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九锡 > 第885章 【千秋万岁名】

九锡 第885章 【千秋万岁名】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9:01:38 来源:书海阁

九月二十五日清晨,淮安郡王陆沉拖家带口,率定北军、飞羽军和锐士营离开京城,满朝文武奉宁太后之命出城相送。

队伍行出十余里后,三百余骑忽地离开大部,转道往西而行。

将近未时三刻,这队骑士出现在锦麟县东门之外。

陆沉勒住缰绳,抬眼望着这座名闻天下的县城。

秦子龙前去和守城的兵丁交涉,不一会儿便有一名队正点头哈腰地过来给陆沉行礼,毕恭毕敬地请他入城。

策马进入县城,一路所见与陆沉五个月前来这里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当街上的行人看到这队甲胄鲜亮军容严整的骑兵,他们脸上的恐慌清晰可见,一个个避之不及。

由此便能看出巨大的变化。

锦麟县有大半田产归属于李家名下,这座城里几乎八成以上的人都依附李家生活,在李适之出事之前,城中百姓怎会畏惧朝廷派来的军卒,眼下他们却像是惊弓之鸟。

即便宁太后在昭告天下的圣旨里写得很清楚,李家长房、四房和旁宗三房犯下谋逆大罪,与留在锦麟县的李氏族人没有关系,而且老相爷李道彦大义灭亲才能及时拆穿李适之的真面目,因此这桩案子不会牵连这座县城里的人。

但是李适之谋逆已经对锦麟李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数十年培植笼络的官场势力一朝尽丧,坊间名望更是一落千丈,如今锦麟李氏莫说继续领袖江南世族,李家子弟出门在外宛如过街老鼠,大多数人都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世,哪像以前“锦麟李氏”四个字一出口,便赢得无数尊重和敬畏?

陆沉这次来得匆忙,并未事先通知,因此李家并不知情。

等他来到李氏祖宅巍峨恢弘的门楼下,李道彦的两个儿子和李公绪匆忙赶来迎接。

“拜见王爷。”

李公绪在长辈身后跪着,脑袋几乎快要垂到地面。

他如今青涩褪去,单薄的双肩虽然还无法担起家族的重担,但已经不是曾经还带着几分天真的少年。

祖父尚在,他倒是不担心这队骑兵此行的目的,却也不知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先生。

如今锦麟李氏成为弑君谋逆的乱臣贼子,自己还配做他的弟子吗?

恍惚之间,他感觉到身前的长辈慌忙避开,紧接着一个人影出现在他身前,一道略带调侃的嗓音响起。

“不叫先生叫王爷,莫非你想叛出师门?”

就是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李公绪双眼微红,眼眶中泪光闪烁。

他抬起头,望着明媚阳光中陆沉温和的面容,不禁颤声道:“先生。”

“我陆沉的开山大弟子可不能哭哭啼啼一派苦相。”

陆沉伸手将他拉起来,微笑道:“怎么了,有人欺负你?”

李公绪连忙镇定心神,摇头道:“没有,是弟子一时心神激荡,请先生责罚。”

“好啊。”

陆沉抬手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笑容愈发温厚:“罚你头前带路,带为师去拜见老相爷。”

“弟子遵命。”

李公绪笑中带泪,转身在前引路。

走进庭院深深的李氏主宅,陆沉心中颇多感慨。

时维深秋,花草树木渐趋凋零,但是与这萧索之景相比,这座屋宇绵延的府邸弥漫着一股极其压抑的气氛,这更让陆沉觉得心情沉重。

经过半山塘,望向临水而立的见喜亭,陆沉不由得想起那段时间的十余场棋局。

彼时他和李道彦又如何能想到,李适之早已决心走上那条路,短短半年内让大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来到李道彦居住的秋怀堂,其他人知趣地停下脚步留在外面。

李公绪侧身道:“先生请。”

陆沉跟在他身后步入中庭,沿回廊绕过假山流水,在正堂里间见到了年近七旬的李道彦。

“老相爷……”

陆沉拱手一礼,随即眼神微凝,望着躺在榻上的老人,后面寒暄的话已然说不出口。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李道彦的衰老程度令人心惊。

他的身躯枯瘦单薄,脸颊深深凹陷,再也不是曾经那位一人之下、领袖门阀的大齐宰相,看起来只是一位行将就木、流露出浓重死气的普通老人。

“你来了。”

李道彦勉强挤出一抹笑意,随即目视李公绪,右手轻抬。

少年强忍着心中的伤感,上前帮老人坐起身,在他腰下放好软枕支撑。

他又搬来一张交椅放在榻边,然后默默地站在一旁。

陆沉坐下,视线始终停留在老人的面庞上,心中纵有千言万语,此刻却不知该从何处说起。

“常言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一度以为自己能超然一些,可是真到了快死的时候,心中的恐惧又挥之不去。”

李道彦的语速有些慢,带着几分自嘲问道:“你可知道我为何恐惧?”

