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唐浮生 > 第八十九章 都亭驿

晚唐浮生 第八十九章 都亭驿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3:33:38 来源:书海阁

第1453章 都亭驿

不知道什么时候,秦州赵氏商行的领头人就从赵成换作了赵在庆。

赵在庆是赵成的四儿子,今年三十七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胸中踌躇满志,对赵氏的商业版图有着很深的规划。

赵成已经死了,与灵州豪商康佛金几乎前后脚离世。

他虽然家财万贯,但与满朝公卿相比,依然是个小人物。他死了,圣人不会为之辍朝,甚至都不一定知道。

洛城西南都亭驿之内,赵在庆正准备离开,不防迎面而来一群奇装异服的蕃人。

蕃人他见得多了。

作为主营西域商品的大商家,赵成父子什么蕃人没见过?

红头发的你见过没?我见过。

金头发的你见过没?我见过。

但眼前这些人明明是黑头发,可这发髻也太怪了:阴阳头,拖着条猪尾巴。

“高府丞。”

“高公。”

驿站内的官员们见到领头一人,认识的立刻起身行礼。

赵在庆倒认识此人,也上前行礼,不过他被人挤在后面,有些尴尬。

高伦,高仁厚次孙,第二代巴国公。

赵在庆认识此人,还得益于赵王。

高伦父亲早亡,少年时被送到安邑龙池宫,与皇子公主们一起学习,当了好几年同学。后来出任地方县令,又到州里面转了一圈,政绩乏善可陈,眼看着也没啥升迁的可能了,便调到了内务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与靺鞨首领们吃喝玩乐、四处游览。

他本来是没机会袭爵的。

巴国公可以给高仁厚的其他儿子,也可以给长孙,怎么着都轮不到他。

但高仁厚对早逝的长子十分怀念,决定将孙子作为继承人。恰好其长孙又因为强掠民女之事被责罚,失去了袭爵的机会,于是次孙高伦时来运转,成为第二代巴国公,运气相当好。

“赵四郎。”公子哥高伦一把推开了诸绿袍小官,径直走到赵在庆面前,笑道:“快有两年没见了。来,坐下吃酒。”

赵在庆受宠若惊,连连称是。

“哦,诸位头人也坐下,上菜、上酒,今日我包了。”高伦哈哈大笑,道。

高公子买单,驿将嘴都笑歪了,立刻到后厨指挥去了。

当然,高伦其实也不用自己掏多少钱。陪吃陪喝是他的工作,有一定报销额度,超出部分才用自己花钱。

“高公这是……”赵在庆看着那些坐下后仍在东张西望的靺鞨头人们,问道。

国朝的驿站与前唐一样,分等级的。

前唐之时,华州普德驿规制极壮,称为“邮亭之甲”。

国朝定都洛阳,都亭驿、积润驿一在洛阳西南,一在城东,也是规模宏伟的枢纽型驿站。太原府那边,由晋王府改建的驿站,同样是地区枢纽,规模宏大。

都亭驿有驿田数百亩,亭台楼舍数十,可同时住四五百人。装修也十分考究,又因为地处京郊的关系,根本不愁客流。

因此,这样一个驿站,朝廷也只给了驿将十五年承包期,十五年后换人——驿将出身天雄军,年轻时悍勇难敌,立功无数,以至于连圣人都惊叹不已,不然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个下金蛋的母鸡。

这些靺鞨人来中原时日不短了,知道这是个驿站。此时东张西望,大概也是为其规模所震撼。

比之渤海国简陋的狗爬犁驿站如何?那当然是不好比的。

“内务府查访渌、显、穆、纪等州靺鞨诸部,选其头人或子侄辈入京。其实也没甚大事,就四处闲逛。”高伦毫不在意地说道:“过完正旦,便送他们回辽东。”

“此为何意?”赵在庆问道。

让人白吃白喝白玩,朝廷的钱还不至于这么宽裕吧?

“哈哈,让他们开开眼。”高伦笑道:“省得坐在家中狂妄自大,以为有个几百头猪就富可敌国了。”

赵在庆无声地笑了。

高伦有点不接地气,瞧不起这些土人。或许,圣人做得太好了,让他们这些人变得有些过于自大。不过或许也不是坏事,大夏国力蒸蒸日上,有些自信甚至轻微的自大很正常,只要不是过于狂妄就好。

“转了这么一圈,头人们有何感想?”驿卒已经开始上菜,赵在庆仔细看着,发现靺鞨头人们对蒸饼、饺子、汤饼之类的食物情有独钟,对加了各种调料的肉食也十分喜爱。再看他们脚边,竟然人人放着一个包袱,里头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装的什么东西。

“中原的繁华让他们看花了眼呗。”高伦还算客气,给赵在庆斟了一碗酒,道:“昨日还有人问我,在洛阳置宅花费几何?五百头猪够不够?如果不够,他可以再添十匹马。”

