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世祖,中兴大明 > 第5章 胜利

明世祖,中兴大明 第5章 胜利

作者:理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8:13 来源:泡书吧

此番朱由榔御驾亲征,不同于以往,主要还是在前线后方窝着。

随行有御前兵卫司的三千多人马,外加光复中军抽调的一个精锐营负责护卫工作。

七部、都察院、理藩院等部门,都派有官员随行。

海州方面明军失利后,剩下的海军残部三千多人收缩到海州城中,凭借舰炮对岸火力,暂时守住了城池,也算坏消息里的好消息了。

对于这样的全面战争而言,双方将帅在一线的定夺反而没那么重要,关键还是人力物力的比拼。

而在这个层面上,明廷方面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

浙直总督陈邦彦、湖广总督堵胤锡、川陕总督文安之,先后征发民夫超过五十万人,参与前线补给。

其中东线的压力最小,毕竟有许多现成的水系可以进行转运,但中路和西路明军就没这么简单了。

中路先后调用湖广民夫十七万,西路调用民夫二十万。

尤其是西面的川陕,本来户口就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出力。

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可不懂什么国家、民族大义,他们只知道,被朝廷征调当民夫,又要吃苦卖力,说不得还有生命危险。

这年头即使是农闲时节,壮劳力也是家庭的支柱,如此大规模的征调,这毫无疑问是对川陕本就薄弱的经济,加以严重考验。

可不征调也没办法,从川陕往潼关以东运粮,途中地形复杂,需要大量人手。

文安之的工作压力极大。

好在此时的明廷最大优势,就是经济宽裕。

针对参与征调的支前民夫,予以减税补贴,按照每天五升的量,二十天为一石。

按照这个数量,一户普通人家,支前三个月,基本上就能免除一年税务。

当然,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比如,对于士绅家庭,怎么办?

原本这些人是不用服徭役的,但朱由榔将免役待遇折合成了银两发放补贴,所以从法理上来说,他们也有服徭役的义务。

可这些人当然是不愿意的,宁愿花钱请别人帮自己服徭役,这在律法上倒也说得过去。

不过朱由榔当然不愿意如此放过。

命陈子壮等人新修订了规定,如果不愿服徭役的也可以,但必须要拿出征调补贴的三倍,作为补偿交给当地府衙。

这条律法,只针对名下个人田亩超过一百亩,或身有功名者。

算得上是一种“直接税”了。

这个政令一出,虽然引发不少非议,但还是在接受范围内,于绝大多数士绅而言,这大概就是朝廷为了北伐下发的一笔“摊派”,数量也不算多,对于绝大多数地主而言,无关紧要,最多埋怨几句,当初强力度田以后,众人还不敢因为这点小事,和朝廷打擂台。

但任何政策,上面制定时,总是面面俱到的,可下面执行的时候,恐怕就没这么简单了,当然,这是后话。

至少在此时,明廷出色的后勤动员,直接体现在战场上,就是战线的扩张和推移,几乎毫不间断。

李定国下定决心,决定不再取巧,直接从正面以强力打开突破口后,明军所体现出的战斗力,让即使早有心理准备的瓦克达、岳乐等人咋舌。

十一月初

光复左军都督佥事,亲领一个精锐营,以及二十八门火炮,载在三十艘平底沙船上,冲向黄河北岸。

清军炮火拦截不断,飞舞的弹丸在水面上溅起无数白花。

夺淮入海后的黄河,最显着的一点,就是没有上游那么浑浊了,但那激荡的水流,依旧恢弘澎湃。

数十艘从上空看去,犹如蚂蚁的战船上,明军将士们手持桨橹,或是脚踏踩板,在波涛汹涌中的大河里,劈波斩浪。

任由零星飞驰的炮弹,在河面之上来往。

“蓬!”

明军除去运兵的船外,还有十余艘炮舰载着近百门火炮,对准暴露出来的清军火力点,就是一顿猛砸。

不到两刻钟,就将对方压得抬不起头。

一艘平底沙船冲上岸头,上面的士卒身手麻利下船,胡一青亲自领头,与岸头的清军守备兵马厮杀起来,扩大登陆点。

“结阵!”

