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唐浮生 > 第九十章 殷鉴

晚唐浮生 第九十章 殷鉴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3:33:38 来源:书海阁

第1454章 殷鉴

又是一年一度的内务府搂金旺季。

长夏商行内,黄河封冻前运来的货物以极快的速度销售着,以至于他们不得不紧急从无棣、蓬莱两个货栈调运货物,用马车运输,补充库存。

至于所产生的成本嘛,不可能完全摊到货物价格之中,只能自己吃下一部分。好在整体利润充足,这点运输成本真算不了什么。

赵在庆从不到长夏商行买东西。在他看来,这里提供的商品,仔细在南市找找,基本都能找到。实在不行,去新潭卸货地看看,说不定更便宜。唯一的区别在于,内务府垄断了辽东的很多商品,能够大量、稳定供货罢了。但貂鼠皮那种玩意,真的只有辽东才产吗?显然不是,至少高丽就有。

因此,当看到高伦带着部分靺鞨头人拐进长夏商行时,他暗自摇头,衙内谬矣。

果然,没过一会,一群人又垂头丧气地出来了。

赵在庆暗暗一笑,这帮穷鬼。

匆匆离开长夏商行后,赵在庆先回了趟家,沐浴更衣一番,再看看日头,便出了门,往上阳宫而去。

许是他鸿运当头,在遣人往宫中进献了一批礼物给赵贵妃后,圣人便召见了他。

觐见的地点在上阳宫本枝院,经历了查验、搜身、等待之后,终于在卫士的引领下走了进去。

“拜见陛下。”赵在庆大礼参拜。

“坐下吧。”邵树德说道。

赵在庆坐下后,偷偷瞄了一下。

岁月不饶人啊,圣人比以前苍老了,两鬓的白发多了不少,双眼也不再似以往那般炯炯有神,仿佛可直接看到人心底里。

“朕不和你绕弯子了。”邵树德说道:“这几年你也赚了不少钱,实力今非昔比。朕只问一句,如今旗下有多少驼马,又有多少车辆?”

“有驼马四千余头,车七百辆。”赵在庆回道。

“本钱不小了。”邵树德笑道。

早些年赵成还在的时候,他专做西域商品贸易,每年给赵玉分红,少的时候有一万多缗,多的时候三四万缗。

邵树德称帝后,让赵成不用再分红了。毕竟分了这么多年,前后贡献不下三十万缗钱,非常惊人了,为他的征战大业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赵成听闻后,不敢怠慢,又继续分红了三年,贡献了八万缗钱,直到邵树德再三要求停止,这才作罢。

“此皆陛下之恩德。”赵在庆说道。

邵树德沉吟了一下,说道:“若从灵州运粮至沙州,你可有办法?”

赵在庆听了一惊,道:“陛下,路途遥远,一石粟恐要费钱数千。”

“朕当然知道花费甚多,就问伱能不能办到?”邵树德问道。

赵在庆想了想,说道:“某设想之下,可在灵州、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各地广设仓库,分段运输。一拨人只负责一段,尽可能雇佣熟悉环境、道路的当地人,可将开支节省到最低。”

“你的西域买卖,也是这么做的吧?”邵树德问道。

“正是。”赵在庆回道。

邵树德倒背着双手,从龙椅上起身。

其实,真的不能小看这些商人。

说句不中听的,他们对沿途情况的熟悉程度,比官府强多了。哪里适合建仓库,哪个地方有水源,哪条路好走,当地是什么天气,有哪些向导比较出色等等,长年累月走这条路的,官府真没法和他们比。

“朕欲伐西域。”邵树德突然说道。

赵在庆低下了头,静静听着。

他并不感到奇怪。作为丝绸之路上的着名商人,能做到他这个地步的,无一不是消息灵通之辈。

就在上个月,他得到消息,凉州姑臧县采买了七万只羊,送到了牧场中繁衍、畜养。

一般人听到这个消息可能就直接略过了,但赵在庆却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意味:朝廷在河西的牧场,养的羊极少极少,绝大部分是马,其次是驼。

官营牧监,养羊作甚?没有道理的。

好吧,也不是不会养羊,但那一般都是靠近京城的牧场,在宫廷赐宴的时候送一批过去。比如同州的沙苑监,前唐时各地送来的牲畜就寄养在那里,长安随用随取。

但凉州、甘州的牧场绝不会如此。

赵在庆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朝廷要对西域用兵,未来某段时间内会有大批武夫过来,故提前采买羊只,改变牧场的牲畜结构,待到大军抵达时,七万只羊已经养肥了,甚至繁衍了一大批新羊,正好充作军需。

另外一件让他感到奇怪的事情就是,各地都在查验粮库、武器库的库存,甚至翻修、扩建仓库,动静搞得很大。

如此两相一对照,赵在庆其实已经有所猜测了,但并不敢确定,直到今日得到圣人的亲口确认。

“征西固然可以靠蕃部补给牛羊,但并不足够,还得自己转运一部分粟麦。”邵树德又道:“大头自然由朝廷转运,但还需补充,你可有兴趣?”

