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九锡 > 第884章 【定南】

九锡 第884章 【定南】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9:01:38 来源:书海阁

对于陆沉来说,位于皇宫西北部的御花园是一个很独特的地方。

他曾在这里听到李端重病之时的盖世豪气,那场君臣密谈不仅奠定雍丘大捷的基础,也让陆沉对一位帝王产生真正的敬佩之意。

他也在这里与李宗本闹得不欢而散,君臣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最后再也无法修复,让李宗本在那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及至今日,园中格局依旧,却再无当初的痕迹。

赏月亭内,宁太后凭栏而立,平静地望着深秋略显苍凉的景色。

陆沉则站在旁边一个合乎规矩的位置上。

亭外既有苑玉吉带领的宫人,也有以若岚为首的女官们,他们离得稍微远一些,耳朵再灵敏也听不到那两位贵人的谈话。

不知过了多久,宁太后收回视线,转身在石桌边坐下,抬眼看向陆沉道:“郡王且坐。”

陆沉略显迟疑。

这段时间他在宫中议事皆有座,除非是文武重臣都在的时候,不好太过特立独行。

他已习惯坐着面对这个国家如今明面上的主人,但那要么是在宽敞的御书房,亦或是威严的殿宇之内,君臣的间隔很明晰,不会像现在这样只有一桌之隔。

这个距离上,以陆沉的眼力甚至能看清宁太后雍容妆饰的细节。

宁太后自然清楚这个年轻郡王的顾虑,微笑道:“坐罢,你是皇帝的先生,哀家岂能不尊重?”

一句隐晦的提醒让陆沉心中微动,于是拱手道:“谢陛下赐座。”

宁太后有感而发道:“郡王的福气足以让世人艳羡。”

陆沉镇定地说道:“臣能有今日,皆因天家的器重和信任。”

“哀家说的不是这个。”

宁太后神态平静,徐徐道:“哀家听说,王妃年纪轻轻便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高手?据说有个武榜,她已经排到上册前十之内,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陆沉逐渐回过味来,笑道:“陛下,这只是草莽之人戏说而已。”

宁太后道:“虽是戏说,却也能证明郡王好福气,连枕边人都能提供不小的助力,难怪你这些年总是能做成出人意料的功绩。林王妃不光有一身高明的武功,她家的七星帮以及七星军亦为大齐立下汗马功劳,而厉、王两位次妃各有所长,对你更是情深意重。如今又有沙州洛耀宗之女,虽然联姻是洛耀宗提出来的请求,但是哀家可以看出来,那位洛姑娘早已非你不嫁。”

洛九九和那岩等人前几日便启程返回沙州筹备嫁妆,宁太后只见过她一面,但是以她的阅历和眼光,自然能看透洛九九的心思。

陆沉这会反而有些拿捏不定,不知宁太后葫芦里究竟卖得什么药。

王初珑身后的翟林王氏、厉冰雪身后的靖州边军、洛九九代表的沙州七部,确实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但宁太后的语气谈不上如何忌惮,相反给陆沉一种奇特的感觉。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下一刻宁太后温和地说道:“哀家有一位侄女,年方十七,性情温婉,知书达礼。虽无倾城之貌,胜在品格端方,不知郡王可愿一见?”

陆沉的表情显得很精彩,他有些尴尬地说道:“陛下,臣……臣……”

这是他第一次在宁太后面前显露这般局促的姿态,不复平时的从容淡定。

宁太后半真半假地问道:“莫非郡王看不上哀家的侄女?”

“臣岂敢放肆。”

陆沉收敛心神,诚恳地说道:“陛下厚爱,臣心中感激,然则臣已经对家人保证过,后宅不会再添新人。”

宁太后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微笑道:“哀家可记着郡王这句话了。”

陆沉微微垂首道:“臣不敢欺君。”

“说笑而已,郡王莫要当真。”

宁太后淡定地打住这个话题,继而问道:“关于应对国战的各项准备,郡王可有查缺补漏之言?”

陆沉想了想,应道:“蒙陛下信重,如今的局面便很好了,各部衙的堂官皆为能臣,臣并无异议。”

“好。”

宁太后稍稍沉默,轻声道:“后日离京之时,哀家就不送你了,便以这杯茶预祝你一路顺风。将来大战爆发之后,郡王可安心在边疆统率大军,哀家与朝堂诸公自会成为你和边军最坚实的后盾。”

她伸手举起茶盏,白皙的手指略显用力。

陆沉站起身来,将杯中清茶饮下,正色道:“陛下务必珍重,臣决不会让敌人得逞。”

“哀家相信你。”

宁太后也站了起来,凝望着他的双眼说道:“大齐江山之安危,拜托爱卿了。”

陆沉放下茶盏,躬身一礼。

随即恭敬告退。

宁太后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伫立于阑干之旁,眼中泛起些许怅惘之色。

这样的臣子,若是能一直做大齐的忠臣,该有多好。

……

大齐鼎正二年,九月二十三日。

淮安郡王府,高朋满座。

因为陆沉即将带着家眷北上返回边疆,一些重臣特来送行。

武勋有荣国公萧望之、骁勇大营主帅李景达和金吾大营主帅陈澜钰,连魏国公厉天润都拖着病体前来,定北军都指挥使李承恩、飞羽军副指挥使皇甫遇和锐士营主将叶继堂作陪。文臣也来了几位,分别是翰林学士王安、御史大夫姚崇和户部尚书高焕,陆沉又亲自将两位宰相薛南亭和许佐请来。

