会说服他父亲的吧?

金安老,也是世子派的,金祺到底要怎么说服他父亲?

田汝成对他叹着气:“若是朝鲜王室父子和睦、兄友弟恭,殿下倒不必如此为难。不如这样,如今另有一事,陛下有意办一个棋赛,殿下以此事为引,先探问一下态度……”

如果朝鲜真的能派出几人到大明来,那么李本就在大明,至少是可以先顺利成章在这里代表朝鲜国主勉励朝鲜“国手”争光而归的。

这样的话,又能在大明多留一些时日。

而这段时间里,想必他提到的那个金祺也会给他一些准信。

李这边在为他自己的将来而想方设法,而这个时间,张白圭小朋友在他父亲的陪伴下,坐着费懋中专门安排的马车正在北上。

离北京越近,张白圭父子也如同当初那些到北京来贺寿的外使一般,惊叹于大明新的直道。

这还是张白圭第一次离开荆州府,而一去就要去这么远。

他根本不知道皇帝要见他的用意,因为他只知道那大官说,皇帝想亲自考考他。

张白圭很想一路上也多温习一下功课,但车窗外、驿馆外实在太吸引人了。

而在真定府的驿馆留宿时,夜里又听见喧闹。快马来,快马走,只留下被替换下来休息的急递铺体系中的年轻人喝着茶在那里夸耀。

“南洋大捷!区区西洋红毛鬼,一败再败!这一次,是他们举国之力攻来,彻底败在了南洋。西洋大战船俘获七艘,小战船十五艘,那葡萄牙举国兵力这次折了一半!”

“一半是多少?”

“也就五六千吧,死的死,擒的擒。”

“咦——弹丸小国,举国兵力也只过万?”

北征大捷后,来往官绅、商旅、仆从,对于这种“大捷”像是已经脱敏了。

相反,他们笑谈的却是另外的主题。

“竟是万寿圣节之前的事,可惜相距万里之遥,靖海伯没赶上好时候啊。若能早一点,说不定阅兵封赏大典上,还能多一个侯爵呢。”

“这也是命啊。”

“依我看呐,陛下不吝劳师远征,对那南洋也是着紧的。如今靖海伯先夺马六甲,设了南洋都护府,又设伏连败红毛鬼子远征大军,功劳也不小。辛掌柜,你们虽不跑船,但听说跑船的这些年白花花的银子水一般赚回来?”

“岂有那般轻易?回来了,自然是有赚的。可海上风高浪急,若是翻了船,那是血本无归,哪像我们就在大明陆上行商安稳?”

“说得也是,那是搏命钱……”

张白圭在驿馆的饭厅吃东西时,就这么瞪着眼睛听其他形形色色的人议论着。

对他来说,都很新奇。

而其他人看他们这一行人,既有幼童,又有官府里的衙差,只以为是哪户官宦人家,一时倒无人冒失地上前攀谈。

当然了,张白圭的父亲也得到了叮嘱,路上最好不要夸耀,免得生出事端,坏了这桩机缘。

他们在这里歇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时,来自南洋最新的消息就已经到了京城。

朱厚熜一醒来就得到了这个好消息,一时怀疑自己当真是气运加身了。

历史书上,葡萄牙在这个时期那么名声赫赫,怎么会派出这么些宝贝到亚洲?

胡安就不说了,好歹是战败之后被阿方索撺掇的。

这恩里克人傻也就不说了,没来过亚洲的,认知落后也情有可原。

但其他那些远征舰队的将领、兵卒,就能这么傻呵呵地被胡安骗得团团转,分两波送掉葡萄牙的舰队底子?

元气大伤都不足以形容葡萄牙这次的损失。

朱厚熜有点心热起来:若昂三世这回总该低头了吧?

他肯不肯舍得这么多年积攒的白银,用低头换一个继续垄断这条海上商路利益的机会?

也许阿方索还真是对的,他更理解到东方冒险的这些人图的是什么。

正因为是利益趋势,所以一旦情势不利,才更容易被说动吧?

哪怕那些将领也是。

说得不好听一点,欧洲贵族对王室的所谓忠诚,比那些日本家臣对家主的死忠差远了。

朱厚熜眼里很亮:“召赵俊班师回朝!”

大明海师虽然是在各种有利条件下击败了葡萄牙远征舰队,但有了这次历练,就是时候做更多的准备了。

对日本绝贡已多年,他们各自“村战”,有力量的不愿折损于大明海防道,现在是通过朝鲜做个“转口贸易”。

而这次“棋圣杯”,则不妨给他们开个口子,来一个“围棋外交”。

没统一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找到合适的跳板!

刚回到汉城的金祺不知道大明皇帝的目光已经盯到更远的地方了,他斩钉截铁地告诉父亲:“大明天子盯上了朝鲜!”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