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二卷 异军突起第101章 扩编

晚清第一枭雄 第二卷 异军突起第101章 扩编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从天王府回到驻地后,吴捷立马召集左七军旅帅以上军官,把东征镇江、扬州的消息告诉了大家。

军官们异常欣喜。他们大都是近半年才加入太平军的,却亲眼看到了太平军的强大,看到了清军的虚弱。

在主帅吴捷的率领下,左七军也成长为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逐渐在名将云集的太平军中打出了威名。

如今,东王杨秀清安排吴捷会同罗大纲东征镇江、扬州。对于这些中高级军官来说,这也意味着他们将再次荣立战功,从而进一步加官晋爵。

大家兴高采烈,议论纷纷:

“这一次,大帅领着咱们进攻镇江,左七军将单独执行任务。镇江非比寻常城市,东王要咱们左七军单独进攻镇江,这可是从未有过的荣耀呀。”

“可不是呢。如今清妖已是惊弓之鸟,咱们进攻镇江,镇江城岂不唾手可得?”

“拿下了镇江,咱们岂不又要立功了?岂不又要升官了?”

“嗨,左七军就这么多位置,往哪升官?老讲扩编,讲了这么久了,还是没动静!部队马上就要开拔了,扩编还没见影。不扩编,怎么升官!”

“你急什么!周庭森周大人不是又去东王府催问休息了吗?东王倚重咱们东征镇江,还会不给咱们扩编?”

……

吴捷听到军官们又把话题扯到了扩编上。他明知周庭森去东王府打探消息去了,还是忍不住在军官里左右查看,希望从中看到周庭森的身影。

不出意外,周庭森并不在队伍里,此刻仍在东王府里打探消息。

军官们所说的“扩编”部队,是指将左七军多余的人马分流出来,重新成立一支新军。

太平军攻破金陵满城的次日,杨秀清便开始着手整顿部队。他裁撤老弱病残,保留、合并能战可战的部队,可谓雷厉风行。

整顿部队,最重要的是确定一军编制。按照当年南王冯云山的设计,军是太平军的基本编制单位,一军编制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人。太平军全军应编九十五个军,可成百万大军。

武昌、金陵之战后,太平军顺利攻占武昌、金陵等大城市。为扩充实力,诸将争相强征新兵,以便达到满编。不少人相信多多益善,使一军达到一万三千余人,甚至更多。

但人多并不代表能战,反而可能加重后勤负担。尤其是强行拉来的新兵,在战场上往往一触即溃,影响全军士气。

经过实践,杨秀清发现,一军两三千人最为合适,可以单独执行任务,或戊守一城池,或坚守一要隘。

同时,这也能解决功臣宿将的官职问题。太平军战事频繁,为鼓舞士气,大战之后都要赏功罚过。但官职就那么多,一军人少,可以“高职低配”军官,解决功臣的官阶问题。

一军两千五百人,就这样定了下来,作为杨秀清整顿太平军的依据。例如,林凤祥率领东殿精锐北伐,一共有九军,人数合计两万五千人。

吴捷已是炎一将军,将军可以领率多军。但他属下却只有一个左七军,左七军的总制位置一直空缺着。实际上,他一直以“将军”之名,行“总制”之权,是不折不扣的“高职低配”。

左七军一路从湖南打到天京,历经多场恶战,虽然在金陵战场损失近千人,但经过补充新兵,兵力已有五千人。按照杨秀清的设计,左七军势必要分出兵马,另行成立一军。

到时,吴捷便能以炎一将军之职,统领两军。多出来的总制、监军、军帅、师帅等大小职务,正可封赏有功之臣。

这里面门道甚多。

譬如,杨秀清可以在新成立的部队里安插自己的亲信,乘机扩充东殿实力。他也可以遣散那些天地会出身的杂牌武装,择其精锐充实东殿部队。

吴捷是东殿大将,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自然不用担心杨秀清裁撤左七军。可他得防备杨秀清挖他的墙角,防止他在新成立的部队里安插东殿亲信。

左七军由吴捷一手创建,隐然已是吴捷的私家军。按照太平军中的潜规则,左七军的人事问题,上至总制,下至卒长,吴捷都能择才保荐,交由杨秀清审核。只要不是太离谱,杨秀清无不应允。

军中人事,以总制、军帅二职最为紧要。总制统管全军所有事务,军帅则主管一军管理、训练。总制和军师都是一军主帅,平时一军交由军帅统带,战时则在军帅之上加派总制、监军。