席间氛围和谐又轻松,在陆沉有意引导下,并无那种离别在即的愁绪。

及至酉时二刻,宴席结束,诸位重臣相继离去,陆沉亲自将他们送到大门外。

回到前宅偏厅,这里还有两位贵客在饮茶。

因为今夜有两位宰相在场,再加上国丧期间不宜滥饮,所以陆沉此刻十分清醒。

萧望之看了一眼神态平静的厉天润,对陆沉微笑道:“没想到你会将薛、许二位请来。”

陆沉亲自帮他们添茶,然后坐下说道:“倒也不是为了掩人耳目,其实这会朝中大臣肯定已经反应过来,王叔父和高焕都是我的人,李景达亦是如此。我这样做是让两位宰相安心,毕竟大敌当前,我们自己人若继续争斗不休,最后肯定会便宜景国君臣。”

厉天润轻咳一声,转头看向陆沉,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有几成把握?”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

短暂的沉默过后,陆沉坦然道:“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最多四成。”

厉天润却道:“四成不少了。”

萧望之亦点头道:“这会代国多半已经臣服,景帝不会斩尽杀绝,他只要能确保代国无法再威胁景国的后方就可以。从这一点分析,景帝的意图已经十分清晰,最多再过大半年,等景军完成最后的调整,他必然会亲率大军以举国之力南下。根据我和厉兄的推断,景军这一次至少能拿出五十万大军,或许还有一点余力。”

陆沉默然。

厉天润接过话头道:“你麾下有十三万定州军,靖州那边再挤一挤,刘守光大概能凑出八万可战之兵,加上张旭带去的三万兵马和陈澜钰的金吾大营四万多人,总数大概能凑到三十万。兵力悬殊若此,你还能有四成把握,确实很不容易了。”

陆沉缓缓道:“前些天我和太后谈过,兵部尚书陈新才已经开始招募兵丁,等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李景达的骁勇大营乃至沈玉来统率的禁军,也都要做好北上的准备。”

“兵力的差距是一方面,我和萧兄更担心你要面对的敌人。”

厉天润神情凝重,坦诚道:“陆沉,你在带兵打仗这件事上确有天赋之才,如今我和萧兄单论领兵已经不如你,但是你一定不能轻敌,莫要因为雍丘大捷就小觑庆聿恭。”

陆沉望着二人关切的眼神,点头道:“你们放心,我不会犯这种错误。关于雍丘之战,我从来不认为这是我指挥的功劳,而是高宗皇帝、岳丈和萧叔费心筹谋,帮我搭好了台子,我只不过是依靠你们的帮助才能击败庆聿恭。”

“倒也不必妄自菲薄。”

萧望之放缓语气,温言道:“庆聿恭并非不可战胜,但是这一次与以往不同,他不会再有来自身后的掣肘,而且还有一个人为他掌控全局。”

“景帝?”

陆沉仔细想了想,迟疑道:“我记得他以前应该没有指挥大型战事的经历?”

萧望之和厉天润对视一眼,随即喟然道:“景帝当年登基之后快速掌控全局,将那些景廉贵族折腾得生不如死,你可知道他为何有这样的威望?”

“请萧叔赐教。”

“这其实是我和厉兄私下的分析,但是应该不会错。当年杨大帅含冤赴死之后,景廉人在短短两个月内洞穿泾河防线,最后势如破竹攻破河洛城,表面上这是庆聿恭之父庆聿定指挥得当,但河洛失陷后仅仅一年多,庆聿定便在蒙山大败而归,厉兄一战剿灭上万景军先锋精锐。前后差别如此之大,足以说明庆聿定名不副实。”

陆沉听完这番叙述,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他刚刚从军的时候就听说过蒙山大捷,也知道庆聿定因为这场惨败郁郁而终,当初雍丘之战厉天润死守城池,便是利用杀父之仇诱使庆聿恭上钩。

他心中忽地浮现一个猜测,看着两位长辈说道:“难道二十年多前,景军真正的指挥者是景帝和庆聿恭?庆聿定只是名义上的主帅?”

萧望之点了点头。

厉天润轻声道:“景帝并非不知兵之人,只不过他身为景国皇帝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再加上庆聿恭擅于用兵,能帮景国不断扩大疆域,所以他才会安心理政。你能逼得这两人时隔二十多年再度联手,足以令我们感到骄傲,因此我们希望你知己知彼,这样你才能继续战而胜之。”

陆沉心中思绪翻涌,但是面上并无惧意,唯有一片沉稳坚毅之色。

萧望之满怀期许地看着他,缓缓道:“陆沉,我年事已高,精力渐趋不济,无法帮你分担战场上的重压。但你不必担心江南和京城,我会倾尽一切帮你稳住后方大局。”

陆沉轻吸一口气,起身面朝这两位待他视如己出的长辈,躬身郑重一礼,坚定地说道:“请岳丈和萧叔放心,我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

喜欢九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九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