“掌雷!”

掌雷的制作原理并不复杂,经过好几年的交锋,清军也迅速普及起来。

于是乎,整个岸头,硝烟和火光不断升腾迸射,无数双方士卒倒在血泊中,或是肢体不全。

登陆战中的登陆一方,很难保证自己的队列整齐,往往都只能分割成小队搏杀,这样最是考验士卒的士气和战斗力。

但这支明军精锐用行动告诉了清军,这支军队胜利的因素,不仅仅只是武器犀利先进而已。

明军士卒分为十来人的小队,背靠背,用近战短发火铳、掌雷、刀矛,与不断涌动而来的清兵搏杀,完全不落下风,步步向前推进。

在岸上应敌的,是以满清正红旗甲喇章京文琪为首的一千五百八旗军士,和六千绿营。

“杀鞑子!”

一名军中把总,由于身旁部属都被打散,只找到了十余个散兵,竟是挺着刀矛一路前突,想袭击清军岸防部队的指挥中枢,正红旗甲喇章京文琪。

结果当然是失败了,十几人吸引了数百清军预备队,最终被围杀在后距离清军将旗不足五十步的地方,全部牺牲。

但这一下,却成为压倒清军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仗打到这个时候,双方的伤亡都已经超过了一般军队的警戒线。

面对指挥中枢,将旗处的混乱,迅速让恐惧传染到了整个中段阵线,清军主力出现纪律松动。

而这时候,教育普及的先进性就体现出来了。

经过多年建设,此时明军当中的基层军官,超过一半都接受了教导师或是兵学苑轮训。

而胡一青这支精锐营,更是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于是乎,当清军中段部队纪律发生松动与混乱之际,无需上级传达命令,各级厢总、把总、队正,及其副官、政宣文员们就已经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

在没有得到明确命令的情况下,全营残余近三千人马,全部不约而同,向清军中段发起冲击。

“上刺刀!”

“冲!”

原本零散的队伍,不断在冲驰的过程中聚拢一团,

与此同时马宝、白文选所率的补充力量也抵达岸头。

最终,在一边倒的追击当中,整个岸防的清军阵列都陷入了总崩溃,文琪只带着不到百骑逃脱。

此战中,胡一青所率的营,在和两倍于己的兵力交锋下,其中包括一千五百多满蒙八旗,伤亡率超过两成,依然能保持战力,在这个年代,堪称冠绝天下。

登岸之后,明军马不停蹄,胡一青亲率万余大军,席卷清河城外阵地,又以火炮攻城,当天下午,清河献降。

安东那边,战斗倒是持续了一天,最终以白文选部的锋锐登上城头,剩下千余绿营清兵投降告终。

不到两日,清军黄河一线,两个重镇先后落陷。

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把原本在“海州大捷”之后还有些自信的瓦克达、岳乐等人抽醒。

新坝战役之后,瓦克达六百里加急,将捷报递往京师,在各路战事一片惨淡,清廷当中人心惶惶的情况下,这场歼敌不过五千的小胜,犹如一场强心剂,让多尔衮振奋起来。

立马对图海、张勇等人予以破格嘉赏,图海获封太子少傅,张勇获封忠宁侯。

当然,在清廷的战报中,可不是歼敌五千,而是“斩首逾万,溃敌三万,克获敌酋施琅、甘辉。”

这也是想振奋士气,告诉所有将帅士卒,明军也不是三头六臂,否则早晚也得弄出个“光复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流言来。

这可不是玩笑,就在新坝战役的同时,在文安之的指挥下,光复骑军都督姜瑄,于鄂尔多斯部配合下,从河套平原跨过黄河,一万五千骑兵,千里奔袭山西边镇,在山西地方抗清义军的策应下,斩首数千,光复河曲、保德等地。

光复右军都督万练,领五万大军,前出潼关,于风陵关击退三万多河南清军,一路往河南腹地而去。

满清真的迫切渴望一场胜利,来整顿士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