在邵树德的印象中,满清西征的后勤体系,其实是多种方式并存:其一,在关键节点上寻找利于垦殖的地方,提前种下粮食,就地收割;其二,在水草丰美的地方派少量兵力驻守,放牧牲畜;其三,蒙古诸部提供牛羊,这是无条件的,西征军队甚至抢劫过蒙古诸部获取补给;其四,官方组织庞大的运输队伍长途转运粮草物资;其五,民间商队转运粮草物资,官方采购。多种方式并存,最终有力保障了前线的军需后勤。

当然,冷兵器时代的后勤需求量远小于火枪大炮时代,也更容易补给一些。但不管如何,多种方式并存的思路并不错,容错性也更大一些。

赵在庆此时听了,嘴里有些发苦,不过他不敢拒绝,只能应道:“谨遵陛下之命。”

别看他财雄势大,远近闻名,可一旦沾染上这种为朝廷运输粮草的事情,倾家荡产并不夸张。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在十多万大军的消耗面前不值一提。

“不会让你白干。”邵树德说道:“朕还找了康氏、诸葛氏、拓跋氏等人,你等各凑一千峰骆驼、五百辆马车,分段运输。至于所需钱款么——”

邵树德在殿内踱了半圈,道:“待朕打下西域后,于阗玉团、安西緤布、郁金、红盐、硇砂、大鹏沙、牦牛角等商品,由你等专营,如何?专营期十年可也,二十年亦可,这个可以商量。”

玉团的利润是非常高的,这谁都知道。

緤布就是棉布,安西特产。中原顶级的锦缎,一匹千钱了不得了,但緤布现在的价格要两千余文,且还是敦煌的批发价,贩卖至内地,价格还得涨一波。

郁金可做药,也可当黄色染料,价值不菲。

硇砂、大鹏沙既是药材,也是金银助熔剂。

牦牛角则是制作上乘弩机的重要材料,消耗量很大,价格也不便宜。

“陛下有命,某无不尊奉。”赵在庆面露喜色,应道。

当然,他是装的。

玉团、緤布之类的商品,一旦垄断专营,当然是暴利。即便只有十年专营期,其实也差不多够回本了。

但事情不是这么算的,风险其实很大。最主要的就是战争不知道打多久,在得到专营权,开始回本之前,他能否坚持得下去?

万一打个几年,赵在庆百分百确定自己即便变卖家产也难以为继。

可他没有拒绝的余地。

这事利润很大,风险也很大,朝廷的军需也不可能完全寄托在他们身上。圣人说得很清楚了,他们是补充,只占一部分粮草供给。因此,他也没法以军事成败为抓手来讨价还价,风险这种东西,只能自己消化了。

如果挺过去了,前方豁然开朗。挺不过去,一夜回到二十多年前。

“朕记得你有两个儿子在秦州经学就读?”邵树德坐回了龙椅,问道。

“是。”

“这样吧。”邵树德说道:“朕刚刚收到消息,湖南郴、永二州克复,多有实缺。令郎读书颇有天分,可一为义章令、一为零陵令,明年赴任。”

赵在庆这才放下心来,真心实意道:“谢陛下隆恩。”

虽说湖南还在打仗,但圣人说明年赴任,那就没问题。

马殷本就只有七州之地,如今被王师接连拿下了道、连、郴、永四州,长沙估计也被围困了起来,应该已是穷途末路了。联想到之前高伦说马殷已经遣使接洽投降,赵在庆就更放心了。

在经学读书的是三儿子和四儿子,未来也不可能继承家业,能有个做官的出路,想必是极好的。虽然他们不太可能升上去了,但至少可以开枝散叶,为赵家保留两支香火,即便他这边失败了,倾家荡产,大不了一死而已,债主还能追到湖南去不成?圣人多半也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既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拼一把便是!

谈完这事后,邵树德的心情也不错,着中官带赵在庆去丽春殿,让赵贵妃也见见亲人。

他则回到御案后,看着地图。

今日已是腊月十六,长沙城外已经掘壕三重,彻底围困了起来。铁林、横野、广捷诸军日夜攻打,不惜伤亡。

马殷确实也遣使出城,提出了投降条件:请封湘国公。

邵树德初看到时只觉得马殷得了失心疯。

遥想当初册封之时,他不满没得到王爵,拒为夏臣,可谓欲壑难填。

其实,当初他若老实点,接受册封,此时再携湖南、桂管两镇投降,国公也不是不可以考虑,郡公则是铁板钉钉的。

但他自己作死,这就怪不得任何人了。

想到此处,邵树德唤来了宫官解氏,吩咐道:“拟旨,册封马殷为华亭县伯,若他愿接受,就下令潭、衡、邵三州数万军兵放下武器,接受朝廷点验、整编。若不愿,王镕、卢彦威殷鉴不远。”

“遵命。”解氏应道。

喜欢晚唐浮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唐浮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