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靖明 > 第418章 君臣相忌

靖明 第418章 君臣相忌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1:32 来源:书海阁

在之前的高丽王朝,汉城只是小三京之一,断断续续成为都城过。

这里稳定成为都城,还是李成桂开创了朝鲜王朝之后。他在这里大兴土木,营建了宫殿、宗庙、社稷、两班衙署、道路,正式迁都于此,并改汉阳为汉城。

十一月的汉城已经入冬,这里一贯比较冷。

金安老本来心情很好。儿子还朝后,带回了三大功劳。

一是大明天子有了笔墨为证,重修《大明会典》时必定正朝鲜宗系之误。二是在九连城专开对朝边市,扩大贸易量。三是允朝鲜每三年选五人去大明求学,这对金安老获得士林派的支持来说很重要。

李怿大喜,金安老和金祺都获得了夸奖。

然后回到府中,金祺的这个话却让金安老大吃一惊,顿时脊背发凉,屋中炭火也无法驱寒。

大明天子盯上了朝鲜?

这句话勾勒出了一个画面:一举拔掉整个蒙元右翼的实地、逼得俺答造反夺了汗位远遁避战的大明天子,宛如坐在高空巨大宝座之上的神明,他淡漠而轻蔑的好战目光投在朝鲜这边吗?

“为什么这么说?”金安老顿时追问,“在殿上,怎么没有提醒王上?”

“是儿子的判断!”金祺急忙回答,“怎么敢胡乱对王上说?”

他对金安老就比对李坦白多了,把朱厚熜见他们时问的每一个问题、顺序、反应,都详细介绍了一遍。

包括他对李说的那些话。

金祺最后才说道:“儿子在北京,见到了交趾北宣尉司莫朝篡位之臣莫登庸的孙子,也见到了交趾南宣尉司黎朝重臣阮淦的女婿郑检。父亲,交趾就是例子!”

金家在朝鲜是世代官宦、状元之家。

金安老的五世祖金涛在高丽朝末年中了大明进士就不说了,金安老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金、父亲均在朝为官,叔父更是在如今李怿朝中官拜领议政过。

而不仅金安老本人是朝鲜状元出身,他的父亲、叔父、岳父、连襟,都是朝鲜状元。

按理说,有士林派的渊源,金安老本应是一个士林派才对。然而朝鲜虽小,权争却更复杂。己卯士祸后,章敬王后所生的孝惠公主下嫁金安老之子、金祺的弟弟,金安老就与生母同样是章敬王后的王世子有了一层关联。

到后来,他更是以世子势孤、只有他出山才能辅翼东宫,终于在四年前复出、担任了汉城府通判。

这个时候,金安老担任的是吏曹判书,这是掌管朝鲜官场人事权的官职,可以看做是大明以前的吏部尚书。

金安老正在积极运作拜相,成为朝鲜议政府的右议政。

在这样的家庭出生、成长,金祺显然也不是个简单人物。

不仅他,他那个弟弟、他的弟媳孝惠公主,都为金安老的复出做了许多事情。

现在,他的弟弟和孝惠公主都在金安老复出的当年病逝了,金祺忧心忡忡:“王后已有身孕,若诞下王子,小尹兄弟绝对要与大尹兄弟还有父亲争锋。若生下来是公主,小尹兄弟知道王后待世子甚薄,他们也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如今大明皇帝欣赏海安君,将他暂留大明,士林派想扳倒父亲和外戚,一定会想方设法扶助海安君。”

金安老脸上神色凝重,缓缓点了点头。

金祺分析得很有道理,他金安老以辅翼东宫自居,暂时既有世子的亲舅舅这个臂助,又有出身士林派、与士林派的一些渊源。

若是如今的文定王后没有身孕,那她也会站在自己这边。不管她是不是对世子比较冷淡,终归是名份上的王后、母亲。

但现在,文定王后有身孕了。

暗流汹涌的形势面前,金祺说道:“大明皇帝对朝鲜情势一清二楚。王储之争近在眼前,王上猜忌父亲权重,士林派静待机会,外戚也在争权。而大明呢?父亲,那宣交使,那大明商队,都不寻常!福城君被废、被赐死,这是大事,大明皇帝知晓并不奇怪。但是王后刚有身孕,他必定也知晓,不然不会留下海安君,还说出‘人伦大祸’这样的话!”

