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九百五九章 儒学困局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五九章 儒学困局

作者:公子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3:25:58 来源:书海阁

“贡院?”

许敬宗对于新修建筑用以科举考试之事完全赞同,毕竟科举考试之主办方乃是礼部,增设建筑收益最大自然便是他这个礼部尚书,只不过对于“贡院”这个名字略有不解。

房俊看着一个又一个接受搜身检查之后进入考场的学子:“天下之物敬献于帝王者曰‘贡品’,科举考试网罗天下人才为君王所用,亦是‘贡品’之一种,考试之场所自然可以称为‘贡院’。”

许敬宗略一思索,敬佩不已:“太尉之言,发人深省!太尉之见,洞彻千里!”

太宗皇帝面对科举考试,曾言“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可见将天下学子视为囊中之物。现在如今房俊将学子视作“贡品”,敬献于陛下,亦是“天下英雄皆入陛下彀中”的另外一种诠释,顿时将陛下之地位提升到至高无上之地位。

无论心中怎么想,是“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还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口中这种“君王之上”之言论都会使得陛下感觉受到重视,帝王威仪得以彰显。

单纯论“阿谀媚上”之水平,放眼满朝文武,房俊独一档。

居然有御史言官怒叱他许敬宗为“佞臣”“奸贼”,简直冤枉!与房俊相比,他妥妥要退避三舍啊……

房俊瞥了许敬宗一眼,警告道:“科举考试不仅是国家抡才大典,更是吾等改革之根基,千万不要试图在其中做什么手脚,否则一经发现,后果绝非你所能承受,莫要一时糊涂,坏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悔之晚矣!”

这厮虽然贪婪敛财、品德低劣,但用起来的确是一把好刀,只要给足利益,真敢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胆子大、能力强、底线低,去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无往而不利。

可也正因其胆子大、底线低,视道德、律法如无物,若不能时刻予以警告,怕是要误入歧途。

顺手的武器卷了刃,那就太可惜了……

许敬宗心中一凛,忙道:“科举考试凝聚了太尉很多心血,下官知晓太尉对此寄予厚望,恨不能全力以赴、竭诚报效,焉敢从中作梗、破坏大局?还请太尉放心,下官就算再是糊涂,也万万不敢在科举考试上动脑筋!”

“呵呵,”房俊冷笑:“你敢说没人私下找你,让你在科举考试当中动手脚?”

夜空漆黑、凉风习习,许敬宗却汗流浃背,咽了口唾沫道:“的确有人找我,但怎敢答应?万万不敢!”

房俊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不仅你自己要坚守底线,更要擦亮双眼盯着底下的人,莫让他们玩弄手段,否则一旦出事,你这位主考官罪责难逃,想洗都洗不干净。”

自古以来,任何考试都难逃作弊,如何防止作弊、确保公平公正,是一件极其困难之事。虽然他已经想出诸多防止作弊之办法,但仓促之间贯彻施行依旧很难,那些世家门阀为了门下子弟能够通过考试、取得佳绩,不仅作弊之方式层出不穷,更会动用钱帛、美人、权力等等手段去拉拢、腐蚀监考官员,防不胜防。

许敬宗面色凝重,颔首道:“太尉放心,下官知晓。”

咬了咬牙,发誓定要睁大眼睛,将上上下下都盯得死死的,不给任何人吃里扒外之可能!

若自己收到难以拒绝之好处,甘冒奇险也就罢了,可若是自己丝毫好处没得到却被低下官员坑一回,那他能难受得上吊!

让他背黑锅、别人拿好处?

绝无可能!

不远处,衙门外有官员在考生身上搜出作弊之物,按照规则将其当场驱逐、文书作废,其后更要录名于礼部案牍、终生禁考、连累三代,考生自然不服,先是挣扎叫嚷、顽抗抵赖,其后又跪地哀求、痛哭流涕,奈何科举考试之规则如山似岳、不可更改,几名金吾卫兵卒上前将其拖走,嚎哭之声在夜里传出老远,其悲怮之处,闻者顿生恻隐之心。

房俊道:“瞧见了吧?科举考试作为唯一入仕之途径,太多人铤而走险,毕竟一旦高中便是鲤鱼跃龙门,扶摇直上指日可待,再大的风险都可承受。”

许敬宗心有戚戚然,再度保证:“下官定然不会掉以轻心,无论是谁,一经查处、绝不容情!”

