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158章 农业讲习所

晚清第一枭雄 第158章 农业讲习所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此时已是1854年1月,天寒地冻。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从不结冰的鄱阳湖,岸边也结了薄薄一层碎冰。

世界进入小冰河期,气候转冷,自然灾害不断。吴捷心中暗想,得抓紧推广耐寒高产作物,例如玉米、土豆、马铃薯等。

粮食问题始终困扰着天京,成为压倒天京太平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史载太平天国后期,皖北、江南一带久经战事,灾害连年,动不动就粮食绝收。就连特产丰富的江南一带,竟然也出现了惨绝人寰的饥荒。

天京陷落前,太平军仍有数十万大军。因为天京缺粮,各地太平军不愿解救天京。洪秀全屡屡诏令各军回援,各军均不奉诏。

江浙一带的太平军改去江西就食,准备在江西过冬后,再回救天京。

西北远征军回援天京,走到皖北一带,赤地千里,部队找不到吃的,重金难买粮谷,士卒溃散。

天京太平军无粮可吃,无力御敌。湘军重重围困天京,太平军千金难买一石粮。

洪秀全本人也只能吃“甜露”(一种野菜),最后因食用过多野草而病死。太平军眼睁睁地看着湘军攻入天京,无力守城。

湘军曾国荃部抢在秋收前攻克了天京。

这样的历史悲剧绝对不能重演。吴捷非常重视粮食问题,特别在执委会下设立粮食部,首任部长名叫张欣。

张欣是镇江人,地主出身,思想开明。吴捷镇守镇江期间,对百姓秋毫无犯,革除弊政,把公田平分给贫农。张欣受到触动,主动结交吴捷,加入复兴会。

此人不好名利,涉猎甚广,尤其敬佩东晋五柳先生陶渊明。在镇江做乡绅时,张欣和佃农们一起干农活,改良水稻种植技术,兴修水利,是个农业方面的实干家。

为配合土改工作,张欣受命创办了九江农业讲习所,一边培训农业骨干,一边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农业讲习所离姑塘不远,吴捷离开姑塘,便直奔农业讲习所。

张欣正在亲自为学生上课,听闻吴捷过来,赶紧迎接过来。他知道吴捷非常重视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正要向吴捷汇报农业骨干培训情况。

吴捷却说:“我听说你有几亩试验田,准备试验农作物新品种,想过去看看。”

这大冬天的,哪能试验什么农作物新品种?会长不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吧。

张欣有些哭笑不得,说:“11月初,咱们一开完复兴会代表大会,我便谨遵会长指示,开始筹建农业讲习所,弄了块试验田。可这时间毕竟太晚了,今年冬天又格外冷,实在没法种作物。

“这不,我只抢种了一小块冬小麦,一小块土豆。温度太低,会长指示我的玉米、红薯都没法种。至于会长说的杂交水稻,我还在寻找老农研究,至今仍未得要领。”

吴捷忍不住叹口气。他脑袋里有很多现代农业增产技术,可都没法跟张欣说。

譬如,大棚技术。大棚技术要求大量使用透光材料,可在1853年,华夏唯一可生产的透光材料便是玻璃。可玻璃生产成本高昂,根本不可能用于蔬菜大棚。

再如,化肥技术。化肥可以大量增加农作量产量,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在1853年,西方科学家已在实验室里发明了磷肥和钾肥,却一直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化肥工业化生产技术,是一战前的德国化学家哈伯与博施联合发明的。以当前九江一穷二白的现状,是毫无可能生产化肥的。

唯一可行的,便是推广高产农作物,譬如土豆、红薯、玉米。另外,稻米一直是南方人喜欢的主食,还应研究杂交水稻,扩大水稻产量。

吴捷说:“张大哥,你应该也注意到了,这些年华夏气候转冷,自然灾害不断,不是旱便是涝。这样一来,粮食产量势必要减少。咱们要未雨绸缪,提前扩大粮食产量。这样的话,非推广高产作物不可。”