左七军的总制一直空缺着,照例应由监军邹世安补任。邹世安留下的监军一职,吴捷准备保荐张允华。

张允华两个月前才加入左七军,是汉口的读书人,智勇双全,也是吴捷最信任的幕僚。将他升任监军,可以在全军树立重用读书人的导向。

左七军军帅为康可铨,他是吴捷军中最能独当一面的人。吴捷准备派他统带新军,向杨秀清保荐他作新军总制。

康可铨空出来的左七军军帅位置,可由徐琛接替。至于新军军帅嘛,可由雷振邦或周庭森担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雷振邦是吴捷心腹大将,为人忠诚正直,能力也很突出,足以担任新军军帅。周庭森则是杨秀清的小舅子,虽然有些有勇无谋,但在金陵之战中也是立了大功的。

吴捷日后还想镇守九江,没有周庭森的帮忙是很难行得通的。

然而,在新军人事上,吴捷最终听从了云娘的意见。云娘说:“相公,我倒认为,不如让周庭森做新军的总制。”

云娘一向都有高见,吴捷连忙请教她个中缘由。云娘说:“军中虽以总制为最尊,但总制统管全军,要靠监军执行军令、筹措给养。监军执行军令、筹措给养,仍要通过军帅具体落施。

“再说了,总制只是战时才派驻一军,军帅则是一直常驻一军的。周庭森有勇无谋,就算让他做了总制,也不能掌控新军。若由康可铨担任军帅,以他的才能,一能将新军建设好,二能将新军牢牢掌握在我们复兴会里。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层深意,吴捷也考虑过,可他终究觉得不妥。他说:“康可铨已是左七军军帅了,他又屡立战功,总要给他升官才行。若是将他平级调到新军担任军帅,不仅他自己不高兴,全军也不会信服。”

云娘想了想,说道:“康可铨不比别人,是你手下第一大将。对待他,咱们还是要慎重一些。要不,你去找他谈一谈,征求下他的意见,看他愿不愿意担任新军军帅。”

吴捷呵呵一笑,说道:“我去找他谈,他一定认为我有意让他做军帅。即便他本人不想做新军军帅,也会屈从我的意思。不过,康可铨深明大义,定会理解我们的苦衷。”

吴捷找过康可铨,请康可铨到新军中主持工作,又说周庭森也要去新军,由两人分别担任总制、军帅。尽管心有不快,康可铨还是欣然答应做新军军帅。

毕竟,左七军是吴捷的嫡系,邹世安又一直是吴捷的副手。不管康可铨怎么努力,都难以在左七军大展拳脚。

到了新军,康可铨便能独当一面,哪怕有周庭森这个草包作总制,他也有把握独领新军。虽然说官职没有晋升,但实权大了,康可铨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新军人事方面的问题,就这样拟定了下来:由周庭森担任总制,由康可铨担任军帅。至于总制与军帅中间的监军,则请东王遴选优秀人才担任。

关键,还得看东王杨秀清答应不答应。吴捷早就向东王上了奏折,可一直没有回音。

今天,杨秀清已经决定派吴捷东征镇江,五天后就要出发。吴捷岂不着急?

到了傍晚,周庭森终于回来了。他哭丧着脸,直奔中军帐而来。

吴捷看他那沮丧的样子,心里一沉,却听他说道:

“大帅,扩编的事,东王准了。准咱们左七军扩编为两军,一军番号仍为左七军,另一军番号为后二军。兵马都从左七军里出,谕旨明天就发下来。”

期盼已久的事情,终于落地了。吴捷心里暗喜,反问周庭森道:“这是天大的好事,你哭丧着脸干嘛?”

周庭森十分委屈,说道:“大帅,东王说我功劳不够大、能力不够强,不准升我做总制,只给我官升一级,让我做后二军的军帅。”

奈尼,杨秀清还有这种操作?

吴捷赶忙追问:“谁做后二军总制?”

“吴如孝。”

吴如孝是东王杨秀清的亲信,早年曾在广州十三行作会计,为人好学,智勇双全,颇有才干。

历史上,吴如孝佐助罗大纲镇守镇江。后来西征战事吃紧,罗大纲率军加入西征,留下吴如孝镇守镇江。吴如孝不辱使命,孤军守卫镇江。

扬州、瓜洲相继沦陷后,吴如孝不顾城内断粮,仍然坚守镇江,一直等到秦日纲的援军到来,为杨秀清一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立下汗马功劳。

只是,吴如孝早在武昌时就是木一总制了。杨秀清让他领后二军,这是什么意思,要挖吴捷的墙角?

吴捷心里惊疑不定,又问道:“康可铨呢?”

周庭森说:“东王着他为后二军监军。”

监军位在总制之上,军帅之下。

吴捷忍不住在心里骂道:“好个杨秀清,打得一手好牌。”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