陆沉想了想,轻声道:“老相爷这一生殚精竭虑,心中常怀家国大义,然而李适之的野心几乎葬送您一生的心血。固然因为您大义灭亲,锦麟李氏没有遭遇阖族尽丧的命运,但可以预见接下来几十年内,每一位李家子弟都要背负着逆贼的骂名艰难挣扎,不知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是啊。”

李道彦眼帘微垂,缓缓道:“妻不贤子不孝,大丈夫亦难免,更何况我这样一个凡夫俗子。”

陆沉心中喟叹。

他可以在大庭广众继续宣告李公绪是他的弟子,甚至可以在将来尽可能地提携这个少年,但是李适之犯下弑君大罪,无论何时都会有齐人在背后戳锦麟李氏的脊梁骨。

能否洗清这样的罪孽,只能靠这些李家子弟自身的努力。

“李家会落到这样的境地,不能全怪李适之一意孤行。”

老人再度开口,语调中显露出几分怅惘:“若非我私心太重,其实局势本不会这般发展。”

陆沉定定地看着他,显然对这句话不太认可,因为在老人离开朝堂的时候,他已经很难改变李适之的决定。

李道彦忽地咳嗽起来,他抬手示意陆沉和李公绪不必担心,稍稍平复之后继续说道:“遥想当年,我因为中枢争权失败,被那些人赶出京城来到江南忻州,心中满是不甘,只想着若是能再来一次,绝对不会再度失手。不成想没过多久,河洛陷于异族之手,天子和太子崩于宫中,大齐江山几近倾覆。”

陆沉安静地听着。

“高宗皇帝仓惶南渡,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立刻联系韩公前往迎驾,然后趁着其他人还没有生出异心,紧赶慢赶地劝他登基为帝延续国祚。其实高宗皇帝心里清楚,我谈不上多么忠诚,只是更看重那份从龙之功。”

李道彦面上浮现愧然之色,摇头道:“从一开始,老朽就藏着太多的私心。”

陆沉摇了摇头,恳切地说道:“圣人论迹不论心。”

“话虽如此,却瞒不过天地和自己。”

李道彦轻吸一口气,语调愈发低沉:“高宗皇帝与我互相利用互相依靠,一步步降服朝中各方势力,他终于做好了北伐的准备,而我也顺利成为大权在握的宰相,锦麟李氏在短短十几年里一跃成为江南门阀之首。到了这个时候,我所追求的不再只是权力,你可知道是什么?”

陆沉叹道:“青史留名。”

“呵呵。”

李道彦神情复杂地轻笑一声,继而道:“没错,就是青史留名。你曾经说过,是我给了高宗皇帝有力的支持,他才能压制住江南门阀。你称赞我心怀家国顾全大局,却不知这只是我的一己私欲。说到底,我既不想放弃手中的权柄和家族的富贵,也不愿变成遗臭万年的奸相,所以我才左右反复无比割裂。”

陆沉看着他沉郁的面色,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评述。

这世上有几人能真的做到大公无私?

面前这位老人一生呕心沥血,在那般复杂的局势中稳住朝堂大局,这不能用简单的黑白忠奸来判定。

李道彦目视前方,喟然道:“早在我乞骸骨的时候,我就已经察觉李适之某些举动逾越了界线,比如他当年暗中勾结侯玉,又如他想方设法让元行钦掌控京军骁勇大营。若我早下决心大义灭亲,他定然没有机会走出那一步,但是——”

老人停了下来,望着陆沉默然片刻,才微微摇头道:“我放不下这一生努力得来的成果,放不下锦麟李氏门阀之首的地位,放不下子子孙孙的荣华富贵,所以装作没有看到,愚蠢又贪婪地守着自欺欺人的念头。若非私心作祟,若非心怀执念,又何至于此?”

“祖父。”

李公绪明显察觉到老人的情绪有些激动,不由得担忧地开口。

陆沉却以眼神示意他莫要阻止,然后放缓语气说道:“老相爷,您已经为这个国家、这个家族操心了一辈子,莫要太过自责。”

“终究是功亏一篑。”

李道彦凄然一笑,低声道:“因为我的私心,以至于辜负高宗皇帝的殷切期望,将来有何面目再去见他?锦麟李氏沦落至此,或许就是我该有的报应,这叫咎由自取。”

一滴浑浊的眼泪从老人脸颊缓缓滑落。

喜欢九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九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