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清第一枭雄 > 第336章 平叛

晚清第一枭雄 第336章 平叛

作者:左茂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6:45 来源:书海阁

历史上,天京事变造成的最恶劣的影响并非信仰迷失,而是地方拥军自重,隐然独立。

尤其是太平天国后期,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各个派系之间的矛盾已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例如,1860年,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忠王李秀成取得苏南、浙江膏腴之地。英王陈玉成在苏南没有地盘,专门来到苏州谈判,要求李秀成分割苏南之地。

为此,洪秀全的族弟、军师洪仁玕亲自来到苏南,调解二人矛盾。调整到最后,陈玉成在苏南却只取得丹阳一城。

1861年,驻军苏州的陈坤书与驻守石门的陈炳文为争地盘在嘉兴城下火并。

1862年,归王邓光明与保王童容海在杭州内讧。

1865年,天京已经陷落一年。侍王李世贤兵败,投奔福建镇平的康王汪海洋。汪海洋因李侍贤威望大,害怕他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将李世贤及其心腹暗杀。

1866年,汪海洋在广东嘉应州与湘军作战。李侍贤的余部在背后开冷枪,刺杀汪海洋。

与历史上一样,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各地隐约出现了拥兵自立的苗头。吴捷入主天京后,立即开始不遗余力地打击各地的独立分子。

最先冒头的是东殿尚书段立刚。他曾在天京事变前被杨秀清派往安徽桐城,也算是杨秀清的心腹。此人并不服从吴捷指挥,在桐城聚众集盟,自号“代天都招讨大将军”,隐然自立。

真没想到,第一个闹独立的,竟是东殿自己人。

吴捷勃然大怒,绕过天王府,直接通令各地太平军,要他们严守本分,不得抱非分之想,不得背叛天京,妄称独立。

通令中讲道,经过天京之变,东殿元气大伤。在吴捷的率领下,东殿诸将团结一心,共同效忠杨秀清的遗孤—幼东王傅尧。

段立刚身为东殿重臣,受到杨秀清格外垂青,却背叛东殿,擅称“代天都招讨大将军”,实属大逆不道。

诛杀段立刚,既是东殿的私事,也是天国的公事。为平定段立刚叛乱,东殿将发大军前往镇压,非拿到段立刚的狗头不可。

吴捷在通令中明白指出,北殿、燕殿在天京事变中罪行累累,屠杀东王府两万人、翼殿两百余口家眷。幼天王、幼东王慈悲为怀,并不株连北殿、燕殿余党。

北殿、燕殿但凡有敢于反叛、独立者,格杀勿论!

此时的北殿兵马多集中在湖北武昌一带,由韦昌辉的弟弟韦俊率领,正在艰难抵抗曾国藩的湘军。

曾国藩已经荣膺江西巡抚。但他并不敢进攻江西,而是会同湖北巡抚胡林翼,指挥湘军主力猛攻武昌。

武昌一下,湘军将沿江东下,逼近江西。吴捷不敢怠慢,令第二师师长倪云鹏率军增援武昌,帮韦俊守住武昌。

燕殿兵马多集中在句容、溧水一带,正在和清军江南大营的张国梁厮杀。

吴捷在通令中唯独落下了石达开的翼殿。石达开虽在争夺天京的过程中落败,却依然在太平军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尤其是,他的家眷都在天京事变中被屠,为他博得时人的同情。

翼殿的兵马基本都集中在皖北,主要分布在安庆府、六安府、庐州府三地。除了翼殿本部兵马外,还有赖裕新、彭大顺等新近归附石达开的人。

段立刚在桐城自立,却并未依附石达开,而是招兵买马,隐然要另立旗帜。

11月初,吴捷派杨宜清前往桐城,要求段立刚立即取消独立,回归东殿。杨宜清是杨秀清生前认的义弟,此刻在杨辅清军中担任偏将。

段立刚甚是礼遇杨宜清,反而劝说杨宜清入伙。他说:

“国宗兄,吴捷虽为东殿旧部,既不信教,也非平在山老兄弟,却自封为东殿盟主,挟天子以令天下。国宗兄为老东王兄弟,名正言顺,何不随我一起起事,召集东殿各部,树立东殿法统,再壮东殿声威?”

杨宜清随杨辅清一起进京靖难,途中见识到吴捷兵马之强,自知段立刚这种小喽啰决非吴捷对手。他苦笑道:

“老弟,识时务者为俊杰。吴捷已被幼天王封为楚王,又是东殿盟主。即便是国宗杨辅清兄,亦对他恭敬得很。若没有吴捷,咱们东殿哪能为老东王报仇?哪能继续执掌天国牛耳?”

段立刚冷笑道:“兄弟我只知道,老东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只效忠老东王一人。他吴捷都不是平在山老兄弟,凭什么把持东王府?那个两岁大的傅尧,都不姓杨,吴捷凭什么拥立他做幼东王?”

傅尧的姓氏至今没有改为杨姓,天京军民对此议论纷纷,敢怒不敢言。

并非是吴捷不愿改姓。只因傅善祥死活不肯改姓,一哭二闹三上吊。吴捷也不好强职求,撤去了她的天京支部主任一职,改由康可铨接任,统一领导东王府内务。

段立刚敢于拒绝杨宜清的劝降,也并非狂妄无备。他以桐城为根据地,而桐城地居安庆之北。吴捷想要讨伐段立刚,必须经过石达开的防区。石达开正在闹独立,段立刚又刻意与石达开交好。吴捷那边但有什么风吹草动,段立刚可以撤入石达开的营中,也可以撤入桐城以西的大别山区。

对付段立刚这样的跳梁小丑,吴捷自然费不着劳师远征。他令骑兵师副师长姜铖率领了一支轻骑,穿过安庆,迅速突入桐城。

姜铖原是吴捷的亲兵。他只带了一百轻骑,伪装成捻子,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桐城城下,声称要投奔段立刚。

段立刚在桐城举事后,前来归附的太平军并不多,只有区区千余人,多为流离失所的流民。骑兵是当时的机动部队,姜铖率一百骑兵来归,段立刚十分高兴。

来桐城之前,段立刚本是东殿尚书,一直在东王府做文官,对兵事不熟。他见姜铖的骑兵参差不齐,只携带了刀矛弓箭等冷兵器,打扮与普通捻子相似,便放下心来。

为以防万一,段立刚要求姜铖只带两个随从入城。姜铖佯怒,说道:

“段将军,小人有心投奔归附,奈何将军如何猜忌,如何成就大事?你怀疑我是奸人,我还怀疑你图谋我呢?算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们后会有期。”

说罢姜铖引军欲走。段立刚尚且立在城头,他正缺少骑兵部队,一听姜铖要走,当即就急了。

他料定姜铖人少,不足为虑,索性下令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放姜铖的骑兵入城。

段立刚也走下城楼,欢喜姜铖入伙。谁知道,才一走近,姜铖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小巧的转轮手枪,一枪击毙了段立刚。

得到信号后,一百多个骑兵人手一支左轮手枪,对着段立刚的叛军猛烈射击。

段立刚只有两百多个太平军,其他都是新招募的流民。太平军试图抵抗,但他们的火枪射速太慢,火力太弱。想拼冷兵器,对方又在马背上来去自如,左右冲撞。

段立刚一死,城内太平军群龙无首,人心涣散。姜铖宣布只诛杀段立刚一人,余党概不株连,任其去留,太平军一哄而散。

此次平叛,从段立刚宣布自立,到姜铖诛杀段立刚,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此役有效地震慑了各地太平军大将,使他们再也不敢妄想独立。

喜欢晚清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清第一枭雄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