“放在心上就好,莫要因小失大。”

“喏。”

即便身为贞观勋臣、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满朝文武单纯比拼资历没几个人比得上他,可在房俊面前,许敬宗却恭谨敬重,不敢有一丝一毫之懈怠。

当初书院之中,胆敢与房俊做对的褚遂良,且看看如今身在何处?

作为太宗皇帝极其喜爱的心腹之臣,当世有名的大儒、书法大家,早早便被迫致仕归乡、颐养天年……

天色渐亮,东方露出鱼肚白,墙根下草叶上沾满露水,晶莹剔透。

考生已经全部进入考场。

孔颖达在一众礼部官员簇拥之下快步而至,与门前伫立的房俊、许敬宗略微颔首,而后进入衙门之内,行至考场之中,从随身携带的竹筒之中取出此次考试的考题,张贴于一块木板之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有考官举着木板,游走于开场之中,让诸多考生皆看得清清楚楚。

“当当当”铜锣敲响,诸门落锁,金吾卫兵卒隔绝内外、封锁门户,考试开始。

一轮红日破云而出,光芒四射、气势磅礴。

一处值房内,房俊、孔颖达、许敬宗正捧着碗吃早膳,诸门落锁之后,三日考试期间之内任何人不准进出,吃住都在衙门内,否则有泄露考题之嫌,防止考官与外部人员串通舞弊。

孔颖达喝着粥、吃着小菜,对房俊赞许道:“你所谏言的一些列防作弊手段,实在是匪夷所思却又合情合理,尤其是‘糊名’与‘誊录’,基本杜绝了最大的舞弊可能,再加上此等分离考试、禁止出入等等手段,想要作弊难如登天。”

科举考试最大的弊端是什么?自然是如何防止舞弊。

经由房俊谏言之后,由出题、运送考题、搜身、考场纪律、糊名、誊录等等一些列手段,可以极大限度杜绝各种作弊手段,最大可能的确保科举考试之公平、公正。

只要天下人认可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此等为国取士之办法,定然会成为永制。

儒家不排斥科举考试,他们排斥的不能依从他们的利益而进行的科举考试……

房俊放下饭碗,拿过帕子擦擦嘴角,摇头笑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御永远处于被动,总有人会有些奇思妙想试图去打破咱们设置的层层防御,所以不能因为一时的效果沾沾自喜,而是应当时刻保持警惕,绝不松懈,使得万千考生的上进之路确保畅通。”

任何一个社会,都要确保一条晋升之路,给底层一个飞跃阶层的机会,如此才能和谐稳定。若是没了这条路,农民的孩子永远是农民、王公的孩子永远是王公,愤怒与怨气必然会郁积、爆发,将一切都给掀翻。

在人民掀起的汪洋大海之中,任何王权都将被掀翻在地。

孔颖达将碗里最后一口粥咽下,欣慰道:“这是自然!时移世易、与时俱进嘛!此次科举考试组织周详、运转顺利,各种制度事先筹备极为完美,若无意外,堪称科举制度以来最为完美的一届!千百年后,吾等定能载入史册、青史垂名!”

自古文人重名,只要能够名垂青史,即便孔颖达这样的当世大儒也难免兴奋异常。

房俊接过万年县令李安期递来的茶水,呷了一口,摇头道:“科举制度之开辟,提供了一条相对公平的取士途径,但其本身尚有诸多不合理之处,要在施行的过程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才能尽可能多的招揽到于国有用之士子,而不是捧着一家一言愚顽不化之书呆子,如果那样,科举制度或将成为大唐之悲哀。”

科举考试实乃华夏之壮举,影响极其深远,无论人文、国家、社会、文学等等方面,都囊括其中。

但是由于受到儒家之控制,各种弊端也难以掩饰,其“重经学、而轻科学”之本质,深受后世诟病。尤其到了明清两代,儒家为了迎合统治者而进行了“自我阉割”,甚至背离了儒家之核心,“八股文”极大的毒害了华夏民族的创新性。

见孔颖达若有所思模样,房俊续道:“天下学者要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到底需要从科举考试中选取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而不能将其当作一个单纯的稳定社会之工具。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唯我独尊,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儒家高高在上只顾着维系自己的统治,却早已丧失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优势,长此以往,儒家只能沦为统治者的工具,却丢失了自己的核心学术。”

孔颖达深以为然。

喜欢天唐锦绣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天唐锦绣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