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九百四三章 士族利益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四三章 士族利益

作者:公子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3:25:58 来源:书海阁

对于宇文节,刘洎垂涎已久。

在房俊异军突起之前,宇文节绝对是年青一辈当中的佼佼者,凭借其本身之能力、家族之扶持,一度升任尚书左丞之高位,俨然中枢重臣。即便因长孙无忌叛乱而遭受牵连,重新担任长安县令之后亦能在极短时间之内展现才能,将县衙之内诸般积弊清理一空,使得吏治清明、百姓交相赞誉。

中书省需要这样的人才。

这两年屡屡遭受军方压制,刘洎痛定思痛,发现文官之所以不敌军方,原因便在于双方本身素质之差异。

不知从何时起,开国之时那些文武兼备、勤勉任事的官员逐渐凋零,取而代之的则是大批世家子弟,这些纨绔膏粱充斥朝堂,依仗背景恣意妄为、相互勾结贪腐不法,一片乌烟瘴气。

时至今日,朝堂之上诸多夸夸其谈、言必称利之辈,这些人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极其擅长,但对于政务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力有未逮,居然极其缺乏精通庶务之官员。

反观军方,立国以来战争一日未停,起初防备突厥之寇边犯境,帝国上下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数十万大军、几十位名将,上下皆精锐。等到覆灭突厥、吐谷浑、薛延陀等等外患,马上又攻略西域、鞭指大食,再加上水师崛起、纵横大洋,大唐兵卒横行域外、战无不胜。

数之不尽的战斗,时刻紧绷的心弦,使得大唐军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就好似一块顽铁经受着一次又一次浴火锤炼,剔除杂质、紧密团结,终至成为一柄锋锐无匹、所向无敌之利刃。

文武之对比有若天壤之别,此消而彼涨,长此以往不仅是文官无法与军方抗衡之问题,而是文官人浮于事、争权夺利,必将使得帝国吏治混乱、贪腐盛行,彻底动摇社稷根本。

*****

科举考试取代以往所有选官模式,对于世家门阀来说不啻于一场灭顶之灾,以往只需举荐便可使得家族子弟出仕,现在却要经受考试,优胜劣汰,一切都要摆在明面上凭借成绩说话,着实难以承受。

但自贞观末年起,直至陛下登基,短短数年时间世家门阀遭遇了难以承受之打击,连续多次兵变使得门阀豢养之家兵死士几乎损失殆尽,丈量田亩又将数百年积累之土地大幅减少,足以支撑子孙后代钟鸣鼎食、享乐无尽的产业几乎腰斩,获益巨大的海贸又被朝廷紧紧掐住脖子……

世家门阀由诞生之日起,从未有过这般虚弱。

故而,明知科举考试将会掘断数百年来延续传承之特权,却无人敢于公然反抗中枢,只能隐忍潜伏、寻觅时机。

……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金陵之称,古已有之,昔日北地沉沦、衣冠南渡,华夏之正朔迁徙至此,南朝定都于健康,隋唐设州于江宁,石城龙盘、钟山虎踞,堪为汉家文化之心脏。

世家门阀南渡至此,落地生根,数百年间逐渐辐射整个江南,使之与北地皇权分庭抗礼、难以融合,隋唐以来,自然遭受中枢政权之打压、贬抑,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然则即便如此,凭借地理优势、文化强盛,金陵依旧是江南之核心,天下少数可以比肩长安之名城。

城阙威严,健康宫笼罩在蒙蒙春雨之中。

此时之金陵不过是润州下辖之一县,但因为其文化重地、经济重镇之属性,一州之乡试仍放置于此。

健康宫乃六朝皇宫,又称“台城”,建筑宏大、房舍众多,科举考试之考场便在此处。

雨水淅沥,一队队兵卒控制城门、沿街巡逻,整座城池气氛凝重、戒备森严。

朱明门内,是六朝中书省之官廨,风吹雨打几百年,窗棂老旧、房檐斑驳,但屋内装饰却很是干净。

萧瑀跪坐在房舍之内,面前一张茶几、一壶清茶,敞开的窗户可见竹叶碧翠,朱明门的门阙隐约于烟雨蒙蒙之中,房前台阶的缝隙里长满青苔,房檐下一棵玉兰在春风斜雨之中舒展枝条、花苞初绽。

微雨淅沥,春意正浓。

萧瑀亲手执壶,在茶杯之中斟满茶水,笑着对隔着茶几对坐的中年汉子示意道:“今春雨前之好茶,昨日才经由水道送抵府中,高将军好口福。”

中年汉子正是高侃,闻言微微欠身,双手接过茶杯,谦逊道:“岂敢当宋国公亲手奉茶?末将惶恐。”

萧瑀一身靛蓝色衣袍,须眉皆白、精神矍铄,捋须微笑道:“老夫今日不过田间一老叟而已,将军却是正值盛年、兵权在握,何必这般妄自菲薄?”

