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六百六十二章:皇室传承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六百六十二章:皇室传承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1:42 来源:23小说

新学的要旨就是把其中关键点出来,那就是金朝可以零成本做到激励相容,而大辽即使天祚帝耗罄国库与内帑也做不到激励相容。

这约等于大辽是在跟一个不惧战败,只要不被灭族就永远会死灰复燃的一群兽人作战。而大辽内部还都是一群相互掣肘,儒学两千年从未讲授如何应付这种地狱情况的,只知道推诿卸责的一群官僚、太监。

看着大辽的灭亡就可以想象北宋的灭亡不远了。可惜当时的北宋还沉浸在东京梦华录里,看不到这些。

虽然新学是一个把焦点从人转向事的学问。

但宋应昌回想前几天嘉靖的表情还是相当震撼的。

“幸好不是朕的儿孙,将来若真有如此孽种,还不如一出生就溺死在便桶里”

很显然,辽道宗的所作所为,把嘉靖气得够呛。嘉靖当时哪怕抱着宝贝孙子朱翊钧,还是恨恨地骂到。嘉靖想不明白怎么会有如此愚蠢的皇帝。好在自己孙子聪明,不至于干如此蠢事。

到最后,长叹一句:“这辽国和该当灭,和该当灭!”

宋应昌等了四五天了,万寿宫那边都风平浪静的,直到自己都快睡了,东厂的人才来敲门递纸条。题目赫然就是辽道宗的传承问题。

辽道宗虽中人之姿,但好歹还是有些治国的平衡之才,要不然想不出利用佛门瓦解北院部落的军权。但怎么就生出了或者教出天祚帝这种毫不通政治一味蛮干的儿子呢?这不科学。

宋应昌没等太监回头就在自己准备好的众多奏疏中,把传承问题的这一条给递了过去。

“宋大人,一起给咱家可好,咱家姓魏,将来必定感谢宋大人的机缘”魏公公看着那么多奏疏,干脆脸皮厚点,一起要了。

“也行,那就一起麻烦魏公公了”

宋应昌转身把自己准备的一大摞奏疏都报了过去。

皇室传承问题,在大辽一开始还真不是什么问题,毕竟萧太后开始,每一届皇后太后都有样学样,都是贵族出身,饱读儒学与杂学。

但到辽道宗时,道宗皇帝为了减轻后宫或者外戚对朝政的干扰,在原皇后死后,立了个中人之家的妇人做皇后。这个皇后也就勉强识字而已,自然不可能干预朝政。

而辽道宗本人要么忙于国事要么在领悟禅机,自然没时间亲自教育太子。这样的妇人自然也无法教育。一旦放任皇子的教育于文官,当然只会照本宣科教一些应该的圣人道理。

至于现实中不应该的事情出现了,对不起,那不是读圣人学问的人该处理的事情。

仅仅一代人,就完全毁掉了大辽的皇室传承。

当晚嘉靖看到这个的时候,立刻就明白宋应昌和高翰文说的是什么事情了。

大明不就是如此吗?后宫只能出生于中人之家,不讲求才学。难怪这教出来的皇子一个个跟皇帝都差异巨大,仿佛不是亲生的一般。

近的是自己与裕王,上一代是孝宗皇帝与武宗皇帝。再上一代是宪宗与孝宗。再再往上是英宗与孝宗。再再再往上是宣宗与英宗,仁宗与宣宗,成祖与仁宗。

从成祖这一支下来,子不类父,仿佛是大明皇室的魔咒一般。

这一下子把原本有些生气的嘉靖吓一激灵。

再结合当时宋朝神宗皇后高滔滔,也就是哲宗时期的高太后。同样是太后,这位虽出身勋戚之家,却只专注于女戒女德,顶着女中尧舜的名头,凭一己之力把北宋朝的党争推至巅峰,完全一发不可收拾。

可笑的是辽道宗与高太后居然是同时代的人,仿佛是两个卧龙凤雏约好的一般。当然同时代西夏的罗太后的各种神操作也不遑多让,完全是把西夏皇室传承给连根拔除了。

只是让后宫读书,读为政之书,以应不时之需,这不就是主动要后宫干政吗?后宫读了那么多书,还愿意消停吗?

新学这是意欲何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