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六百六十一章:天祚帝必败之因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六百六十一章:天祚帝必败之因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2:21:42 来源:23小说

如果仅仅说道这两父子的问题,儒学也可以做到。新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明君贤臣的层面,那新学跟儒学就没有什么质的不同。最多就是更花哨的儒学升级版而已。

故事要有角色,自然是围绕着角色讲才吸引动人。

而这种基于话本资料的政论分析总是要更深一层才行。

因为,大辽没有明君贤臣,但同时期,基于七大恨起家的金朝女直人就有明君了吗?

首当其冲的就是暴虐成性的金景祖完颜乌古乃,其人虽有勇武,却杀人如麻,曾在后期大量残杀无谷辽东契丹人与汉人,好节省粮食,减少叛乱度过恶劣气候带来的粮食危机。

金景祖过后是金世祖完颜劾里钵。其人之残暴比之其父更胜一筹。其父也仅是刀杀百姓而已,其人初步确立了猛安谋克制,普通百姓,无论契丹还是汉人,皆是猛安谋克的奴隶而已。或驱使或打杀,皆看所属猛安谋克的心意而已。从此以后女直人打仗不抢金银,专抢契丹、汉儿做奴隶。而辽东少粮,离了奴隶主,这些失地的契丹汉儿完全没法生存。

这就导致,女直人越破坏辽东,辽东失地的契丹、汉儿奴隶越多。而这些人一失地就只能依靠所属的猛安谋克而过活。而猛安谋克则是训练手下奴隶一起参与劫掠,夺得粮草才能供养手下的奴隶。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明明被女直人还得家破人亡,却在打仗时奋力效死。因为不效死其留在后方的奴隶家人就得饿死。

而效死之后一旦获得军功,自己也转得女直身份,成为谋克,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奴隶,因而就更卖力了。

这样的郡王算得上明君吗?

哪怕是到完成金朝开国的金太祖,其虽然在军事上天下无出其右,但在治国安民上同样与其祖父三代如出一辙。猛安谋克还被其制度化了。

可以说金朝开国及之前的君王几乎各个都是魔王转世般的暴君了,跟明君是彻彻底底的沾不上边。

然而就这样的暴君暴臣,居然打垮了拥有近两百年历史,一度繁华胜过汴京的大辽。一省要强的天祚帝也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这是什么道理?

同时再看,金朝这三代开国之君,进攻的打法。一开始景祖完颜乌古乃基本就只是劫掠。各种沿着大辽东京抢粮抢物抢人。

再到后来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则是完全升级为杀人了。整个东京辽阳二十万人被杀得只剩了六百个和尚抬尸体。

金朝通过杀人立威,通过杀人来驱使边民逃向中京、内地。

进攻就是杀人,杀得越多越好,杀得越多人知道越好。

由于北院的南院化,导致机动性丧失。各个部落原本就人口极度拥挤,现在前线的百姓后退,直接导致后方的部落城主还未接战就已经粮草紧缺。而这粮草紧缺同样又进一步恶化了二线部落的战备。当二线部落溃败,大量的百姓撤退向中京时。还未开战,中京的存粮就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月了。

所以,事实上,还未接战,中京的天祚帝就已经是必败之局。

对比可以发现。金朝女直人拥有一个正反馈且低成本的军事动员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是不怕打败仗的。因为内政的混乱导致不打仗就活不下去。无论胜败都会向外掠夺。这也是金朝一直盛行种粮不如种豆。种豆抗旱抗寒,养出肥壮的战马去抢大辽的就好了。

而大辽则完全陷入了高成本负反馈循环。一群没什么经验又相互掣肘的文武太监领兵防御。前方尸横遍野,后方还未出征便已粮草短缺。破败的部落高度依赖粮食贩运。而粮商士绅的惜售直接让粮食炒到天价。天祚帝以中京的粮价拨付的军费,到了东京根本买不了几石粮食。

新手文武与傲慢太监组队,而战败出错还要被追责杀头以儆效尤,难以积累经验。没追责的都是拉帮结派的朋党之人,留下的经验都是些保命的经验。皇帝还急于求成恨不得五年平辽、三年平辽。因此,满朝文武太监自然只能靠欺上瞒下维持表面太平。等金军直扑中京,天祚帝才第一次真实地了解到局势已然不可挽回。特别是当意识到百官都想着逢迎金军,立从龙之功时。连过去常用的杀人立威都不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