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124章 义正辞严

晚清第一枭雄 第124章 义正辞严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密迪乐一走,吴捷立马修书一封,使用“云马文书”急递天京。

云马文书专门呈递紧急军情,在文报上加印圆戳,中刻有翅飞马。其印只有镇守各地主将才有资格使用,平时亦不得轻用。云马文书每一时辰(两小时)必须驰五十里,即使半夜也得进城。

信中,吴捷把英舰路过镇江的情形简单描述,指出英人阴险狡诈,建议东王不要轻信英人。

次日,不列颠舰队到达天京江面。江边炮台果然开炮,文翰不得不升起白旗,派使者上岸,说明来由。太平军才停火,要英舰耐心等待。

太平天国与满清一样,把自己视作天朝上国,认为洪秀全为“天下万国之共主”。不列颠公使访问天京,在洪杨看来,自然算作属国下面的属臣,应向洪杨行跪拜大礼。

但在洋人看来,向他人下跪乃是奇耻大辱。骑士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要高,怎么可能向这些黄皮肤的华人下跪呢?

一百多年前,乾隆年间,不列颠特使马葛尔尼访华,希望与华夏友好通商。

马葛尔尼坚决不肯下跪,大臣们毫无办法。他们自欺欺人地谎称洋人身材颀长,膝盖与僵尸一样僵硬笔直,无法下跪。

最后,双方互相让步,马葛尔尼改行单膝跪拜礼。

一百多年前,清朝正值乾隆年间,正是国力强盛之时。

如今,满清已经衰落。只因他体量太大,列强吞不下去,才没有殖民满清。

十年前,不列颠人便打得清军落花流水。文翰又自恃有舰队作后盾,怎么会向洪秀全、杨秀清这两个神棍下跪呢?

密迪乐先上岸,到天京投石问路。杨秀清担心密迪乐不肯向自己下跪,有损自己的威风,便令韦昌辉、石达开接见密迪乐。

密迪乐果然不肯下跪,只向韦、石二人行鞠躬礼。他向二人表明不列颠国的中立立场,既而询问太平天国对洋人持何种立场,是否打算进攻上海,采取何种仪式接待公使先生。

韦昌辉不敢作主,只是告诫密迪乐,洋人不应帮助清妖。石达开则说,大家同信上帝,日后定能成为亲密的朋友。

不久,东王谕令下来。东王以强硬的口气说,天王乃天下共主,若公使来访,应谨守礼制。着英使文翰先行奏明,自己是什么人,干什么的,所来为何目的。待东王恩准,方准许文翰进城。

文翰大失所望,将东王来谕退回,并送上一份《金陵条约》文本,请太平天国遵守条约,支持中英贸易。

杨秀清既而后悔,派石达开到英舰表示歉意,准文翰上岸谒见东王。

文翰先是答应,继而犹豫,临时以天气不佳为由爽约,改以书面照会东王。在照会中,文翰语气强硬,要东王遵守《金陵条约》,承认不列颠在华利益,并警告太平军不得攻占上海。

杨秀清回书,声称洪秀全为天父第二子,自己为天父第三子,起兵造反乃是替天行道。又称不列颠人既然崇信基督教,就应同敬天王、东王,帮助太平军诛灭清妖。如果不列颠人诚心归附,愿意为天王、东王效力,则准其随意出入天京,彼此平等贸易。

另外,杨秀清说不列颠人的《圣经》里有错误,回送文翰若干洪秀全编写的宗教书籍。

文翰见过杨秀清回信,知道洪扬不可理喻,便回了封短信。信中,文翰驳斥了太平天国的宗教观点,特意重申不列颠乃世界第一强国,不可能隶属太平天国。

他要求太平天国遵守《金陵条约》,不得进攻上海,也不得进攻其他四个通商口岸。

不等杨秀清回书,文翰便率舰起航。当时,英舰燃煤将尽,文翰听说江浦码头上有煤,便溯江而上,打算到江浦买煤。

杨秀清见他不辞而别,大为恼怒,令江浦守军开炮示警。

文翰买不到煤,只能靠风帆行进,情形十分狼狈。幸而清军江北大营正在围困江浦,便主动向文翰提供燃煤,文翰始得离开天京。

此次天京之行,文翰被太平军弄得灰头土脸,心情十分郁闷。他判定太平天国虽然以基督教为国教,却以天朝上国自居,难以与之和平相处。

但太平军士气高涨,沿江守军江防绵密,与清军截然不同。假如一切顺利,太平军还是有希望夺得天下的。

文翰打定主意,决定在对华问题上“严守中立”。他向不列颠议会去信,建议采取“等着瞧”政策,即“WaitandSeePolicy”。

返回途中,路过镇江时,文翰心有不甘,继续派密迪乐上岸谒见吴捷。

出乎密迪乐意料的是,吴捷居然说上了流利的英语。

吴捷见他惊讶,便说道:“我军中也有洋人,我从他们那里学得许多英语,先生无需诧异。”

密迪乐来了兴趣,说道:“将军天资聪慧,我着实佩服得很。不知将军能否恩准,让我和贵军中的洋人见上一面?”