金安老缓缓地端起了杯子,想喝口热茶。

润了润口舌,暖了暖脾胃,他才涩声说道:“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强盛时,总会打这里的主意。但除了千年前,又有哪朝哪代真能吞下这里?”

“若像交趾一般,因王储之争,分而册封南北两王呢?”金祺先说了一个可能性,又说另一个事实,“大明皇帝万寿大典前日,阅兵、封赏。四位国公啊!如今大明兵力强盛,文臣武将都渴盼功劳,大明天子更是雄心勃勃,开疆拓土之意毫无遮掩。宗系正源、边市、进学等恩,也大有麻痹朝鲜、搜罗消息、培养叛臣之意!”

金安老盯着自己这儿子,缓缓问道:“那你只与为父先商议,是认为该怎么办?”

“儿子不知道。”金祺表情苦涩,“儿子在大明,来回路途上,在京城,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只看到大明如今太强大了。王上反正,是得勋旧之助,而后为稳固大权,花了十余年才启用士林派把勋旧权臣压了下去。如今,大明国力正是强盛之时,朝鲜勋臣武将则是疲弱之时。”他抬头看着父亲:“父亲还能再去结交勋旧吗?若如此,王上又会多忌惮父亲多少?士林派又将多警惕父亲多少?”

“……我辅翼东宫,没有退路。”

金安老内心赞同儿子对大明天子的判断,但大明会怎么做呢?

他只能先分析自己的处境,而后继续说道:“王上忌惮我急着扶世子逼他内禅,可大小尹都各有心思,我只能继续向前,先掌握议政府。到那个时候,王上又会担忧我权柄更大,王后又已生产,是男是女有了定论。若生下王子,为父和大尹已有商议,当奏请王上废后,以免储君不稳。”

金祺大惊失色:“废后?”

金安老长叹一声:“别无他法。若当真生下王子,王后、小尹兄弟与士林派,必定合流。若是我们势均力敌,王上不安之余,或会重新倚重勋旧,一举扑杀我们。”

金祺这才知道真正的局势已经凶险到这种程度。

说到底,李怿并不具备十分强悍的手腕,一直只是轮流倚重一些人,削弱了旧的,再用更新一派势力削弱当前的。

先是倚重勋旧在反正多位后坐稳位置,又倚重士林派削弱勋旧。等士林派太强了之后,又重新倚靠勋旧搞出士祸。

搞到现在,是倚重外戚、有国戚和士林派双重身份的金安老、以保护王世子的名义再继续削弱勋旧派和士林派。

搞来搞去,朝中权争错综复杂,朝鲜则越来越疲弱。

到如今,他反倒仍不能稳稳控制住朝政。

金祺回想起在大明的经历,只觉得那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大明天子实在强悍得不像话。大明的重臣,不论身居何位、权柄多大,在那个皇帝面前都得服服帖帖。

金安老见儿子沉默不语,凝重地问道:“为父把这等机密盘算先说与你听了,你这一路上,自然已有计较。若大明当真对朝鲜虎视眈眈,依伱之见,我们金家该当如何?”

金祺跪了下来,悲痛地说道:“若无大明在旁虎视眈眈,父亲行此计,绝无侥幸!”