张欣犹疑道:“会长,江西与苏南一样,都归两江总督管。这里的饮食习惯也和苏南一样,人们喜食大米,不喜欢土豆、红薯、玉米这样的杂粮。

“况且,江西一向盛产稻米,是清朝的粮赋重地,每年都要上缴大量粮赋到燕京。咱们想在江西推广土豆、红薯、玉米,老百姓恐怕不会理解,有难度呀。

“尤其是土豆,虽然产量大,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容易发生疫病,不容易保存。一旦有疫病,就会绝收。一旦保存不恰当,就会病变,人吃了会中毒。”

张欣说的是实情。大米是江南人的主食。就士绅阶层而言,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吃杂粮的。

但吴捷也有反驳他的理由,他说:“张大哥,你的话只说对了一半。江西是鱼米之乡,每年稻米产量很高,需要输供燕京,这句话确实不假。但普通老百姓有几家能够一年到头吃大米?穷人到了年底,不还要饿肚子?

“有钱人可以顿顿吃白米饭,咱们是复兴会干部,也能顿顿吃白米饭。但我听说,这几年江西粮产量在下降,不少地主开始从佃农手中收回土地,自己亲自耕种了。因此呀,推广高产粮作物确有必要。”想不到,会长百忙之中,还调查得这么仔细,知道地主收回土地的事。张欣暗自佩服,但吴捷接下来教他的土豆种植技术,他可是第一次听说:

播种前,将土豆放在温暖阳光下照射,促进土豆发芽。土豆发芽后,剔除其中的病薯、烂薯,选用健康、饱满的土豆,用刀切成块,每块留一到两个芽眼。

使用大蒜泥、滑石粉制成消毒溶剂,将土豆块浸泡在消毒溶剂中一天,促进土豆块刀伤整合。同时,土豆块埋入地下后,可以防止病虫害。

选择合适的时机,将土豆块埋入土壤中,按照平时种植方法护理土豆。

为大量保存土豆,可以将其制成土豆粉条,也可以将其进入沙土中,长期保存。

张欣问:“会长,大蒜泥也能防土豆病虫害?”

大蒜泥并不能防病毒害。只是大蒜泥中含有大蒜素,大蒜素可以起到广谱杀菌消毒作用。

吴捷不便向他解释,只是告诫他说:“是的。大蒜泥可以土豆防病虫害,对于人体也能预防疾病的作用。今后咱们也要大量推广种植大蒜。”

张欣早就听说吴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既然他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土豆种植技术,张欣也不妨试试。至于杂交水稻,他却并无思路。他说:

“会长所言,使用大蒜泥为切块土豆消毒,确实别出心裁,值得一试。等一开春,我就再补种一批土豆,和这批已经种下的土豆做对比试验。

“至于杂交水稻,我国先民已有论述。但杂交水稻有个最大的问题,第一代产量会增加,到了第二代,产量反而会大量减少。因此,先民无法推广杂交水稻。不知会长有何妙见?”

这样专业的问题,也难不倒吴捷。他说:

“先民杂交水稻不成功,主要因为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雌花和雄花在同一个花朵上。因为这种缘故,水稻的自花授粉早于异花授粉,所以不能实现异交,只能借助人工授粉。

“杂交水稻的关键,在于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雄性不育水稻,是指雄花发育不正常的水稻。这种水稻不能自花授粉,只能借助外来水稻授粉,得到的种子就是杂交水稻种子。

“好的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水稻与外来水稻应当相隔足够远,差距足够大,以便培育出上好的杂交水稻种子。若有条件,咱们可以去广东、海南、福建等外省寻找野生雄性不育水稻,与本地水稻杂交,得到种子。

“现在,咱们条件有限,也难以出省寻找野生雄性不育稻。咱们可以在九江附近寻找野生雄性不育稻,再与本地正常水稻杂交,得到第一代杂交水稻种子。

“这是一项耗时长久的工程,丝毫着急不得。一株杂交水稻,只能得几十粒种子。一年两季,也只能得上千粒种子。但一旦试制成功,杂交水稻的产量将是现有水稻的两倍多,足以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

张欣本来对杂交水稻半信半疑。听过吴捷的话,才知道吴捷深知水稻习性,连自花授粉都知道。杂交水稻产量巨大,前景诱人,张欣深受鼓舞,决心尽心尽力试制杂交水稻。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