吴捷知道密迪乐有鬼点子,可他有心在密迪乐面前逞能,便着人把史潘西和卢波克叫来。密迪乐见两人一副太平军打扮,便知道他们是雇佣军,说道:“两位先生,我国公使已与各国公使议定,将在华夏执行严守中立政策。届时,各国公民都不得介入华夏内战。两位身处镇江前线,危险得很,还是尽早回上海吧。”

史潘西笑笑,以戏谑的口吻说道:“密迪乐先生,我俩都是激进革命分子。若回了上海,恐怕要在洋人中间煽动革命。若回了祖国,恐怕要大肆宣扬不列颠人在华夏的恶行。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我们还是留在镇江吧。”

卢波克也露出难得的笑容,说道:“我们志愿到太平军中服役,不求报酬。你们即便有领事裁判权,也管不到我们吧。”

1843年,中英签署《金陵条约》,规定在华英国人的涉讼案件由英国自行裁判,是为严重侵犯华夏主权的“领事裁判权制度”。

吴捷也反驳道:“吴健彰不也在上海招募洋人雇佣军了嘛,你们要解散他们吗?还有,你们不列颠人组织了‘上海义勇队’。按照你们的中立‘政策’,是不是也要把它解散?”

密迪乐被吴捷三人驳得哑口无言,只得尴尬地笑笑,并不回答吴捷。洋人最是欺软怕硬,尊敬强者。吴捷对密迪乐强硬,反而能够赢得他的尊敬。

尤其是,史潘西和卢波克似乎都对吴捷忠心耿耿,甘心献身太平军。他们都是正儿八经的军官,也都是名门之后。太平天国的邪教,是不足以蛊惑他们的。

这引起了密迪乐的警惕。他想了想,说道:“公使先生已向东王投书,警告贵军不得进攻上海。为了维护上海的安全稳定,也为了我们两国友好,我们认为,贵军不应出现在上海一百华里以内。”

奈尼?

史潘西十分震惊,抢先嘲笑道:“说好的中立呢?上海是华夏的,不是你们不列颠人的。”

吴捷也哑然失笑,冷冷地说道:“国际法规定,各国领海不得超过十二海里。你倒好,一开口就是一百华里,真把上海当成你家了。”

密迪乐脸露尴尬,说道:“我只是传达公使先生的意见。若贵军能够遵守一百华里之约,将为我们的友谊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死的外交辞令。

上海华洋杂居,又有洋人的租界,事关洋人利益。若贸然进攻上海,必会导致洋人反目。

杨秀清主政时,将兵力重心放在西征战场上,不曾想过进攻上海。

杨秀清死后,李秀成二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执意经营苏南、浙北,才开始进攻上海。洋人坚决抵抗,李秀成始终未能攻下上海。

吴捷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当然无意进攻上海,也无意招惹不列颠人。他说:

“大家同信基督,自当亲如兄弟。我无意进攻上海,先生自管放心。只是,华夏乃华人之华夏,非洋人之华夏。上海乃华人之上海,非洋人之上海。你们既然要与我国友好通商,自当遵守我国法度,彼此互利贸易。”

密迪乐笑笑,言不由衷地说道:“将军说得极是。若大家都像将军这样明白事理,华夏何愁不兴?太平军何愁坐不了江山?其实,我们来华夏,也是为了帮助华人的。我们做贸易,也是想带给华人物美价廉的商品,从而改善华人生活。”

好一个巧言令色的伪君子,还是外交官呢,如此大言不惭。

吴捷冷笑道:“先生既然这么说,就应该严禁英商倒卖鸦片。此物毒害百姓身心健康,流毒甚远,有百害而无一利。若你们不列颠人真想和我们华人做朋友,就真的要禁售鸦片。”

密迪乐也有良心,深知鸦片的危害。可他是外交官,知道不列颠最看重商业利益,而商业最大宗利润便是鸦片贸易。

面对吴捷的灵魂拷问,他只是无奈地耸耸肩,怅然若失地。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