金安老没有动怒,他知道儿子说的是实话。

除非李怿肯内禅,让王世子快些登位,那样的话王世子还能感念他的恩情。只要金安老不是太过分,他至少需要暂时依赖金安老和大尹把王位坐稳。

但李怿肯内禅吗?他自然是不肯的。既然如此,就一定会想办法削弱东宫的力量。

金安老首当其冲,确实不可能有侥幸。

现在听到金祺这么说,金安老沉默片刻,压低了声音:“莫非你是想劝为父效仿莫登庸?”

金祺连连磕头,却不言语。

金安老一口一口地喝着热茶,许久之后才开口:“而你则与为父划清界限,大义灭亲,转与士林派扶助海安君?若大明是要在朝鲜再行交趾之计,则为父可得册封,你则辅佐海安君?若大明是要助海安君夺回朝鲜,你是功臣,金家不至于断绝?”

莫登庸是篡位之臣,但最后还是得到了大明的承认。

知子莫若父,金安老说出了儿子心中的打算。

“……不急,再等等,至少等到王后诞下孩子来。”金安老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不能急……”

在朝鲜的王宫里,文定王后几乎是在小尹兄弟全力的保护下养着胎。

如果生下了王子,又必须得每天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保护好孩子。

因为小尹兄弟很明确地说了:尹任必使力士加害,宜谨护避祸。

而朝鲜的国主李怿,则依旧在王宫中玩乐。

他本就喜欢玩乐,如今金祺带回了好消息,更有理由饮乐。

他还很喜欢杂术,很多奇人、通晓风水地理和命数的术士被他召到王宫。

在平衡朝臣权力、私生活方面,他堪称一个低配版的嘉靖。

但段位不在一个档次,因此他经常寄希望于命数。

现在他就问自己十分信重的术士赵伦:“今日喜讯连连,你再算一卦,王后能否为孤再添一子?”

他希望那是个儿子。

李怿当然不缺儿子,他缺的是在如今情况下激化矛盾、让他能够再有理由换一批重臣的儿子。

对于大明天子欣赏他的另一个儿子,李怿也很开心。

不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被人欣赏而开心,是因为这个儿子也会为朝局带来一些变化。

这个时候,李写回朝鲜的信件还在路上。

但李怿已经安排了下去,让士林派残存的一些人选出五个人来送去大明。

他们选的人,金安老、尹任、尹元衡他们,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那就又会争一争。

至于边市……可以效仿大明皇帝用勋臣之后去做生意。给他们利益,有了钱,万一真面对他们的逼宫,那么勋旧也可以再用一用。

赵伦算了一卦,随后便向李怿道喜:“卦象所示,陛下命中还有子嗣。臣为陛下贺!”

“好!来人,赐大明银元十枚!”

金祺还是很不错的,除了大明皇帝赏的宝票,大明那些精美的银元、通宝,也换了不少带回来,献给了李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除了宝票,这些新钱用来赏赐,是李怿今天最新的乐趣。

赵伦欣喜不已地谢恩,李怿浑身舒坦。

而在汉城,龚用卿每天的生活也很潇洒。

或者说,很久了还不能回去,不如过得快活一点。

他本就有文才,当年会试时呼声也极高,奈何同科有个唐顺之?

如今在汉城,他倒是越来越得朝鲜士林派的仰慕和恭维。

这些人是矛盾的,一方面家国之心很重,另一方面也想倚靠大明,帮助他们掌握朝政。

大明皇帝重文教,朝鲜国主把遴选士林俊杰去大明进修的重任交给了他们,今天他们就组织了一场文会,邀龚用卿前去品评他们的文章、考较他们的学问。

同时,他们也在思考:大明这些年变化很大,不小的原因恐怕是皇帝陛下所推崇的新学。

朝鲜士林派也是研究理学的,对于新学,他们不懂。

他们认为龚用卿是懂的。

龚用卿只懂一点点,但宣扬大明文教也是他的工作。

哪怕只懂一点点,在文会上,龚用卿的逼格仍旧很高。

“实践学和辩证法博大精深,去南京国子监,还是先以精研理学为主。”龚用卿微笑着,“须知这实践学,也是博采理学、新学及百家之长,天理、物理、人理奥妙无穷,要循序渐进。”