高侃一身布衣、腰佩横刀,方正面容之上神色淡然,整襟危坐颇有几分渊渟岳峙之气度。

“宋国公才是妄自菲薄啊,兰陵萧氏乃江南士族之首,您老于国有功、声威卓着,在江南之地一呼百诺,末将区区一介武夫,正需借您之助力,万万不敢唐突。”

萧瑀知道对方在科举考试之时邀约自己相见,必然有要事相商,但他慢悠悠的喝着茶,并未表态。心里很是唏嘘。

谁能想到,昔日不过右屯卫一小卒,多年来却屡立战功、青云直上,时至今日不仅身为十六卫大将军之一,更率军镇守金陵、威慑江南,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天王”?

房俊识人用人之能,简直神乎其神、令人瞠目结舌……

顿了一顿,这才缓缓问道:“今日科举考试,阖城瞩目,将军身负戒严之责,何以寻老夫在此饮茶?”

高侃不善言辞,所以也不绕弯子,直言道:“江南之地,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更是文采集聚、儒家文脉,此番科举考试汇集了诸多世家子弟,自应一鸣惊人,震惊天下。如若有人鼠目寸光、居心不良,导致科举考试不能顺利进行,当为一大憾事。”

萧瑀放下茶杯,挺直腰,不满道:“将军这是在警告老夫吗?”

高侃目光灼灼:“末将不敢,只是有所担忧而已。”

虽然考试之前他已经邀约江南士族在这金陵城开诚布公的谈过一次,这些人也都答应确保科举考试顺利进行,但作为江南士族腹心之地、儒家学派传承之所,未必没有人打着“保护儒学”之旗号,暗中破坏科举考试。

如此,便不得不敲打萧瑀,使之心存畏惧,进而约束江南士族。

萧瑀沉声道:“老夫如今已然致仕,不问朝堂政事,今日只是因为家中子弟参考,这才前来台城给子弟助威,却不知即便发生何等不测之事,又与老夫何干?你可知晓,即便是房俊在老夫面前,也不敢如此放肆!”

高侃面色平静,淡然道:“末将职责在身,确保江南稳定,科举考试更是重中之重,也别拿大帅压我,只要出现差错,末将定然以雷霆手段予以惩戒,只怕那等后果非是江南士族可以承受。”

连续两次兵变,江南士族损失惨重,浅薄消耗、人手丧失,隋末以来积攒之底蕴几乎为之一空。没有充足实力作为依托,绝不敢公然反对朝廷国策,但江南毕竟是世家盘踞之所在、儒学昌盛之福地,未必不会暗中作梗。

右威卫数万精锐屯兵石头城、威慑整个江南,任何势力胆敢兴风作浪都可一举击溃,可若是私底下耍弄阴谋、搅风搅雨,却是防不胜防。

萧瑀没在意高侃言语之间的不敬,喝着茶水,沉吟不语。

他不敢给出承诺。

兰陵萧氏固然是江南士族之领袖,但这种名义上的领袖并无任何约束力,世家门阀明面上遵奉兰陵萧氏之统领,可私底下有所图谋、阳奉阴违,谁能管得了?

再则,他未必没有利用这一点,纵容江南士族搞出一些动静的心思……

他愿意彻底倒向中枢,但风险极大。

江南士族自南渡以来早已于此生根发芽,名义上各家之郡望仍在北地,实则家族之重心皆在江南,数百年之经略,自是根深蒂固、利益所在,与处于北地之朝廷中枢格格不入、甚至相互敌视。

即便前隋一统山河、南北归一,江南士族依旧游离于中枢之外,“江南是江南人之江南”绝非一句空话,一旦过多依附于中枢,兰陵萧氏便会引发其余江南士族之不满,被视为“怀有异心”,再不复以往领袖江南之地位。

沉吟良久,萧瑀叹气道:“非不愿也,实不能耳。”

“江南是江南人之江南”乃是江南士族之共识,数百年来,江南士族奉行九品中正制,使得族中子弟出仕为官,始终掌控江南。

“科举”一出,九品中正制废黜,选官、出仕之权力由世家门阀移交至中枢,何人可以出仕、何人至何地为官,再不复世家门阀所掌握,江南士族岂能心甘情愿?

尤其“南榜北榜”之施行,使得江南士族儒学正朔之优势不在,北地学子即便再是不学无术、水平低劣,出仕之名额与江南等同,将来江南遍地官员皆北地学子,何谈“江南是江南人之江南”?

喜欢天唐锦绣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天唐锦绣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