这下连赵在庆也笑了起来。

猪在中原卖不上价,十匹马也不怎么值钱,这点东西肯定是不够的,况且也未必有人愿意卖。

如今住在洛阳诸坊的,基本都是第一代人,并不缺钱。真要有房屋出售,你至少得等到第二代、第三代,看看有没有哪个不肖子孙急着筹钱,把房子卖了。“我告诉他们,洛阳原本一片废墟,这座城是圣人重建的,朝廷手里攥着一大把房子。甚至于,至今还有部分街区未清理完毕,还有建盖屋宇的余地。想要洛阳的房子,拿命来换。”高伦也给自己斟了碗酒,品了一口后,赞道:“河阳的朔方生烧,竟然比灵夏的还够劲,不错。”

驿卒又端上来一大盆鹿肉。

看样子,应该是辽东货了。腌好后晾晒得硬邦邦的,船运回来,趁着黄河尚未冰封,船运至洛阳。

赵在庆注意观察,发现靺鞨头人们一开始兴致缺缺,显然对鹿肉的兴趣不是很大。不过在尝了几口后,居然觉得好吃,顿时大快朵颐起来。

赵在庆暗笑两声。

同样的食材,做得就是比伱好吃,比你精细,他们应是感受到差距了。

高伦也回头望了一眼,笑道:“我听闻圣人在湄沱湖畔遍会群豪,不得已之下,吃了生兔干、生鹿舌之类的食物,哈哈。想想都觉得——刺激!”

赵在庆干笑两声。他可不敢编排圣人,不过在听闻后,也对圣人肃然起敬。圣人如此纡尊降贵,还不是为了结好那些野人,终归还是为了这个天下着想。

“高公方才提到洛阳屋宇之事,靺鞨头人们有家有业有奴隶,怕是不太肯拼命了吧?”赵在庆不想再触碰危险的问题,转而问起了别的。

“哦。”高伦放下酒碗,道:“我对他们说,不一定需要自己拼命,有人代他们拼命也行。”

“他们怎么说?”赵在庆追问道。

“有人还比较淳朴,认为这样不行。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去拼。”高伦说道:“有人就心动了,明白了我的意思。”

赵在庆默然点头。

他大概知道朝廷的想法了。分化瓦解,拉拢头人,能拉一个是一个,能消耗一批是一批。等到他们衰弱到一定程度后,慢慢吞并。

当年的灵夏党项,不就是这样慢慢消失的么?故伎重施罢了。

不过这种计谋真的很难破啊,因为他直指人心的弱点。换你是靺鞨氏族首领,如果有机会用氏族子弟的鲜血来换取你一家的富贵,你愿不愿意?或许有人不愿意,但一定也有人愿意。

这样一来,有人就站在了朝廷这边,与那些相对淳朴的人形成了对立。如果好生经营,前者会慢慢变多,后者慢慢变少,久而久之,靺鞨诸部也就烟消云散了。

“王师在伐湖南,或许可征召靺鞨乡勇南下。”赵在庆说道:“早点攻灭马殷,天下也能早点安定。”

“马殷?他快完蛋了。”高伦嗤笑一声,道:“我刚刚听人说,马殷已经遣使至秦王营中乞降,应是发现回天无力,所以派人谈谈条件了。”

“他还要谈条件?”赵在庆惊讶地问道。

“有些人就这个德性。”高伦说道:“明面上,马殷还坐拥潭、郴、永、衡、邵五州之地,数万兵马,还可以一战。刀没架到脖子上之时,又怎么可能真心实意服软?打打谈谈,谈谈打打,本就是应有之意。”

“马殷若聪明些,这会正是投降的良机啊。”赵在庆叹息一声,道:“五州在手,此时若降,条件应不至于太差。奈何,奈何!”

“别谈马殷了。”高伦说道:“你这回入京,又是来做买卖的?”

“置办了一批西域胡商带来的货物,与南市的几个大豪估说好了,卖给他们,再拿一批锦缎,到青唐城去售卖。”赵在庆也不隐瞒,他就是做这个生意的,别人很清楚他的路数。

“我指点你一条新路子。”高伦突然说道。

“还请高公赐教。”赵在庆打起精神,说道。

“出访于阗的使者回来了,于阗国主接受了朝廷册封,又派使者回访。”高伦说道:“大碛道若修缮完毕,商路就要通了。于阗东河玉可是很有名的啊,可在当地不值钱,归义军曾用二百匹绢换了三十斤玉,你说其间有几倍利?”

于阗国这次确实派使者回访了,而且出手豪爽,诚意极足。使团携带了马千匹、驼五百、玉五百余团、琥珀五百斤、硇砂四十斤、珊瑚八枝、毛褐千匹、玉带、玉鞍、**若干,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

而于阗王的顺利册封,也标志着西域政治局势的剧烈变化。西征的条件,在一步步得到满足。

“高公所言,甚合我意。”赵在庆举起酒碗,道:“他日若事成,定厚礼相谢。”

“小事。”高伦摆了摆手,不在意地说道:“我不爱钱,就爱看热闹。”

赵在庆失笑。

这做派,让人无话可说。但他是明事理的,人家可以不要,但你不能没有表示。

于阗国——他端着酒碗沉吟一番,既然圣人要西征,或许可以在这件事上做做文章,争取拔个头筹。

商人嘛,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什么事都可以做,甚至包括天涯海角给你送上补给。

喜欢晚唐浮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唐浮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