以大明钦使的尊贵身份,龚用卿在这朝鲜是超然的。

哪怕是朝鲜国主,也不能对他不敬。对大明宣交使不敬,便是对大明不敬。

这场文会在继续,有资格被遴选的朝鲜士子无不激动。

虽然如今士林派式微,但这种情况下,若能有从大明学成归国的经历,他们将来都能跻身士林派的核心。

届时,大家贵女下嫁、朝中重臣倚重,都是看得到的前景。

而席间,士林派如今的一员中坚干将、任职司宪府的梁渊继续试探龚用卿的态度。

龚用卿只是义正言辞地说道:“本使到朝鲜,只为宗藩往来、通商边贸及襄助朝鲜文教。如今陛下能恩准朝鲜士子定例前往求学,那就是朝鲜文教初有成效、薄名上达天听。朝鲜朝局,本使如何能参与其中?依本使看法,你们君臣还是应当开诚布公,好好商议才是。朝鲜士林有此前大祸,也是忘了君臣本分,欲以台谏制君权,这是何等大不敬?”

“听闻上国更是设了国策会议、国务殿,皇帝陛下圣明无双,御下无猜疑。位列参策、高居总辅、于国有功者,无不善终,身后名人人称颂。”梁渊的语气中羡慕不已,“天朝气象,在鄙国却是极难的。我辈士子,岂是不忠不敬?上使到朝鲜也有数年了,当知鄙国朝政之弊,实因君臣相忌过甚。”

“梁司宪,这种话对我讲,不合适吧?”龚用卿奇怪地看了看他,“这可又是不敬之语了。为人臣者,岂能菲薄君上?”

“崇道学、正人心、法圣贤、兴至治,何等至理?”梁渊痛心疾首,“革昭格署,设贤良科,尊祀文庙,消除伪勋,皆是善政。只因肖小作祟,以蜜涂叶曰‘走肖为王’,流于御沟入宫闱引虫蚁啃食,王上便轻信谗言,以为大司宪有不臣之心。己卯士祸,我辈士子岂有以台谏制君权之意?”

他说的是当年士林派领袖赵光祖最终引起李怿大怒的诱因事件,最后李怿说“走肖之辈,奸似莽卓,恐有宋祖黄袍加身之变”。

把他比作王莽、董卓、宋太祖,天朝在朝鲜的影响力是无孔不入的,典故拿来就好用,大家都懂。

梁渊说来说去,想强调的就是士林派无辜、忠心为国,奈何君主不给力。

龚用卿只能哀叹一声:“确是儒门惨事。”

这就是他和士林派的共同语言,也是士林派想要通过他争取大明支持的原因。

“如今上国气吞四海、文治武功远迈汉唐。”梁渊拍着马屁,“偏远之地,读书人无不倾慕。只是士子远赴大明进学,只是辗转购得上国典籍回来研习,不足慰我朝鲜士林求道之渴。不知上使可否呈奏皇帝陛下,遣大儒到朝鲜讲学?朝鲜士林,必焚香沐浴,礼迎上国圣贤!”

“讲学?”龚用卿看了看他。

如果大明很重视朝鲜文教,那么士林派的声势就会变大吧?

于是龚用卿笑了笑:“梁司宪,我虽非大儒,陛下令我任职朝鲜宣交使,已有宣文教、助藩国兴治世、使藩国百姓安居乐业之意。陛下有庇佑藩国之心,只是藩国自有诰命国主,这恩泽,却需贵主奏请,那才是名正言顺。”

梁渊还能说什么?

龚用卿参加完了这场文会,回到宣交使馆之后,之前醉醺醺的模样也就消失了。

他照旧提起了笔,写着按要求该定期呈回大明的奏报。

朝鲜士林,不直国主久矣!

本章完

喜欢靖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靖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